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衛:“抄作業”碰了一鼻子灰,卻帶著災禍捲土重來

《前衛撩歷史》系列之八:興沖沖來“抄作業”,英國碰了一鼻子灰!

前衛:“抄作業”碰了一鼻子灰,卻帶著災禍捲土重來

抄作業,抄作業!


敢大喊這三個字的主,不是自高自大,就是愚昧無知。


既然叫作業,本就是必須完成的事項。完成的好那是本分,既沒必要自詡,更不值得炫耀。


能讓別人“抄作業”,其心態必然是居高臨下,洋洋自得,其出發點必然是我很優秀我很驕傲。


關於“抄作業”這件事,不是今天才有的事。以前可不是你喊著別人來“抄作業”,而是別人主動來“抄作業”。


怎麼一檔子事呢,且慢慢道來。


請把指針撥回到公元1793年,大清乾隆五十八年。


那一年,關於中國的話題在歐洲十分流行。當時的歐洲人都在傳說中國人是“全世界最聰明最禮貌的一個民族”。因為按照儒家的“仁禮”治國的中國,就像一個大家庭一樣和睦。甚至歐洲的一些哲學、文學大咖也把中國描繪成統治者無比仁慈,老百姓無比誠實的一個理想國度。像被譽為十七世紀的亞里士多德的德國哲學家戈特弗裡德·威廉·萊布尼茨,從一些曾經前往中國傳教的教士那裡接觸到中國文化後,稱讚所有中國人“彼此非常客氣,其殷勤程度勝過歐洲所有貴族。”法國大文豪伏爾泰更是用“在道德上歐洲人應當成為中國人的徒弟”作為對中國的讚美之詞。


看來,中外專家學者有時有同樣的毛病,不是言過其實,就是誤導公眾。


既然中國這麼好,歐洲就有些國家就覺得應該去“抄作業”,通過和中國的發展外交、貿易、文化,促進交流,加快市場的開闢。當時已成功進行工業革命的英國,迫切需要商品出口,發展經濟,因此就帶頭決定先派使團去大清“抄作業”。


懷著美好的希冀,曾任駐俄公使的喬治·馬戛爾尼成為訪華“抄作業”使團的團長。為確保“抄作業”任務圓滿完成,從禮物準備上就費勁心機。英國人想把他們最新的發明介紹給中國,如蒸氣機、棉紡機、梳理機、織布機,並猜想準會讓中國人感到驚奇而高興的。英王還特意贈送了當時英國規模最大並裝備有110門大口徑火炮的“君主號”戰艦模型。在禮單中,還專門提及榴彈炮、迫擊炮以及手提武器如卡賓槍、步槍、連發手槍。英國人覺得這些東西可能會引起中國軍官們的興趣,但後來天朝的大臣居然認為這些武器不過是些無用的奇技淫巧罷了 ,讓使團目瞪口呆。當然,這是後話。


1792年9月26日,馬戛爾尼使團從英國本土的樸次茅斯港出發。


起初,地方官員把英國使團來華“抄作業”當作是呈貢,而不是對等外交使團,文字寫的洋洋灑灑,奏報給了朝廷。


來看看兩廣總督給乾隆翻譯的英國信函:


英吉利國總頭目官謹呈天朝大人,恭請鈞安。我本國國王,管有呀蘭地嘧噸、佛蘭西、噯侖等三處地方,發船來廣貿易。聞得天朝大皇帝八旬大萬壽,本國未曾著人進京叩祝萬壽,我國王心中十分不安。我國王說稱:“懇想求天朝大皇帝施恩通好。凡有我本國的人來廣,與天朝的人貿易,均各相好,但望生理愈大,餉貨豐盈。”今本國王命本國官員公輔國大臣嗎嘎爾呢,差往天津。倘邀天朝大皇帝賞見此人,我國王即十分歡喜,包管英吉利國人與天朝國人永遠相好。此人即日揚帆前往天津,帶有進貢貴重物件,內有大件品物,恐路上難行,由水路到京,不致損壞,並冀早日到京。另有差船護送同行。總求大人先代我國王奏明天朝大皇帝施恩,准此船到天津,或就近地方灣泊。我惟有虔叩天地保佑天朝大人福壽綿長。


