從“彗星”到“秋水”——二戰期間德國和日本的火箭戰機簡史

原載艦載機的整備間

  “這是一種會拖著雪白的航跡的奇特飛機,它會以驚人的速度衝入轟炸機群,完全置護航的‘野馬’戰鬥機於不顧......”

  在1944年的德國領空之上,盟軍重型轟炸機的飛行員們見識到了這種奇特飛機的存在。德國空軍的末日秘密武器之一:梅塞施密特Me 163戰鬥機的最初幾次亮相,就給盟軍轟炸機組成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從“彗星”到“秋水”——二戰期間德國和日本的火箭戰機簡史

“彗星”的誕生

  航空發動機是航空器的核心部件,在人類發展航空事業的最初的那段時光裡,搭載著活塞發動機的飛機成為了天空的主人。但是,採用活塞發動機的飛機,已經很難在速度上取得質的突破了。於是,人們把目光投向了具備龐大推力的火箭動力和噴氣式發動機,從而在動力這個影響飛機速度的根源上取得新的突破。

  1939年,德國滑翔機研究所首先取得了無尾飛機:DFS 39的試飛成功,初步驗證了無尾佈局飛機的實用性。此後,德國在火箭發動機的燃料領域取得突破,搭載HWK-R1火箭發動機的DFS-194型火箭飛機於1939年1月開始了研製,項目由德國空軍與梅塞施密特公司合作進行。

從“彗星”到“秋水”——二戰期間德國和日本的火箭戰機簡史

DFS 39無尾飛機,用於驗證無尾翼佈局的可行性

  同年6月,德國老牌航空企業:亨克爾公司研製的火箭動力飛機:He 176實現首飛。He 176也成為了世界上第一種有人操控的火箭動力飛機。

從“彗星”到“秋水”——二戰期間德國和日本的火箭戰機簡史

亨克爾He 176火箭動力飛機

  被友商刺激到的梅塞施密特公司加快了火箭動力飛機的研製,於1939年末完成了首飛,DFS-194也換了一個代號:Me 163A。從1940到1941年,梅塞施密特公司對Me 163A進行了集中的飛行測試和改進,在1941年10月的測試中更是創造了1011公里/小時的高速飛行記錄,德國航空部對測試結果非常滿意,當即下了70架的小批量訂單。

從“彗星”到“秋水”——二戰期間德國和日本的火箭戰機簡史

Me 163A

從“彗星”到“秋水”——二戰期間德國和日本的火箭戰機簡史


Me 163A進行試飛時的畫面


  但是,如果要將Me 163徹的實用化,還有大量工作要做:火箭發動機的可靠性提升、燃料箱的加大、大口徑武器的搭載、無線通訊設備的安裝測試,等等。特別是火箭發動機和燃料的可靠性一直不佳,導致Me 163一直處於漫長的改進和測試階段。


彗星,劃過蒼穹

  時間進入到1944年,盟軍對德國的戰略轟炸日益猛烈,新銳的遠程護航戰鬥機:P-51“野馬”也能夠伴隨轟炸機群深入德國領空作戰,德國空軍的Fw 190等戰鬥機已經難以有效攔截盟軍的戰略轟炸機群了。於是,德國空軍將目光投向了具備高速和高升限的噴氣機和火箭戰機,希望用它們來挽救早已千瘡百孔的德國蒼穹。此時,準備多時的Me 163終於被拿出機庫,開始了它如同彗星一般閃耀卻又短暫的一生。

從“彗星”到“秋水”——二戰期間德國和日本的火箭戰機簡史

正在起飛的Me 163B,它採用了可拋棄式機輪進行地面滑跑,起飛昇空後拋棄

  Me 163安裝的是一臺HWK 509A-1/A-2火箭發動機,它使用了非常高毒性和腐蝕性的甲醇和過氧化氫液(被分別稱為C液和T液)作為火箭發動機的燃料,利用甲醇和過氧化氫的劇烈化學反應產生推力,最高飛行速度可達到890公里/小時,高速飛行時的Me 163如果劃過天際的彗星一般,德國人也因此將Me 163稱作“彗星”(Komet)。Me 163的實用升限則是達到了12600米,夠得著當時盟軍擁有的所有重型轟炸機的飛行高度。但是,火箭燃料消耗過快,使得Me 163的航程和滯空時間極為有限,滯空時間僅有7分30秒。

