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在某些特殊場合不脫鞋,竟然是大罪?

中國古代,在某些特殊場合不脫鞋,竟然是大罪?

眾所周知,在公開場合脫鞋,屬於一種不文明行為。但令人意外的是,古人的做法卻恰巧與之相反。瞭解歷史的讀者可能會發現:在一些重要場合上,古人不僅會席地而坐,而且多跣足而立。

所謂“跣足”,既脫掉鞋履。許慎《說文解字》曰:“跣,足親地也。”龔自珍的外公,清代經學家段玉裁作注說:“古者坐必脫屨,燕坐必褫襪,皆謂之跣。”在漢代或更早之前,王公大臣在參與朝會時,不僅要脫掉鞋履,有時也要將襪子脫去。由此可見,古人在公開場合脫鞋,非但不是粗鄙之舉,反而是起居禮的要求。

不妨來看“倒履相迎”的典故。當然,主人公並非是曹操與許攸,而是同時代的蔡邕與王粲。據《三國志·王粲傳》記載:“時邕才學顯著,貴重朝廷,常車騎填巷,賓客盈坐。聞粲在門,倒屣迎之。”曹丕將王粲推崇為建安七子之首,可見後者頗有才學。聽說王粲前來拜訪,喜愛提攜後輩的名士蔡邕急忙“倒履相迎”,可見他當時便是跣足而立。

中國古代,在某些特殊場合不脫鞋,竟然是大罪?

一、脫履習俗是禮制要求

據《禮記·曲禮上》記載:“待坐於長者,展不上於堂,解履不敢當階。就屨跪而舉之,屏於側。”這段史料,為後人提供了兩條線索。其一,《禮記》是先秦禮制典籍,這說明脫履習俗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時期。而西周禮樂制度又最為完善,亦可知該習俗流行於西周貴族階層之中。其二,古人在登堂入室時需要脫履,這應當是表明客人對主人的尊敬之意。一言一行,頗有禮制。

在一些重要公開場合,如天子舉辦宴會、國家舉行祭祀之時,大臣上殿則必須脫履。不僅如此,他們在退堂之後,也要按照一定流程將鞋履取走。見於《儀禮·士相見禮》:“若君賜之爵,則下席再拜稽首。受爵升席祭,卒祭,而俟君卒爵。然後受虛爵,退,坐取屨,隱闢而後屨。”可以看到,臣子為表達自己對君王的尊敬之意,需要根據一定步驟將鞋履取下,然後尋一僻靜無人處,再將鞋子穿上。

如果,有臣子不遵守脫履這一習俗,則會被君王以大不敬治罪;更有甚者,當以死罪論處。

哪怕是君王跟前的“紅人”,也不能隨意破壞這個規矩。正如晉國大夫師曠,其人稟性剛烈,正道直行,他勸學晉平公的事蹟,更是廣為傳頌。但即便如此,當師曠沒有遵守脫履習俗時,也難免要受到晉平公的問責。

據《說苑》記載:晉平公有一次舉行宴會,便命琴藝高超的師曠前來助興,“師曠至,履而上堂”。晉平公見狀,很是不滿道:“安有人臣履而上人主之堂者乎?”師曠知道自己沒有遵守規矩,於是便“解履刺足,伏而刺膝”,以示贖罪。

中國古代,在某些特殊場合不脫鞋,竟然是大罪?

二、脫履習俗逐漸寬鬆

從師曠的例子來看,在漢代之前,貴族階層對脫履習俗還是頗為嚴苛的。即便是在天子失官、禮樂崩壞的春秋戰國時期,脫履習俗依舊被貴族階層嚴格遵守。

漢代以降,脫履習俗稍微寬鬆了些,這具體表現為“劍履上殿”。《史記·蕭相國世家》中說:“於是乃令何第一,賜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作為漢初三傑之一,劉邦在取得天下之後,將蕭何列為第一功臣。古代臣子上朝時需要脫履,然後再解下佩劍,最後邁著小碎步登堂入室。但蕭何得此殊榮,自然便不需要遵從這些“繁文縟節”了。

儘管在兩漢時期,得此殊榮的不過蕭何、梁冀、曹操等寥寥幾人。但不得不說,“劍履上殿”的確證明了脫履習俗在兩漢時期,已經有了寬鬆趨勢。

及至唐代,脫履習俗也更加寬鬆。唐人高彥休在《唐國史補》中記載:“韋陟有疾,房太尉使子弟問之。延入臥內,行步悉藉茵毯。房氏子弟襪而後登,侍婢皆笑。”唐代大臣韋陟身體有恙,當朝太尉房琯聽說後,遂派家中子弟前往探病。房家子弟來到韋陟家中後,先脫掉鞋履,只穿著襪子登堂,反而卻遭到取笑。由此可見,

唐人已經不再嚴格遵守脫履習俗。而房家子弟脫履,反倒是有些“迂腐”。

話雖如此,但脫履習俗依舊活躍在一些國家級的重要場合中。《明史》中有記載:“廟享前期一日,有司以席藉地,設御幕齡壇東南門外,設執事官脫履之次於壇門外西階側…協律郎、樂舞生依前跌襪就位。”可見在明代時,脫履習俗依舊是祭祀禮儀中的重要一環。

中國古代,在某些特殊場合不脫鞋,竟然是大罪?

三、脫履習俗的傳播

在我國,脫履習俗已經不再延續,可它對今天的日本、韓國等地,依舊產生了深遠影響。眾所周知,日韓等國在室內時,不僅席地而坐,也嚴格遵守跣足的規矩。這個習慣,應當源自於我國的脫履習俗。

據《舊唐書》、《新唐書》等古籍記載,在公元七世紀初至九世紀末,一共約264年的時間裡,日本先後派出十幾次遣唐使,來學習華夏文明。同樣道理,韓國也不例外。故而《宋史·高麗傳》也說:“高麗樂聲甚下,無金石之音。既賜樂,乃分為左右二部。左日唐樂,中國之音也;右日鄉樂,其故習也。堂上設席,卅必脫屨,見尊者則膝行,必跪,庸必唯”。可以看到,宋代曾與高麗國密切往來,並積極交流宮廷樂舞禮儀。

中國古代,在某些特殊場合不脫鞋,竟然是大罪?

經過千百年發展,起源於我國商周時期的脫履習俗,反倒是在日韓等地廣為傳播。由此,我們在為中華民族的璀璨文明感到自豪的同時,也應當抱有類似的學習態度。面對傳統文化,適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參考文獻:《禮記》《儀禮》《中國古代入室脫鞋的習俗》《“著履”與“脫履”風俗考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