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祕”分享寫作經驗:靠“三封信”改變人生命運

不容否認,相對而言,文書工作在一段期間淡化了。感覺少了那種光榮感、責任感。帶來的後果,最明顯的是沒多少人願意做文書,人員斷層,青黃不接(在信息社會,很多方面都斷了層,這也是當今社會的一種文化特徵)。現在領導和部門如此重視,又有這麼多同行捧場,感覺有一種漸漸受到應有重視的跡象,令人鼓舞。因此,我看見今天的場面感到高興。擔心的是,我多年沒上課了,擔心講得不好。特別是今天講的內容,對我有難度,講得好不容易。而且,有些內容,特別是如何寫領導講話稿,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因此,接到這個任務,我心裡有點打鼓的。但是,我還是夠膽來了。


我給自己三個理由:一是理解。在座的領導、同事、朋友理解我。講不好,講錯了,相信大家都會原諒。二是情感。我從事文書工作多年,對文書工作有感情。感情來自這份工作很特殊。文書俗稱“公文秘書”——這裡實質上已經開始講公文了——講得好聽,人家會叫你是“秀才”、“筆桿子”,更好聽的是參謀,甚至高參。講得不好聽,叫你“文抄公”、“受氣袋”。有一句行話,叫做:“領導不批評就是表揚。”可想而知,這門飯不容易吃。我和大家有一種共同的感受。“春蠶吐絲”也罷,經驗教訓也罷,我樂意和大家分享自己多年來的感受。而且,在我的小說《不期而遇》全國網絡投票的時候,在座有很多人幫了我。我在此值機會表示感激。三是不怕羞。聯想當初,“初生之犢不怕虎”。我中專畢業的時候,在電視大學教了一年課,而且是機械製造,中專生教大學生,就是靠一股牛勁,現在還存在這股牛勁。


無論如何,我都多謝市領導和我的老巢市府辦給了我這個機會。


好啦,我現在就拋磚引玉進入主題。在此說明一下,純講公文寫作,有點枯燥,在此,我打算結合自己當文書的經歷和體會來講,並且不當作一場講座,只當作一種交流。主要講三個部分:一是怎樣寫領導講話稿。二是日常公文寫作的基本知識。三是我當文書的點滴體會。


首先,我還是講一講我和文書工作的不解之緣。我是怎樣從事文書工作的呢?大家或許不相信,我不是以文出身,我高考考上中專,是學農業機械的。大專才學中文,大學本科又學人力資源管理。然而,我是靠文章改變自己命運的。具體來說,靠寫信,一共寫了三封信。


第一封信。是參加工作的時候。畢業時,應該分配在江門中級法院。然而,因為鶴山沒多少大中專生,鶴山需要人才,於是內部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凡鶴山籍中專生都要回鶴山安排工作。在這種情況下,於是我給有關部門寫了一封信。信寫得情真意切,半句沒提過個人條件。結果分配我工作的第一站是鶴山科委。兩年後,我調到縣委辦。


我的第二封信。申請調到基層工作,理由:在機關多年,少實踐,缺乏基層工作經驗,很想到鄉鎮鍛鍊成長。於是調到雅瑤鎮委當副書記。工作三年,我又調到市政府辦。


我的第三封信。在市政府辦工作多年,我調到市政協辦。幹得好好的,又想走啦。因為我這個人喜歡激流勇退,也不想在一個單位呆太長時間。寫信的理由:這麼多來,我先後在市委辦、政府辦八年,政協辦高強度的崗位上工作多年,要換換環境了。實質上,我還有一個雄心,就是文學創作。我覺得還處在上升期,這個時期,是我創作最重要的時期,丟了,實在可惜,可能是一生遺憾。於是,我棄官從文,就這樣來了文聯。

在這裡,我因為一份公文,最主要是在雅瑤工作,學會了切合實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