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說會道就是情商高嗎?識別情商誤區,做好3點,收穫高情商孩子

表姐家的龍鳳胎3歲了,長得很可愛,帶出門總能吸引很多目光,兩個孩子也有不同,小女孩伶牙俐齒,幾句話就能讓人從頭暖到腳,小男孩調皮搗蛋,說出話來總讓人想揍他。表姐學著網上的段子問他倆:“媽媽生病了,你想吃巧克力還是蛋糕?”女兒立馬放下玩具,眨巴著水靈靈的眼睛問媽媽:“媽媽,你哪裡生病了?要不要去醫院看一看?”兒子想了半天,說:“我要吃巧克力。”見媽媽並沒有拿出好吃的,開始纏著媽媽哭鬧,非要巧克力。

表姐說的時候,我們都笑翻了,取笑她是自找苦吃,表姐卻是一臉愁容:都是我生的,為什麼情商差這麼多?

女孩比男孩早熟,而且語言發育早,能說會道很正常,男孩發育晚,思維比較直接,語言能力差些,其實也不僅僅是小孩子,成年男人也因為說話“耿直”,被人戲稱“直男”。但是,情商高低並不與能說會道劃等號。

能說會道就是情商高嗎?識別情商誤區,做好3點,收穫高情商孩子


什麼是情商

過去,人們只重視智商,覺得智商高的人成就大,智商低的人只能一事無成,但是後來人們發現,智商對人成就的影響並沒有那麼大,拉開差距的反而是情商。

《人性的弱點》中說:人的成功85%由情商決定,只有15%由智商決定。那麼什麼是情商呢?

情商由美國哈佛大學丹尼爾·戈爾曼博士1995年在《情感智商》一書中首先提出,包括5方面內容:認識自身情緒、管理自身情緒、自我激勵、理解他人情緒和人際關係管理。

簡單說來,就是能管好自己,並且能與他人良性交往。人是情緒動物,在生活工作中總會遇到讓自己不開心的事情,是被情緒牽著走,還是做情緒的主人;做事情遇到挫折,有的人一蹶不振,有的人愈挫愈勇;與他人交往時,有人說話做事讓人如沐春風,有人卻能“一語致死”,讓氣氛降到冰點,這些都是情商高低的差別。

有一項針對世界500強企業員工的大規模調查,調查影響工作成就高低的因素,結果顯示,智商和情商對成就高低的影響比例為1:2,隨著職級上升,這個差距越明顯,公司高層智商和情商比例甚至能達到1:6。

這個調查結果出人意料,在人們的固有思維裡,孩子學習好,考上好大學,才能有好工作,比拼的是智商。但是,有目標感和自制力,人際交往能力強,工作會做得更好,拼的是情商。

能說會道就是情商高嗎?識別情商誤區,做好3點,收穫高情商孩子


情商教育的誤區

家長知道了培養孩子情商的重要性,但是關於情商還有一些認識上的誤區,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

誤認為情商是天生的,這是因為情商總是和智商一起出現,智商受父母遺傳因素影響,一般情況無法改變,而情商可以通過後天教育完善。

認為孩子管好學習就行,情商不用特意管,年紀大了自然就好了,這是另一個誤區,情商和閱歷不同,不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自然提高,情商需要通過有意識的訓練得以提升。

誤認為情商就是拉關係、搞交情。在集體裡,總有些人“會來事”,對領導溜鬚拍馬,對同事拉幫結派,八面玲瓏,利益至上,這些人總被稱為情商高,其實,這是一種誤區,是對情商概念的曲解。

還有人把忍氣吞聲、“老好人”當作高情商

。有些人從不敢對別人說“不”,受了氣只敢自己憋著,他們認為事事讓別人滿意,自己就是情商高,恰恰相反,連自己的真實意願都不敢表達,是情商低的典型代表。

王姐發現女兒小顏最近寫作業總到11點,很納悶:女兒學習很自覺,之前8點就寫完作業,最近怎麼回事?

她問女兒,女兒不說,她就沒繼續追問,直到老師跟她聯繫,說小顏最近上課總睡覺,她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

逼問女兒才知道,班裡有幾個女同學,讓小顏替她們做作業。

王姐問女兒為什麼不拒絕,女兒說:“我幫她們寫作業,她們就覺得我人好,就會接納我了。”

王姐女兒認為不拒絕他人,就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實際上,別人只會覺得她好欺負。

能說會道就是情商高嗎?識別情商誤區,做好3點,收穫高情商孩子


如何培養高情商孩子?

