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幼苗幹尖了還會發出新芽嗎?

小永86771301


你好!我是農村小羅,非常榮幸回答你的問題。

我的回答希望能幫助你,黃瓜幹尖的現象,在種的時候鉀肥和種子在一起了,幼苗成受不了高度的鉀肥,導致過度幹尖,我們最好使用農家肥種植合適。

黃瓜從種子到第一片葉子出現,大約在4-5天,發芽期主要靠種子的養分,我們一般選用種子飽滿的種植,在種植種子的時候,選擇地溼度、溫度和充足的陽光條件種。

從第一片葉子出現移栽需要4到6天,幼苗在生長了,需要10到20天進行施肥,搭架,肥料少許既可,此期為幼苗生長期,分別為大量葉片和花芽,黃瓜花芽在分化之期既有雌蕊,但是在發育到成花的過程中,有時候會出現退花的現象,開花要打藥以免有蟲傷害到黃瓜,也就是我們常會遇見開花不結果,那麼因些會影響黃瓜的數量。

黃瓜幼苗生長旺盛,由營養生長為主向生殖生長過高,為了保障植株足夠生長,一般情況都要打掉,黃瓜從幼苗到結束,一般在3-4個月,結果期長短與栽培季節、栽培環境有關係。





小羅在宜昌


高溫乾旱:充足的水分是黃瓜抵禦高溫的一項重要措施,一方面充足的水分可以大量吸收熱量降低棚中溫度;另一方面黃瓜體內充足的水分可以滿足作物蒸騰作用的需要,降低黃瓜葉片溫度提高黃瓜對高溫環境的抵抗力。高溫環境如缺水一方面棚中溫度會更高,另一方面黃瓜無法得到充足的水分進行蒸騰作用,容易因葉片高溫引起幹葉。

2、根系不良:緩苗期的黃瓜,根量少,吸收水分的能力差,而高溫環境黃瓜的蒸騰作用強需水量大,根系供水能力相對緊張。此時如出現傷根的情況(如:過量施用噻唑磷、阿維菌素顆粒等防線蟲藥劑;過量施用化學肥料;施用未腐熟糞肥;根腐病等)就會進一步降低黃瓜根系的吸水能力,導致黃瓜植株缺水上部葉片萎蔫、乾枯。

3、除草劑危害:近期是夏播玉米噴施除草劑的一個主要時期,所施用的除草劑莠去津、乙草胺、甲草胺、2.4-D丁酯等,均會對黃瓜的生長產生不良影響。靠近玉米地的大棚要注意在玉米地噴除草劑時關閉風口,避免除草劑飄逸導致的危害。

防治方法:

1、緩苗期及時澆水,確保緩苗期充足的水分供應,根據土壤情況一般2-3天1水。等定植10天左右黃瓜過了緩苗期再適當控水蹲苗,促進根系下扎。

2、合理施肥用藥,確保根系安全。施用噻唑磷、阿維菌素顆粒等藥劑時儘量採用撒施或溝施的方法,如窩施一定要在窩後拌土。底肥減少化學肥料的用量,撒施用量控制在80-100斤/畝;施用腐熟的有機肥。

3、周圍有玉米地的及時關風,防止除草劑飄逸危害

4、採用上遮陽網、噴施大棚降溫劑、往棚膜上撒泥漿等辦法降溫。

5、促進生根:採用衝施肥進行衝施,促進黃瓜苗快速生根緩苗。如:沃普衝施肥控旺營養抗病增產。


四川張五


(1)發芽期

從種子萌動到第一片真葉出現,約需5-6天。發芽期主要靠種子貯藏的養分,生產上應選用飽滿的新種子,並給予較高的溼度、溫度和充足的光照條件。

(2)幼苗期

從第一片真葉出現到5-6片葉展開,莖蔓開始生長,約需20-30天。此期幼苗直立生長,分化大量葉芽和花芽、黃瓜幼苗1-2片葉時,甚至真葉充分展開後即進行花芽分化。(花芽分化的重要時期)

花芽在分化之初既有雌蕊也有雄蕊,但是在發育到成花的過程中,有時候會出現雌蕊退化成雄花的現象,也就是開的花形成不了瓜,夏季大棚裡經常會看到這種情況。那麼那些因素會影響雌花的數量呢?

