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寫了“青鵝”兩字,武則天為何把宰相滿門抄斬了?怎麼一回事?

秉燭讀春秋


中國歷史上發生了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我們今天的主人公裴炎就是當中一個故事的主人公。他因為書寫了“青鵝”兩字居然被當朝太后武則天滿門抄斬。這其中到底有哪些隱情呢?我們今天就來給大家講講這個故事。

既是講裴炎和武則天的故事,那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這兩個人。武則天相信大眾應該都不陌生,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女皇帝,她本身就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武則天本是唐太宗的才人,後來被唐高宗看中二次入宮。她先後為唐高宗生養了李弘,李賢,李顯和李旦四位皇子,功勳卓著的她被封為大唐皇后。後來就如同大家所知的武則天她以周代唐,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不過這已經是後話了。我們再說說裴炎,裴炎字子隆,是河東人。裴炎年輕時就讀於貴族私立學校弘文館,他勤奮好學受到了弘文館師生的一致好評。裴炎苦學十年參加明經考試,以進士之身出仕做官。先是被授為濮州司倉參軍,後來又任御史、黃門侍郎,最後官至宰相,受到了朝廷的重用。唐高宗一度非常賞識他,要他常伴左右。公元680年,術士明崇儼被人暗殺。這件事一度轟動朝野,裴炎懷疑太子參與其中,於是在武則天的授權下到東宮審訊,結果查實太子李賢在宮中暗藏數百副鎧甲,太子李賢隨即被廢。第二年裴炎加拜侍中,唐高宗因病到洛陽去休養,讓裴炎和皇太子李顯留在長安處理政務。公元683年唐高宗病逝,死前他曾經下遺詔要裴炎做唐中宗李顯的輔政大臣,任朝廷中書令。

唐中宗謹遵父訓,他對裴炎異常尊敬。和父親一樣,唐中宗上臺以後很想要有一番作為,但是已經嚐到權力甜頭的武則天怎麼會輕易地就把權力交給唐中宗呢?年輕氣盛的唐中宗妄圖想培植自己的利益集團來對抗武則天。任人唯親的他一方面提高了岳父韋玄貞的地位,另外一方面又把自己乳母的兒子升了官。裴炎對皇帝這樣的舉動很是不滿。在裴炎看來唐中宗現在地位未穩就想搞內鬥,這就是政治上不成熟的表現。再說提拔上來的兩個人都沒有什麼行政能力,對國家也會造成很大的影響。無奈裴炎的進言皇帝根本聽不進去,所以裴炎只好把唐中宗的所作所為稟告給了武則天。

武則天給裴炎下了一紙命令,讓他進攻脅迫唐中宗退位。唐中宗無可奈何只好宣佈自己不適合當皇帝,跑到湖北去做了廬陵王。武則天趕跑了唐中宗另立豫王李旦為唐睿宗。這一立一廢顯示出武則天的果斷霸氣,也讓武則天在朝臣面前的威望上升了不少。臣子們大多都很怕這位太后,不過除了裴炎。裴炎是一名死忠於李唐皇室的人,只要他一看到武則天有僭越的行為就會馬上跳出來制止,這讓武則天很是煩惱。有一次武承嗣向太后請求立武氏七廟,並追封先祖為王。裴炎一聽馬上出來反對,勸太后吸取西漢呂氏亂政的教訓。武則天和裴炎辯駁自己只是給死人封王,這並不等同於呂后的做法。可是裴炎依舊不鬆口,仍然是喋喋不休地一番訓斥。從這開始武則天就越來越忌恨裴炎了。

後來武則天大肆殺害李唐王室,想要把屠刀架到韓王和魯王身上。當時宰相們大多一言不發,只有裴炎又跳出來阻止武則天殺害皇室宗親。裴炎自知太后野心勃勃,於是他就想以武力逼迫武則天歸政於唐睿宗,只不過因為計劃受阻所以沒有實施。公元684年,揚州的徐敬業公開反對武則天。武則天召集朝臣議事如何對抗徐敬業,裴炎說:“徐敬業起兵只不過是反對太后專權,只要您把權力交還給皇帝,那麼徐敬業自然不會再反叛了。”武則天大怒,當即命令左右擒拿了裴炎,把其關在大牢之中。後武則天查徐敬業和裴炎之間居然還有書信往來,徐敬業給裴炎寫信要他做內應,裴炎給徐敬業回信“青鵝”兩字。武則天馬上下旨要誅殺裴炎。
大臣們認為裴炎罪不至死,所以紛紛為裴炎求情。然而武則天卻說:“你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看“青鵝”兩字,“青”字拆開就是十二月的意思,“鵝”字拆開就是我自與,連起來就是十二月我自與,這不就是在告訴徐敬業十二月份要他前來攻城,裴炎作為內應來幫助與他嗎?”一番拆字讓大臣們啞口無言,誰也不敢再為裴炎開罪。於是輔佐三代皇帝的裴炎就以謀反的罪名被抄家問斬。裴炎死了以後,那些曾經為裴炎極力辯護的臣子大多被流放或者遭到貶官。武則天拆字本身就具有很強的主觀性,以這種方式來給大臣定罪可謂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詞?而且青鵝一說在正史中均無記載,只是野史中的一個故事,實際上是武則天掌握了裴炎謀反的證據,所以最終才選擇殺了裴炎。

忠勇正直的裴炎一生都為了李唐王朝而嘔心瀝血,直至最後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景雲年間裴炎被平反,追封裴炎為太尉,諡號忠。這就算是李唐王朝對裴炎忠心耿耿一輩子的報答吧!


