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行業的弊端有哪些?

琳兒何在


互聯網思維中,電影是產品,而觀眾則是用戶。隨著互聯網經濟的深層次介入,傳統電影的行業模式和遊戲規則也發生著潛移默化的改變。  但究竟何為“網生代”?清華大學影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鴻表示,網生的電影產品、網生的電影觀眾、網生的電影導演和網生的電影公司共同構成了所謂的“網生代”。和以前電影的代際劃分不一樣,它不是時間化的,而是空間化的。在尹鴻看來,“網生代”對電影產業的改變主要體現在5個方面:電影產品的網民化、電影生產的網絡化、電影營銷的社交化、電影文化的部落化,以及電影市場的多屏化。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陳曉雲也認為,互聯網改變了之前的電影概念,“電影最早是科技,後來是藝術、是文化,但今天電影終於回到了它的原生時期——媒介。”  樂視影業CEO張昭以從業者的角度分析了互聯網對傳統電影業的改造。“在內容上來講,電影是由製造業轉向服務業。任何一個導演、編劇、投資人,都在為觀眾服務。之前大家說起電影公司,第一反應就是拍電影的,而現在重要的則是為誰拍電影。”談到近期的文藝電影《黃金時代》票房走低的原因,張昭認為,這部片子沒有很好地回答“為誰而拍”的問題,“為觀眾服務”是互聯網時代電影製作首要考慮的問題。  同在暑期檔上映的影片《分手大師》,票房表現不俗,該電影執行製片人成麗就網絡時代的電影創作分享了她的經驗。她提到,在製作《分手大師》過程中,他們更加註重觀眾的主觀感受,也就是把觀眾想看到的東西拿到銀幕上。“對電影公司來講,這是一個反向創作。通過對觀眾的抽樣調查,確定觀眾感興趣的電影類型和話題,然後反饋給主創。”成麗說,現在的主流電影觀眾給電影公司提供了生存和發展的土壤,製作方應把用戶至上的觀念加入電影創作過程中來。  變化的商業模式  互聯網和電影的關係,不但改變了電影的概念和創作方式,也為電影市場帶來了新話題。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周星表示,當下的電影從投資,到策劃、宣發、檔期、放映形式等都已嵌入到互聯網中。從電影《後會無期》和《小時代》系列就可以看出,在微博上擁有逾4000萬粉絲的韓寒與3400萬粉絲的郭敬明,讓影片在宣傳之初就風光無限。  尹鴻將互聯網對電影市場的改變總結為“產品的互文”。他認為,互聯網與電影互相影響、互相鏈接,使得電影內容更娛樂化,電影市場也更加多元。  張昭將互聯網對電影市場的改變稱之為“顛覆”,其宣傳、推廣、發行,乃至衍生品營銷都和傳統電影業不再相同。宣傳推廣不僅要注重線上線下的宣傳,甚至還要考慮不同場景下的宣傳手段。比如在不同時間、地點瀏覽手機,場景不同,接受信息的方式也會不同。這就是張昭所謂的“O2O場景營銷”,他認為這是未來電影行業核心的營銷方式。在張昭看來,互聯網對電影發行行業的顛覆,體現在多屏互動上。未來五屏聯動,可以讓觀眾隨時隨地看完一部電影。  對此,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化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劉藩表示贊同,他認為互聯網對電影商業模式的改變是全方位的。“從上游來說,互聯網介入以後,眾籌等模式的出現對電影企業來說是很好的營銷方式。從中游來看,在線售票大規模進入,實現了發行功能。而從衍生品環節來說,藉由互聯網做衍生品營銷比傳統模式更有優勢。”  不變的標準:高品質與文化價值  當下互聯網與電影的結合對電影業帶來的改變毋庸置疑,而基於互聯網思維創作出的電影也更能受到主流觀影群體的歡迎。然而,由於互聯網的核心受眾在14歲到24歲之間,電影創作的網民化必然傾向於青少年的娛樂偏好,這種娛樂需求會令“網生代”電影的娛樂偏向非常明顯,甚至出現“娛樂至死”的傾向。實際上,已有很多業內人士開始對“網生代”電影的內容和品質憂心忡忡。  周星也提出,“網生代”給人們的審美和電影品質的標準帶來了混亂。今年的電影市場上,部分票房火爆的影片在內容上卻飽受詬病:《後會無期》缺乏完整的戲劇性的故事結構,《小時代》系列電影不過是一場場奢華秀的拼接……影評人週黎明認為,電影有兩重標準,一方面是商業客觀標準,另一方面是思想藝術主觀標準。在中國電影產業發展迅猛的當下,這兩個觀念經常被混淆,才造成了目前電影市場的亂象。  針對這一現象,尹鴻表示,當“網生代”觀眾成為電影市場支配者的時候,要防止過度娛樂、內容低俗、急功近利等幾種偏向。“電影文化不是普通商品,它是文化商品,既要娛樂,也要有文化底線。綠色票房是底線,文化擔當是責任。”尹鴻認為,票房很重要,但它不是電影的一切。  融合大於顛覆,互促而非取代  論壇上,與會嘉賓一致認為互聯網與電影的融合使得電影的盈利模式有了更多的實現方式,傳統電影與互聯網電影呈現出各自不同的特徵,總體上融合大於顛覆,而並非一些業內人士所預言的傳統電影產業模式將被互聯網電影取代。  華夏電影發行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黃群飛認為,真正的互聯網電影還沒有出現,目前只是互聯網加入了電影產業。傳統電影模式最大的優勢是有一個發行窗口,而現在被互聯網打破,但是電影通過互聯網盈利的部分,還達不到傳統電影盈利模式帶來的總收入。  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索亞斌認為,互聯網電影與傳統影院電影實現共贏,還有很長的一段道路,但兩者融合是趨勢。互聯網電影內容與傳統影院影片的內容如何做到互補,值得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