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書讀薄——三天讀完《參與感》小米口碑營銷內部手冊

一、參與感篇

1、互聯網思維就是口碑為王。

雷軍總結創業成功三大要素:選個大市場、組建最優秀的團隊和拿到花不完的錢。

雷軍總結互聯網七字訣“專注、極致、口碑、快”。專注、極致——產品目標;快——行動準則;口碑——互聯網思維核心。

2、口碑的鐵三角

發動機:產品

加速器:社會化媒體

關係鏈:用戶關係——和客戶做朋友——參與感

3、參與感三三法則

互聯網思維的核心是口碑為王,口碑的本質是用戶思維,就是讓客戶有參與感。——參與式消費

構建參與感,即使把做產品、做服務、做品牌,做銷售的過程開放,讓用戶參與進來,建立一個可觸碰、可擁有,和用戶共同成長的品牌!如果構建參與感——“三三法則”

三個戰略:做爆品、做粉絲、做自媒體。

做爆品——產品戰略。聚焦單一產品。

做粉絲——用戶戰略。以信任為背書。

做自媒體——內容戰略。引導用戶成為產品代言人,遵循“有用、情感和互動”的思路。

三個戰術:開放參與節點、設計互動方式、擴散口碑事件。

開放參與節點——過程開放,讓客戶參與進來。

設計互動方式——“簡單、獲益、有趣和真實”

擴散口碑事件——產品內部植入用戶分享機制;官方和用戶互動過程中,發現話題並拿來做深度事件傳播。

將書讀薄——三天讀完《參與感》小米口碑營銷內部手冊


二、產品篇

1、用戶模式大於一切工程模式——消費者也是生產者,“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2、優先處理浮出水面的需求——過程

優先處理浮出水面的需求。

第一時間公示需求改進計劃。

設置2~3人專屬團隊改進一個功能模塊。

3、用戶體驗的核心是為誰設計——找好群體定位。

4、活動產品化,產品活動化——活動產品化“紅色星期二”,把活動當作產品來設計和運營,持續優化;“產品活動化”,做產品要運用運營思維,把一些活動的環節植入設計成為產品的功能。

5、極致就是先把自己逼瘋。

6、產品第二,團隊第一。行業經驗和專業能力。

7、讓用戶來激勵團隊。公司上下包括工程師也要對接客戶,都作為產品經理來直接瞭解客戶需求。

三、品牌篇

1、不是劈開腦海,而是潛入大腦。優先考慮產品的品類邏輯,然後再定位品牌。

2、先做忠誠度再做知名度。通過口碑強化,打造粉絲文化。

3、粉絲效應讓豬也能飛。粉絲效應都是從一個小族群開始,大家因為某個共同興趣而聚在一起,去中心化的互聯網,未來將分化出無數的興趣族群。粉絲效應不可設計,但可以因勢利導,給予他們更多的參與和互動方式。

4、每個用戶都是明星。讓用戶參與進來,成為品牌宣傳的明星。

5、做品牌不要輸在起跑線上。

(1)公司中文名要易記、易傳播;

(2)配套的頂級域名可獲得;

(3)商標可註冊;

(4)便於國際推廣;

(5)生活中早已熟悉,本身帶有色彩感和富有情緒。

6、基礎素材是傳播的生命線。

口碑的本源是產品,所以基於產品的賣點和如何表達賣點的基本素材是傳播的生命線。

7、四兩撥千斤的傳播技巧。有幽默感,勇於自嘲,甚至自黑。

8、辦一場劇場式的發佈會。要做有“沉浸感”的劇場式發佈會。

9、用互聯網思維做電視廣告。

(1)要全網互動,把電視廣告本身當產品做二次傳播;

(2)偶然做電視廣告,信息越簡單越好,儘量做品牌而不是功能廣告。

(3)電視資源段選擇上,選最大的平臺集中爆破。

10、搶首發,上頭條。

11、互聯網公關要練“不生氣”功。

互聯網是注意力經濟,一個品牌和事件的關注度,一定要有碰撞、有矛盾、有張力才起得來。所以,傳播途中有不同聲音不但正常,還可能是好事,在其中因勢利導、抓住主流就可以了。