1、植物體內的碳氮比。含碳化合物多,容易促進雌花的分化;氮多會刺激雄花的分化。我們現在使用的糞肥屬於含氮比較多,會造成碳氮比失衡,尤其是越夏黃瓜很容易出現只見花不見果的情況。

2、植株體內的代謝水平。較低的代謝水平有利於雌花的分化,莖葉生長旺盛,代謝水平高有利於雄花的分化。比如前期棵子旺長的情況下,分化的雄花就比較多了,生產上通過打控旺的藥劑來縮短節間,促進雌花的分化。而對於秋延和越冬黃瓜,經常出現花打頂的情況,這就是代謝比較弱,雌花大量分化的結果。

3、植物激素。赤黴素促進雄花分化,生長素和乙烯促進雌花分化。越夏黃瓜建議移栽後三四片葉和七八片真葉展開的時候各噴兩遍乙烯,十片葉之後不建議噴了,乙烯過多會造成早衰。

4、外界環境。中午夜間低溫、短日照、磷鉀肥偏高、適宜的水分、乙烯、二氧化碳,這些條件調節好了都可以促進雌花的分化。

(3)甩條發棵期

從5-6片葉到第一雌花開放。此期植株轉為蔓性生長,植株生長旺盛,並由營養生長為主向生殖生長過渡。為了保障植株足夠健壯,一般第一個雌花都要打掉。

這個時期尤其是長到1.2米的時候,有時候會出現頭頂幹邊或者葉片扣著的情況,這是由於這一時期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過渡,出現營養爭奪,這個時期也是根系大量生長的時候,根量還不多,導致吸收硼、鈣的不足。很多人以為這種情況是黑星病,用了氟硅唑,也確實減輕了發展,但是這不是治住了,而是三唑類的藥抑制了作物的長勢。所以要早用硼、鈣肥,尤其鈣肥是一種中量元素,靠葉片噴施是不夠的,一定也要衝施。可以在緩苗水之後,間隔15天衝一次,衝2-3遍。


阿志看生活


大家好我是糖糖媽媽

引起黃瓜幹葉的病害何原因很多,真菌病害有霜黴病、炭疽病、褐斑病、葉枯病等,細菌病害有角斑病,還有可能是肥害、藥害、低溫寒害、缺素症等。據我判斷您的情況是霜黴病的可能性最大,給您介紹一下霜黴病,您對照一下。

黃瓜霜黴病

病原 Pseudopeonospora cubensis

症狀 霜黴病是黃瓜上最常見的一種病害,苗期、成株期均可染病。通常先由植株中部葉片開始發病,

逐漸向上、下部擴展,發病初期葉片上出現褪綠斑,擴展後形成黃褐色不規則形病斑。溼度高時葉片背面先

呈水浸狀,而後產生灰黑色黴層。葉背病斑的壞死處會滲出無色或淺黃色小液滴。病斑很快擴展,l~2天內

因其擴展受葉脈限制而呈多角形,尤以早晨的水浸狀角狀病斑最明顯,中午稍微隱退。後期,病斑及附近葉

肉呈鐵鏽色。病重時葉片佈滿病斑,互相連片,致使葉緣捲曲乾枯,最後葉片枯黃。抗病品種葉片褪綠斑擴

展緩慢,病斑較小,呈多角形甚至圓形,病斑背面黴層稀疏或沒有黴層。

發病規律 病菌為活體專性寄生真菌,種子不帶菌,病菌主要靠氣流傳播,從葉片氣孔侵入。霜黴病的

發生與植株周圍的溫溼度環境關係非常密切,發生起始溫度為16℃左右,而流行適溫為 20~ 24℃,且要求

相對溼度在 85%以上。該病的蔓延速度很快,有人將其稱為“跑馬乾”,一旦有了中心病株,只需3~4次

的擴大再侵染,即可釀成大災,因此防治此病的關鍵是儘早發現中心病株或病區。

防治方法

①選用抗病品種 黃瓜品種對霜黴病的抗性差異大,要選較抗病的品種,如津雜1號、津雜2號、津雜

3號、津研4號、津研6號、津研7號、夏豐1號、早豐1號、中農5號、碧春等。密刺類型黃瓜通常不抗

病,但早熟、豐產,生產上仍有很多人喜歡用這類品種。

②選用健壯無病幼苗 育苗地與生產地隔離,定植時嚴格淘汰病苗。

③選地 露地栽培時,要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地塊種植。

④生態防治 改革耕作方法,改善生態環境,實行地膜覆蓋,減少土壤水分蒸發,降低空氣溼度,並提

高地溫。進行膜下暗灌,在晴天上午澆水,嚴禁陰雨天澆水,防止溼度過大,葉片結露。澆水後及時排除溼

氣,防止夜間葉面結露。加強溫度管理,上午將棚室溫度控制在28~32℃,最高35℃,空氣相對溼度60%~

70%,每天不要過早地放風。

⑤ 科學施肥 施足基肥,生長期不要過多地追施氮肥,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植株發病常與其體內

