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黃河頌》優秀教學設計


點擊文末【瞭解更多】,可免費下載黃河頌教學設計

5《黃河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瞭解歌詞創作背景;理解歌詞中修辭手法的運用。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入理解詩歌讚頌的黃河精神和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內涵。

3.感受詩歌中蘊含的強烈的愛國情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操。

教學重點

把握詩歌內容,感悟詩歌所包含的情感。

教學難點

體會詩歌的意境美,理解詩歌的內涵。

課時安排 2課時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黃河頌》優秀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1.導入。

導入一:

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燦爛文化,哺育了流域兩岸的人民。黃河驚濤澎湃,具有恢弘的氣勢。它源遠流長,九曲連環,象徵了我們中華民族曾經有過的榮辱興衰。每一個看到它的人都會為之感動。在抗日戰爭期間,詩人光未然跟隨抗日戰士行軍來到了黃河岸邊,看到這一奇景,感慨不已,於是寫下了歌頌黃河母親的豪邁頌歌《黃河頌》。今天,我們將一起學習這首詩歌。

導入二:有關黃河的詩句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 李白《將進酒》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rèn)山。” ——王之渙《涼州詞》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王維《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王之渙《登鸛雀樓》

“欲渡黃河冰塞(sè)川,將登太行(háng)雪滿山。”——李白《行路難》

2.欣賞圖片,說說你對黃河的感受?

二、預習檢查

1.作者作曲者介紹。

光未然(1913—2002),本名張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現代詩人、文學評論家。1939年詩人到延安後,創作了組詩《黃河大合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光未然出版的詩集有《五月花》等。

作曲者---冼星海(1905-1945)中國近現代著名的音樂家。他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創作了《救國軍歌》、《遊擊軍歌》、《茫茫的西伯利亞》、《在太行山上》等各種類型的聲樂作品。由於他對發展我國革命音樂所作的巨大貢獻,贏得了“人民音樂家”的光榮稱號。

2.背景資料。

抗日戰爭爆發後,國民黨反動派對侵略者採取了不抵抗政策,放棄了東北的廣大疆土,出賣了上海軍民的抗戰成果,又聽任日本軍隊侵入華北。抗戰開始的時候,中國共產黨領導組織了文藝界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文藝工作者熱情地投身到抗日救亡的鬥爭裡。冼星海、光未然在這個時期創作了《黃河大合唱》。

3.知識鏈接。

(1)頌歌。

抒情詩的一種,又稱“讚歌”“讚美詩”“禮讚”等,是詩人對描寫對象抒發崇敬、追慕、讚美之情的詩作。

組詩。

是指由表現同一主題和採用相關題材的若干首詩所組成的一組詩篇。每首詩相對完整和獨立,但是每首詩與其他詩之間又有內在的感情聯繫,每首詩和組詩內的其他詩都成排比列式,格式相同或相近。

組詩作為一種獨特的詩歌表現形式,萌芽於先秦,定型於唐代。先秦之後的各個時期均有大量作品面世。它們少則兩首一組,多則幾十首一組,甚至達到百首一組。或作於同一時期、同一地點,或作於不同時期、不同地點。內容涉及贈答、詠懷、詠史、記行、悼亡、傷時、宴飲、唱和、遊仙、祭祀、田園等題材領域。《黃河大合唱》是詩人光未然為配合音樂家冼星海創作的大型民族交響樂而寫的組詩。

4.檢查字詞。

(1)訂正字音。

氣魄(pò)巔(diān) 澎湃(pénɡ pài) 狂瀾(lán) 宛轉(wǎn) 九曲連環(qū)

劈成(pī) 屏障(píng zhàng) 一瀉萬丈(xiè) 哺育(bǔ)

(2)多音字。

曲(qǔ)曲調((qū)曲折)  屏(bǐng)屏棄((píng)屏障)

(3)詞語釋義。

氣魄:氣勢。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擊。

狂瀾:巨大的波浪,比喻動盪不定的局勢或猛烈的潮流。

宛轉:詩中指彎彎曲曲地延伸。

九曲連環:詩中形容黃河的流勢盤旋往復。

搖籃:比喻幼年或青年時代的生活環境或文化、運動等的發源地。

屏障:像屏風那樣遮擋著的東西(多指山嶺、島嶼等)。

一瀉萬丈: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筆奔放、流暢。

浩浩蕩蕩:水勢壯闊的樣子。

哺育:餵養,比喻培養。

(4)詞語辨析。

“哺育”“撫育”都有“餵養、養育”的意思。“哺育”強調比喻義,即培養、教育。“撫育”強調照料和養育,運用範圍較廣,可用於兒童,也可用於其他生物。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黃河頌》優秀教學設計

