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農炮和榴彈炮有什麼區別,威力對比如何?

奇異鋪子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是以前的概念了。

在古代,所謂的加農炮主要是艦載大型滑膛炮。

當時軍艦基本沒有榴彈,所以全部都是實心彈。

加農炮是攻擊敵人軍艦的,所以炮彈的彈道都是比較平直,主要用於直瞄炮擊。

然而,隨著火炮科技的發展,首先是榴彈誕生了,殺傷人員和軟目標的效果比實心彈好上百倍。

因為是發射榴彈,所以這些火炮一般需要高仰角炮擊。

這樣到了19世紀,西方將用於大仰角曲射的火炮稱為榴彈炮,主要用於45度仰角以下射擊的稱為加農炮。

當然,榴彈炮也可以發射實心彈,加農炮可以發射榴彈。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這兩個詞彙又發生變化,各國還有區別:法國定義炮管長20倍徑以下稱榴彈炮、20倍徑以上長管火炮稱加農炮,美國則用25倍徑作為定義分界點。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兩個概念卻模糊了。榴彈炮也需要較長的炮管,大多也可以直瞄炮擊。由此,榴彈炮和加農炮的概念逐步同意了,出現了“加榴炮”這種稱呼。

我國大概是20世紀初引進了加農炮這個詞,一般指的是炮管較長、射程較遠的重型火炮。

在很長一段時間,中國人的加農炮主要是用於直瞄炮擊軍艦或者坦克的火炮。

直到建國後多年,我國還生產了很多所謂的加農炮,用於對付蘇聯坦克軍團可能的入侵。


時至今日,我軍早已沒有傳統意義上的加農炮,早就是加榴合一了。


薩沙


作為一位曾在軍事院校炮兵專業畢業的老炮兵,請允許我來回答這個看似深奧實則簡單的問題吧!

不論是加農炮還是榴彈炮,稱謂皆是來源於日文。加農炮,英文為cannon;榴彈炮,英文為howitzer;當年日本對以上外語直接冠以“カノン砲”和“榴弾砲”,我們直接拿來就用了。


榴彈炮

這兩類火炮如果單從外形上進行區分的話,其實也可以加以分辨:榴彈炮的身管屬於“正常範疇”,你會發現它的身管長度和身管的粗細比較協調,當然這種協調是相對的,這要建立在你見過很多種火炮的基礎上才能得出。如果用專業術語講的話,就是“火炮身管的長徑比在一個趨於中間的水平”,這就造成了榴彈炮看似協調的感官效果。

如果從更加專業的角度區分的話,最權威的區分依據就是火炮射擊過程中炮彈飛行的彈道了。榴彈炮的彈道介於迫擊炮和加農炮之間,彈道可高可低,總體呈標準拋物線狀態,這就使得榴彈炮的適用範圍相對廣泛的結果,也成為了炮兵中最最常見的一類火炮了。它既可以攻擊較遠距離障礙物後方的目標(太近距離障礙物後方目標是迫擊炮的專長),也可以直接射擊(直瞄射擊)較近距離可見目標(較遠距離或目標較為堅固目標是加農炮的專長)。

總體說來,榴彈炮適用範圍最為廣泛,是一般陸軍支援火力中的骨幹力量。較為常見的口徑有155毫米、152毫米、122毫米等。其中較大口徑由於自身重量的原因,目前有條件的國家軍隊都是以自行火炮為主,較小口徑(如122毫米)的榴彈炮根據使用場景的不同,自行和牽引式皆有。


這是我當年用過的152毫米牽引式榴彈炮。可靠、準確、威力大。目前應該仍在使用。

這是部署在高海拔地區的牽引式152毫米火炮。


加農炮

和區分榴彈炮相似的,單從外形上也可以大致區分出加農炮來,那就是身管很長。對!就是“長徑比很大”。如果從炮彈飛行的軌跡上來區分的話,它的特點就是彈道平滑。通俗點講就是“不夠彎曲”。由於它的身管很長,炮彈在身管中加速的距離變長,炮彈離開炮口時的速度就很快,使得它對於直接可見目標,尤其是具備堅固防護的目標,比如坦克和碉堡等的射擊效果最好。因為“初速快”(出膛速度快),炮彈在接觸到目標時的速度也相對更高,穿透目標的能力也就越強。在戰鬥中,加農炮一般用於攻擊的目標便是裝甲車輛或者海岸防禦時敵水面艦艇等。要是用它攻擊障礙物後方的目標(也稱之為間瞄射擊)就不適合了。因為加農炮的加速時間較長,耗費的裝藥量較多,加農炮的口徑不能像榴彈炮那麼大,因此,末端的爆炸效果是抵不上榴彈炮的,因此兩者基本就是“各司其職”,互為補充。常見的加農炮口徑有130毫米、100毫米等。值得一提的是,讓加農炮揚名立萬的人就是二戰時期的沙漠之狐——隆美爾。他開創性地指揮德意聯軍用加農炮直接瞄準英軍裝甲車輛,使得在北非戰場初期的德軍取得了不錯的戰績,後來英軍掌握了北非制空權後,重點打擊的目標就是德軍的火炮陣地。可見加農炮對於裝甲目標的射擊效果還是相當不錯的。