“碳氮比”失調有關,碳元素含量相對較低時易發病。根據這一原理,通過葉面噴肥,提高碳元素比例,可

提高黃瓜的抗病力。經驗表明,從定植後開始,按尿素:葡萄糖(或白糖):水=0.5~1:1:100的比例配製成溶

液,每5~7天噴1次,連噴4次,防效可達90%左右。

⑥ 藥劑防治 黃瓜霜黴病發展極快,藥劑防治必須及時。一旦發現中心病株或病區後,應及時摘掉病

葉,迅速在其周圍進行化學保護。一般每4~7天要噴藥1次,至於兩次噴藥間隔時間的長短,應按當時結露

情況而定。露重時,間隔期要短。因為霜黴病主要靠氣流傳播,且只從氣孔入侵,幼葉在氣孔發育完全之前

是不感病的。噴藥須細緻,葉面、葉背都要噴到,特別是較大的葉面更要多噴。目前防治霜黴病較好的農藥

有70%乙磷·錳鋅500倍液,72.2%普力克(霜黴威)水劑800倍液,50%福美雙(秋蘭姆、賽歐散)可溼

性粉劑500倍液,75%百菌清(四氯間苯二腈、Daconil2787)可溼性粉劑700倍液,25%甲霜靈(瑞毒黴、

雷多米爾、滅霜靈、甲霜安、阿普隆)600倍液,20%苯霜靈乳油300倍液,25%甲霜靈·錳鋅(瑞毒黴·錳

鋅)600倍液,50%甲霜銅(瑞毒銅)可溼性粉劑600~700倍液, 40%三乙磷酸鋁(疫黴靈、乙磷鋁、抑

黴靈、雙向靈、疫霜靈)可溼性粉劑200~250倍液,64%殺毒礬(惡霜·錳鋅,含惡霜靈 8%、代森錳鋅 56

%,為保護性內吸殺菌劑)可溼性粉劑400倍液,70%甲霜鋁銅可溼性粉劑800倍液,50%敵菌靈(B-622)

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72%霜克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50%退菌特可溼性粉劑500~1000倍液,72

%克露(霜脲·錳鋅)可溼性粉劑750倍液,80%萬路生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50%甲米多可溼性粉

劑1500~2000倍液等。

霜黴病、細菌性角斑病、細菌性緣枯病、細菌性葉斑病混合發生時,為兼治4 病,可噴撒酯酮粉塵劑,

每667平方米用1千克,或 60%琥·乙磷鋁(DTM)可溼性粉劑 500倍液,或50%琥膠肥酸銅(DT)可

溼性粉劑500倍液加25%甲霜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或用100萬單位硫酸鏈黴素配成150毫克/升的溶液加

40%三乙磷酸鋁250倍液防治。

燻煙也是目前防治霜黴病的有效方法,保護地內黃瓜上架後,植株比較高大,噴藥較費工,特別是遇陰

雨天,霜黴病已經發生,噴霧防治會提高保護地內的空氣溼度,防效較差,此時最適宜燻煙。每200立方米

溫室容積可用45%百菌清煙劑300~330克,或10%百菌清煙劑900克,或75%百菌清粉劑加酒精130~200

克,傍晚閉棚後燻煙。其方法是,將藥分成若干份,均勻分佈在設施內。煙霧劑用闇火點,煙柱引信用明火

點或闇火點,百菌清粉加酒精用明火點燃,次日早晨通風。一般7~14天燻l次,共3~6次。百菌清煙劑對

霜黴病、白粉病、灰黴病均有效。



糖糖生活趣事


根據你的問題,建議用地膜抗旱。

在我國北方旱區應用地膜覆蓋具有抗旱保墒效果。多雨季節地膜覆蓋也有防雨、排澇效果,很受生產者歡迎。

由於薄膜的氣密性強,地膜覆蓋後能顯著地減少土壤水分蒸發,使土壤溼度穩定,並能長期保持溼潤,有利於根系生長。在旱區可以採用人工造墒、補墒的方法進行抗旱播種。在較乾旱的情況下,0-25釐米深的土層中土壤含水量一般比露地高50%以上。隨著土層的加深,水分差異逐漸減小.

地膜覆蓋的方式

地膜覆蓋的方式依當地自然條件、作物種類、生產季節及栽培習慣不同而異。

平畦覆蓋

畦面平,有畦埂,畦寬1.00-1.65米,畦長依地塊而定。播種或定植前將地膜平鋪畦面,四周用土壓緊。或是短期內臨時性覆蓋。覆蓋時省工、容易澆水,但澆水後易造成畦面淤泥汙染。覆蓋初期有增溫作用,隨著汙染的加重,到後期又有降溫作用。一般多用於種植蔥頭、大蒜以及高秧支架的蔬菜,小麥、棉花等農作物、果林苗木扦插也採用。

高壟覆蓋

畦而呈壟狀,壟底寬50-85釐米,壟面寬30-50釐米,壟高10-15釐米。地膜覆蓋於壟面上。壟距50-70釐米。每壟種植單行或雙行甘蘭、萵筍、甜椒、花椰菜等。高壟覆蓋受光較好,地溫容易升高,也便於澆水,但旱區壟高不宜超過10釐米。