木劍溫不勝


為何武則天看到“青鵝”兩個字就把宰相滿門抄斬了?原來這是一個拆字謎。

要想解開這個謎底,得從武則天與李家王朝的支持者們鬥爭說起。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寫“青鵝”的這位宰相名叫裴炎,歷李治、李顯和李旦三位老李家老闆。

裴炎作為李治時期的朝廷重臣,受李老闆臨死委託,發誓輔佐新帝李顯。李顯登基後,也確實尊崇他上一任老闆的安排,重用了裴炎,將其改任中書令宰相一職。

李顯上臺後也想有作為,但是已嚐到權力甜頭的武則天不願意了。一個有為青年與抓住權力不放的女青年武則天不可避免的發生衝突。李顯屬於智商偏低的,打算就在武則天的眼皮下乾點大事,比如屬於自己一股勢力抗衡武則天、冊封韋皇后的父親韋玄貞為侍中、還乳母的兒子升官。

裴炎第一個跳出來反對,他認為韋玄貞和乳母的兒子能力不行。這是真實原因嗎?顯然不是。剛登帝位,一切還不穩,就開始張羅要脫離組織,形成對抗,這不是找死自殺行為嗎?

無疑,裴炎明白這個道理。

老李家派系的裴炎在反對自己想有的作為,這可把李顯氣壞了,李顯賭氣說,把江山給他(韋玄貞)都可以,何況是侍中。

裴炎聽完李老闆的話後,大吃一驚,真的以為李顯要把江山給韋皇后的父親,一轉身,就跑去找武則天稟告此事。

武則天終於等到這一天了,抓住了李顯的把柄,把他貶為廬陵王,李顯就這麼被廢掉了。

有時,不能亂說話就是這個道理,這是活生生的案例。

說到這,真不知道裴炎是哪一個派系的。文人的想法很奇特。

武則天培養傀儡皇帝,改立李旦,並垂簾聽政。

告狀的宰相裴炎終於知道自己中招了,人家武則天用他的話去幹自己想要乾的事,事實上,證明他猜對了,自此武則天大肆屠殺李氏宗親,其他朝廷官員不敢出聲,這時只有裴炎反對。

不僅反對,他又開始行動起來——裴炎打算,趁著武則天出遊搞一次劫持運動,逼迫武則天還政,但天公不作美,連日大雨,武則天出遊的計劃被迫取消,劫持之事流產了。

裴炎還是不放棄,暗中與皇帝的親信通信,拉攏人心,武則天在裴炎家裡找到了他給徐敬業的一封信,上面只寫了兩個字“青鵝“。

正是這兩個字把裴炎送上了不歸路。原來“青鵝“是暗語——武則天把字拆開分析,“青”就是十二月,“鵝”繁體字是“鵝”,拆成了我自與,意思就是裴炎他們會在十二月舉事,他會和徐敬業合作,形成內外呼應。

對於武則天,這就是造反,於是就出現誅殺裴炎的情況了。

實際上,對於李家王朝裴炎是忠臣,只是有點不識時務而已,但對於武則天而言,一個反對自己的人不如一條聽話的狗,殺了也就殺了,沒有什麼可惜的。

-end-

歡迎關注@古今歷史研習社,一起討論、愛歷史。


古今歷史研習社


宰相裴炎被武則天滿門抄斬。

揚州兵起,炎從內應,書與敬業等合謀。唯有“青鵝”,人有告者,朝廷莫之能解,則天曰:“此‘青’字者十二月,‘鵝’字者我自與也。”遂誅炎,敬業等尋敗。《朝野僉載》

根據《朝野僉載》中的記載,李敬業在揚州起兵的時候,有人截獲了宰相裴炎寫給李敬業的一封信,裡面只有“青鵝”兩個字,大家都不明白是什麼意思,但是武則天卻說這是宰相裴炎謀反的證據。為何要這麼說了?武則天是這樣解釋的:“青字者分開就是十二月,‘鵝’字者分開就是我自與也,意思裴炎與徐敬業約定在十二月的時候起兵,裴炎在宮中作為內應幫助徐敬業。”

謀反當然是死罪,武則天大怒之下把宰相裴炎滿門抄斬。

武則天登基做女皇。

武則天是我國曆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她的一生很是傳奇。武則天家境殷實,父親曾經過李淵(唐高祖)錢財衣物,有交情,被封應國公。唐太宗聽說武則天才貌雙全後召她入宮,封為五品才人。唐太宗去世後,沒有子女的武則天被送進長安感業寺為尼,但她與新即位的唐高宗李治早就有了私情。武則天再度入宮得到了李治的寵愛一步步成了皇后,但是這還遠遠不夠了。

野心勃勃的武則天要的是皇位,李治因為身體不好,武則天幫著處理政事二聖臨朝,李治稱天皇,武則天稱天后。李治駕崩後,武則天廢黜了李顯,改立第四子、豫王李旦為帝也就是唐睿宗。可是唐睿宗李旦哪敢自己做皇帝,他多次上表請辭,請求由武則天臨朝,武則天於是就順水推舟,“接受”了李旦的請求,臨朝稱制,把持朝政,成了女皇帝。

