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火燒出來的靈感,《萬家訴訟》是如何變成《秋菊打官司》的?

1992年,如果知道《秋菊打官司》會讓鞏俐違背自己原本對鞏俐前程的設想,將鞏俐推向國際,也許張藝謀就不會這麼堅持要讓鞏俐出演《秋菊打官司》了吧。

《秋菊打官司》改編自著名作家陳源斌的《萬家訴訟》,這部電影,無疑是張藝謀和鞏俐最好的一部作品。

大火燒出來的靈感,《萬家訴訟》是如何變成《秋菊打官司》的?

和張藝謀所有電影的風格題材都不同,《秋菊打官司》是偷拍方式,紀實風格,農村生活題材的電影創作這部電影最關鍵的,是把鞏俐推向了國際,從一個“土味村婦”變成了國際巨星。

曾經的鞏俐,一定想不到,這部電影會和她淵源這麼深,也一定想不到,這部電影把她和張藝謀帶向了兩個不同的方向。

今天就來看看《秋菊打官司》到底都經歷了,才有這個能量改寫了他們兩的故事?

大火燒出來的靈感,《萬家訴訟》是如何變成《秋菊打官司》的?

01、大火燒出來的靈感

1990年底,一場大火,席捲了陳源斌的簡易宿舍樓,就算他以最快的速度從外地趕回來,也沒能搶救回他創作中的任何手稿或其他資料。

神奇的是,面對著一地殘垣,陳源斌內心卻出現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安詳和寧靜。

他想,與其去聽所有人的安慰和同情,不如寫一部超越自己所有前作的小說。

於是他選擇了自己最熟悉的法制題材,開始構思一部能用一句話說完的作品,即我們後面看到的“農婦告村長”的故事。

這是《萬家訴訟》的最初構想。

大火燒出來的靈感,《萬家訴訟》是如何變成《秋菊打官司》的?

當時的陳源斌暫住在小旅館便馬不停蹄地逼迫自己在“農婦告村長”這麼一件小事和有限的場景裡,找尋小說的最佳結構和敘事視角。

試圖透過充分的生活容量,把社會的原始風貌,鮮活而原汁原味地展現出來。

貫穿整部小說的“討個說法”,是當時的生活常用語,經由陳源斌的創作,也被收錄到《新版漢語詞典》條目中。

這部小說僅有3萬多字,只用了短短10天就完成了全部創作。

因為是講述萬家小老百姓的生活風貌,陳源斌特地將這部小說取名為《萬家訴訟》

大火燒出來的靈感,《萬家訴訟》是如何變成《秋菊打官司》的?

小說裡的女主角何碧秋,代表的不僅僅是自己,還有千千萬萬個和她一樣的人。

非常巧合的是,在陳源斌這10天的創作時間裡,收到了《中國作家》趙虹的整整10封的約稿信和催稿信。

信中一遍遍跟他強調要一部“既高瞻遠矚,又是通俗易懂的,又是洞察人心的,並且新鮮、獨特、與眾不同”、“最好是當代、現實生活題材,讀來令人驚心動魄”的中篇小說。

“即使不驚心動魄,總得震撼人一些,至少讓頭兒讀了坐不住;或者長嘆、感慨一番,或喝茶深思一番也好”。

這樣的巧合,促成了《萬家訴訟》的快速麵世。

大火燒出來的靈感,《萬家訴訟》是如何變成《秋菊打官司》的?

陳源斌抱著嘗試的心態把《萬家訴訟》寄給了趙虹,隨即在《中國作家》1991年第3期的頭版位置刊發。

同一年,《萬家訴訟》被《小說月報》第8期頭版和《新華文摘》第8期轉載,《中國文學》更是將其翻譯成了英、法兩種文字。

《人民日報》和《作家報》分別發表了對這部作品表示肯定。

是這一系列的刊發、轉載和認可,讓《萬家訴訟》普及到大大小小的街頭報刊裡,也讓在重慶街頭遊蕩的張藝謀得到了不一樣的靈感啟示。

而張藝謀,其實差點錯失了它。

大火燒出來的靈感,《萬家訴訟》是如何變成《秋菊打官司》的?

02、和張藝謀的不期而遇

1990年到1991年短短一年的時間裡,兩部提名奧斯卡金像獎的中國電影《菊豆》和《大紅燈籠高高掛》被禁止公映。

電影的故事主題裡,散發著濃濃的“封建社會腐蝕人性”的血腥味,一時之間,遭到了社會大眾的抵制。

一併被抨擊的,還有這兩部電影的導演——張藝謀。

大火燒出來的靈感,《萬家訴訟》是如何變成《秋菊打官司》的?

1991年,陳源斌參加作家青年會議,期間,長春電影製片廠王曉蓮以及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北影廠的三位女編輯看上他的《萬家訴訟》,並和陳源斌商量將小說改編為電影。

當時,陳源斌屬意讓張藝謀執導。

只可惜,張藝謀因為前文所說的兩部電影,是非纏身,這個時候找張藝謀執導電影,無疑過於冒險。

因為導演的人選不確定,《萬家訴訟》的改編計劃也就擱置了。而這,是張藝謀第一次錯失《萬家訴訟》。

大火燒出來的靈感,《萬家訴訟》是如何變成《秋菊打官司》的?