高畦覆蓋

畦面為平頂,高出地平面10-15釐米,畦寬1.00-1.65米。地膜平鋪在高畦的面上。一般種植高秧支架的蔬菜,如瓜類、豆類、茄果類以及糧、棉作物。高畦高溫增溫效果較好,但畦中心易發生乾旱。

溝畦覆蓋

將畦做成50釐米左右寬的溝,溝深15-20釐米,把育成的苗定植在溝內,然後在溝上覆蓋地膜,當幼苗生長頂著地膜時,在苗的頂部將地膜割成十字,稱為割口放風。晚霜過後,苗自破口處伸出膜外生長,待苗長高時再把地膜劃破,使其落地,覆蓋於根部。俗稱先蓋天,後蓋地。如此可提早定植7-10天。保護幼苗不受晚霜危害。既起著保苗,又起著護根的作用,而達到早熟、增產增加收益的效果。早春可提早定植甘蘭、花椰菜、萵筍、菜豆、甜椒、番茄、黃瓜等蔬菜,也可提早播種西瓜、甜瓜等瓜類及糧食等作物。

溝種坡覆

在地面上開出深40釐米,上寬60-80釐米的坡形溝,兩溝相距2-5米(甜瓜為2米,西瓜為5米),兩溝間的地面呈壟圓形。溝內兩側隨坡覆70-75釐米的地膜,在溝兩側的地面呈壟圓形。溝內兩側隨坡覆70-75釐米的地膜,在溝兩側種植瓜類。

穴坑覆蓋

在平畦、高畦或高壟的畦面上用打眼器打成穴坑,穴深10釐米左右,直徑10-15釐米,空內播種或定植作物,株行距按作物要求而定然後在穴頂上覆蓋地膜,等苗頂膜後割口放風。可種植馬鈴薯等作物.




歡樂小盼盼


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你說的幼苗不知道是究竟多大,如果是兩片子葉一個真葉幹尖,產生的原因一個是水分不足,增加苗床溼度就會好起來。另外一個原因是你突然給苗床放風造成的,瓜苗在高溫高溼下生長突然放風就會產生幹尖現象。

苗床放風剛開始要在背風方向開口,而且不要等棚內溫度升的很高才放風,黃瓜正常生長溫度是15——28度,經過一階段煉苗才可以放對流風。

如果是你的瓜苗達到二葉一心或者三葉一心幹尖是沒問題的,黃瓜腋芽照樣生長結瓜。




鄉村小老頭3


高溫乾旱:充足的水分是黃瓜抵禦高溫的一項重要措施,一方面充足的水分可以大量吸收熱量降低棚中溫度;另一方面黃瓜體內充足的水分可以滿足作物蒸騰作用的需要,降低黃瓜葉片溫度提高黃瓜對高溫環境的抵抗力。高溫環境如缺水一方面棚中溫度會更高,另一方面黃瓜無法得到充足的水分進行蒸騰作用,容易因葉片高溫引起幹葉。

2、根系不良:緩苗期的黃瓜,根量少,吸收水分的能力差,而高溫環境黃瓜的蒸騰作用強需水量大,根系供水能力相對緊張。此時如出現傷根的情況(如:過量施用噻唑磷、阿維菌素顆粒等防線蟲藥劑;過量施用化學肥料;施用未腐熟糞肥;根腐病等)就會進一步降低黃瓜根系的吸水能力,導致黃瓜植株缺水上部葉片萎蔫、乾枯。





軍弟弟


診斷黃瓜幼苗幹尖,首先看生長點的情況,生長點如果沒問題這個苗子還能長出新葉,如果生長點也乾枯了,那就是死亡了,長不出新葉,一般幹尖都是葉片被害的開始,不是幹尖那麼簡單,它還會發展的,如果只是在葉片上,這個苗子還會長的,如果生長點也發生軟化,幹尖,那就沒希望了,幹尖,有黃幹尖,綠幹尖,斑點幹尖,有以下幾種情況:

(1)低溫寒害,黃瓜移栽以後,遇到0℃以下低溫寒害,首先影響的是幼嫩部分,幼苗頂端顏色淡綠,因為寒害是突然死亡,所以它還是綠色的,

(2)水分供應不足,出現萎蔫,雖然移栽後澆水了,但水分不足。

(3)低溫,雖然沒有凍死,但是也不長了,形成僵苗,苗子發黃,萎靡不振。

(4),如果葉片出現斑點,那是病害。那種情況不是幹尖的問題,那是整個葉片有斑點。


老張說農耕


會發新芽,因為苗小,張的快,葉子,黃瓜芽長得可快


天天35638


正常情況一般不會發芽了因為是幼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