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一下醫聖張仲景對中醫的發展有哪些貢獻?

李伯禺


張仲景,今河南南陽出生,他從小很愛讀醫書,在他10歲左右的時候,就拜當地的一位醫生張伯祖為師,學習醫術。

張伯祖是當地一位很有名的醫生,不愛說話,性格沉悶,生活簡樸,對醫學卻是一絲不苟。找他看病的病人,十有八九都能痊癒,他在當地很受百姓尊重。張仲景跟他學醫非常用心,經常跟著師傅外出診病、抓藥抄方,上山採藥、回家熬製,從來不說苦說累。張伯祖非常喜歡這個學生,把自己畢生行醫積累的豐富經驗,毫無保留地傳給了張仲景。

張仲景因為他的父親給政府部門工作過,所以他被州郡舉薦,進入官場。被朝廷指派為長沙太守,(相當於現在的市長)

要知道在那個封建年代,做官的不能隨便進入百姓的家,不能靠近百姓。可是張仲景喜歡的是醫術,不喜歡做官,不接觸百姓,就不能為他們治療,見不到各種病症自己的醫術也就不能提高。於是張仲景想了一個辦法,他選定每月初一和十五兩天時間,開放衙門,不談政事,讓有病的百姓上門,上衙門來,他端端正正地坐在大堂上,挨個地為老百姓看病。

他讓手下貼出告示,告訴老百姓這一消息。這個舉動把老百姓都驚呆了,老百姓都拍手稱讚。時間久了,大家都知道慣例。每到初一和十五的日子,他的衙門前便聚集了來自各個地方求醫看病的百姓,甚至有些人帶著行李大老遠趕來。後來人們就把坐在藥鋪裡給人看病的醫生,通稱為“坐堂醫生”,用來紀念張仲景。(原來坐堂醫生是因張仲景而得名)

張仲景生活的年代是在東漢末年,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為動盪的年代。政府黑暗,皇權無力,統治階層內部出現相互爭鬥殘殺。地方軍閥搶佔地盤,彼此混戰。黃巾軍起義就出現在這時候,普通老百姓為了躲避戰亂只能逃亡,流離失所者不下數百萬。百姓死於流離路上的數不可數。

據史書記載,在那段時間接連發生瘟疫大流行,許多人因此喪生。

現在看來,那時期的瘟疫大流行,肯定是不可避免的,因為死在路上的人太多了。

張仲景的家本來也是個大家族,他的家族成員也有二百多人,不到十年時間他的族人因為瘟疫,也死了一大部分,只剩不到七十人。

面對這樣的情況,瘟疫肆虐,朝廷動盪,張仲景辭去官職,潛心研究瘟疫傷寒病的診治,他到過很多地方,研究各地傷寒病的病情與特徵,不斷的給百姓看病,豐富自己的經驗,最後整理成書。終於讓他寫成了最為著名的臨床醫學名著《傷寒雜病論》,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這是中國第一部從理論到實踐、確立辨證論治法則的醫學專著,是中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後學者研習中醫必備的經典著作,廣泛受到醫學生和臨床大夫的重視。這本書對於推動後世醫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作用。

張仲景的著述除《傷寒雜病論》外,還有《辨傷寒》十卷、《評病藥方》一卷、《療婦人方》二卷、《五藏論》一卷、《口齒論》一卷,可惜都早已散失不存。然而僅此一部《傷寒雜病論》的傑出貢獻,也足以張仲景成為海內外景仰的世界醫學偉人。

傷寒症是什麼病?

由傷寒沙門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

有持續高熱、腹痛、玫瑰疹、肝脾大等症狀

主要經糞-口途徑傳播

水和食物被汙染可致暴發流行

到今天為止,《傷寒雜病論》仍是我國中醫院校開設的主要基礎課程之一。

感謝你的閱讀,如果你有更好的意見歡迎留言。


佳伊媽媽講歷史


張仲景(約150或154—215或219),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稱為“醫聖”。相傳曾舉孝廉,做過長沙太守。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鉅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

在方劑學方面,《傷寒雜病論》也作出了巨大貢獻,創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 其所確立的“六經辨證”的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這是中國第一部從理論到實踐、確立辨證論治法則的醫學專著,是中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後代學者研習中醫必備的經典著作。



波波視屏


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鉅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在方劑學方面,《傷寒雜病論》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創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其所確立的六經辨證的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

這是中國第一部從理論到實踐、確立辨證論治法則的醫學專著,是中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後學者研習中醫必備的經典著作,廣泛受到醫學生和臨床大夫的重視。


夢一水山


張仲景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寫出了傳世鉅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在方劑學方面,《傷寒雜病論》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創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其所確立的六經辨證的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傷寒雜病論》是中國第一部從理論到實踐、確立辨證論治法則的醫學專著,是中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後學者研習中醫必備的經典著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