從“彗星”到“秋水”——二戰期間德國和日本的火箭戰機簡史

HWK 509A火箭發動機

從“彗星”到“秋水”——二戰期間德國和日本的火箭戰機簡史

德軍地勤人員正在為Me 163的火箭發動機加註燃料

從“彗星”到“秋水”——二戰期間德國和日本的火箭戰機簡史

Me 163B正面照,可以看到它正面的小螺旋槳,那是利用飛行時的風力進行發電,為機內設備供電,日本在研製秋之時則是因為技術原因取消了這一設計,改用內置蓄電池

  對於滯空時間如此之短的一型截擊機,作戰方式也幾乎只有一種:對轟炸機實施“一擊脫離”,強調一擊必殺,迅速脫離。於是,強有力的武備必不可少:Me 163搭載了2門30毫米口徑的Mk-108型機炮,每門機炮60發彈藥。面對西線戰場上防禦堅固的盟軍B-17和B-24重型轟炸機,只要命中數發便有機會將其擊落。

從“彗星”到“秋水”——二戰期間德國和日本的火箭戰機簡史

MK 108型30毫米航空機炮

  1944年2月,德國空軍組建了第一支,也是唯一一支火箭戰鬥機部隊:JG 400戰鬥機聯隊(Jagdgeschwader 400),他們以位於德國萊比錫附近的布蘭迪斯機場為基地,從1944年8月開始升空作戰。拖著長長的白煙、以高速掠過盟軍轟炸機群的Me 163,給盟軍飛行機組帶來了極大的心理震撼,自衛機槍無法捕捉到高速飛行的“彗星”,護航的戰鬥機也無法追上Me 163。但是,留給Me 163飛行員的作戰時間也很短,大部分飛行員連瞄準轟炸機的時間都沒有,就已經飛過了轟炸機群。

從“彗星”到“秋水”——二戰期間德國和日本的火箭戰機簡史

“赤色彗星”——JG400聯隊的指揮官沃爾夫岡·斯派特(Wolfgang Spate)首次出擊時的紅色機體塗裝

  從1944年8月到1945年4月,JG400聯隊一共擊落了9架盟軍B-17轟炸機,而自身則損失了14架Me 163,“彗星”也隨著難看的交換比和德國的投降一閃而過了。


從“彗星”到“秋水”

  秋水的故事,則要從一艘潛艇開始說起。

  1944年,隨著盟軍反潛戰力的逐漸增強,原本往返德國和日本之間的潛艇運輸線——“柳輸送”也面臨著嚴重的威脅。

  但是,一艘日本海軍的潛艇伊29號,則是悄悄地溜過了盟軍的反潛巡邏網,從法國洛里昂港出發,一路向東,於1944年7月抵達了當時日佔的新加坡。

  在這艘歷經千難萬險才抵達遠東的潛艇上,搭載著大量從德國帶回的先進軍事技術圖紙和樣品,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拆成散件的Me 262噴氣式戰機和Me 163火箭戰鬥機。

  乘坐伊29號潛艇一同準備返回日本的,還有日本海軍的技術軍官嚴谷英一中佐。由於戰局日益嚴峻,為了趕時間,嚴谷中佐在隨艇抵達新加坡之後,便帶著一批資料圖紙先行乘坐飛機返回了日本。而完成整備的伊29號潛艇在出港後不久,便被美軍潛艇擊沉,所有的技術樣品全部都隨著伊29潛沉入了茫茫的太平洋中。

  伊29潛的故事告一段落,但秋水的故事才剛剛開始。所有的希望,都落在了嚴谷中佐隨身攜帶的那個裝滿資料圖紙的公文包裡。

  在失去了所有的技術樣品之後,海軍只從提前歸國的嚴谷中佐那裡得到了一批圖紙的複印件和技術說明書。但這批寶貴的資料極大地促進了日本在噴氣式戰機和火箭戰機的研製工作。“橘花”和“秋水”,便是基於這批殘存的圖紙,以及日本技術人員的技術積累而成的。

