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成濟,你會弒曹髦嗎,為什麼?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


如果是成濟會不會弒殺曹髦,這個屬弒君,弒君在歷史上分兩種情況,一種就是明殺,是要承擔罪名的。一種是暗殺,如禪讓後被囚禁一段時間的皇帝,這個看情況而定,弒君成功者也有可能會受到獎勵,也有可能會死。

成濟殺曹髦,明顯犯了弒君罪,雖然是司馬氏願意看到的結果,但司馬氏不願意擔授意弒君之罪,那怕是成濟個人行為,成濟都的死。這叫為主辦事,替主受過。


夏有涼風61


所謂“食君之祿,為君分憂”。當時的成濟沒有別的選擇,不上也得上!

只是,如果我是成濟,我會假裝打不過。硬著頭皮上,硬接曹髦劍刺,最好重傷,哪怕做不到重傷,我也寧願被刺死。




在“司馬昭之心,人盡皆知”的後三國時期,所有的魏國公務編制真正的大老闆就是司馬昭,連路人都知道。

成濟作為一箇中下級將領,在曹髦衝出來的時候如果不加以阻攔,日後必招“夷三族”的政治清算,所以,必須上前頂雷。

然而,作為一個合格的政治家,“弒君”的罪名肯定不會自己來擔,所以成濟殺死曹髦後,面臨的依然是最壞的結果:“夷三族”。

這時,如果自己不敵,身死,起碼不會殃及家人。

最好是重傷。如果重傷了,自己也盡力了,只是能力確實不行。雖然政治前途沒了,起碼小命保住了,而且也不會禍及家人!


小何才漏尖尖角


只有乾淨利落的殺掉曹髦才能讓自己免除一死。

投降曹髦,反戈一擊打司馬昭。這肯定是不行的,曹髦的目的是搞臭司馬昭,要說真想借此機會重掌大權則是痴人說夢。皇帝都不行,倒戈跟著皇帝混自然是死路。

力戰曹髦,受傷退下。這也說不通,跟著曹髦的人是宮裡的太監和廚子,你一個將軍,被廚子弄成重傷,太假了,傻子也不會信的。

剩下就是按照歷史殺掉曹髦了。可以不等賈充說話就先上去一刀捅死曹髦,再順手把賈充殺了。之後說賈充無禮弒君,自己殺了賈充等司馬公發配。這樣混好了能進司馬家當心腹,混不好也是司馬昭的看家狗,基本保住命了。

成濟笨就笨在沒有認清自己的身份,自己是狗,就不要猶豫,不要顯出疑惑的樣子。至於最後自己脫光了坐房頂上罵司馬昭,就是腦子壞掉了,把可以自己一個人的死變成了三族。


甲申十七年


看一下當時的情況,成濟弒殺曹髦,絕對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一:曹髦之死

甘露五年(公元260年),“此馬昭之心“已經路人皆知,魏主曹髦忌憚之心漸起,與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商議準備除掉司馬昭。王經以魯昭公除季氏的反面教材勸曹髦,已經忍無可忍的曹髦說,現在的局勢,已經比危如累卵還有過之,,扔下黃絹下詔執行刺殺計劃。

王沈和王業出於自身前途的考慮,將曹髦的行動向司馬昭和盤托出。

第二天,手中無兵的曹髦集結自己的保安和宦官們衝出宮中,在東止車門遇到了司馬昭的弟弟司馬伷。見到曹髦氣勢洶洶而來,司馬伷手下兵士見到皇帝這個架勢,四散而逃。此時,中護軍賈充率眾而來,眾人都攝於曹髦的氣勢,成濟問賈充怎麼辦,賈充說:“司馬公養你們為的就是今天。這還用問麼?“。愣頭青成濟抽戈向前,給曹髦來了一個透心涼。曹髦當場斃命。

充曰;“司馬公畜養汝等,正為今日。今日之事,無所問也!”

二十天後,為了平息輿論,成濟與其兄都被司馬昭判了死刑,而賈充最終卻成了司馬昭的功臣。

二:曹髦的評價

曹髦是一個不甘屈居人下的皇帝,但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在沒有任何把握的情況下,向司馬昭亮劍,精神可嘉,做法不可取。

三:成濟之誤

成了弒君的替罪羊,是他的衝動的性格使然。當時的情況下,作為太子舍人的他,憑著賈充的一句話,想都不想後果就將曹髦誅殺。他的出手,解決了司馬昭的一個大難題,反過來卻被司馬昭無情地拋棄。

結論:如果是你,你會這麼做麼?很明顯,不會。你可以將曹髦拿下,再從長計議。


抱影無眠夜歸人


只能硬著頭皮上啊。看似有選擇實際沒選擇。

領導要你上你還敢磨嘰,前途可就沒了,說不定命也沒了,雖然最後命還是沒了,但不搏也是死,搏了最壞就是個死,還有啥好考慮的?