就在陳源斌拒絕王曉蓮改編電影的這些時候,張藝謀和鞏俐在做什麼呢?

熱戀中的張藝謀,做什麼事都帶著滿腔熱情和任性,即便兩部作品都受到了國人的質疑,但他卻仍熱衷遵循本心所需,找合適的劇本創作。

原本,他計劃改編劉震雲的《一地雞毛》。

他想將故事背景改在重慶,於是帶著整個製作班底到了重慶駐紮,卻因為沒有改編的靈感而放棄了《一地雞毛》的項目。

整個團隊突然就閒了下來,如今想來,也是任性。

此時,鞏俐正在香港拍攝《夢醒時分》,還沒有進組,但可以確定的是,這個時期,不管張藝謀拍什麼,什麼時候拍,鞏俐大多時候都是他毫無疑問的女主角。

大火燒出來的靈感,《萬家訴訟》是如何變成《秋菊打官司》的?

某一天,張藝謀去辦事,路過郵局的時候,照慣例走進了郵局買文學刊物,他選擇的正是刊印了陳源斌《萬家訴訟》的《中國作家》第3期刊物。

隨後,他又選了《小說月報》第8期的刊物。

兩本刊物的頭條,都醒目地在頭版位置刊載了《萬家訴訟》,基於好奇,張藝謀信手翻閱起來,立刻被小說的“太陽好起來了”“討個說法”的開頭吸引住了。

大火燒出來的靈感,《萬家訴訟》是如何變成《秋菊打官司》的?

他一口氣讀完小說,趕緊又買了20本《小說月報》分發給劇組成員,並傳真給鞏俐,經過商量,臨時決定,放棄《一地雞毛》,改拍《萬家訴訟》。

同時,張藝謀給陳源斌發加急電報,徵求陳源斌的同意並簽訂版權合同。

自此,《萬家訴訟》和鞏俐開始走在了國際的路上。

大火燒出來的靈感,《萬家訴訟》是如何變成《秋菊打官司》的?

03、《萬家訴訟》的正式改編拍攝

拿到了《萬家訴訟》的版權,電影怎麼改編,怎麼拍,又成了兩個難題

張藝謀和陳源斌有過口頭協議,從陳源斌的幾部小說裡選取一個農婦名“何碧秋”為電影的名字。

可創作中,電影人物對話用的是陝西方言,“碧秋”在陝西方言中是兩個不能並用的髒話。

為此,《碧秋打官司》更名為《秋菊打官司》。

大火燒出來的靈感,《萬家訴訟》是如何變成《秋菊打官司》的?

張藝謀並不熟小說故事背景所設的安徽農村景象,於是他將故事背景放在了自己熟悉的陝西農村裡。

張藝謀對陝西黃土地的情結,不用說我們也明白。

電影的大方向確定了,張藝謀和他的製作組一群人,浩浩蕩蕩地趕往陝西農村體驗生活。

同時,他請來劉恆擔任電影的改編工作。

大火燒出來的靈感,《萬家訴訟》是如何變成《秋菊打官司》的?

劉恆,曾經成功地為張藝謀改編了《菊豆》,如今再操刀改編《萬家訴訟》自然也不是難事。

但在改編過程中,劉恆卻遇到瓶頸了,他一想到電影最後會由鞏俐出演,完全下不去筆,鞏俐自帶高貴的氣質,也很難讓人將她跟一個土味村婦聯想到一起。

尤其是當時的電影拍攝,選角多是從群眾中找跟角色相似的人來演,而鞏俐,怎麼也跟村婦形象搭不上邊,劉恆苦惱了一陣,最後甚至跟張藝謀提出換角的建議。

大火燒出來的靈感,《萬家訴訟》是如何變成《秋菊打官司》的?

可張藝謀很堅持自己的選角眼光,也相信鞏俐能演好。

張藝謀看過鞏俐在片場裝孕婦逗趣的畫面,當下提議將秋菊設定為孕婦。為了表現加強電影的真實性,還為秋菊增設了“妹子”的角色。

不得不說,“秋菊懷孕這個設定的增加,為整部電影,提供了更好的結局方向,也將整部電影的品質提升了不止一個檔次。

大火燒出來的靈感,《萬家訴訟》是如何變成《秋菊打官司》的?

在《萬家訴訟》中,何碧秋告村長,是因為村長按照上級指示佈置成片種油菜,而萬家卻種上小麥,因為善慶不聽勸,村長氣急之下打了他。

改編後變成秋菊家要在辣椒地裡違規蓋棚子,村長來阻止,雙方發生口角,慶來罵他的話正好刺中了他沒有生下兒子的痛處,於是惱羞成怒踢了慶來。

大火燒出來的靈感,《萬家訴訟》是如何變成《秋菊打官司》的?

