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在武漢會戰之後,東京奧運會停辦了

武漢會戰以中國軍隊主動退出結束,日軍以死傷25萬人的沉重代價換來一場慘勝。然而,“佔領漢口,逼降中國,結束在華戰爭”的戰略目標並未達成。惱羞成怒的日本軍部急於在國內強化戰爭體制、整合戰爭資源,對1940年東京奧運會的反對也更為堅決。1940年東京奧運會就這樣荒謬而可悲地流產了。

那一年,在武汉会战之后,东京奥运会停办了

2020年3月12日,扮演最高女祭司的演員喬治烏取得聖火。 (新華社/歐新/圖)

2020年東京奧運會可能將被取消或推遲嗎?如果事態不幸發展到這個地步,那麼這將是現代奧運會的第四次停辦。而且,是唯一一次因全球流行病而停辦奧運會。此前的三次停辦都是因為戰爭,其中就包括1940年的東京奧運會。

1916年柏林奧運會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突然爆發被迫取消; 1940年東京奧運會因為二戰流產;1944 年倫敦奧運會也因為二戰被迫取消。戰爭對這一全人類的體育盛會,可謂傷害至深。尤其是1940年東京奧運會的命運,也是中日兩國的一段悲劇歷史。

1936年柏林奧運會開幕前,國際奧委會對1940年申奧進行最終演說和投票。亞洲第一位奧委會成員嘉納治五郎代表日本發表了演說,東京成功戰勝赫爾辛基贏得了奧運會舉辦權。儘管當時因日本入侵東三省,中日關係已經惡化,但是當時的中國代表仍然投票支持了日本東京。這一支持意味深長。

首先,泛亞主義在中日兩國深有影響。在泛亞主義的視野中,即使中日兩國兄弟鬩牆,東京舉辦奧運會仍然是亞洲黃種人的盛事,仍應予以支持。其次,是出於外交政治的考慮。奧運會作為和平象徵,日方熱心申辦者多有親華反戰人士,中國的支持無疑是對他們的鼓勵。

爭取中國支持最力的當屬嘉納治五郎。嘉納治五郎至今還是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他出身關西的嘉納財閥,是現代柔道的開創者,還是日本現代體育之父,頗有國際聲望。更重要的是,嘉納治五郎力主“輔佐中國,使之強盛”,立場親華,尤為熱心推動中國教育的改革。他創設的中國學生留日教育機構成績頗豐,黃興、魯迅、陳天華、陳獨秀、林伯渠等人的東渡留學都受惠於他倡導的中日教育交流。嘉納治五郎以其國際聲望和在中日兩國的深厚人脈,促成了第十二屆奧運會落戶東京。按照他的設想,這場體育盛會將是兩國走出戰爭陰影的契機。然而,隨著日方軍國主義勢力的膨脹,善良之士的努力遭遇了嚴重的挫折。

1937年盧溝橋事變發生,日本全面侵華,中日關係徹底破裂。東京奧運會的命運岌岌可危。

1938年7月,國際奧委會舉行開羅會議。會議召開前,壞消息接踵而至。5月,乘船赴會的嘉納治五郎染病身亡。6月武漢會戰爆發,以武漢為中心,中國四省之地烽火連天。因此,中方別無選擇,在會議上對日方提出抗議,並且要求取消日本的舉辦資格。

但是,日本奧委會堅持東京奧運會如期舉辦,並向國際奧委會做出了保證。這是頂著巨大的壓力做出的承諾,壓力來自中方,更來自日本國內。攫取了巨大權力的日本軍部正沉迷在戰爭狂想中,當然不願意被奧運會捆住戰爭的步伐,反對態度相當強硬。內閣希望借奧運會控制戰爭擴大的趨勢,以制約軍部勢力的進一步膨脹。但是,內閣因其脆弱的處境,給予日本奧委會的支持非常有限。

日本奧委會的堅持舉辦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國內反戰勢力的意志,國際奧委會決定暫不取消其舉辦資格,也有寄望和平的良好意願。但是,國際奧委會的秘密會議上還是決定了以赫爾辛基作為備用方案。表裡兩手準備也算是對東京仁至義盡了。

遺憾的是,所有良好的願望在殘酷的戰爭面前都化為了泡影。武漢會戰以中國軍隊主動退出結束,日軍付出了死傷25萬人的沉重代價。然而,“佔領漢口,逼降中國,結束在華戰爭”的戰略目標並未達成。惱羞成怒的日本軍部急於在國內強化戰爭體制、整合戰爭資源,對1940年東京奧運會的反對也更為堅決。性格軟弱的近衛文麿首相無力制止軍部的橫行,最終不得不按照軍部的意思發表放棄舉辦的聲明。軍部甚至沒有給出一個像樣的藉口,他們聲稱1940年是所謂“神武紀年2600年”,要在國內舉行大型軍事演習,無法舉辦奧運會。據說接獲日方通知後,國際奧委會很多成員壓根就不能理解“神武紀年2600年”的意義,更不用說軍事演習竟然能成為棄辦奧運會的理由。1940年東京奧運會就這樣荒謬而可悲地流產了。

從古希臘奧運會誕生伊始,就被賦予了人類對和平的美好向往。在戰爭頻發的古希臘時代,奧運會期間“神聖休戰”給世間帶來三個月的和平安寧彌足珍貴。正是對和平生活的嚮往,中斷千年的奧運會在1896年復活。

可惜“神聖休戰”並未伴隨奧運重現人間,反而是戰爭的陰影屢屢對奧運會產生了衝擊。

除了三次因戰爭被迫取消的奧運會之外,還有兩屆因戰爭而撕裂的奧運會。1979年歲末蘇聯入侵阿富汗,阿富汗戰爭爆發。美國、中國等世界多國為此抵制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結果只有80個國家參加,甚至許多受蘇聯壓力被迫參賽的國家也只派一名旗手,以奧運會會旗代替國旗進場,場面極為難堪。四年之後的洛杉磯奧運會,蘇聯等十六國以安全原因等各種理由拒絕參加,報復的意味昭然若揭。

擺脫了冷戰的陰影,奧運會的舉辦進入了一個平穩期,2008年北京奧運會圓了中國百年奧運之夢,那場盛會將會成為很多中國人一生的記憶。2020年,新冠疫情又一次給奧運會投下了陰影,也許這一年的奧運記憶會遺憾地留下空白,但是“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溫暖記憶不會被遺忘,奧運精神的和平與友誼更不應被遺忘。

(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江東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