裴炎勸武則天歸政。

裴炎伏事先朝,二十餘載,受遺顧託,大權在己,若無異圖, 何故請太后歸政?——出自《舊唐書》

裴炎很有才華,科舉後考中明經科還仕途順利,一步步成了宰相,但是他卻認不清局勢。裴炎雖然支持武則天廢黜了李顯,但是卻主張武則天要歸政給唐睿宗,還多次進諫,甚至拿呂后的事情勸諫武則天要母儀天下,要歸政給已經成人的唐睿宗,武則天很是不悅。

特別是李敬業在揚州起兵反武的時候,裴炎更是勸諫武則天要歸政給唐睿宗,那樣叛軍就會解散,惹得武則天大怒。御史崔詧懂武則天的心思就說顧命大臣裴炎不去征討叛軍,而是讓太后還政,一定是想謀反。裴炎被武則天下令關入詔獄,不久之後被斬殺在洛陽都亭。

裴炎的真正死因。

由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出,在歷史上裴炎真正的死是因為徐敬業在揚州起兵造反的時候,裴炎勸武則天還政交權給唐睿宗惹怒了武則天被以謀反罪滿門抄斬的,而“青鵝”則是來源於野史。

710年(景雲元年),唐睿宗復位後當然想起了忠於自己的裴炎,他給裴炎平反了,追贈裴炎為太尉、 益州大都督,諡號為忠。


湘西小木魚


這些寫“青鵝”的宰相,是唐朝中期的宰相裴儉。

裴炎是唐高宗時期的重臣,他在唐高宗時期就已經拜相,唐高宗臨死的時候任命裴炎為顧命大臣,希望他能夠一心一意的輔佐太子李顯。李顯即位之後為了改變武則天專權的問題,想要任命自己的岳父做侍中。

裴炎對此堅決反對,他說:“我就算是把國家讓給李顯的岳父都行,不要說一個小小的侍中了。”事後裴炎認為自己說的不對,便聯合對李顯不滿的武則天,共同廢除了李顯的太子之位。

在唐高宗活著的時候,唐朝的朝政大權就已經在武則天手中,裴炎對武則天一直馬首是瞻,明崇儼遇刺的時候,裴炎幫助武則天查處太子李賢,獲得了武則天的信賴。然而裴炎並不是一個真正的趨炎附勢的小人,他的內心仍然對大唐王朝有感情,在武則天提出要追封武家人為王的時候,裴炎公然站出來反對,武則天訓斥了裴炎一番 但是裴炎仍然堅持自己的看法。裴炎反對武則天追封先祖後,武則天改變了裴炎的看法,開始懷疑裴炎的忠誠。

後來武則天想要誅殺李姓宗室,詢問宰相們的看法,宰相們擔心惹火燒身都閉口不肯說話,唯獨裴炎據理力爭,冒著生命危險維護李姓宗室。徐敬業謀反的時候,裴炎再一次出面勸說武則天,他請求武則天還政給李旦,以減弱徐敬業起兵的影響。武則天認為裴炎多次違背自己的意願,已經威脅到了自己的地位,於是武則天藉口裴炎謀反,最終將裴炎殺死。雖然正史上對裴炎的死寫的非常簡單,但是在一些野史上記載了一個“青鵝”的故事。

據說在裴炎被殺死之前,洛陽街上傳唱著一首兒歌,兒歌的意思大致是裴炎即將成為皇帝。裴炎開始的時候不懂兒歌的意思,後來駱賓王為裴炎解答了疑惑,裴炎便偷偷的聯繫徐敬業,在心中寫下了“青鵝”兩個字。武則天的手下截獲了這封信,因為信上只有“青鵝”兩個字,武則天的手下都十分的疑惑。最後武則天的手下將這兩個字拆開,才明白這兩字的真正含義。

原來青字指的是“十二月”,鵝字指的是“我自與”,意思是十二月我作為內應一起造反。裴炎的這封信也成為了他造反的主要證據,武則天依靠著信中的內容和洛陽的民謠,最終判處了裴炎死刑。筆者認為古代的二字和現在寫法不同,青字不可能拆成十二月,因此這個所謂的野史記載,可信度並不高。假如裴炎給徐敬業寫信已經是造反,因此他完全不需要寫字謎,肯定要寫明白具體的計劃和時間,這樣看來這個故事應該是現代人杜撰的。

從裴炎的所作所為來看,裴炎被殺死的一點都不冤。裴行儉平定邊疆的時候,裴炎為了個人利益,勸說唐高宗殺死俘虜,害死了不少無辜的人,還導致裴行儉沒有受到封賞。李顯繼位之後,裴炎又害怕受到報復,聯合武則天廢掉李顯。雖然他後來有一些正義的行為,但是也無法填補他之前的錯誤,歸根到底裴炎都算不上一個正直的大臣。


歷史總探長


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正統的女皇帝,武則天雄才大略鐵血無情,為了奪取與保住最高權力,她殺人如麻濫殺無辜,武則天連親生兒子女兒等親人都殺,何況宰相,她也是中國歷史上殺害宰相最多的皇太后,所謂欲加其罪何患無辭,而這位傳說因為寫了“青鵝”兩個字而遇害的宰相裴炎,就是武則天從皇太后攀登女皇寶座過程中殺害的第一位宰相。


