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葬崗挖到一件純金奇寶,價值4個億,考古隊:不該出現

1954年初,江蘇省文管會接到通知,政府要在吳縣五峰山(現屬蘇州市吳中區)下的一塊當地人稱為博士塢的谷地修建軍事練習場。

由於這裡明清墓葬密集,石牌坊和墓碑林立,特通知文管會派考古人員進行考古發掘。

這座墓葬,是明代弘治年間進士張安晚的家族墓,為磚槨木棺墓。張安晚當年共娶了四房妻妾,唯獨寵愛年紀比自己小20多歲的第四房小妾魏氏,金蟬髮簪就是取自她的頭骨上。金蟬玉葉的全稱是銀託金蟬玉葉髮簪。金蟬躲在玉葉上面,銀花上面託著金蟬玉葉。銀花托乃是銀簪頭,花托連著髮簪。這三件扣成一個整體的金蟬玉葉銀髮簪,形成了一件十分罕見的明代手工藝金銀首飾,它直接插在女主人髮結的前面。

遺憾的是,銀花托後來不幸遺失,金蟬玉葉從此和簪子本體分離。

金蟬長2.4釐米,蟬翼左右各兩,外翼長1.7釐米,寬約0.8釐米,厚僅0.2毫米,突出了蟬翼輕而薄的特點,蟬足簡化為三對,一對前足翹起,一對後足微微抬起。整個蟬體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蟬腹下有一銀柄透玉葉,可知其為飾件。經鑑定,金蟬含金量很高,成色達到95%。

玉葉則長5.2釐米、寬約3.2釐米,系用新疆和田所產羊脂白玉精工琢磨而成,晶瑩潤澤、溫柔細膩。

金蟬玉葉的製作技術十分複雜。金蟬採用了壓模鑄範、薄葉延展、鏨刻、焊接等工藝。玉葉汲取傳統的陽線、陰線、平凸等多種琢玉工藝,拋光細膩,薄胎圓潤,琢工精緻,達到爐火純青的藝術境界。整個畫面構思奇巧,動靜結合,妙趣橫生,具有極高的鑑賞價值。

這件文物,現靜靜躺在南京博物館中,可謂是明代中期(15世紀下半葉)的傑作,同時也是目前國內出土的孤品。很多參觀者在看完後,都會不禁嘖嘖稱讚:就算是現代製造,如果能夠達到同等水平也會價格不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