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專為我們而做的那一道菜

你什麼時候回來?

媽媽給你做你愛吃的紅燒肉。

工作以後,搬到外面住,接到媽媽的電話,總會有這樣一個重複的句子。

我的媽媽並不是大廚,她做不了太多的菜,但有一個異常可愛的地方,她做的菜都符合我的口味。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是如此。

《年華易逝,父母易老》| 餐桌上專為我們而做的那一道菜

當我們不再向家裡伸手要錢了,開始有自己的小金庫了,便將舉筷子的手往外面的餐廳伸去,這是自給自足的能力體現。

我們家就有這樣一個活動,每週必定到外面大吃一餐,號稱全家總動員。

每每這個時刻,我們隊伍中就會有一個人特別扭,她總會默默唸叨:“外面的菜到底哪裡好吃呢?”

有時候我們會回答她

“生活有時候也要換換新鮮口味嗎?”或者“難得讓您放一次假嘛。”

這些理由都不足以讓媽媽信服,她總是對每道菜都加以點評,或許是家庭婦女職業影響,每道菜的成本核算都會在她品嚐後一清二楚,她試圖說服我們別在外面浪費錢,但這個成本問題貌似不能說服我們,她也就默默沒有再談論這個話題了。

《年華易逝,父母易老》| 餐桌上專為我們而做的那一道菜

只是出門吃飯的時候,最受歡迎的菜餚,她總喜歡打包一份回家。

我們都以為媽媽開始遺忘浪費這件事了,但可愛的媽媽並沒有因而打消這個念頭,她開始在家裡複製黏貼她曾和我們一起品嚐過的美食,做出同樣口感的菜餚來,不論色香味都表現得特別出眾。

只要我們將食物一掃而空

她便會開心地念叨不比外面差吧,而一旦食物安然無恙地躺在飯桌上等著被收盤,她又會受傷地詢問是不是不夠可口。

有天無意中,我看見媽媽桌上有一本小本子,翻開裡面密密麻麻地都是菜譜,字跡工整,整個本子都被寫得滿滿的,還被記載了實驗的次數。

我才深深意識到擺在餐桌上的那一道菜有多重的分量。

《年華易逝,父母易老》| 餐桌上專為我們而做的那一道菜

每次出門吃飯,總是忍不住偷偷打量媽媽的神情,我想記住那個認真的表情,生動且感人。

有一段時間,我在外地出差,連續好幾天都食不知味,當地的食物雖然好吃,但總沒有合適的胃口下嚥。

胃疼厲害的一天


接到媽媽打來的電話,很快便辨別出我身體不適,質問我有沒有好好吃飯,我立即哽咽:“媽媽,我想吃你煮的粥了。”


掛了電話後,我混沌入睡了,迷糊中有人敲著我的房門,一開門,眼淚刷一下落下來,媽媽正捧著一個保溫飯盒站在門口,開頭第一句就是:“粥還熱著,進去喝吧。”

我無法得知什麼樣的魔法讓她出現了,只是心裡溫暖得不行,只有不停淚流,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了。


《年華易逝,父母易老》| 餐桌上專為我們而做的那一道菜


《年華易逝,父母易老》| 餐桌上專為我們而做的那一道菜


喝著熱騰騰的粥,那是我最愛的蝦仁粥,也是我最愛的人烹飪的。

有多少人會一直記得你的喜好,有多少人會記掛你是否溫飽,又有多少人願意為你長途跋涉,只為了你一句想念,只為了靜靜看著你吃下食物,露出笑臉。

吃完飯後

媽媽站起來,拍拍衣服,輕聲說,去睡吧,媽媽回家了。轉身的背影又讓我淚如雨下。

世界上最棒的廚師,一定是媽媽。這是我一直深信不疑的真理。不論走了多少千山萬水,吃過多少山珍海味,各地的美食都有不同,但是唯一有靈魂治癒功能的食物永遠是家裡餐桌上那道精心為我們準備的菜。

《年華易逝,父母易老》| 餐桌上專為我們而做的那一道菜


因為家有父母在,我們總知道任何時候回家,都可以有溫熱的飯菜等候,餐桌上的那道菜永遠是我們最愛的,菜裡都是無可替代的專屬幸福,每一口都有一種家的味道,越長大越吃的出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