唐朝名相裴炎出身於千年名門望族-河東裴氏,年輕時就讀於弘文館,畢業後參加科舉,以明經及第,並由此踏上仕途。裴炎從濮州司倉參軍做起,歷任御史、起居舍人等職務,因才能卓越、治事有方,極受唐高宗李治與皇后武則天的倚重。

公元680年,傳說是皇后武則天情人的術士明崇儼被人暗殺。這件事一度轟動朝野,裴炎懷疑皇太子李賢參與其中,於是在皇后武則天的授權下到東宮審訊,結果查實皇太子李賢在宮中暗藏數百副鎧甲,皇后武則天的四個親生兒子中最有才華的皇太子李賢隨即被廢,可見裴炎也屬於皇后武則天的親信。

不久裴炎加拜侍中,成為唐朝的宰相。唐高宗因病到洛陽去休養,讓裴炎和皇太子李顯留在長安處理政務。

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病死,李治在死前曾經下遺詔要裴炎做唐中宗李顯的輔政大臣,晉升為朝廷首相(中書令)。

唐中宗李顯性格忠厚大度,他謹遵父訓,他對母親皇太后武則天及顧命大臣裴炎都非常尊敬。唐中宗李顯上臺以後很想要有一番作為,但是野心勃勃的皇太后武則天連她的丈夫唐高宗李治都早已經架空成為傀儡皇帝,怎麼可能把最高權力交還給她的兒子唐中宗李顯呢?

年輕氣盛的唐中宗李顯企圖培植自己的勢力集團來對抗皇太后武則天。唐中宗李顯非常寵愛美若天仙的皇后韋香兒,對她言聽計從。

青春靚麗的皇后韋香兒年僅18歲,她與婆婆皇太后武則天一樣都是權力慾望很強的女人。


在風情萬種的皇后韋香兒的枕邊風鼓動下,唐中宗李顯提拔老丈人韋玄貞為刺史,但韋香兒仍然不滿足,她要求唐中宗李顯提拔父親韋玄貞為宰相。

韋玄貞此前最高的官職是參軍,七八品的芝麻官,一下子從七八品的參軍升到封疆大吏的刺史,再升到副宰相的侍中,可謂一步登天。

唐中宗李顯提拔老丈人韋玄貞明顯有點操之過急,威脅了顧命大臣裴炎等人的權力,遭到裴炎等大臣的反對。

唐中宗李顯只有28歲,正是年輕氣盛的年紀,看到裴炎反對自己提拔老丈人韋玄貞,一怒之下說: 我提韋玄貞為侍中算什麼,我高興把皇位都能讓給他。

朕意讓國與玄貞,豈不可?何惜侍中邪?

唐中宗李顯這明顯是氣話,他只是用誇張的方式表達了自己漂亮媳婦皇后韋香兒的愛。 他不可能真的讓位。

但是作為顧命大臣的首相裴炎不能容忍唐中宗李顯的任性,他把這話原封不動的密告皇太后武則天。

野心勃勃想做女皇帝的皇太后武則天正中下懷,她正為了怎麼掌握更多的權力,怎麼把自己兒子名正言順的廢黜而發愁,宰相裴炎給他送來了唐中宗李顯要讓位給自己老丈人這個好消息。

武則天馬上發動宮廷政變,派裴炎與大將程務挺等人帶兵進宮,把唐中宗李顯廢為廬陵王,流放湖北房州。

武則天又立自己的小兒子李旦為皇帝。唐睿宗李旦比唐中宗李顯更加軟弱無能,他剛剛繼位就被母親武則天軟禁起來,成為失去人生自由的傀儡皇帝。這樣皇太后武則天順理成章的把所有的權力都抓到手中。

裴炎因為助紂為虐幫助皇太后武則天發動宮廷政變廢掉唐中宗李顯有功,被武則天加封為永清縣男。

武則天的野心很大,豈止滿足於當個垂簾聽政的皇太后呢,她要當前無古人的女皇帝。

就像趙高指鹿為馬一樣,武則天也開始試探群臣的反應。

第一步就是建立武家的七廟,這個建議是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提出的。

武則天敢立七廟,就是向天下昭示武家要出皇帝了。

顧命大臣裴炎雖然是武則天的親信,但是他就像曹操手下的謀士荀彧一樣,雖然忠於曹操但反對曹操篡漢。

裴炎雖然是武則天的親信,先後幫助武則天廢掉皇太子李賢與唐中宗李顯,但裴炎作為唐高宗李治留下的顧命大臣,他反對武則天篡唐,於是裴炎激烈反對武則天立武家七廟說:且獨不見呂氏事乎!

你(武則天)沒看見西漢皇太后呂雉一家篡權的下場嗎?

西漢時期,漢高祖劉邦死後,皇太后呂雉專權,權傾天下,呂雉甚至連小皇帝都殺,雖然小皇帝是她的親孫子。

但呂雉一死就呂雉家族就被西漢皇族與周勃、陳平等功臣集團聯合起來滿門抄斬,裴炎這話頗有威脅的意味,但是野心勃勃的武則天比呂雉更加心狠手辣,她怎麼可能被裴炎一句話嚇住?

