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中歐供應鏈:更應關注德英法,而非意大利

目前歐洲疫情仍以意大利最為嚴重,法德也開始出現病例加速增長的態勢,英國確診病例數增速較慢。歐洲國家的疫情應對在前期可能存在反應速度慢、重視程度不夠的問題。不過近期已開始陸續升級防控措施,力度與疫情發展程度大體匹配,但防控工作仍然面臨著諸多不利因素。


從貿易數據來看,歐洲各國資源稟賦和技術稟賦存在比較明顯的差異性,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等國在汽車、運輸設備、機械設備等領域出口佔比較大,而荷蘭出口中第三產業更有相對優勢。


從對中國的影響看,此次疫情較為嚴重的意大利從出口量和出口結構上來看對我國的影響都較為有限,會對我國未分類的機械設備製造行業產生一定影響。整體看,歐洲五國的化學品和化學產品製造出口量較大,且以中間品出口為主,如果將來疫情發展干擾到產業鏈穩定性,將對我國相應行業產生消極影響。


我們認為更應密切關注德國、法國、英國的疫情發展,數據表明我國對歐洲依賴的產業領域集中在機械設備、金屬製品、化工產品、運輸設備等,而疫情蔓延下德國、法國、英國對我國的影響將遠超過意大利。

一、 歐洲疫情現狀


疫情以意大利為中心,迅速在歐洲大陸爆發。目前歐洲疫情仍以意大利疫情最為嚴重,法德也開始出現病例增長加速的態勢,英國確診病例目前增長不快。截至3月8日,意大利、法國、德國、英國分別累計確診7375例、1126例、1040例、273例。


疫情下的中歐供應鏈:更應關注德英法,而非意大利


整體來看,歐洲國家的處理在前期可能存在反應速度較慢、重視程度不夠的問題,不過於近期也開始陸續升級防控措施,力度與疫情發展程度大體匹配。3月2日,歐洲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才宣佈將疫情風險從“低度到中度”上調為“中度到高度”。歐洲防疫工作仍面臨一些不利因素,歐洲一體化程度較高,各國人員流動頻繁,申根協定又讓申根區各國實際無法限制人員的跨國流動,這大大增加了疫情防控難度;並且防護口罩等物資儲備不足給疫情防控工作增加了困難;普通民眾防範意識淡薄也使歐洲遏制新冠肺炎疫情任務艱鉅。


在疫情最嚴重的意大利,政府從1月31日起開始宣佈進入緊急狀態,所有學校從3月5日起關閉直至3月15日。4月3日前,意大利境內所有體育比賽將在沒有觀眾的情況下進行。意大利總理宣佈,對該國大約四分之一的人口實施管控措施,限制人員流動,米蘭和威尼斯在控制之列,以防止疫情擴大。


2月28日,衛生部長施潘表示,為了有效地抗擊新冠病毒,德國成立了應對新冠病毒危機指揮部,並決定停止向國外出口口罩、手套和防護服等醫護用品。原定於今年4月舉辦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將推遲至7月舉行。3月2日羅伯特·科赫研究所宣佈,將新冠肺炎疫情對德國人口健康的風險評估由“低到中”上調為“中”,這是2月25日以來德國第二次上調新冠肺炎疫情風險評估等級。德國衛生部長延斯·施潘表示,新冠病毒傳染鏈條在德國一定程度上已經無法有效追蹤,德國已經處於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起始階段。


法國正在徵用所有庫存及新生產的防護口罩用於新冠肺炎疫情防疫;法國有超過100所學校已暫時關閉;巴黎盧浮宮宣佈暫時關閉;禁止舉行超5000人的公共集會。法國衛生部部長韋朗表示,法國疫情擴散已進入第二階段,即已出現相當數量的群聚感染,須著力防堵與遏制病毒傳播,盡最大努力延緩法國啟動三級預警狀態,即在全法本土境內廣泛傳播,法國政府決定暫不採取類似意大利的封鎖計劃,將引導民眾更多做好個人防護,在醫療防控領域主要採取“案例型”排查策略。


