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电影史1:电影诞生之初的两种倾向

从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算起,电影已经走过了120多年的历史。


在电影诞生之初,就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和倾向。


卢米埃尔兄弟不仅是电影的发明者,也被认为是纪录片的先驱


卢米埃尔兄弟认为电影只是起着“记录生活”的作用,他们拍摄的电影大多是一些生活场景的记录。


比如《工厂大门》、《水浇园丁》,《火车进站》等等。


回顾电影史1:电影诞生之初的两种倾向


在短片《出港的船》中,卢米埃尔兄弟使用了逆光拍摄,并开始有意识的进行构图。


回顾电影史1:电影诞生之初的两种倾向


短片《拆墙》使用了倒放技术。


除了后期有几部短片使用了移动摄影外,卢米埃尔的电影多为固定视角的单镜头拍摄


作为电影的发明者,卢米埃尔兄弟并没有赋予如今电影最重要的功能——叙事,但其对现实生活的记录,让他们成为了纪录片先驱。


电影诞生之初的另一位先驱,是乔治·梅里爱


乔治·梅里爱是卢米埃尔兄弟电影的第一批观众,很快,他就开始自己拍电影。


在一次偶然的意外后,梅里爱发现了“停机再拍”这一技术。


通过停拍,梅里爱把他喜爱的魔术带到了电影中,梅里爱的绝大多数电影,都是通过“停机再拍”完成的。


《贵妇人的失踪》


除了魔术片,梅里爱还拍摄了大量神话故事片以及科幻片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灰姑娘》、《仙女国》等。


当时的电影大都只有一分钟左右,而神话片首先在时长上就突破了这一限制,大都在10分钟以上。


神话片不仅有了叙事功能,还包含了多个场景的转换和群戏


科幻片《月球旅行记》是梅里爱艺术成就的登峰造极之作。


影片讲述一群天文学家用大炮把人类送到月球,月球上有种种奇观,但是登陆的地球人被月球人发现并遭到月球人的驱赶……


回顾电影史1:电影诞生之初的两种倾向


《月球旅行记》大获成功,梅里爱之后又如法炮制了几部科幻片。


梅里爱认为“银幕即舞台”,他的电影里总是有夸张的人物造型,逼真的布景以及绚丽的特技,有很强的戏剧性。


梅里爱把停拍技术不断发展,在《橡皮头》中,他首次使用了移动摄影,在《音乐狂》中,他使用了多次曝光技术。


回顾电影史1:电影诞生之初的两种倾向


梅里爱的电影基本都是室内戏剧片,他发展了电影的特技、化妆、表演、道具、布景等等,并赋予电影叙事的功能,被称为故事片先驱


值得一提的是,梅里爱很多“停机再拍”的魔术片相当cult,他也因此被称为cult片祖师


在电影诞生之初,卢米埃尔兄弟和梅里爱开创了电影的两种风格和倾向,在英国的布莱特,还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电影流派——布莱特学派


布莱特学派的理念和卢米埃尔兄弟如出一辙,坚持“真实摄影”,喊出“我把世界摆在你面前”的口号。


在电影的表现形式、语言技巧上,布莱特学派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在短片《祖母的放大镜》和《望远镜中所见的景象》这两部短片中,首次出现了特写以及特写和远景的交替镜头。


回顾电影史1:电影诞生之初的两种倾向


《汽车中的婚礼》使用了大量的移动摄影,并且首次出现了反拍镜头


布莱特学派还发展了剪辑技术,使得“蒙太奇”萌芽出现。


追逐片”也是布莱特学派的一个重要贡献。


《义犬救主》是追逐片的代表作,影片讲述一个婴儿被一个女人拐走之后又被一只护羊犬就回的故事。


这部电影的剪辑已经十分流畅,并有了较为复杂的情节。


布莱特学派反对梅里爱传统的戏剧表现形式,电影家把镜头对准户外,对电影语言的进一步探索,丰富了电影表现形式,发展了剪辑技术,特别是“追逐片”的出现,为之后电影叙事形式的进一步发展、为美国西部片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