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現在正該第一次追肥,下了雨後把尿素直接撒麥地裡行嗎?

田園金子


小麥追肥用尿素,撒施於麥田地表真的是浪費了!

早春天氣,乍暖還寒。冬小麥馬上就要開始返青了,一般情況下都要在小麥的返青期進行第一次追肥,追肥主要以氮肥為主,目的是促進越冬麥苗起身返青。追施的氮肥當然以尿素最好了,追肥普通採用的方法是撒施於麥田地表。

但是,告訴你:小麥追肥時將尿素撒施到麥地裡的做法是十分錯誤的!

而且,象題主說的應該是早春第一次追肥、追施的是氮肥尿素、是在麥苗較厚化肥耬深施推不動的情況下直接把尿素撒到麥地裡了,在這個時候對小麥進行追肥、採用撒施尿素的形式對小麥進行追肥,是真的不行!



原因如下:

一、麥苗太厚的情況下小麥返青期是不需要追肥的。

小麥返青期是否需要追肥要根據苗情決定。

小麥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肥料也是小麥最重要的“糧食”。科學施用肥料是小麥實現苗齊、苗壯而獲得高產、優質的技術手段。

冬小麥的生育期大致有出苗期、分櫱期、越冬期、返青期、起身期、拔節期、孕穗期、抽穗期、開花期、灌漿期、成熟期等幾個階段組成。

根據小麥生長髮育對養分吸收利用的規律和特點,種植、管理小麥應重視基肥的施用和早期的追肥。各種養分的總用量要依據小麥需肥規律核算並實行配方施肥。總體上基肥應以有機肥為主,配施一半的氮肥和全部的磷肥、鉀肥、鋅肥和硫肥。另一半的氮肥主要用作第二年的追肥。

小麥處於返青期需要看苗追肥。對於地薄肥差、晚播受凍、苗情較弱、冬前分櫱不足的麥田應該追施返青肥以促苗返青、增加分櫱,所以這一次的追肥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每畝可追施尿素7公斤~10公斤。而對於冬前畝莖數已達70萬~100萬的壯苗及100萬以上的旺苗來說,就要控制春季分櫱以減少無效分櫱、防止群體過大發生後期倒伏了,所以小麥返青時就不能再追施尿素等氮肥了,可以適量追施過磷酸鈣或鉀肥以壯稈或適當控旺防倒伏。

象題主說的,麥苗已經過厚,施肥耬都已經推不動了,說明苗情尚好,這個時候是不需要追施尿素等氮肥的,追施尿素會適得其反、造成浪費的。



二、苗情較好的麥田追施氮肥要後移到拔節期。

追施小麥拔節肥是提高小麥產量的關鍵施肥環節。象題主說的苗情狀況,完全可以把這返青期的追肥後推到拔節期施用,氮肥後移技術是中等及以上地力麥田發揮肥效作用、有效提高產量效益的施肥措施。

傳統的小麥種植,一般基肥中氮肥用量佔60%~70%,追肥佔到30%~40%,追肥一般安排在返青期與起身期之間,還有的在年前追冬水時一次性追施。這樣的施肥將氮肥全部施在了小麥生長的前期,在中高產田中往往造成麥苗群體過大、無效的分櫱過多、田間過於鬱蔽,後期很容易發生早衰和倒伏,不但不能增產反而造成了減產,真是得不償失。

所以,這樣的麥田在返青期不宜追肥,可以後移到拔節期追施尿素等氮肥。即將氮肥總量的一半用作基肥,一半用於拔節期的追肥。這樣可以有效控制春季無效分櫱以控制旺長徒長。拔節期追施有利於孕穗後的生殖生長、促進麥花發育、增加穗粒數,有利於營養成分向籽粒積聚而增加粒重改善品質等。

另外,小麥拔節期到抽穗期是小麥生長髮育最旺盛的階段,也是需肥較多的時期,及時滿足這一階段的養分供應對於實現小麥高產、優質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應將氮肥追施於這一關鍵時期以提高氮素化肥在小麥生產中的肥效。

因此,題主介紹的麥田,在返青期沒有必要追施尿素,要將尿素等氮肥追施於小麥的拔節期,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追施尿素將其撒於麥田地表的施用方法是不當的。

氮養分是任何植物生長髮育所必需的、需要量非常大的一種營養成分,農作物生長所需要的氮主要靠施用氮肥來供給,小麥也不例外。可以說,尿素是最好的一種氮肥,它的含氮量高達46%,是一種含氮量最高的化肥,而且是一種有機態的氮肥,適用於各種土壤。其用途是非常廣的,不僅可以作基肥,而且可以做種肥、追肥,還可以做葉面肥施用。

小麥追肥用尿素,可以說太正確了。但是小麥追施尿素採取撒施的方法卻是十分錯誤的!