三、朗讀指導

1.“我站在高山之巔,/望黃河滾滾,/奔向東南”一句總領下文,停頓要稍長。後面四個分句注意重點詞語“掀”“奔”“劈”要重讀,此四句應越讀越激昂,以表現黃河的氣勢。

2.三個“啊”要讀得深沉,聲音稍延長,“黃河”要讀得高昂。

3.最後兩句充滿了戰鬥的決心,要讀得鏗鏘有力。

四、整體感知

1.題目“黃河頌”中,哪個字是關鍵詞?

答案示例:頌。

2.全詩分成朗誦詞和歌詞兩大部分,朗誦詞可以看作是一個序曲,它的主要內容和作用是什麼?

答案示例:主要內容:瞭解黃河精神——偉大堅強。作用:引出下文的頌歌。

3.從朗誦詞部分可以看出詩歌的主題是什麼?

答案示例:歌頌黃河。

4.朗讀全詩,劃分層次,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交代演唱主題,確定演唱基調。

第二部分:全詩的主體部分,從望黃河到頌黃河,最後發出學習黃河精神的誓言。

5.歌詞部分是全詩的主體,可以分為幾層?每一層的大意是什麼?

答案示例:三層。

第一層(“我站在高山之巔”到“劈成南北兩面”):望黃河。描寫黃河奔騰澎湃、不可阻擋的氣勢。

第二層(“啊!黃河!”到“發揚滋長!”):頌黃河。從養育、保衛、激勵中華民族三個方面來謳歌黃河的偉大精神。

第三層(“我們祖國的英雄兒女”到“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尾聲部分。詩人代表中華兒女發出了要學習黃河精神的誓言。

五、課堂小結

朗誦詞部分是詩歌的序曲,以呼告的手法,直稱讀者為“朋友”,開宗明義地說出了要“歌頌黃河”的主題。詩人是如何歌頌黃河的呢?我們下一節課再來學習。請同學們課下朗讀、背誦詩歌的歌詞部分。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黃河頌》優秀教學設計

第二課時

一、課前複習

二、新課導入

接下來,讓我們學習詩歌的歌詞部分,看詩人是如何以澎湃的激情來讚頌黃河的。

三、細讀感悟

(一)朗讀第一部分,細讀感悟(朗誦詞):

思考:為什麼說黃河“表現出我們民族的精神:/偉大而又堅強”?

答案示例:黃河的精神是勇往直前、源源不斷,而這也是中華民族偉大而又堅強的精神。當時正值抗日烽火燃遍中華大地之際,歌詠黃河就是歌詠我們中華民族,這是中華民族的讚歌。

(二)朗讀第二部分(歌詞):

1.歌詞部分在“頌黃河”之前,對黃河進行了怎樣的描寫?由哪一個詞總領?表現了黃河怎樣的特點?

答案示例:對黃河進行了近鏡頭特寫、俯瞰全景式總寫、縱向描寫、橫向展開。由“望”字總領,表現了黃河一往無前、無堅不摧的特點。

2.品味句子“我站在高山之巔,/望黃河滾滾,/奔向東南”中的“望”字。

答案示例:“望”字引出了對黃河形象的描寫,一直統領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同時為下文的“頌”黃河蓄勢。而這所“望”的內容,既有寫實的成分,也有雄奇瑰麗的想象,條理清楚,章法嚴謹。

3.品味“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

答案示例:前一分句是近鏡頭特寫黃河,表現出黃河洶湧澎湃、雄偉壯觀的氣勢,突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鬥志和昂揚的精神面貌。後一分句是俯瞰全景,從遠處寫黃河的蜿蜒綿亙、九曲連環,突出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

4.品味“從崑崙山下/奔向黃海之邊;/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

答案示例:前一分句縱向描寫黃河的流向。後一分句橫向展開到黃河流域兩岸,著重寫黃河的動態。“劈”字表現了黃河貫穿中原大地的勢不可當的氣勢。

5.如何理解黃河是“搖籃”,是“屏障”?