2月10日當天,英國政府宣佈,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公眾健康造成“嚴重和緊迫”的威脅,政府可以強制隔離感染和疑似感染者。3月3日,英國首次發佈防疫措施,並將開啟大規模宣傳活動,目的是向民眾解釋如何防止新冠病毒擴散。英國政府承諾近期將制定並公佈一項新法案,為內閣提供抗擊新冠病毒所需的一切必要工具。


歐洲是全球貿易的中心區域之一,2018年歐洲對外貿易已經突破14萬億美元,全球佔比達36.6%。歐洲與中國雙邊貿易關係緊密,2018年歐盟是中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而中國是歐盟的第二大貿易伙伴,其中德國是我國在歐洲的最大雙邊貿易經濟體。根據2019年歐盟統計局公佈的對外貿易數據,歐盟對中國出口1983億歐元,進口3613億歐元,逆差1630億歐元。


從歐盟隨著全球疫情不斷升級,歐洲多國疫情爆發。我們認為疫情會通過貿易渠道對全球產業鏈的“供給”端產生影響。我們選取德國、法國、英國、荷蘭、意大利等五國作為對象,一方面由於這些國家在全球範圍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其產業國際競爭力較強,另一方面與我國的出口貿易額較高,經貿往來更為密切。


從圖2可知,歐洲五國對我國的年出口額為2131.1億美元,其中德國對我國出口相對較高達1229.0億美元,佔五國出口額的57.7%。其次是法國、荷蘭、意大利和英國,分別是301.5、274.1、184.6和141.9億美元。


疫情下的中歐供應鏈:更應關注德英法,而非意大利


二、 歐洲五國與中國的貿易關係


我們對歐洲出口排名前十的行業進行梳理,將同類行業進行合併處理,共得到15個行業,包括汽車、拖車製造、未分類的機械設備製造、電氣設備製造、法律會計諮詢、電腦、電子和光學產品製造、批發貿易、化學品和化學產品製造、傢俱製造、其他運輸設備製造、基本金屬製造等。其中未分類的機械設備製造、汽車、拖車製造、法律會計諮詢等三個行業出口額排列前三,分別為416.1億美元、380.6億美元和179.401億美元。我們發現法律、會計和管理諮詢服務在歐洲五國的服務出口中佔比較高,由於大多數服務業出口都與製造業緊密結合,因而“附加”到商品貿易之中,可見發達國家在服務業中的競爭優勢非常顯著。


疫情下的中歐供應鏈:更應關注德英法,而非意大利


鑑於歐洲服務業的出口額較高,我們將WIOD數據庫中的產業進行分類,歐洲五國對中國出口主要集中於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如圖4所示,意大利第二產業出口佔比87.7%,第三產業為11.9%,其次德國、英國和法國的地位產業出口佔比均超過50%,分別達到82.9%、70.0%和64.0%。荷蘭對中國出口中第三產業佔比較高為57.5%,第二產業為41.8%。


疫情下的中歐供應鏈:更應關注德英法,而非意大利


歐洲五國出口結構中,意大利、德國和荷蘭的最終品出口較高,分別為61.6%,53.4%和51.1%,英國和法國的中間品出口較高,分別為65.1%和63.5%。我們認為,從“供給端”來看,英國、法國我國對我國的影響會高於德國、荷蘭和意大利,但是我們無法分辨出是否受到服務業的影響,因此我們將對每個國家的產業層面進行分析。


疫情下的中歐供應鏈:更應關注德英法,而非意大利


我們對五國進行合併處理,得到中間品出口佔比,其中基本金屬製造、採礦和採石、其他非金屬礦物產品製造、空運、造紙業、化學品和化學產品製造、木材製造、橡膠和塑料製造、焦炭和精煉石油產品製造、金屬製品(機械和設備除外)等排在前列,均超過70%,部分行業接近100%。


