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苗移栽,行距與窩距是多少適合,為什麼?

草原話三農


問:玉米苗移栽,行距與窩距是多少適合,為什麼?

我們重慶的玉米大多都是育苗移栽,要問移栽的行距和窩距是多少適合,我認為要根據單行移栽和雙行移栽來確定行距和窩距的距離。栽培方法不同,行距和窩距的距離也不一樣,一般雙行移栽的比單行移栽的要稀。下面分別就玉米兩種不同方法移栽的行距和窩距詳細逐一說明,具體如下:

單行移栽的行距和窩距

什麼是單行移栽:單行移栽就是一塊土地隔行種玉米,但一行只移栽一排,中間間隔的寬行留作種其他的矮杆作物,比如紅薯、大豆等。可能這種情況其他地方很少見,但我們這裡的農民就喜歡用這種栽培方法。一是可以套種其他作物,一塊地多樣化。二是玉米結棒子大,千粒重增加。三是人均土地面積太少,只有這樣才能夠多種植其他作物,從而達到各種糧食都收一點,儘量不去買來吃。一般單行移栽的窩距是15-18釐米,中間間隔60-65釐米,再移栽一排玉米,以此類推,每窩移栽兩株苗。

雙行移栽的行距和窩距

雙行移栽和單行移栽方法一樣,只是一行移栽一排玉米,改成移栽兩排,中間間隔的寬行距離保持不變,但是窩距不一樣。一般窩間距20-25釐米,小行間距18-20釐米。

移栽玉米苗需要注意事項

  1. 移栽前要深翻耕地,並精耕細耙,把雜草和其他殘餘物清除地面。深翻土地不但可以蓬鬆土質,改良土壤、減輕病蟲害、加深耕層,起到保水保肥的作用,而且幼苗移栽下去後,根系容易在蓬鬆的土質裡紮根,從而穩根快,成活快。
  2. 起苗前先提前4小時給苗床澆透水,讓床土滋潤,方便起苗容易。起的時候要用竹塊輔助起苗,儘量不要弄斷根鬚,最好讓每株根鬚上都能粘上一小撮泥巴,這樣栽下後成活快。做到移栽多寬的面積,就起多少苗,隨取隨栽。移送苗時,不要抖動太大,平穩移送至大田。
  3. 移栽玉米苗時應選擇在雨後移栽,因為雨後土塊溼潤,水分足,玉米苗移栽後不易倒苗,緩苗快。如果長時不下雨,要把土壤澆透水後再移栽,最好選擇下午移栽,因為下午移栽後,溫度逐漸降低,土壤的水分蒸騰少,再加上晚上有露水,可以滋潤幼苗,從而使幼苗成活快。移栽時要用碎泥巴輕壓根系,不能用力過猛,免得傷了幼根及莖葉,使其成活慢甚至不能成活。
  4. 移栽完,馬上要給幼苗澆水,才能讓玉米緩苗快。澆水時隨水畝施10公斤尿素,利於緩苗過來及時能吸收到土壤的營養快速生長。澆水要澆透,才能達到緩苗水的目的,如果遇天干,要多次澆緩苗水,一直到幼苗成活為止才不澆水。
  5. 由於移栽的幼苗一般沒有打底肥,所以幼苗緩苗成活後,要馬上施肥。一般畝施尿素肥20公斤,磷肥15公斤,鉀肥10公斤。施肥時可以兌水澆施,但澆施時請勿從上往下澆施,要從根部挨地澆施,免得灼傷幼苗不長,甚至死亡。也可以把肥料施到幼苗的附近,但不能太遠,免得根系吸不到肥料,長得慢;但也不能太近,免得灼傷根系死亡。施完肥及時的中耕並結合除草一併進行,使其幼苗快速茁壯成長。

綜上:玉米移栽分單行移栽和雙行移栽,一般單行的窩距15-18釐米,中間間隔60-65釐米;雙行窩距為20-25釐米,小行間距18-20釐米,大行間距跟單行移栽的不變。

關注【留守傅姐】,瞭解農村一草一木,農家的生活瑣事。

留守傅姐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吧,因為今天上午回家和爸媽一起移栽了玉米苗。下面我詳談地來說說吧。



移栽玉米苗,行距1.5米,窩距33cm最適合玉米生長

大家都知道,玉米到了生長旺盛的時期,它的葉片會長很長。所以,我爸根據多年種植玉米的經驗,就按照這個行距1.5米,窩距33cm這個距離來栽玉米。



記得有一年,我爸外出打工去了。我媽和我移栽玉米苗時,為了想多收一些玉米,就把行距與窄距都縮了一些。

結果等到收玉米時,玉米棒子的個數是多了一些,但是,玉米棒子卻很小,玉米粒也不怎麼飽滿。

如果按照行距1.5米,窩距33cm這個距離來栽玉米苗,玉米長大以後,就不會因為距離太密,而出現不通風以及光照不好的情況。


而且,另還可以在玉米行裡面套種紅薯、南瓜等農作物,充分利用土地,達到增產增除的目的。


李茗說鄉村


一般在4月中下旬育苗,4月底—5月初移載,最佳移栽葉齡控制在2.5—3.0葉期,移栽後及時澆透水。

育苗播種時間要以大田移栽時間相桁接,育苗過早苗齡大,移栽後生長不好,影響產量;育苗過遲,又達不到提早節齡的目的。因此,適期播種,應根據移栽時間,確定育苗播種時間。

玉米在苗子有10公分高的時候是最適合移植的了,小了大了都不好。育苗的移植要注意:1.大部分移植的時候是在下雨過後,這樣能保證育苗所需的水分。2.看看苗子的棵樹,在一起生長的玉米苗子最多要3顆,在多了是長不起來的。一般情況是1-2顆之間。3.顆與顆之間的距離在15公分左右,這樣能保證每一顆苗子的光合作用。4.移植的時候一定注意苗子,很容易折斷的。希望能幫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