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思維訓練小遊戲「綜合版」


一.遊戲入手

1.【玩紙片遊戲】可鍛鍊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快速反應能力。

操作:

取三張不同的圖片,隨意排列於桌上,如從左到右選取一張要記住的圖片,讓她盯住這張圖片,然後把三張圖片倒扣在桌上,由家長隨意更換三張圖片的位置,然後,讓她報出所選出的那張在哪兒。如她說猜對了,就勝,兩人輪換做遊戲。隨著能力的提高,家長可以增加難度,如增加圖片的數量,變換圖片的位置的次數和提高變換圖片位置的。

孩子思維訓練小遊戲「綜合版」


2.【蘿蔔蹲】可以訓練注意力的敏捷性。

操作:

將孩子分成人數相等的三組,一組代表紅蘿蔔,一組代表白蘿蔔,一組代表黃蘿蔔。老師喊口令:“紅蘿蔔蹲,黃蘿蔔蹲,白蘿蔔不蹲。”喊哪一組蹲,哪一組要快速蹲下。喊另一組,前一組的孩子要快速站起。未按口令動作的孩子算失敗。(也可以由孩子來發令)

3. 【大小西瓜】可破除思維的定式和思維慣性。

操作:

小朋友站成圈。老師指定一個孩子當排頭,說“大西瓜”,但兩手比成小西瓜的樣子;接著第二個孩子說:“小西瓜”,但兩手比成大西瓜的樣子,依次直到最後一人。

4.【反口令遊戲】可破除思維的定式和思維慣性。

操作:

老師說一個口令,孩子按照發口令做動作。例如說:向前一步走,那幼兒就做向後一步退。

5.【圈字遊戲】可訓練視覺的注意力。

操作:

很多很多的數的數表,然後讓孩子把下列數字7全部打圈。例如:

907472002582058205820581242563514252123......

6. 【摸紐扣】可訓練觸覺注意力。

操作:

找一堆二眼和四眼的紐扣,讓孩子蒙上眼睛將紐扣分分類,可以讓他們在觸摸紐扣的同時辨別出哪些是二眼的,哪些是四眼的。

7. 【拼圖、下棋】

操作:

讓孩子儘早學會拼圖,並逐漸增加拼圖的塊數;學習簡單棋類的玩法。象棋、撲克牌(排順序、撿紅點、心臟病)、跳棋、孔明棋,這些活動都需要高度的專注力,以及足夠的認知,才有勝算的機會。認知還不錯且活動量高的孩子,對於競賽性的活動,都會相當有興趣,且樂此不疲。

8. 【猜物】

操作:

把幾種不同形狀、輪廓鮮明的東西放在袋子中,讓孩子去摸,然後提問孩子:“一共有幾樣東西?都是些什麼?你是怎麼知道的?”

9. 【什麼東西不見了】

操作:

擺出幾樣東西,讓孩子看上1—2分鐘,再讓孩子閉上眼睛,拿掉其中的一個或兩個東西,再請孩子說說什麼東西不見了。(提示:可先從少數幾個東西開始,等孩子記憶力增強後,再逐漸增加東西的數量和拿掉的數量。)

10. 【拍掌遊戲】

操作:

雙掌互拍,剛開始老師將雙手固定放在胸前的位置,讓孩子用雙手與老師的手互拍,老師再上下左右移動雙手的位置,讓孩子也要專注地進行拍掌活動。

11. 【操作性活動】

操作:

只要是操作性活動就需要專心,像夾豆子游戲、滴管遊戲,但進行活動前,還需要幫孩子考慮到坐姿及環境的安排,讓孩子在較安靜的環境中,一次進行一件事情,且儘量避免太多聲音、視覺的干擾。市面上一些簡單的童玩,像小的彈珠檯也可以加以利用,孩子必須專心才能將小彈珠滑近固定的位置,或是以競賽的方式進行,看誰進行得比較快,或是比較準確。

12. 【走直線、平衡木】

操作:

讓孩子先練習走直線,在直線中練習專注,等孩子熟悉後,再練習手拿著物品走直線,還可以腳尖接著腳跟,再到平衡木上行走,接著讓雙手舉直,或是雙手拿著物品行走。在動態活動中,丟接球也是專注力的一部分,不專心就接不到,或是被球砸到。

13. 【讓孩子跟著單一顏色做出追視】

操作:

為確認孩子是否真正做出追視的動作,不妨在透明的壓克力板上,畫出線條,直立起來,父母就可以觀察出孩子眼睛追視的狀況。

孩子思維訓練小遊戲「綜合版」


14. 【鏡子游戲】

操作:

跟孩子一起玩動作模仿,想象自己是一面鏡子,跟著父母的動作進行,剛開始給孩子的動作要簡單一些,速度也儘量放慢,等孩子熟悉後,可以互換角色,增加活動的趣味性。

15. 【聽音遊戲】

操作:

聽聲音辨別位置,在孩子的右後方、左後方敲樂器,讓孩子分辨聲音的來源。還有一種拍子節奏模仿,父母拍兩下,孩子就需要跟著拍兩下,接著再做不同的節奏變化,孩子也要跟著做出不同節奏的變化,讓孩子學習專心地聽,聽完之後做出正確的動作。

16. 【傾聽遊戲】

操作:

先跟孩子玩“請你跟我這樣做”,做單一指令的進行,之後可以進行兩個連續指令或是三個指令,像是“幫媽媽拿○○、○○、○○三樣東西過來。”“先去○○,再去○○,最後再去○○”(動作指令),孩子要做出正確的動作,就需要專注後的理解,才能做出正確的動作。剛開始,如果孩子無法進行,可以讓孩子先練習複述一次,一邊做的時候也可以一邊念出剛剛的指令,做自我提醒的訓練。


17. 【猜領袖】

操作:

全家一起玩猜領袖的遊戲,在團體中有一個人帶動去做不同動作,讓另一個不知情的人按照每次的動作轉換去思考,在團體中究竟哪一位才是領袖。這一部分不管是當任何一個角色,都需要在相當專注及十分敏感的情況下,才可以做出跟隨或正確判斷。

18. 【謎底就在圖書中】

操作:

跟孩子說故事後,可以問問孩子故事的人物、主要情節、內容重點。如果孩子還是不清楚故事內容,讓孩子嘗試自己一邊看書一邊說故事,請他反問家人問題。這一部分主要是做閱讀理解的訓練,讓孩子在學習專心聽故事、看故事中,還需要理解其中的內容。

19. 【玩撲克遊戲】可鍛鍊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快速反應能力。

操作:

取三張不同的牌(去掉花牌),隨意排列於桌上,如從左到右依次是梅花2,黑桃3,方塊5、選取一張要記住的牌,如梅花2,讓她盯住這張牌,然後把三張牌倒扣在桌上,由家長隨意更換三張牌的位置,然後,讓她報出梅花2在哪兒。如她說猜對了,就勝,兩人輪換做遊戲。隨著能力的提高,家長可以增加難度,如增加牌的數量,變換牌的位置的次數和提高變換牌位置的速度。

20.【玩“開火車”遊戲】

操作:

這種遊戲要三人以上,一家三口就可以完成,當然如果有爺爺奶奶或其他參加,那就更好了。為了敘述的方便,現以三人為例,方法是:三人圍坐一圈,每人報上一個站名,通過幾句對話語言來開動“火車”。如,父當作北京站,母當作上海站,孩子當作廣州站。父拍手喊:“北京的火車就要開。”大家一齊拍手喊:“往哪開?”父拍手喊:“廣州開”,於是,當廣州站的兒子要馬上接口:“廣州的火車就要開。”大家又齊拍手喊:“往哪開?”兒子拍手喊:“上海開”。這樣火車開到誰那兒,誰就得馬上接得上口。“火車”開得越快越好,中間不要有間歇。這種遊戲由於要做到口、耳、心並用,因此能讓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時也鍛鍊了思維快速反應能力,而且這種遊戲氣氛活躍,能調動人的積極性,孩子玩起來,樂此不疲。

21.【玩乒乓球干擾注意遊戲】。

操作:

本來一個人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就不容易,如果旁邊再有人進行干擾,你會覺得更難以集中注意。比如你在做作業時,旁邊正上演吸引人的電視節目,你就會分散注意力,然而正因為有干擾,有難度,才能在人為設置的更困難更復雜的情境中,訓練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把球放在球拍上,繞桌子行走一圈,要求乒乓球不能掉下來。你在旁邊進行搗亂,但不能碰到他的身體。一會兒拍手跺腳,一會大喊大叫,還一邊說“掉了!掉了!”他為了不輸給你,又不得不保持鎮定和注意力集中。此外還有類似的這種遊戲,對提高注意力非常有效。

22.【蓋瓶蓋】

操作:

這是一個配對遊戲,家長把家裡的各種空塑料瓶的瓶身和瓶蓋放成兩堆,讓孩子來配對,給瓶子“戴上合適的帽子”。瓶蓋的大小要區分明顯,在動手操作中加強孩子觀察的注意度,同時還能鍛鍊小手的肌肉。當然如果孩子擰蓋子太困難時,我們可以先要求孩子把蓋子扣上。