孩子具有高情商,既能讓自己活得舒心,也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成為人見人愛的“萬人迷”。高情商是可以培養的,家長花心思,在日常生活中有意地訓練孩子。

一、 教孩子管理情緒

高情商最重要的能力就是體察情緒及管理情緒的能力,既能有效的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又能識別他人情緒,並體貼地照顧他人感受。培養孩子情緒管理的能力,家長需要言傳身教,正確地對待孩子的情緒。

美國華盛頓大學心理學教授約翰·戈特曼在《培養高情商的孩子》中,將應對孩子情緒的父母分為4種,分別為:忽視型家長、壓抑型家長、放任型家長和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

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會有壞情緒,因為孩子控制情緒的能力不足,所以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就喜歡大哭大鬧,這時候家長的應對措施就大有講究。

忽視型家長選擇“眼不見,心不煩”,看見孩子鬧騰,直接轉身就走,這種舉措不會“慣壞”孩子,但是長期的忽視會導致孩子內心缺乏安全感;壓抑型家長是典型的中國式家長,喜歡擺出家長的威嚴,呵斥孩子閉嘴,不然就捱揍,孩子的不良情緒雖然沒有發作,但是卻積攢起來,哪天一旦爆發,往往具有很強的破壞力;放任型家長,全盤接受孩子的不良情緒,但是缺乏具體的指導措施;只有管理型家長,既能體會孩子的不良情緒,又能給與孩子指導。

能說會道就是情商高嗎?識別情商誤區,做好3點,收穫高情商孩子


怎麼能成為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呢?約翰·戈特曼教授給出了5步法

1、察覺孩子的情緒。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家長要有敏銳的觀察力,發現孩子情緒的變化。

2、把孩子情緒化的瞬間當作增進親密感、對孩子進行指導的好機會。從內心深處不把孩子的情緒化當成洪水猛獸,而是橋樑,增進家長與孩子交流的機會。

3、對孩子的情緒感同身受,傾聽孩子的心聲,認可孩子的情緒。讓孩子知道你可以理解他的心情,引導他進一步表達自己的情緒。

4、幫助孩子表達情緒,用言語給情緒貼上標籤。孩子有時候不能很好地明白情緒的意義,給孩子的情緒貼上標籤,幫助他了解自己的感受。

5、劃定界限,指導孩子解決問題。接受孩子的情緒,是指導他解決問題的前提,先讓孩子穩定情緒,再使用孩子能接受的方法給他提供解決方案。

小林和小智一起在海邊玩沙子,小林好不容易搭了一個城堡,小智說城堡太醜了,便給推翻了。

小林氣壞了,哭著找媽媽,媽媽問清事件原委,抱住小林,問:“小智把你辛苦搭建的城堡推翻了,你很生氣,對嗎?”

小林點點頭,媽媽繼續說:“媽媽也覺得小智這樣,不是好朋友該做的,你很憤怒,再也不想和他玩了是嗎?”

小林搖搖頭,說:“我想讓他跟我道個歉,我其實也覺得城堡醜,可是他不能不經過我的同意就推翻。”

媽媽拍拍小林的後背,說:“那我們去找小智,把你的想法說出來。”

之後,小林告訴小智他的想法,小智道了歉,兩人又愉快地玩了起來。

媽媽沒有直接質問兒子“這有什麼好哭的”,而是認同兒子的情緒,表示理解,並引導兒子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再陪同兒子去解決問題,完美地解決了這個“情緒危機”。

能說會道就是情商高嗎?識別情商誤區,做好3點,收穫高情商孩子


二、讓孩子學會說話

朱自清在《說話》中寫道:說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天天說話,不見得就會說話;許多人說了一輩子的話,沒有說好幾句話。

家長培養孩子好好說話的能力,一是要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二是要讓孩子站在對方的角度想問題,顧及他人感受。

讓孩子擁有強大的語言表達能力,需要“高輸入”加“高輸出”。高輸入就是家長多給孩子講故事、多讓孩子看書;高輸出就是多給孩子說話的機會,讓孩子講故事、演講,講幼兒園發生的事情等。

另外,要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能感受他人的情緒,為他人著想,不說故意傷害人的話。

古人有云:“與人善言,暖於布帛;傷人之言,深於矛戟。”

能說會道就是情商高嗎?識別情商誤區,做好3點,收穫高情商孩子


三、不要溺愛孩子,讓孩子學會獨立

最近,有一篇文章《如果世界上只有孫楊和朱雨辰兩個男人,你嫁給誰?》火了,引發了大家的評論熱情。網友A:還是讓朱雨辰嫁給孫楊吧。網友B:我一個人過也餓不死。網友C:兩位母親都把自己感動的一塌糊塗。網友D:我選擇出櫃或孤獨終老。

到底發生了什麼?原來這兩位的母親都是極其霸道的媽,覺得自己的兒子是最完美的作品,只有自己能給他們最好的愛,對兒子的保護欲和佔有慾達到極致,遲遲不願意給兒子精神斷奶。

“媽寶男”、“巨嬰”就是這種媽媽培養的孩子,他們缺乏獨立精神,以自我為中心沒有擔當,這樣的孩子情商也不會高。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恨,而是有毒的愛,足以毀掉一個人。

能說會道就是情商高嗎?識別情商誤區,做好3點,收穫高情商孩子


結語

高情商是一把萬能鑰匙,會幫人開啟許多幸福的大門,把這把鑰匙送給孩子,將是給孩子最大的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