運氣好還能平步青雲,既然選擇搞仕途,有機會當然要搏,要不然還不如做點生意,或者回家種田比較安全。

想要高回報,就得面臨高風險。別人不敢上的,你敢上,就有機會成功,說不定就被組織培養了。

況且下級對上級命令只能是服從。這個時候誰是皇帝不重要,重要的是誰說的算。

誰有話語權很明顯,賈充可是司馬昭的頭馬,能混到司馬集團的核心位置,肯定也不是什麼善茬。

成濟第一沒想到司馬昭會殺他;又有立功的機會;又能幫大老闆清除障礙,沒有任何不上的理由。

雖然很忠心,幫大老闆解決了第二大的問題,那麼就做事做全套,順便把鍋也背了,只能犧牲成大俠了。

再看看他長得就是一副領盒飯的樣子。還想咋滴?


賽V半仙


 南風講歷史,“噠噠噠。”

  曹髦是魏國的第四代皇帝,可惜這個皇帝卻是一個傀儡皇帝,比漢獻帝還慘,至少漢獻帝還得了一個不錯的晚年。

  曹髦雖是個傀儡,可卻是個有骨氣的主兒,他是東海定王曹霖之子,在曹魏後幾任的皇帝中,曹髦是最剛毅的一位,在他繼位之前的皇帝是曹芳,因為曾打算殺死司馬昭,率領軍隊討伐司馬師而被司馬師廢除。曹芳被廢后,司馬師原本準備立曹據為帝,因為郭太后堅持最後立曹髦為帝。”

  曹髦雖然是一個傀儡皇帝,但是兒時玄幻小說的經歷,讓他明白了一件事,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呸呸!是我命由我不由天。

  於是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曹髦喊出了那句流傳千古的名言,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帶著自己的大軍浩浩蕩蕩的向司馬府進攻,這個大軍包括殿中宿衛和奴僕們,直白來講就是一群太監和一個手指頭就能數過來的護衛。

  剛開始曹髦仗著自己皇帝的身份,大殺四方,猶如無人之境,畢竟雖是傀儡,卻終究是個名義上的皇帝,眼看就要殺入司馬府了。

  這時候我們的豬腳莽夫,成濟出場了,一戈刺殺了曹髦,鋒刃刺穿了曹髦的身體,從後背透出,涼的透透的。

  你想想殺了皇帝,他還有好,很快就被司馬昭給平了三族,以洩民憤,從這裡就可以看出成濟絕對是喝某鹿長大的。

  假如我是成濟,會殺曹髦嗎?為什麼。

  估計白痴才會這麼幹。

  


南風愛看書


殺、殺、殺

若小編是成濟,則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必定弒曹髦(241年11月15日-260年6月2日),不是高鄉貴公曹髦死就是小編死!

曹魏末期,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馬氏專橫跋扈早已想取而代之,苦於魏帝曹髦並無罪行可廢除。作為司馬氏心腹的賈充時刻想著弒殺皇帝以爭頭功,成濟為賈充得力干將,也想爭坐開國功臣。因此,在曹髦起兵誅殺司馬昭時,賈充第一時間趕到皇宮堵住了魏帝。首先,曹髦率領的是由殿中宿衛兵和太監幾百人組成的隊伍,可想而知戰鬥力低下組織渙散。賈充則帶領兵士,絞殺曹髦的隊伍則易如反掌,成濟一戟弒殺皇帝,則會青史留名這就是第一殺,在必勝的前提下一定要拿下一殺。

成濟殺死曹髦後,司馬昭為平天下人議論也為推卸責任將成濟殺死,是為二殺。以成濟爭奪名利之心推斷他如果不死於弒帝也會死於其他,功利心太重。

至此,曹髦被殺,成濟當棋子被殺,司馬昭不僅殺的是皇帝更誅殺了曹魏宗氏的人心。司馬氏取代曹氏當皇帝便指日可待。

最後引用曹髦的潛龍詩以安各位看官之心

傷哉龍受困,不能逞深淵。

上不飛天漢,下不在乾田。

蟠居於井底,鰍鱔舞其前。

藏牙伏爪甲,嗟我亦如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