說出獨不見呂氏事這句話時,武則天已經對裴炎惱羞成怒,動了殺機。

追封武家先祖為王,武則天想做女皇的意圖已經非常明顯。

不久,為了清除通往皇位之路上的障礙,武則天將矛頭對準李唐皇室,準備誅殺輩高位尊的韓王李元嘉(唐高祖李淵第十一子)、魯王李靈夔(唐高祖李淵第十九子),以絕宗室之望。

武則天要誅殺李唐宗室,首先要詢問宰相的意見,三個宰相中的兩個都沉默不語,只有首相裴炎極力反對,讓武則天非常惱怒。

承嗣又諷太后誅韓王元嘉、魯王靈夔,以絕宗室望,劉禕之、韋仁約畏默不敢言,炎獨固爭,後愈銜怒。

首相裴炎一再與皇太后武則天針鋒相對,武則天對裴炎更加恨之入骨。

作為武則天的親信大臣,裴炎侍奉武則天多年,知道她是個心狠手辣、權力慾極強的女人,若不採取必要手段阻止她,那麼唐朝將會有覆滅的危險,自己也將因為受到猜忌而被殺。

正因如此,裴炎決定利用武則天出遊龍門之際帶兵把她抓起來,逼迫武則天把最高權力還給唐睿宗李旦。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連日大雨讓武則天取消出遊計劃,致使裴寂的謀劃半途流產。

炎謀乘太后出遊龍門,以兵執之,還政天子。會久雨,太后不出而止。見《新唐書·裴炎傳》

“兵諫”計劃破產後,裴炎並沒有放棄推翻武則天的計劃。

等到英國公徐敬業在揚州以匡扶中宗復位為名義起兵討武,並號召天下響應後,裴炎便利用叛軍聲勢浩大、武則天憂心不已的機會,向武則天進言,希望她順應民心,將大政歸還給唐睿宗李旦。

裴炎聲稱若皇太后武則天如果能聽從自己的建議,那麼不需要動用一兵一卒,徐敬業叛軍便會自行瓦解。

武則天老謀深算,當然知道裴炎葫蘆裡賣的什麼藥,所以她斷然拒絕。

裴炎見武則天死活不肯交出最高權力,窮極無奈之下便跟徐敬業寫了一封密信,並派心腹連夜送往揚州。然後此人還沒有出京,便被武則天派去暗中監視裴炎的人給抓獲,並從他的身上搜出裴炎給徐敬業的那封密信,隨即呈遞給武則天。

武則天打開信件,發現其中只有兩個大字-“青鵝”,此外便再無其他內容。

武則天拿著密信琢磨良久,突然明白其中的含義,隨即下令將裴炎逮捕入獄。

而裴炎也抱定必死之心,嘆道:“宰相入獄,再無生理!”

這個時候,裴炎才發現自己事與願違,辜負了唐高宗李治的臨終遺命。


對比此時的裴炎,頗有些像三國劉備託孤以後,諸葛亮面對的無奈。不同的是,諸葛亮面對的是軟弱無能又胸無大志的阿斗劉禪,他必須為先帝的功業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六出祁山北伐曹魏。

而裴炎面對的卻是雄才大略又野心勃勃的武則天,他必須為踐行先帝的遺命而一次次梗直脖子,據理力爭,保證李唐的江山不易姓。於是,才有了裴炎一次次與武則天展開的抗爭,有了他對下獄後面對生死的通透。

首相裴炎無端被皇太后武則天逮捕入獄的消息傳出後,大唐朝廷上下頓時炸開了鍋。

宰相劉齊賢(納言)、副宰相胡元範(鳳閣侍郎)等人出於義憤,便在朝堂上替裴炎辯護,並以性命力保他無罪,同時還質問皇太后武則天因何將其逮捕入獄。

面對著群情激憤的質問聲,見慣了大場面的皇太后武則天毫不示弱,對著滿朝文武宣稱裴炎意圖謀反,所以才被逮捕入獄。

武則天此言一出,滿朝為之譁然,耿直的大臣們此時已顧不得君臣禮儀,紛紛要求皇太后武則天拿出裴炎“謀反”的證據。

武則天見狀,便在朝堂上出示截獲的密信,並命人遞給大臣們一一觀看。

滿朝文武見信中只有“青鵝”兩字,都紛紛低頭沉思,表示不解其意

“揚州兵起,炎從內應,書與敬業等合謀。唯有“青鵝”,人有告者,朝廷莫之能解。”《朝野僉載·卷五》。

武則天見狀冷冷一笑,她向大臣們講道:“這封密信當用拆字法解讀。‘青’字可拆分為‘十二月’,‘鵝’字拆為‘我自與’,這便是說裴炎欲在十二月於城中為內應,迎接徐敬業入城。”

群臣聽後恍然大悟,紛紛感慨皇太后英明,絕非凡人能及。

“則天曰:“此‘青’字者十二月,‘鵝’字者我自與也。”遂誅炎,敬業等尋敗。”《朝野僉載·卷五》

公元684年十月,裴炎在洛陽都亭驛被斬首示眾,隨即家產也遭到抄沒。

裴炎遇害後,那些曾為他辯護的大臣們遭到武則天的清算,其中,劉齊賢被貶官為吉州長史,胡元範被遠流巂州,並最終死在那裡。

就在裴炎遇害後一個多月,徐敬業兵敗被殺,一場足以撼動武則天統治的兵變,就此被平定。



公元690年,武則天逼迫唐睿宗李旦“禪位”,隨即滅亡大唐王朝,建立武周王朝,武則天終於登上了至高無上的女皇寶座。


厚德載物49847


題目所說的是唐朝的宰相裴炎,之所以說他因為“青鵝”二子被武則天滿門抄斬,是因為徐敬業在揚州起兵反武則天的事情。歷史上對於武則天為何要殺培養一共有三種說法,第一種就是題目所說的原因。