這是因為一一一

1、分解的慢,容易流失造成浪費。

尿素是肥料,但它不能直接被小麥等植物吸收利用,且常溫下基本不分解,它施用後必須經過吸水分解轉化,在轉化之前它的狀態是不能被土壤吸附的,而且它分解轉化為養分的時間比較長,一般需要4天~8天時間,撒在地表分解時間會更長,所以如果直接將尿素撒施於麥田會因雨水沖刷或隨澆水而流失,從而造成浪費而沒有發揮肥效。

2、產生的養分,容易揮發跑肥效。

尿素施入土壤後在微生物分泌的一種酶的催化作用下才能水解為碳酸氫銨,這樣才能被小麥根系吸收和利用而發揮肥效,而碳酸氫銨又極易分解為氨氣,氨氣又極易揮發跑掉,所以尿素在4~8天的分解過程中,尤其在撒於地表緩慢的吸水分解中很容易跑失氮素養分浪費肥效。況且撒於麥苗上還會引起燒苗現象。

3、追肥不容易,施用不當浪費人力。

小麥追施尿素是為了補充養分提高產量,撒到麥地裡方法簡單,看起來省力省工,但是沒有達到施肥的目的也就等於浪費了人力物力,這個帳相信人人都會算。如其出力不討好、浪費錢財,倒不如科學施用、一次成功。



四、那麼,小麥追肥施用尿素,怎樣追施呢?

因為尿素施用後發揮的肥效慢,所以對於題主說的麥田宜在小麥拔節的初期進行追施。施肥時要深施並進行覆土,施用後不要立即灌水,以防止氮素淋失於深層土壤而降低肥效。

總之,尿素是小麥追肥的一種比較好的氮素化肥,追施尿素一般在小麥拔節期進行,尤其象題主說的分櫱多、苗情好、長勢旺的麥田更應適當晚追,更不宜在返青期追施。對於苗情較弱的麥田可於返青期追肥。關鍵是追施尿素宜深施並且及時覆土以發揮其應有的肥效。絕不可以簡單化地撒施於麥田地表。施用不當只會徒勞無益!

以上介紹,僅供參考!謝謝閱讀,敬請關注和評論!


圖說農村事


春天是小麥的返青期,三月份要是有春雨下是最好的,這個季節正好是給小麥追肥的好季節。

應該在下雨後給小麥撒尿素。用尿素追施小麥時應該做的“三忌”。

三忌:

(1)忌和鹼性肥料混合施用:用尿素追施小麥時,不能和氨水、碳酸氫銨、草木灰等鹼性肥料混合施用。

(2)忌施於地表:尿素易溶於水,撒施地表不覆土,養分溶於雨水而流失,還會黏在葉面上造成小麥燒傷。

(3)忌施後大水澆灌:尿素在土壤中以分子狀態溶於水中,雖能被土壤吸附保存,但施後大水澆灌、串灌,尿素未被吸附就會被衝失掉。應於細水浸調為佳。





阿杜在港城


你好,我是衛農,很高興回答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



對於題主所說的,在下了雨後,因小麥太厚化肥耬施推不動,就直接把化肥撒地裡了行嗎?這個問題衛農個人以為,也是可以的就是浪費比較大。

現在正是北方冬小麥返青,需要追施返青肥的時候。而在雨雪後撒尿素,是我們這沒有灌溉條件的地方農民普遍採用的一種方式。其實也是一種無奈之舉,因為缺水靠天吃飯,只能等到下雨雪的時候,才能借墒進行追肥,當然效果雖然沒有把化肥深施的好,但是並不是沒有效果的。



我們這裡由於缺乏灌溉條件,因此農民很重視給小麥施足底肥,就是想把小麥播種在豐收的基礎上,儘量減少追肥的,防止發生了無法追肥的局面。前幾天我們這裡下了一場比較大的雨雪,不少擔心小麥養分不足的農民就冒著雨雪,去麥田裡撒施了尿素,想借墒給小麥追施返青肥,以補充小麥需要的養分。