疫情下的中歐供應鏈:更應關注德英法,而非意大利


三、 歐洲五國出口結構對比


如圖7所示,德國出口排名前十行業分別是汽車、拖車製造、未分類的機械設備製造、電氣設備製造、法律會計諮詢、電腦、電子和光學產品製造、批發貿易、化學品和化學產品製造、傢俱製造、其他運輸設備制基本金屬製造。其中基本金屬製造、化學品和化學產品製造、電氣設備製造的中間品出口高於最終品出口,汽車、拖車製造、未分類的機械設備製造出口額相對較高,均超過250億美元,但其主要採用最終品形式出口。我們認為德國的製造業相對發達,有完善的工業體系,處於產業鏈上游,更多進口其他經濟體生產中間品進行本國組裝的模式。


疫情下的中歐供應鏈:更應關注德英法,而非意大利


如圖8所示,法國出口排名前十行業分別是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未分類的機械設備製造、食品、飲料和菸草製造、電腦、電子和光學產品製造、化學品和化學產品製造、電氣設備製造、汽車、拖車製造等行業,其中法律會計諮詢、批發貿易、空運等服務業佔有較大優勢,製造業中化學品和化學產品製造、電氣設備製造、汽車、拖車製造中間品出口大於最終品出口,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和未分類的機械設備製造出口額較大達54.49億美元,但以最終品出口為主。


疫情下的中歐供應鏈:更應關注德英法,而非意大利


如圖9所示,荷蘭出口排名前十行業包括法律會計諮詢、批發貿易、未分類的機械設備製造、化學品和化學產品製造、食品、飲料和菸草製造、電腦、電子和光學產品製造、空運、電氣設備製造、陸運、傢俱製造。總的來看,荷蘭製造業屬於輕工製造業,服務業出口佔比較高,前十行業中有四個服務業,尤其是法律會計諮詢業超過35億美元,而製造業中僅化學品和化學產品製造中間品出口較大。


疫情下的中歐供應鏈:更應關注德英法,而非意大利


如圖10,英國出口排名前十行業包括汽車、拖車製造、基本金屬製造、批發貿易、未分類的機械設備製造、其他服務活動、法律會計諮詢、採礦和採石、電腦、電子和光學產品製造、其他運輸設備製造、基本藥物產品和藥物製劑製造。其中基本金屬製造、採礦和採石、其他運輸設備製造中間品出口幾乎佔比100%,基本金屬製造中間品出口超過40億美元,而汽車、拖車製造、未分類的機械設備製造、基本藥物產品和藥物製劑製造等行業的最終品出口佔比較高,其中汽車、拖車製造最終品出口超過60億美元。


疫情下的中歐供應鏈:更應關注德英法,而非意大利


如圖11所示,意大利出口排名前世行業包括未分類的機械設備製造、紡織品、服裝和皮革製造、汽車、拖車製造、傢俱製造、基本藥物產品和藥物製劑製造、電氣設備製造、食品、飲料和菸草製造、化學品和化學產品製造、金屬製品製造(機械和設備除外)、電腦、電子和光學產品製造。總的來看,前十行業中最終品出口佔比較高,未分類的機械設備製造中間品出口額相對較高為18.85億美元,化學品和化學產品製造中間品佔比達92%。


疫情下的中歐供應鏈:更應關注德英法,而非意大利


總的來看,歐洲各國資源稟賦和技術稟賦存在差異性,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等國在汽車、運輸設備、機械設備等領域出口佔比較大,而荷蘭出口中第三產業更有相對優勢。此次疫情較為嚴重的意大利從出口量和出口結構上來看對我國的影響較為有限,會對我國未分類的機械設備製造行業有一定影響,歐洲五國中的化學品和化學產品製造出口量較大,且以中間品出口為主,將對我國相應行業產生消極影響。但我們認為更應密切關注德國、法國、英國的疫情發展,數據表明我國對歐洲依賴的產業領域集中在機械設備、金屬製品、化工產品、運輸設備等,而疫情蔓延下德國、法國、英國對我國的影響將遠超過意大利。

【百萬研報庫 微信隨心查】研報機器人:DISPLORE_D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