答案示例:把黃河比喻為“中華民族的搖籃”,是因為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中華文化在黃河流域產生、發展、壯大,黃河哺育滋養了世代炎黃子孫。把黃河比喻為“民族的屏障”,側重從黃河對中華民族的保衛作用而言。黃河天險在地理上可作為軍事屏障,黃河偉大堅強的精神,更足以成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這是中華民族抵禦外侵的制勝法寶。

6.如何理解黃河“向南北兩岸/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

答案示例:這是一個比喻句,把黃河比喻為一個巨人,黃河主流是“巨人”的軀幹,黃河流域中的無數條支流就是“巨人”身上無數條“鐵的臂膀”。

7.歌詞的最後兩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作用?

答案示例:反覆的修辭。以號召中華兒女學習黃河精神收束全詩,激起了中華民族團結一致、堅不可摧的意志和決心,使詩歌的主題得以擴展深化。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黃河頌》優秀教學設計

四、合作探究

(一)內容探究

1.感情的表達是要通過具體的詩句體現的。請品讀朗誦詞,這節詩寫了什麼內容?

答案示例:概括讚美黃河,引我們走近黃河。

2.歌頌黃河的部分可分為幾個層次?分別是從哪些方面進行讚頌的?起了什麼作用?

答案示例:出現三次,反覆出現,把歌詞分為三個層次,依次是:

黃河養育了中化民族;(自然特點)

黃河保衛了中化民族;(地理特徵)

黃河激勵了中化民族。(歷史上對中華民族的貢獻)

作用:由實到虛,環環相扣,逐步深入。

3.黃河的作用是什麼?

答案示例:黃河是搖籃,養育了炎黃子孫;黃河是屏障,保衛了神聖國土;黃河是臂膀,激勵著中華民族!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象徵著我們中華的民族魂!

4.“頌黃河”之後,作者又加了一個尾聲,這一尾聲起什麼作用?

答案示例:作者借歌頌黃河來歌頌中華民族,以激發中華兒女的愛國豪情,號召中華兒女學習黃河偉大堅強的精神。

(二)主旨探究

1.結合時代背景,說說這首詩歌的主題思想是什麼。

答案示例:詩人借歌頌黃河來歌頌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激發廣大中華兒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勵中華兒女像黃河一樣“偉大堅強”,以英勇的氣概和堅強的決心頑強奮鬥,一往無前。

2.今天學這首詩有什麼現實意義?

答案示例:在漫長的歷史歲月裡,偉大的黃河,哺育了中華民族,養育了英雄的兒女,維護了祖國的尊嚴。我們為民族自豪、為祖國歌唱。讓我們以黃河為榜樣,團結奮鬥,為使我們的民族躋身世界強國之林而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寫法探究

1.修辭手法。

思考:這首詩綜合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什麼作用?

答案示例:作者在詩中綜合運用了排比、反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借對黃河的歌頌,熱情讚美了黃河。如“啊!黃河!”三次出現,構成反覆,直接抒發了熱愛黃河、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又如把黃河比喻為“中華民族的搖籃”,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黃河哺育了世代炎黃子孫;把黃河比喻為“民族的屏障”,既寫出了黃河天險在地理上的戰略意義,也寫出了黃河偉大堅強的精神已成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修辭的運用,更好地表現了黃河的氣勢及其對中華民族的偉大貢獻。

2.語言特色。

思考:這首詩歌的歌詞部分有何特點?

答案示例:明快雄健,節奏鮮明。歌詞部分以短句為主,兼以長句。長短結合,自由奔放並且錯落整齊。在韻腳上,隔兩三句押韻,形成了自然和諧的韻律。同時,十分注意刻畫黃河的形象,注意營造歌詞的畫面之美。“黃河滾滾”“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等句,在讀者面前展開一幅宏大的、波瀾壯闊的雄偉畫面。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黃河頌》優秀教學設計

五、課堂小結

我們的幸福生活,是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今天的中華民族正在奮進中崛起。我們仍然要以黃河為榜樣,學習它的偉大和堅強,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六、練習設計

1.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2.蒐集有關黃河的資料,寫一份倡議書,保衛我們的母親河,保衛我們的黃河。

附:有關黃河的介紹(PPT)

板書設計:

臂膀—滋長()不屈的意志(奮鬥的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