徐敬業

【一】與徐敬業聯合謀反被殺。因知曉裴炎反對武則天,所以派駱賓王主動聯繫裴炎,編了一首歌謠讓裴家孩童玩唱,歌謠是:一片火,兩片火,緋衣小兒當殿坐。逐漸歌謠在京城中流傳開來,一開始裴炎並不知曉兒歌的內意,後在苦苦相問下,駱賓王才告知這個歌謠唱的就是他,“一片火、兩片火”就是一個“炎”字,“緋衣小兒當殿坐”不就是“裴”字,合起來就是裴炎要當皇帝,這可是要殺頭的反叛之罪。在駱賓王的苦勸下,裴炎最終同意聯合徐敬業起兵反武則天。於是裴炎寫了一封信給徐敬業,但是讓武則天的密探所截獲,裡面只有“青鵝”二字,左右都不知道這是何意,但是武則天何等的聰明,一看就是裴炎的謀反證據,“青”即是十二月,“鵝”字繁體字上看是三個字構成的即是:我自與,也就是裴炎和徐敬業約定十二月起事,他參加。經過武則天這麼一解釋,左右才如夢方醒。因此,武則天將之滿門抄斬。

影視劇中的裴炎

【二】確實有謀反之心。而以上是一種說法,實際上關於裴炎究竟為何被武則天殺死,還有一種就是他確實在謀反,這種說法出自歐陽修的《新唐書》:豫王為帝后,不管天下政事,大權全部握在武太后手裡。裴炎想在武太后出遊龍門時,派兵把她抓起來,還政於天子。恰巧那天一直在下雨,太后不出門,其事也就沒有做成。所以,裴炎有謀反的事實,武則天說他謀反是有據可查的。

影視劇中的武則天

【三】武則天故意要殺裴炎。因為在還位給李家子弟的問題上,還有在立武氏七廟的問題等問題上,裴炎的態度與武則天期望都是背道而馳的,一個不放手權力,一個要求還權,一個要追風先祖,一個極力反對,最終武則天七廟也沒有立成,武則天曆來都是狠角色,怎麼可能善罷甘休,斬殺裴炎是在所難免的事情。



前言:

武則天是我國古代的第一個女帝,不失為一個傳奇。她年幼曾偶遇一高人(袁天罡),高人說:“此子鳳頸龍瞳,極貴驗也。”但又頗為可惜的說:“若是女子,那前途定然不可限量,將來必成天下之主。”

武則天的傳奇人生在唐代的兩個皇帝之間展開,李治去世後,她接連廢了兩個皇帝,最後自己登臨帝位。武則天處事果斷毒辣,很有帝王之姿,她曾因為兩個字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投入牢獄判處死刑,這究竟是為何呢。

(1)“青鵝”之解

唐朝宰相裴炎突然入獄,朝野震動大臣們紛紛上書求解。當時武則天還是太后,她出面說道,手下的人截獲了裴炎一封寫給反賊徐敬業的書信,上寫青鵝二字。把青鵝兩字拆解開來,上下拆解是"十二月",鵝字在古代的繁體字寫作"鵝",可以拆成"我自與"。再結合這封信的收件人,很容易便可以聯想到,宰相裴炎和徐敬業相約在12月一同造反。造反自然是殺頭的大罪,所以裴炎被押入大牢也就順其自然。

(2)裴炎為何人

裴炎是李唐的舊臣,他既想依靠武則天成為權傾朝野的大臣,又對李唐還有些許的忠心,他在朝中的評價也是好壞參半。

《舊唐書·裴炎傳》記載:鳳閣侍郎胡元範奏曰:"炎社稷忠臣,有功於國,悉心奉上,天下所知,臣明其不反。"

在裴炎被投入大牢以後,有很多為他正名請命的文武大臣。他也有人在他死後拍手稱快。

《舊唐書·裴炎傳》記載:“炎致國家負義而殺降,妒能害功,構成陰禍,其敗也宜哉!”

裴炎的死看似突兀,其實也早已經有鋪墊。裴炎能到了如今的位置是因為他曾效命於武則天,如她的左膀右臂一般消除了很多李氏血脈。裴炎曾參與審訊太子李賢,使之淪為庶人。裴炎也曾向武則天打小報告,舉報唐中宗使之下位被貶成為廬陵王。但他在武則天的權勢已穩後,又開始作妖,他三番兩次忤逆武則天的心意,以呂后做比,阻止立武氏七廟及追王父祖,對武則天豢養男寵也多加干涉,既然不能和自己一個鼻子出氣,不能為自己所用,自然也就沒有留用的道理。

(3)武則天的心路歷程

武則天之所以能登臨帝位就是因為她不同於一般的女子,她沒有一般女子的軟弱和無知,她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在她差點被迫為尼永久居住在寺廟中的時候,她就知道只有自己能救自己,只有自己有實力了才能在這個王朝立足。所以她一路上不斷向前,在她攀高峰的路上她已經面臨了太多的不滿和誹謗,所以她需要的是可以為自己消除誹謗減少煩惱的人,而不是每日頂著忠誠的面孔給自己橫加道德束縛的人。

武則天還希望殺雞儆猴,拿一個不知好歹的裴炎去告訴百官違背自己的後果。裴炎成在巴結武則天,敗在沒有完全知曉武則天的心意。在裴炎被誣陷進入牢獄的時候,他就已經知道誰都救不了自己,他對身邊的人說:“宰相下獄,焉有更全之理!”