在小麥返青的時候撒尿素,是我們這裡常見的一種給小麥追肥方法。這種方法簡單省事、效率高,雖然不太科學,會影響化肥利用率造成浪費,以及面源汙染問題。但這是農民長期形成的一種追肥習慣,加之現在種植糧食收入比較低,在農村裡種地的主要是年齡比較大的老人,因此想改變這種追肥方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



給小麥追施返青肥,比較科學的方法應該是要進行深施,以3-5公分左右比較好。這樣的話就能提高化肥的利用率,能避免浪費化肥影響肥效,又能使小麥比較快的吸收到養分。相比較來說就是比較麻煩,也要費事費力一些。

總之,給冬小麥追施返青肥,在雨雪後撒施尿素還是可以的,能起到補充營養的作用,但是卻沒有深施利用率高。如果有條件的話,儘量還是應該深施比較好。

以上是衛農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批評指正。


衛農老頭


你好,我是陽信大鴨梨,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進入3月之後,氣溫回暖,冬小麥進入生長的旺盛期,這個時候就要追施返青氮肥。這次施肥對於小麥的增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很多農民朋友都用錯了!今天就講一下小麥春季追肥的注意事項。

春季追肥以尿素或者碳銨為主,其中尿素含氮46%,每畝用量在15~25公斤,碳胺含氮17%,每畝用量可用到50~75公斤。但由於碳銨的含氮量較低加上有刺鼻的氣味,農民朋友習慣用尿素。

碳酸氫銨為無色或淺粒狀,是無(硫)酸根氮肥,其三個組分都是作物的養分,不含有害的中間產物和最終分解產物,長期使用不影響土質,是最安全的氮肥品種之一。

而尿素屬於有機態氮肥,在土壤中尿素細菌分解的脲酶作用下,水解成碳酸銨或碳酸氫銨後,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因此,尿素要在作物的需肥期到來之前提前使用,轉化的時間與氣溫有關,氣溫越高分解越快,一般提前4~8天施用。

農民朋友在追肥的時候以撒施為主,但為了加快肥料的吸收,一般選擇在下雨的時候進行撒施尿素,這是一個極大的誤區。

由於碳銨能夠直接被作物吸收,趁雨撒施自然效果非常的不錯。而尿素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轉化之後才能被作物吸收,下雨的時候撒施尿素,容易讓尿素隨水流失造成肥料的浪費,甚至富集在低窪的地方,導致局部尿素濃度過大產生肥害如果麥田整體生長旺盛,需要適當控制旺長,這類麥田應將追肥時間向後推,當麥苗長到倒二葉時,即麥穗分化到四分體時進行追肥。過早追肥不好,過晚也不利於產量形成。

對於晚播的瘦弱小麥,應在3月上旬追肥,此時小麥植株主莖第一節間長度已長定,第二節間正在起身伸長時施肥,這樣不會造成莖部節間太長


陽信大鴨梨


麥田在返青期追施尿素,可以促進小麥快速起身拔節,提高產量。北方小麥主產區農民對這個話題很有感想,因為在我們老家始終有兩派的農民追肥方式,各說各的好處:一就是撒施,二就是深施。題主說家裡小麥長勢好太肥厚,然後獨腿化肥耕耬推不動,只好把尿素撒施麥地裡了,不過前面下過雨雪。我想說的是,應該可以,因為我們老家經常這樣,不過是少見多怪罷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撒施尿素確實會有損耗,不如深施效果好,深施深度可以達到15公分左右,然後表層覆土,這樣尿素一點也不會浪費,但麥田表層撒施尿素,雖然省工省力,但不省錢,因為損耗的都是錢。因此還是建議有條件的話,還是用獨腿化肥耕耬串肥,串肥後會自動覆土,然後人在後面走又相當於覆土一次。但我們老家農民圖省事兒,直接撒施尿素,一般也沒個標準,還是老規矩辦事兒,一把一把地撒出去,撒後面積完事兒。不過現在尿素貴了,也知道心疼了,用化肥耕耬串肥需要兩個勞動力,一個推一個拉,家裡勞動力少的,一個人推吃力。

我再說說撒施尿素的弊端吧。第一個首當其衝的就是,容易燒苗。返青起身期麥苗還比較們,尿素含氮量又高,沾在小麥葉片上容易燒苗。第二個撒施不均勻,容易造成拼讀不均衡,有的地方旺長,有的地方弱苗,長勢不一樣。第三就是容易下雨後流失掉或者堆積麥田低窪出燒苗旺長。第四可能會被雨水帶到麥田土壤深層,起不到促進小麥快速生長的效果。第五是重點,關鍵是浪費肥料,尿素利用率真的不高,比如你一畝麥田撒施40斤尿素,只有30斤尿素的肥效,一畝地虧不虧10多塊?