  戰爭末期,日本本土也遭到了美軍B-29遠程轟炸機的大規模戰略轟炸。面對往往在10000米高空飛行的B-29,不論是日本陸軍還是海軍航空兵的螺旋槳戰鬥機,都很難爬到如此之高的高度去進行攔截。從德國帶回來的火箭戰鬥機技術,成為了陸海軍得以指望的少數幾種武器技術之一。

從“彗星”到“秋水”——二戰期間德國和日本的火箭戰機簡史

  由於沒有獲得實機樣本,當時的陸海軍雙方單憑自己的力量,都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完成Me 163的仿製工作。最終,陸海軍只得坐下來商討共同研製火箭截擊機的問題,並且達成了聯合研製的協議。“秋水”項目也因此成為了日本陸海軍在飛機研製領域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合作研製項目:由陸軍負責火箭發動機的研製,而海軍負責機體部分的研製。


  1944年12月26日,用於驗證無尾翼佈局構造的無動力滑翔機:MXY8“秋草”由第312海軍航空隊的犬塚豐彥大尉試飛成功,秋水的機體設計也是在這個時候被基本確定了下來。而陸軍也經過艱苦的努力,終於將火箭發動機“特呂二號”研製了出來。陸海軍歡欣鼓舞,準備開始秋水的正式試飛。

從“彗星”到“秋水”——二戰期間德國和日本的火箭戰機簡史

完成飛行試驗的“秋草”滑翔機

  1945年7月7日下午17時,犬塚大尉駕駛著秋水開始在位於橫須賀的追浜機場的跑道上滑跑,僅僅滑跑了11秒便升空離地,開始朝著天空以大角度進行爬升。地面上的日軍技術人員們對此發出了歡呼。

從“彗星”到“秋水”——二戰期間德國和日本的火箭戰機簡史

準備進行試飛的秋水

  可歡呼還沒喊多久,問題就出現了:秋水的發動機開始冒出黑煙,發動機故障了。為了保住飛機,犬塚大尉沒有選擇在附近的海面迫降,而是利用飛機的慣性進行滑翔,準備降落到跑道上。然而,他低估了飛機的下降速度,在第四次盤旋進入降落航線時,已經失去大部分高度的秋水的機翼碰到了機場塔臺的頂端,機體狠狠地摔在了地面上,而犬塚大尉也於次日因為傷重而不治身亡。

  此後,海軍制造出的2號機又因為爆炸而損毀,陸軍方面製造的1號機則是連試飛都沒完成就迎來了戰敗投降。

從“彗星”到“秋水”——二戰期間德國和日本的火箭戰機簡史

戰後被美軍所繳獲的秋水

  值得一提的是,原本給秋水預定搭載的是2門五式30毫米航炮,但是,在參考了Me 163的實戰經歷後,陸海軍的高層們又改變了主意:與其使用不怎麼靠譜的機炮,不如在機頭安裝600公斤炸藥,一頭衝進轟炸機群進行特攻如何?這一想法得到了不少軍官的認可,他們已經計劃好了:一旦秋水完成試飛,就馬上投入大規模量產,到1946年達到3000架的產量,以空對空特攻的形式重創B-29機群。但這一切,都隨著犬塚大尉的死,以及日本的戰敗投降而煙消雲散了。

從“彗星”到“秋水”——二戰期間德國和日本的火箭戰機簡史

戴峰.《從零到零—舊日本海軍航空兵戰鬥機裝備發展史》

王軒.戰爭事典·熱兵器時代6:《天河流星——Me 163火箭戰鬥機技戰史》

野原 茂.《日本陸海軍試作/計畫機》

《Flugzeug Classic Special 02 - Deutsche Raketen und Strahlfluhzeuge 1939-1945》

《Warplanes Of The Luftwaffe-Combat Aircraft Of Hitlers Luftwaffe 1939-194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