結語:

裴炎的死亡,青鵝兩字只是一個由頭,根本就在於他侵犯了武家的利益侵犯了武則天的利益。武則天也並非我們所認為的那般強大,她站在孤零零的地方也會很害怕,但是她知道她保全自己的唯一辦法就是把那些想要忤逆她把她拉下去的人全部弄死,她的軟弱只能留在只有自己的密室當中。


亮郎才不盡


裴炎是唐高宗李治的一個重臣,出身於河東裴氏洗馬裴,在科舉考試中,中第明經科,踏入政壇,680年升任同中書門下三品,成為宰相,得到了李治的重用,成為了李唐的忠實擁護者。


683年李治病重,由太子李顯監國,裴炎成為輔政大臣之一,李顯登基後,裴炎改任中書令,同樣也屬於宰相,精力輔佐李顯。


武則天不僅容貌驚人,而且才智也極高,她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通過不擇手段贏得了李治的信任,逐漸在朝堂上紮下了根,李治去世後,她更是一手遮天,總在盤算著自己如何也能成為高高在上的皇帝。
李顯雖為大唐的皇帝,但他頭上還有一個強勢的皇太后,自己只是她的一個傀儡而已,李顯非常不滿母親篡權,他打算封自己的岳父韋玄貞為侍中,以培養自己的勢力來抗衡武則天。

但裴炎認為韋玄貞只會吃吃喝喝的,並沒有什麼本事,不配這個職位,就極力的反對,李顯覺得裴炎是個老頑固,就賭氣的說“就算朕把江山給他都可以,何況是區區的一個侍中”。


裴炎聽後非常驚愕,覺得李顯此言差矣,也沒有聽出他說的是氣話,就馬上給武則天打小報告,讓武則天定奪,武則天正愁找不到藉口廢掉李顯,正好藉此機會廢李顯為廬陵王,改立豫王李旦為皇帝,裴炎因定策之功,被封為河東縣侯。


武承嗣請求武則天立武氏七廟,立武氏父祖為王,裴炎就看出武則天有野心了,他認為這是李唐的天下,怎麼能為武氏立廟,並封武氏為王,就進諫反對,並拿呂雉的教訓來勸武則天打住。

武則天因此很不高興,歲未立七廟,但仍追尊父祖為王,裴炎也因此得罪了武則天。


後來又在武承嗣的慫恿下,武則天藉故將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鷸誅殺,武則天詢問宰相們的意見,劉偉之、韋思謙等人不敢得罪武則天,都默不作聲,只有裴炎敢站出來反對,反對武則天屠殺李唐宗親,武則天對此更加不滿,要除掉他而後快。

沒過多久,徐敬業在揚州起兵反武,裴炎再一次提出“皇帝已經成人,卻沒有親政,才讓小人有了造反的藉口,如果太后還朝政給天子,叛軍不用討伐便會解散”。

武則天聽後氣得暴跳如雷,這時候,御史崔詹上奏彈劾裴炎,他說“裴炎是顧命大臣,聽到叛亂卻不願征討,只是讓太后還政,一定是有異心”。


御史武則天將裴炎打入大牢,秋後在洛陽被殺,後來李旦復位,為裴炎平了反。
關於裴炎的死還有一種說法,是裴炎串通徐敬業造反,這在前後唐書中都沒有記載,只出現在野史《朝野僉載》中,說武則天逐漸疏遠了裴炎,並命人嚴密監視他的一舉一動,後來截獲了一封寫給徐敬業的信,上面只有“青鵝”兩個字,於是武則天下令將裴炎抓起來要處死他。
大臣們不解,紛紛詢問理由,武則天說,這“青鵝”兩個字是裴炎與徐敬業聯絡的暗號,把這兩個字拆開來就是,“青”字可看做是十二月,“鵝”可看做是我自與,就是說他們串通好十二月裡應外合共同謀反。
這似乎有點牽強附會,武則天成了拆字專家,會破解密碼,中國最早的破案高手。

裴炎得罪了武則天,成為了武則天的心腹大患,她會找任何理由都要除掉他,然後再將自己的親信推上這個位置,不僅穩固了自己的地位,也達到了敲山震虎的功效,可謂是一石三鳥,武則天能夠成為千古一帝,絕非偶然。






遺產君


“青鵝”有何深意?這個故事這涉及到中國歷史上的唯一女皇武則天。武則天作為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唯一一個女皇,她從一名默默無聞的才人,最後到執掌生殺大權的一代女皇,她的艱辛苦楚也是不為外人所知的。

武則天劇照

在當時男尊女卑的世界裡,武則天把持朝政,這就讓朝廷中很多大臣不滿,認為武則天是奪權篡位,把李唐王朝給霸佔了。大臣們還認為讓一個女人拋頭露面來領導他們,更是不妥。

當時的宰相裴炎知道武則天有稱帝的野心,就經常勸諫武則天還政給李旦。而武則天非但沒有還政的意思,還大肆屠殺李氏皇族宗親。裴炎的一再進諫,讓武則天越來越討厭他。

恰逢徐敬業在揚州起兵反對武則天,裴炎再一次提出還政的問題,說就是因為皇帝沒有親政,才導致的社會不穩定。這一次武則天沒有放過裴炎,把他抓起來後,還以謀反罪把他處死。

