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所爱的工作”纯属谬论

做你所爱的工作”纯属谬论

要想拥有一个充实的人生,只有两种选择:一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二是“让自己喜欢上工作”。但问题是,一个人能够碰上自己喜欢的工作的几率恐怕不足万分之一。而且,即使进了自己期望的公司,要能分配到自己期望的职位,从事自己期望的工作,这样幸运的机会几乎没有。

但是,无论是参加创业论坛还是听励志演说家演讲,我们都会反复听到这样的建议:“你需要热爱你所从事的职业!如果你不喜欢你当前的工作,那还不如呆在家里更好。

这方面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史蒂夫•乔布斯2005年在斯坦福大学毕业班会上所发表的演讲了。他说:“成就一番伟业的唯一途径就是热爱自己的事业。如果你还没能找到让自己热爱的事业,继续寻找,不要放弃。

但我并不认同。

做你所爱的工作”纯属谬论

当然,热爱你所从事的工作并没错,我只是认为不应将其设为创业或构筑职业生涯的先决条件,更不应该被视为成就伟业的前提。事实上,真正成功的人过度强调对职业的热爱是非常虚伪的,就如同腰缠万贯的人说钱并不重要一样荒谬。人们往往会将自己的过往经历传奇化并美化自己的动机。他们重视当前对其最为重要的事情,而忽略最初对他们重要的事情。这是人性使然,无需费力而为。

在我看来,许多伟业和意义重大的创新源于挫败感,甚至痛恨。Uber联合创始人特拉维斯•格兰尼克和加内特•坎普,提供打车服务并不是因为他们热爱交通或物流行业,而是他们在旧金山打不到车而被惹毛了。现在,格兰尼克可能很喜欢运营管理Uber,但当时他确实是因为无法打车回家而苦恼得很。在巴黎的一天晚上,进行头脑风暴时,这种挫败感萌生了他创立这一市值达数十亿美元的公司。

一直以来,我和其他企业家聊天发现,许多企业也是基于类似原因而创办的——创办人想获得某种并不存在的产品与服务,或能够将现有产品与服务打造得更加完善。在他们的创业历程中,“热爱”之情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可能并不重要。对现有选择的厌恶以及对某种运作方式的坚定主张意味着成功的到来。

实话讲,即使是今天,我也并不总是喜欢我所做的事情。一个不断发展的大公司所需处理的所有文案、报告以及日常琐事都不是我所痴迷的。我觉得,每天的工作都充满了挑战与创新,不断寻求更好的项目管理工具,这是一项非常值得做的工作。而且每天和这些牛人在一起工作着实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

做你所爱的工作”纯属谬论

所以,如果让我发表一次激励性演讲,我会说,如果你想成功,想做出些贡献,你需要具备良好的内在驱动力,并对自己每天的工作感觉良好,然后最好慢慢地爱上你的工作

。毕竟大多数人初入社会,只能从“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开始。

在这方面,日本唯一健在的“经营圣人”稻盛和夫的实践心得值得我们用心体会。两家世界500强公司的创办者稻盛和夫,是日本乃至世界的最新偶像级企业家,与松下幸之助、丰田章一郎、盛田昭夫一起并称为日本“经营四圣”。

稻盛和夫是从“不喜欢的工作”开始的,他的第一份工作在京都一家小公司,那里的环境实在不怎么好:薪水总是迟发,又没有奖金,工作内容又与自己的专业不符。

做你所爱的工作”纯属谬论


因此,稻盛和夫很认真地考虑辞职的问题,结果辞职没成,只好硬着头皮撑着。稻盛和夫说,“我原本也像随处可见的小青年一样,兴趣多变,不善于将心思集中在一件事情上。那为什么后来能50年一心一意地专注于工作呢?”

稻盛和夫的答案是:付出努力,接受当下,让自己喜欢上自己的工作。稻盛和夫辞职转行没有成功,只好留在从各方面衡量都不算好的公司。于是,他决定改变自己的心态。“埋头到工作中去!”这是稻盛和夫自我说服的第一步。

第二步,即使一开始做不到很快就热爱工作,但至少要排除掉“厌恶工作”这种负面情绪。现在回想,这些就是稻盛和夫为了“喜欢工作”而做的努力。由于他专心钻研,竟然在短暂的时间里成功地开发出了新材料,于是第一份工作就奠定了他日后创办京瓷公司的基础。稻盛和夫承认,开始“喜欢工作”时,有一半是强迫自己,但不久就变得积极主动起来了,并喜欢上了自己的研究工作。

做你所爱的工作”纯属谬论

培养自己的工作兴趣,稻盛和夫有一个诀窍,就是庆祝自己的每一个小小成功。“我的经验是,当研究工作进展顺利时就要直率地表达出快乐”,为每一个小小的成功开心,这种喜悦和感动能给我们的工作注入新的动力。让成功推动成功,让喜悦增添工作中的乐趣。

做你所爱的工作”纯属谬论


开始喜欢自己的工作之后,就会不断挖掘出工作所包含的重大意义,就能逐渐清晰地勾勒出可供长远发展的事业蓝图。稻盛和夫总结说:与其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如先喜欢上已有的工作,脚踏实地从眼前开始。因为你不了解的行业,就根本谈不上兴趣。你即使有一丁点儿兴趣,那也是流于肤浅的、表面的兴趣。

如果因为看了几部法庭戏的电影就想当律师,看到银行工作人员穿着漂亮、言谈得体、举动高雅,就认为自己对银行工作充满兴趣,这类兴趣是非常肤浅的,也是极具职业毁灭性的。投资大师索罗斯年轻时的志向是做哲学家,而施振荣是想做大学校长……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任何工作,当你深入探索之后,几乎总能发现隐藏在它深处的奥妙和乐趣,这种乐趣可以是认识过程的乐趣,也可以是操作过程的乐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