今天聽一個農技植保專家講,不是所有麥田都適合這個時節追施尿素的,天還冷氣溫不高,又怕遇見倒春寒。因此建議麥田苗壯的小麥,不要追肥過早,可以在小麥拔節期追施,不能拘泥於老規矩,只要有利於小麥高產,追肥期後移也正常。對於冬季麥田長勢差的可以在返青期追施尿素,促進小麥二次分櫱。另外他又呼籲,不建議農戶趁著天氣下雪或者下雨來麥田撒施尿素,真的不好,有的地方農民認為趁雨天撒施尿素容易被麥田吸收,效果更好,其實不是的,當天溫度低不說,還容易沾在小麥葉片上,再一個尿素並不能直接被小麥根部吸收,這個要大傢伙明白,尿素有個銨化過程,需要藉助土壤中的脲酶,在土壤表層揮發了肯定不起作用。

尿素在小麥田轉化需要時間,因此用深施覆土的效果更高,覆土以後可以排除各種流失和揮發因素,被麥田利用率更高。建議農民購買那種適合麥田行間行走的獨腿化肥耕耬,麥田好走的一個人就能推著施肥,而且耕耬倉眼可以調控化肥的播施量的多少。農村老俗話看過一個數據,說撒施尿素被吸收利用率太低了,還不到30%,那麼白白浪費掉了70%的肥料,那揮發掉的都是種田投入,還有麥田間的雜草,正好可以和麥苗光明正大地爭搶水肥。

數據可以說明一切,農民種地投資大回報率低,無效的農資資源浪費也是一個原因,精耕細作還是有道理的。農民種地不算細賬,吃虧的還是自己啊。


農村老俗話


田園金子你好,我是鄉村多趣事,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立春後正是小麥返有期,正是需要養分的時候,為了小麥能增產增收,我們都要給小麥追施適量化肥,雨後撒施尿素原則上是可行的,但這種施肥方法有它的優缺點,撒施省工省力,勞動效率快,但它是撤在了麥地的表面,天晴後在太陽的照射下,養分要隨著空氣揮發一部分,對肥料的利用率低,相對來說,不如雨前撒施或用追肥耬深施更好。





鄉村多趣事


大家好!我是甘肅大叔老宋,是一個樸實農民,今天,能有機會把自已在田間一線的務農經驗分享給大家,我很高興,下面就題主所提的問題回答如下,

我們甘肅天水昨晚又下了一場雨夾雪,今天一大早有許多村民在麥田裡撒施尿素,為小麥追返青肥。這種老祖農傳下來的追施方法,到底對不對?今天,我敢肯定的回答,不對,這種雨後直接撒施尿素的方法,會使尿素的肥效損失一半,如果遇到雨後天晴掉失更大,這點本人深有體會,正常覆土深施每畝20千克,直接撒施要增加到40千克,效果也不好,這種方法是少數身懶農民的安心肥,在既不能用耬耙深施又無澆灌條件,且不勤看天氣預報的無賴之舉,稍有細心的農民根據當地天氣預報都在雨前追撒尿素,這樣可以大大減少尿素肥效的掉失。究其原因,得了解一下尿素的特性就會明白。


尿素,屬酰胺態氮肥,它要轉化成氨態氮才能被作物根糸吸收利用,如果尿素直接撒施在地表面,受潮溼水解成遊離態氨易揮發損失,且如果在晴天溫度高的環境下更容易揮發,所以在施尿素後應及時覆土或澆灌促使遊離態氨隨水溶於地下防止揮發,減少尿素肥效的掉失。


現在正值春季小麥返青追肥的關鍵時期,廣大麥農要用正確科學的追施方法,給小麥追肥,才能保證小麥返青時所需養分的允足供給,防止因施肥不擋造成小麥減產的後果。下面淺談一下小麥返青時期施尿素的要點。

勤查苗情,合理施肥。

春季小麥返青期,要在麥田勤查苗情根據麥苗長勢情況,對返青遲,土壤肥力差的弱苗,僵苗,黃葉苗,應儘快施肥,此時主要施尿素,早期因麥苗薄地面空閒多應用耬粑深施覆土為好,如果麥田長勢好的壯苗,應拖後到小麥起莖時結合澆水追施尿素為宜。