武則天劇照

原來武則天截獲了裴炎送給徐敬業的信件,上面就寫著兩個大字“青鵝”。當武則天把這封信丟到裴炎面前時,他還是非常鎮定的,他也沒有給徐敬業寫了什麼,就兩個字武則天也奈何不了他。

但裴炎還是為自己的小聰明丟掉了性命。武則天剛剛截獲這封信件時,也是不明大意,但聰明的她在經過一番研究後,弄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後,勃然大怒,這才有了殺宰相裴炎的歷史故事。

武則天劇照

原來古代的“青鵝”兩個字的繁寫體是“青鵝”,“青”字拆開後是“十二月”,而“鵝”拆開後是“我自與”,意思是裴炎會在十二月舉事,這封信就是要給徐敬業表達合作之意,來個裡應外合。因此武則天看懂意思後,立馬就下令誅殺了裴炎,還把他滿門抄斬,一代宰相落得個悲慘結局。


觀景說史


都別搶,我來答。

武則天篡奪李氏的皇權以後,當時很多大臣對她這種行為十分不滿,可是又不敢公開的反對她。畢竟武則天的手段他們是見識過的,所以只能旁敲側擊的提醒武則天不要有非分之想。

永淳二年(683年),唐高宗李治駕崩了,武則天成了太后,太子李顯即位,是為唐中宗。但李顯有意要擺脫武則天的控制,這對於要成就一番大事的武則天來說自然是不能容忍的。

隨便找了一個藉口就把李顯這個皇帝給廢除了,堂堂一個皇帝說廢就廢,可見當時武則天的權力之大。李顯被廢為廬陵王,徐敬業不服武則天,就在揚州以擁護李顯為藉口起兵造反了。

當時裴炎貴為宰相,說起這個裴炎,李顯被廢除其實和他也有關係。當初李顯即位後想要擺脫武則天的控制,所以想要外戚來制衡武則天勢力。

他想的辦法就是把自己的老丈人扶持上位,但遭到了裴炎的反對,李顯當時很生氣,覺得自己身為皇帝,想要提拔一個人都不能。

所以就說了一句氣話:“我就算把國家讓給韋玄貞都沒什麼,何況區區一個侍中。”

裴炎心想這還了得,於是跑到武則天那裡告了一狀,就把李顯給告倒了。但如果您認為裴炎是武則天一面的人,那您就錯了。

實際上裴炎內心是反對武則天的,武則天想要追封先祖,誅殺李氏宗族,裴炎都站出來反對,所以惹得武則天很不高興。

裴炎也是一個暴脾氣,一看武則天這樣子不對勁,似乎隱隱有效仿呂雉臨朝稱制的跡象。所以他當時還謀劃著等武則天去龍門遊玩的時候,發動政變武力要挾武則天還政李氏,結果因為下了好幾天的大雨,武則天取消計劃。

這一次恰逢徐敬業起兵造反,裴炎又站出來旁敲側擊的提醒武則天說:“皇帝年幼,不能親政,所以才會有人叛亂,還政於皇帝,叛亂自然就平息了。”

裴炎這番話卻被御史彈劾了一道,說他包藏異心,不思怎麼去平叛,卻要太后還政。於是就被抓起來關進了大牢了,但是光憑說這麼一句話還不足以治裴炎的罪。

所以武則天就開始冤枉裴炎了,據野史記載,徐敬業造反的時候曾經拉攏裴炎,希望他能夠做內應。於是就讓駱賓王在都城洛陽編了一首童謠散播出去說:

一片火,兩片火,緋衣小兒當殿坐。

裴炎聽說這個童謠以後,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就去找駱賓王,這個童謠本來就是駱賓王編的,所以就挖了一個大坑給裴炎跳,對他說:

兩片火加起來是個“炎”字,緋衣則是個“裴”字,“小兒”代表“子”,“當殿坐”表示昌隆,寓意“隆”字,這首童謠就是說你裴炎裴子隆將會成為皇帝。

原來裴炎,字子隆。駱賓王編這個一個童謠,其實就是故意給裴炎挖坑跳。

裴炎一聽很高興,於是就決心和徐敬業一起謀反。後來他聽說徐敬業反了以後,就給對方寫了一封信,上面只有“青鵝”兩個字。

但信還沒有送出去,就被武則天的密探給截獲了,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兩個字代表什麼含義,武則天把這兩個字拆開分析說:

“青”可以拆分為十二月,“鵝”拆開來看就是“我自與”,意思就是將在十二月在城裡內應徐敬業。

於是,裴炎就這麼給殺了。

以上這個記載出自野史小說《朝野僉載》,可信度不高,應該是對裴炎被殺的編排。因為自被彈劾下獄以後,武則天早就對這個處處和自己作對的宰相不滿。

所以一心想要殺死他,於是就給他定了一個謀反之罪。但很多大臣不承認這個罪名,還站出來用身家性命為他擔保,可見裴炎在當時名聲是很好的。

但武則天連皇帝都敢廢,何況殺一個宰相,最終還是把裴炎給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