威力對比

威力對比上,其實兩者用處不同,不好類比。加農炮適合直瞄射擊敵具備一定防護的堅固目標,這方面榴彈炮不如它;榴彈炮近似於“全能型選手”,功能全面,但在“兩頭”又不及迫擊炮和加農炮。但是隨著機械加工水平、炮身鍛造技術和精確打擊技術的提升,目前“長徑比”在45以上的所謂加農榴彈炮(既可以當榴彈炮也可以當加農炮來用的火炮)也已經出現,使得一門火炮的作用範圍更加廣泛,成為比榴彈炮更加全面的“萬能型選手”。



以上即是我的回答。不足之處懇請批評指正!


隨便看認真說


加農炮和榴彈炮,原本是按照炮管長徑比來劃分的,但這種劃分標準早就過時了。


如果從根本差異來看,加農炮講究的是彈道低伸,榴彈炮講究的是彈道曲射。所以在上個世紀中葉以前,身管長徑比在40以下的被稱為榴彈炮,40以上的被稱為加農炮,因為身管越長初速也越高,越適合直瞄射擊。



但現在這些區別標準基本都不存在了。現代榴彈炮身管長度普遍都超過了40倍口徑,剛開始這些長身管榴彈炮還被稱作為“加農榴彈炮”(比如66式),現在索性都全部統稱為“榴彈炮”。根本原因在於陸軍火炮越來越追求射程,這些火炮實際上都發揚的是原來榴彈炮的作用。


現在還將講究單純低伸彈道的,只有坦克炮和高射炮了,但幾乎沒人將它們定義為加農炮。加農炮有一個關鍵特性,那就是用於火力支援,在彈藥種類上和榴彈炮差異不大。像59式130毫米加農炮,其實放在當前就是一種加農榴彈炮了,因為它主要用於曲射的火力支援。所以,加農炮現如今在概念上等於被榴彈炮兼併了,坦克炮什麼的則完全是另外的範疇。


至於加農炮和榴彈炮的威力差別,當然是口徑越大,越佔據真理了。


陶式防務評論


我是冬雨AK,說下看法

現代軍隊對加農炮和榴彈炮的界定越來越模糊了,其實現代發展的火炮基本上都是加榴炮,同時具有加農炮和榴彈炮的一些特點,不過在稱呼上,還是習慣性的稱為“某某型自行榴彈炮”!傳統意義上的加農炮和榴彈炮的區別為

彈道和炮彈初速不同

加農炮的彈道平直,彈丸的初速很快,所以坦克炮 反坦克炮 艦炮都屬於加農炮,多用來打坦克 碉堡等堅硬目標,而榴彈炮彈道彎曲,彈丸的初速度比較慢,適合用來進行火力覆蓋

炮管的長度不一樣

加農炮的炮管細長,常常為40倍口徑以上,而榴彈炮炮管粗短,一般也就20-30倍口徑

射程不一樣

加農炮的射程要遠一些,榴彈炮的射程要近一些

現代火炮已經很難區分是加農炮和榴彈炮了,更多的是加榴炮,使用大號發射裝藥和小射角時,性能接近於加農炮,小號裝藥和大射角時,性能接近於榴彈炮,現代火炮多是加榴炮


冬雨AK


對於現代炮兵而言,加農炮與榴彈炮之間的界限已經沒有那麼明顯了,任何自行火炮都可以發射很多種不同用途的彈藥。可是在早期加農炮與榴彈炮是有著明顯區別的。

所謂加農炮就是可以平射的大威力火炮,類似於德國88mm防空炮這種,雖然可以放空但也可以平射。由於加農炮需要很高的膛壓,所以加農炮的炮身結構相對較好,製造工藝規格也比較挑剔。