再看看英國的信函原文本意:


英王陛下為了增進兩個朝廷間的友好往來,為了發展於兩國都有利的貿易關係,決定派遣馬戛爾尼勳爵為全權特使赴北京訪問。


乾隆皇帝看完奏章和信函很高興,英吉利居然萬里迢迢是來給我祝壽來了,特意允許使團從天津港登陸進京。


此時還摸不著頭腦的英國使團還是期待著儘快覲見中國的皇帝。


到了天津一上岸,來了一堆官員二話不說給使團的物資上都插上幾面彩旗,上面用中文寫著“英吉利貢使”。繼而無論在旗上還是禮品清單上,中國官員都把 “禮物”改成“貢物”。


馬戛爾尼有點糊塗了,英國與大清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主權國家,不存在朝貢的關係,為什麼禮品變成了貢品呢?


更讓英國使團費解的是,親赴天津接待的欽差大臣徵瑞明確要求英國使臣按照各國貢使覲見皇帝的一貫禮儀,行三跪九叩之禮。英使認為這是一種屈辱而堅決拒絕。


不知道地方官員又出什麼么蛾子,用什麼文字表述奏報了這件事。反正乾隆爺聽說以後勃然大怒,你們“海夷”外邦,來我天朝“抄作業”,就該是“貢使”的身份,要見天朝聖顏,就得按照天朝規矩來。


經過妥協,使團得以在1793年農曆八月十三日乾隆八十大壽當日,來到熱河避暑山莊謁見皇帝。當然,使團以為的vip待遇並沒有,他們是和上千名的天朝官員、各國貢使和僕役一起參加這次慶典和覲見。


至於所行的禮節。馬戛爾尼說按照覲見英王的禮儀單膝跪地,未曾叩頭。可據現場的和珅大人寫的備忘錄,英國使臣向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禮了。


反正,馬戛爾尼向乾隆皇帝呈遞了英王的信,並送了幾隻西洋表作為禮品後,皇帝陛下沒有給使團商談外交、商貿如何開展的機會,只是命令幾位大臣帶領使團參觀一下熱河行宮,讓洋人看看天朝物華天寶,無所不有。陪同馬戛爾尼遊覽的官員還告訴他,比起圓明園內西洋珍寶館收藏的東西,這些都算不了什麼。


這下使團就尷尬了,我們“抄作業”的目的是為了兩國長期的外交合作,不是前來瞻仰天朝的富有和自信,更不是所謂的朝貢。馬戛爾尼向天朝政府提出了六點建議,包括允許英國人經商,允許在華設立商業辦事處,允許英國的商貨享受免稅或減稅政策。可大清朝廷堅持認為,進貢和祝壽已畢,英國使團的任務已經完成,應該打道回府。


其實,這些使團要求,有的的確過分,理當拒絕。有些完全可以通過談判,公平合理實現共贏。可是,朝廷要求馬戛爾尼使團應於十月七日離京回國,壓根不提什麼商貿談判。


碰了一鼻子灰的英國使團回國了,“抄作業”的任務顯然沒有完成。但對大清有了一個全新的認知。儘管天朝富有繁榮,卻遠離工業革命,更有落後的思想觀念和好大喜功的上國思維,妄自尊大,不知世界的變化,完全是一個愚昧而封閉的國度。


僅僅40來年後,依然是英國人,用一種叫“鴉片”的植物製品和滿船的堅槍禮炮,既沒有之前“抄作業”來的謙遜誠意,更沒有行三拜九叩的大禮,就把天朝的威儀一掃而光。進而讓這個東方古老的國度開始了漫長而黑暗的屈辱史。

【前衛,中華散詞創立者,古地圖文化研究學者。專注於讀史札記,好書推薦,傳統文化普及。敬請關注,歡迎訂閱。本文為前衛原創作品,未經作者書面授權,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摘錄、抄襲和洗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