23.【摞杯子】

操作:

準備5 ~ 6 個顏色各異的塑料杯子,讓孩子一個一個地往上摞。提醒他,不要將杯子弄倒。這可以有效延長注意力的時間,還能培養他的調控能力。

24.【卡片配對】

操作:

準備幾對不同圖案的卡片。媽媽從裡邊抽出一張卡片,讓孩子迅速找出另一張相同的卡片。這對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和觀察力很有益處。

25.【聽聲音猜樂器】

操作:

遊戲內容:先展示三種小樂器,如小鼓、小喇叭、口琴,並分別演奏,讓孩子熟悉各自的發音特點。然後矇住眼睛,彈奏一種樂器,讓孩子猜猜是哪種樂器。

26. 【傳悄悄話】

操作:

說悄悄話能有效的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具體方法靈活多樣,比如我們先小聲地告訴孩子一句話:“冰箱裡有西瓜和蘋果,沒有飲料”。然後讓孩子用悄悄話的形式告訴另外的家人,事後再檢查正確率,根據結果來改變悄悄話的內容和長短,從易到難逐漸提高遊戲的難度。

27. 【接數遊戲】

操作:

準備:數字卡片。 遊戲時,家長出示1-10的數字卡片,孩子看後逐一讀出數字。首先了解數字的排列,並加深其印象。接著提出要求,家長說出幾個數,孩子接著往下數與家長一樣多的數,例如:家長數1、2、3,孩子數4、5、6;家長數6、7,孩子接下去數8、9。

28. 【穿木珠】

效果:鍛鍊視覺注意和動作注意

操作:

1.準備各種顏色的小木珠十幾顆和兩根細繩。如果此時孩子已準確認識了紅、黃、綠等顏色,還可把各種顏色的木珠分開,按一定的規律將同顏色的兩顆或三顆穿在一起,媽媽先穿好一串顏色間隔開的珠子,讓孩子模仿,穿出一串相同顏色間隔的珠鏈。

29.【投球入瓶】

效果:鍛鍊視覺注意和動作注意

操作:

準備兩個瓶口較小的玻璃瓶以及幾十個彈珠。讓孩子把彈珠放進瓶子裡,越快越好。為了增加遊戲的趣味,家長和孩子一起比賽。

30.【找積木】

效果:鍛鍊聽覺注意、視覺注意和動作注意

1.準備若干塊顏色不同的積木,在家裡有一組抽屜的櫃子前放好。

2.家長扮演木偶對孩子發出指令,“請把綠色的長方形積木裝進第二個抽屜裡”,“把紅色的圓圈積木放進第一個抽屜裡”。

3.孩子放好後,請他把積木找出來,找的時候一次只找一塊,這樣孩子就需要調動自己的注意力和記憶力。

4.孩子和家長互換角色來玩,可以提高孩子的積極性。

小貼士:可以用球、娃娃等玩具代替積木。一開始物品可以少幾樣,根據熟練程度再慢慢增加玩具數目。

31.【什麼東西不見了】

效果:鍛鍊視覺注意力。

1.在桌上擺放幾件玩具,如布娃娃、玩具熊、小皮球、積木。

2.讓孩子說出玩具的名稱,並在短時間內記住。

3.讓孩子閉上眼睛,家長拿走其中一樣或幾樣玩具,再讓孩子睜開眼睛,問他:“什麼東西不見了? ”讓孩子集中注意力去回憶。

4.家長和孩子互換角色玩,這個遊戲和找積木一樣,可以鍛鍊孩子在短時間內集中注意力,抗干擾。

32.【畫地圖】

效果:鍛鍊視覺注意。

操作:

1.散步時,家長和孩子一起指出沿途看到了什麼,比如好朋友的家、水果店、郵局、超市、花園等建築物,告訴孩子回家後我們要把散步時的路線圖畫下來。

2.回家後,鼓勵孩子畫一張散步時的地圖並註明沿途標誌物。

3.孩子畫的同時,家長也一起畫,等孩子畫完後,和孩子的地圖相比較,看誰畫得準確。

小貼士:這個遊戲適合6歲左右的孩子玩,為了降低難度,可以先從畫小區平面圖開始。

33.【給彩筆找帽子】

操作:

利用孩子不用的彩筆,把筆帽和彩筆分別擺放或者扣錯,讓孩子快速找到相應的彩筆的筆帽。用這種方法來訓練孩子的視覺找尋能力。

34. 【找玩具】

操作:

找到三個相同的杯子,一個可以放。在杯子裡的小玩具,三個杯子扣置,其中一個放小玩具,讓孩子目不轉睛的盯著扣著玩具的杯子,家長慢慢調換三個杯子的位子,讓孩子找到扣著玩具的杯子。增加難度可以加快調換杯子的速度或者調換的步驟增多。用此方法來訓練孩子的視覺記憶力。

35.【找不同】

操作:

找兩幅極其相似的圖,找出兩幅圖有哪些不同。


35. 【挑豆子】

操作:

找一個盤,盤中倒滿黃豆,並在黃豆中放其他豆類,如綠豆,紅豆,玉米粒等。讓孩子找到其他豆類。

36. 【翻撲克牌】

操作:

挑出幾對一樣的撲克牌,如紅桃5和方片5,黑桃6和梅花6,方片7和紅桃7等等。把撲克牌反扣混亂成對擺放,讓孩子一次翻一張牌,找出成對的撲克。

37. 【 一模一樣】

和孩子面對面,你一邊報“眼睛”、“鼻子”、“嘴巴”、“耳朵”、“手”、“腳”一邊觸摸自己五官四肢的相關部位,讓兒童模仿著做,比一比誰正確、速度快。開始時一個部位、一個部位地報,隨著兒童熟練程度的加強,你可以連續報三個部位,如“眼睛、鼻子、嘴巴”,讓兒童連續觸摸,報的速度也可逐漸加快。

38.【視覺注視】

操作:

家長在家可以給孩子做一些簡單的訓練比如注視,讓孩子小眼睛盯住一個物體堅持一分鐘的時間,要求孩子儘量不要眨眼睛,這主要是鍛鍊孩子的視覺注意力。

39.【積木練習】

操作:

初期可以選擇圖案簡單的拼圖或圖形不復雜的積木做為練習,如果孩子對聽覺更為敏感,也可以選擇一些能通過敲敲打打發出聲音的玩具。

40.【培養孩子模仿能力】

操作:

播放孩子比較喜歡的兒童歌謠或音樂,家長依照歌謠或音樂做出一些動作或簡單舞蹈,讓孩子進行模仿,用來培養孩子對音樂的律動和模仿參照能力。

41.【數字傳真】

操作:

訓練方法:家長讀數字,孩子在聽完之後憑記憶寫下聽到的數字(僅讀一遍)

例如:家長讀:3986508,孩子聽完之後在紙上寫:3986508。

備註:隨著練習的次數越來越多,數字的長度也要越來越長。

42.【聽字訓練】

操作:

訓練方法:家長讀短文,孩子認真聽,當聽到某一個規定字的時候用筆在紙上打一個“√”比如:“一”字,當短文中每出現“一”字,就在紙上打一個“√”(可反覆練習)。

範文:有一個老爺爺,他有一個女兒,一個兒子,有一天,老爺爺出門去買菜,老爺爺給自己買了一隻雞、一條魚、一斤雞蛋、半斤大米,又順便給他的女兒買了一些黃瓜、胡蘿蔔、青菜;想了想又給兒子買了一瓶醋、一袋面。買完菜,老爺爺乘坐公交車回了家,回家後分別給兒子和女兒打了一個電話,告訴他們晚上回家吃飯,老爺爺精心準備了一桌子美食,等著兒子和女兒一起回家吃飯。

43.【詞語思維】

操作:

訓練方法:家長每念一個詞語,孩子認真聽,當聽到電器就馬上舉起右手,當聽到學習用品就馬上舉起左手。

凳子 課桌 洗衣機 籃球 電視機 自行車 書包 電冰箱 作業本 葡萄 空調 電風扇 電話機 被子杯子 鋼筆 手機 籃球 羽毛球 打火機 飛機 刀劍

備註:可以多找一些其他的例子,反覆練習。

44.【找差異訓練】

操作:

訓練方法:仔細聽下面幾組句子中的甲,乙兩句話,快速找出乙句中與甲句不同的地方.

第一組:

甲:樹林裡的動物和植物充分享受著大自然的陽光和雨露,自由自在地成長。

乙:森林裡的動物和植物充分享受著大自然的陽光和雨露,自由自在地生長。

第二組:

甲:我有一個美麗的願望,長大後做一個植物學家,種出世界上最美麗的花送給媽媽。

乙:我有一個美好的願望,長大後做一個植物學家,種出世界上最漂亮的花送給媽媽。

45. 【舒爾特方格 】

操作:

這裡給大家介紹一種在心理學中用來鍛鍊注意力的小遊戲。在一張有25個小方格的表中,將1-25的數字打亂順序,填寫在裡面(見下表),然後以最快的速度從1數到25,要邊讀邊指出,同時計時。