可是榴彈炮就不同了,由於榴彈炮所發射的彈種普遍為高爆彈,所以榴彈炮無法平射,只可以曲射,也正是因為如此榴彈炮普遍被用作火力偵察、火力支援、火力準備等。但由於榴彈炮的製造成本響度較低,所需材料工藝也不是那麼高,所以早期軍隊會裝備大量的榴彈炮。


九品侍衛


加農炮和榴彈炮最大的區別就是彈道,加農炮以平射直瞄設計為主,榴彈炮以曲射為主,具體如下圖:

加農炮的典型代表就是坦克炮、高射炮、海岸防禦炮等,發射仰角較小,彈道低平,採用直瞄平射,當然平射不是彈道就是絕對的直線,而是炮彈打出去後呈現比較平直的彈道而已,而像二戰大艦巨炮時代攻擊距離較遠,導彈呈現出明顯彎曲,但戰艦大炮也屬於加農炮系列!加農炮主要用於攻堅戰,一般和敵人面對面的廝殺!

榴彈炮則是充分利用彎曲彈道打出遠距離射擊效果,各種陸軍支援炮火就屬於典型的榴彈炮。由於彈道彎曲,他甚至可以隱蔽在山的這頭打山的另一頭,榴彈炮往往在比較安全的位置上給前方部隊提供火力支援。當然如果萬分火急,敵方坦克都衝鋒出現在榴彈炮視野範圍裡了,榴彈炮拉平近距離直射也是可以的!

僅僅依靠彈道來區分兩種大炮的區別有些片面,畢竟坦克炮給一個角度發射榴彈也是各國訓練的一個科目,下面就具體說說除去彈道區別外的其他區別:

1、身管長度和強度

加農炮的身管一般都較長,達到40~80倍口徑長度,這樣能夠獲得較大的射擊初速。而榴彈炮的身管一般只有20~30倍口徑,現在火炮的炮管材料得到突破,為了更遠的支援,榴彈炮一般已經發展到40倍口徑左右了!

2、彈丸初速和膛壓

加農炮是衝鋒陷陣的,主要是利用動能殺傷為主,這才需要長身管來為炮彈加速,需要更大的藥筒提供能量,以讓飛出去的炮彈獲得更快的初速度,獲得更大的動能,也正因為如此,加農炮不但身管長,膛壓還高,因此對炮管的材料要求就更高更嚴格,炮管壁厚也更厚!

榴彈炮採用曲射,充分利用彈道以獲得更大的射程,他不需要像加農炮那麼大的初速度,發射藥就會少一些,膛壓就會低一些,彈丸初速也更低。如果強行裝藥以獲得更遠的射程,過高的膛壓會導致炸膛風險!

3、炮彈殺傷原理!

加農炮主要靠動能殺傷,典型的穿甲彈、半穿甲彈、脫殼尾翼穩定穿甲彈等,他們目標是利用動能去擊穿攔路的坦克裝甲、碉堡工事等,比如鎢芯穿甲彈就是利用高質量鎢芯以高速度撞擊並擊穿坦克,當然加農炮也能發射榴彈等!

而榴彈炮則一般採用高爆彈,利用炸藥爆炸產生衝擊波、彈片對周圍進行大面積殺傷,而且由於看不到射擊目標,也無法做到精確打擊,因此榴彈炮一般採用覆蓋式的火力支援。

當然由於材料的進步,以及戰爭的需求,如今加農炮和榴彈炮之間的區別已經不是那麼涇渭分明瞭,如果各國榴彈炮為了獲得更遠射程,身管也都達到了45倍口徑以上,這樣的大炮也被冠以一個新的名稱:加榴炮,當使用大號發射裝藥和小射角時,彈道特性接近於加農炮;使用小號裝藥和大射角時,彈道特性接近於榴彈炮。從20世紀60年代以來,各國發展裝備的新型榴彈炮多是加榴炮,但主要還是作用還是以榴彈炮為主!


狼煙火燎


加農炮和榴彈炮主要區別是身管的長度不同。加農炮主要指身管長度的40倍徑以上的。榴彈炮主要指身管長度在30倍徑以下的火炮。火炮的威力主要體現在口徑的大小。但是身管長的火炮,在射擊快速目標和使用實心彈的情況下威力更大。


戴有才


加農炮和榴彈炮,實際上只是倍徑數上的差別。一般榴彈炮是30到40倍徑,加農炮是40以上。這樣,加農炮以平射為主,攻擊的是垂直目標。榴彈炮近乎曲射,所以以超越射為主。現在有了加榴炮,上面的這種區分已經不明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