小結,在初春小麥返青期,追施尿素時,要科學合理追施,根據苗情,土壤肥力,精準時間,科學施肥,防止因施肥不擋造成小麥缺肥,從而影響小麥的生長和產量。

以上愚見希望對您有所幫助,謝謝瀏覽!歡迎關注。


甘肅大叔在新疆


小麥追肥,使用氨水最合適。氨水含氮量低,但效果快。只是現在很少生產了。利用下雨天,揚灑尿素是不錯的選擇。乾旱天氣可以配合澆灌時施肥。

施用尿素,追喂小麥,應該選擇小雨天氣。利於肥料溶化和小麥的吸收。下過雪,地裡是溼的。但尿素溶化時間延長,會造成肥效流失,有一定的揮發。小麥追肥,時間上也要掌握好,返青期比較合適。撥節前期也是可以的。再晚了對小麥的收成不利。一方面會造成小麥植株生長過旺,容易倒伏。

象提問者所說,麥苗較密也要慎重施肥。實際上,小麥播種時施足三元素複合肥,適當使用有機肥,春季是不需要施肥的。可以在小麥生長中後期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磷酸二氫鉀,尿素,以及過濾澄清好的沼液都可以。




張力山


這種做法並不可取。

首先一點,雖然現在溫度已經達到小麥開始生長的條件,平均溫度在3度以上小麥就開始生長根和葉,但是因白雪已經覆蓋了整個麥田,撒施的尿素顆粒並不能直接落到土壤表面,而是粘附在麥葉之上。

針對下雪撒施肥料利用率低的問題,那位農戶是這樣回答的,他們知道這樣使用尿素利用率低,平時澆水的時候一畝地使用的是30斤尿素,現在撒施直接用了40斤尿素來彌補利用率低的問題。

這就是農戶忽略的另外一個問題,小麥追施返青肥來提升小麥長勢,但是並不是所有的麥田都適合追施返青肥的。

白天溫度上升以後,白雪與尿素顆粒是逐步融化的,這樣會形成極高的尿素水溶液,這些溶液中極高的縮二脲會容易燒燬麥葉影響光合作用以及阻礙了小麥的返青。

再一個撒施在白雪表層的尿素融化速度非常緩慢,致使還沒有進入土壤就揮發掉很多,本來尿素的利用率就很低,而這樣撒施尿素利用率會更加低影響肥效。

比如說生長健壯,分櫱強勁的小麥田,如果在返青期追施肥料,很容易造成小麥貪青旺長,造成後期小麥出現倒伏的風險。

這類小麥田就建議種植戶,應該把小麥追肥適當的後移,放到小麥起身拔節期追施,這樣的追肥時期才能促進小麥高產。

如果是年前生長弱,分櫱差,播種晚的小麥田,農戶可以在小麥返青期追施尿素,來促進小麥春季進行二次分櫱,並且能達到有效分櫱,提升小麥畝穗數。

這幾年在立春前後,經常性的會下雪,真心建議小麥種植戶不要趁著下雪撒施肥料,這樣做弊大於利,並不能實現小麥高產,如果春季不太旱,追肥可以適當的延後使用,只要在拔節期之前使用,對小麥產量提升都會很明顯。

有些地方撒施尿素的習慣已經持續了很多年,農民一下子難以改過來,其實,科學施肥就是讓肥料的效果得到最好的發揮。撒施尿素雖然不科學,但是,也沒有絕對不可以,只不過肥料的利用率下降,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浪費罷了。

圖三才是正確滴







毛哥三農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根據你的敘述,可以看出,小麥長勢不錯。前幾天下的雨雪,說明墒情不錯,很適合小麥追肥。但是你忽視了2個問題,

1、尿素的利用率。尿素施入土壤後,先經土壤微生物作用,水解為碳酸氫銨,方可被作物根系吸收。及時這樣利用率才達到30%,更何況你的小麥長勢不錯,可想利用率多少?真是浪費。

2、尿素的副作用。當尿素不能快速分解,轉換為碳酸氫銨,大部分會落到小麥葉面上,經過太陽直射,極易引起燒葉情況發生。(小麥黃葉幹尖)

建議:天氣晴朗後,噴施蕓薹素+磷酸二氫鉀。緩解小麥尿素肥害。

特別提醒,其他讀者如遇到樓主這種情況,建議,使用液體氮肥進行追肥,效果也是不錯。422克/升液體氮肥1000克,兌水50~100斤水,均勻噴霧2畝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