研究表明,7-8歲兒童按順序找每張圖表上的數字的時間是30-50秒,平均40-42秒;正常成年人看一張圖表的時間大約是25-30秒,有些人可以縮短到十幾秒。

備註:可以自己多製做幾張這樣的訓練表,每天訓練一遍,逐漸將數字擴展到50甚至更多。

46.【倍數遊戲】

操作:

如果人少就選擇小的數,人多就選擇大的事,比如:3個人玩,選2的倍數,孩子報1,媽媽報2,爸爸報3,那麼報2的那個人就敲一下桌子;不間斷繼續報數4、5、6、7、8、9、9;每逢到2的倍數,報數的那個人就敲桌子,如果中間有人錯了,就從頭開始重新來,可以慢慢增加難度。

47.【找不同】

操作: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書,一般有兩幅圖畫,兩幅圖畫中細節部分會有一些不同之處,要求孩子在規定時間內找出來,也是很好的訓練注意力的方法,家長不妨和孩子一起試一試。

48.【棋類遊戲】

操作:

也是很多家長經常選擇的一類遊戲,尤其是象棋對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專注力很有幫助。

49.【拿走一個】

操作:

準備一些彩色的筆,家長可按顏色擺好,比如:黃色、紅色、藍色、綠色、紫色、粉色、黑色……,先讓孩子觀察幾分鐘,然後讓孩子閉上眼睛,家長從中拿走一隻彩筆,讓孩子觀察缺少的是哪個顏色的彩筆;也可打亂彩筆的順序,讓孩子重新按剛才的顏色順序排序。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動指向和集中於某種事物的能力。一般來說,2~3歲時專注時間為10~12分鐘,5~6歲為12~15分鐘,7~10歲為20分鐘,10~12歲為25分鐘,12歲以上可以達到30分鐘以上。

二、從語言入手

1.聽故事:

在講故事前,先向孩子提出問題,讓孩子帶著問題去聽,聽完後回答問題;還可以要求他在聽完故事後複述給你聽。

2. 傳話:

經常讓孩子做傳口信的人。“你去告訴爺爺,今天晚上9點,中央電視臺有他喜歡的節目。”從簡短的到長一些的句子。

3.學話:

教孩子跟隨你說話,在完整地說一句話後,你說前半句,讓孩子說後半句。

4. 買一些智力訓練的書,每天堅持做練習。一些鍛鍊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的圖文,如走迷宮,在一大堆圖中找某樣東西,找異同(同中找異,異中找同),比大小、長短,在規定的時間內把一頁圖中的物品記住,然後合上書讓她報出來。等等。時間不可過長,但往後可延長練習時間,一定要每天堅持練。做對給紅五星獎勵或打分。

5. 給孩子講故事、讀故事。講故事時,要經常用眼神和體態、語言與孩子交流,還可用提問形式讓孩子參與講故事。或者拿一本故事書,家長讀給她聽,直到發現孩子的注意力實在無法堅持集中時,立即宣佈“今日故事講到這裡,明日繼續。”隨著聽故事時間的延長,注意力的提高,可以發展到讓孩子聽故事錄音帶。其他活動形式也可按類似方式進行。

三、從數學入手

1、找數字

讓孩子在紙上把大小不同、次序混亂的1—100的數字,依次找出並圈上。(提示:這個訓練可常做,每次記錄下時間,或跟家長比賽,增加訓練的趣味性。)

2、連圖形

讓孩子把1—100甚至更多的數字按順序連接起來,組成各種有趣的畫面。

3. 搶背電話號碼。一本電話號碼本,可以成為遊戲工具。家長給她看一兩秒鐘,讓她記住某人的號碼,然後移開號碼本,讓她背出來。兩人可輪換著背,比比誰厲害。

四、從交往入手

小幫手:

經常讓孩子幫助家長拿各類小東西,從一件到幾件不等,要求他在一次完成。“請幫我拿一個蘋果、一把小刀、一些紙巾和幾個牙籤。”

五、從聽、看入手

準備配有磁帶或CD的圖書,讓孩子先聽,再看圖書,理解其中內容。這種圖書以聽為主,用圖書來加深理解,此方法對孩子將來進入學校學習有非常大的幫助。孩子在聽、看的過程中不僅豐富了知識、提高了對事物的理解能力,更主要地培養了孩子安靜、注意聽講的好習慣。

當然,培養兒童專注力的方法有很多,其具體實施方法也不盡相同。家長可根據孩子專注力發展的特點,採取適當的方法,有計劃、有目的地訓練和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只要你採取科學的方法和態度,努力去做,一定會取得成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