何碧秋和村長,秋菊和村長,這兩組人的矛盾,其實是有本質區別的改編後的事件,顯然讓秋菊鍥而不捨地告狀,更有說服力。

秋菊也在電影中一直說,村長打哪裡都成,但不能挑命根子下手啊。

是因為打的位置不對,也是因為村長的行為存在洩憤報復性,才讓秋菊鐵了心要一個說法。

大火燒出來的靈感,《萬家訴訟》是如何變成《秋菊打官司》的?

至於電影風格,採用偷拍的形式,紀實的風格進行拍攝,也為整部電影增添了更多實質的“真實”意義。

這也是看電影的時候,許多人一開始很容易一臉懵地看著街頭上來來往往,卻不知道那些人存在意義的原因。

《秋菊打官司》,只用了4位專業演員。

整部電影90%的角色是由非職業演員扮演或者由當地農村裡真實的家庭成員來充當。

拍攝之前,電影的各項籌備都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整個製作組的人花了2個月的時間,體驗生活,和當地農民一起生活,交朋友,學語言,熟悉生活習慣,模仿形體動作。

大火燒出來的靈感,《萬家訴訟》是如何變成《秋菊打官司》的?

鞏俐因為在香港拍攝《夢醒時分》,比他們晚一個月進組,但在學習陝西方言上,卻非常的快。

拍攝的時候,鞏俐發著燒,在雪地上暈倒了好幾次,她臉上“燒紅”的紅暈,反而襯的她更像是黃土地那種被曬黑曬紅的中年村婦形象。

鞏俐作為一個女主,在電影中,即使即路人,找半天才知道,穿著大紅衣服的村婦,便是她,可見秋菊的人設,塑造的多麼成功。

大火燒出來的靈感,《萬家訴訟》是如何變成《秋菊打官司》的?

他們在拍攝的過程中,按照原定的偷拍計劃,演員就定位之後,導演也不喊“預備開始”,也不打板,只用無線話筒發出信號,收到信號就開始表演。

而臺詞,則是他們前一天晚上研究確定的。

電影採用雙機拍攝,來來回回,整部電影有一半以上的鏡頭都是偷拍而來,張藝謀也是個精益求精的人,有些鏡頭不滿意,他甚至會拍個20遍。

最終,如他們期待的,《秋菊打官司》以強烈的敘事張力,特別的拍攝手法,故事本身的特別,成功了。

大火燒出來的靈感,《萬家訴訟》是如何變成《秋菊打官司》的?

04、鞏俐走向國際

1992年,《秋菊打官司》上映並一舉拿下多項國際大獎,包括第4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被評委專家點評為“一個樸實無華的普通百姓的故事”。

至此,張藝謀總算走出了《大紅燈籠高高掛》和《菊豆》的陰霾,向著下一個導演高峰走去,而鞏俐也是在這些時候,邁向了國際。

大火燒出來的靈感,《萬家訴訟》是如何變成《秋菊打官司》的?

其實,鞏俐出道的時間並不長,1987年的《紅高粱》是她的成名作,那時候的她不過是個大二學生,早已有一個有暴力傾向的男朋友,而張藝謀也有妻有女。

好不容易等到張藝謀離婚,鞏俐也沒有“小三上位”。她曾經對張藝謀說過,“不想讀書了”,“想給他生孩子”。

所以,當鞏俐扮演秋菊,挺著大肚子,身姿步態,眼神,下意識的行為動作,都和一個真正的孕婦無異的時候,很難讓人不懷疑,鞏俐是不是在內心裡,勾勒了無數次身懷有孕,和張藝謀相親相愛的畫面。

大火燒出來的靈感,《萬家訴訟》是如何變成《秋菊打官司》的?

可經年累月,鞏俐也沒有等來張藝謀的一紙婚書,心裡的涼意慢慢累積。

《秋菊打官司》的成功,讓國際電影界將目光聚集在鞏俐身上,緊隨其後的《霸王別姬》也讓鞏俐累積了更多的國際人氣。

而她和張藝謀的矛盾,也越來越明顯,原本,張藝謀想要把她打造成中國第一的女演員,而鞏俐卻早已經不甘於只在國內闖蕩,不甘於順著張藝謀設定好的路走。

大火燒出來的靈感,《萬家訴訟》是如何變成《秋菊打官司》的?

張藝謀在情感上的不作為,涼了鞏俐熾熱的心,她開始為闖蕩國際而蓄力,終於在《秋菊打官司》、《霸王別姬》等作品的助力下,真正地走向了國際。

1995年,鞏俐和張藝謀8年的感情,畫下了句點。

結尾

鞏俐曾經說過:"我覺得比較滿意的是《秋菊打官司》,這部戲讓我的戲路一下子開了許多,視野也開闊了,那應該算是我演技上的第一個臺階,《周漁的火車》應該算是我上的第二個臺階。”

大火燒出來的靈感,《萬家訴訟》是如何變成《秋菊打官司》的?

確實,不管是電影,還是她本人,都從《秋菊打官司》裡,獲得了不一樣的感受和成就,秋菊的人設,讓她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也讓她看到了更適合自己的事業走向。

《秋菊打官司》,說是和鞏俐淵源最深的電影,一點兒也不為過,只是,這部電影的背後,也是無數的機緣巧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