有些品牌公關事件,偶爾也要講究娛樂精神。娛樂不僅可以表達態度,還能扭轉戰局。

四、新媒體篇

1、不是不做廣告,而是做自媒體。

新營銷的第一步,讓自己的公司成為自媒體。在“參與感三三法則”裡,做自媒體是公司要堅持的內容戰略,也是品牌戰略。

傳統思路是做好媒介渠道,現在是做好內容,以前是你找媒介,現在是媒介來找你。這其中 內容很關鍵。

企業做自媒體的內容營銷,要先做服務,再做營銷。

企業要花精力讓自己成為能持續提供優質內容的自媒體,同時,也應該發動用戶來產生內容。

不做廣告,做自媒體。不但可以減少開支,還可以建立起自媒體矩陣,拉近和用戶的距離。

2、社會化媒體是主戰場。

找什麼人做社會化媒體?傳統企業都會找營銷策劃人員來做,但是互聯網手機企業做自媒體要做內容運營,因此不是做營銷策劃,而是做產品經理,用產品經理的思維做營銷。

(小米做社會化營銷有四個核心通道:論壇、微博、微信、QQ空間)

傳播屬性:微博和QQ——一對多,適合做事件傳播;微信——一對一,適合做客服平臺;

3、微博是社會化媒體第一站。

(1)把微博賬號當成網站一樣去運營;

(2)把微博話題當成網站的頻道一樣去運營;

(3)一定不要刷屏!要經常想一些話題活動來引導用戶參與。

4、年輕人的QQ空間。用戶在25歲以下。

5、微信新玩法。策劃打活動能夠集中帶來微信公眾號的粉絲,但是形式重複的活動就會使粉絲增長率迅速下降。因此,在微信公眾號運營中,僅靠抽獎激勵是不夠的,需要運營人員持續不斷的創新,設計好玩的活動形式,再配合適當的資源投入,這樣才能快速增加粉絲。——平臺變了,玩法也要變。

5、論壇是老用戶的家。

五、服務篇

1、人比制度重要。充分信任一線客服,放權一線客服。——學習海底撈模式

2、服務是小米商業模式的信條。對待用戶要像對待朋友一樣。

3、用戶在哪就到哪做服務。成立7×24小時客服團隊,最快的回覆用戶問題。

4、把服務門店做成家。門店設計要拉近服務人員與用戶的距離。設計後臺服務系統,每個員工都可以提交問題或改善意見,

運營人員多數同意就可以實施。

5、快是做好服務的根本。

6、標準之上的非標準化服務。重視人的因素超過重視制度。

7、人是環境的孩子。給予一線服務人員良好的辦公環境。

六、設計篇

1、一劍封喉。所有的文案策劃和宣傳海報直接,讓用戶一下就看明白。

2、沒人喜歡塑料花,真實才打動人。情感化的設計有兩點:一是從產品定義本身就開始考慮;二十善用經典的生活場景或節日文化。

3、設計要有期待感。給用戶留下想象的空間。

4、現場是檢驗設計的唯一標準。做設計要把設計圖放到場景中去看是否合適。

5、一圖勝千言。小竅門:一是簡單直接;二是可感知的情懷;三是適合移動設備閱讀。

6、面試設計師的一看二問三PK。一看起氣質和整體外形搭配;二是問他玩什麼APP和是否有持續深度閱讀的習慣;三是PK作品細節。

7、設計管理三板斧。一是所有設計都圍繞公司戰略;二是執行;三是把設計團隊拆散分配到各個部門,發揮小團隊效率,讓設計師和各個部門充分配合。

黎萬強筆記

1、亞文化是產品經理的必修課。

(1)第一現場的參與感。做產品前要深入到年輕人的消費場景去感受。

(2)變化的本質是消費需求。如今已經是參與式消費的時代,讓用戶成為產品經理。

(3)主流文化也是來自亞文化。學習AKB48,讓消費者與偶像近距離接觸,通過購買CD獲取投票權,投給自己喜歡的偶像,成員根據投票得出的結果進行更新淘汰。

(4)科技要有慰藉人心的力量。未來屬於能真正理解消費情緒的品牌,而品牌背後的團隊除了工程師,更應該有設計師和藝術家,他們都是對生活高感知的人群。

(5)像藝術家創作般熱愛。

(6)口碑啟示。打動消費者的路徑已經變的扁平化。

(7)企業互聯網轉型需要“爆扁爽”。爆,產品策略,選擇單一產品引爆;扁,組織結構要扁平化;爽,團隊的激勵方式要讓員工爽。


將書讀薄——三天讀完《參與感》小米口碑營銷內部手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