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規劃(2010年—2020年)這十年——思考與實踐

@ 郭新春(贛南師範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充分發揮高校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重要作用”“增強社會服務能力”“優化結構辦出特色”……這為高校尤其地方高校改革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和努力方向:挖掘區位優勢,強調差異化發展,結合高校傳統和自身特色佈局一批支撐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的學科,聚焦區域發展和產業轉型中的實際問題,支持交叉學科建設。以學科發展為抓手,深入挖掘創新合作形式,通過聯合辦學、項目對接、合作研發等方式,推進產學研用結合,加大應用型研究的力度,推進評價體系的深化改革,搭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及成果轉化服務平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積極性,使科學研究直接對接區域發展的第一線。最重要的是完成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構建創新型、實踐性和多元化的人才培養體系,充分激發政府、行業、企業和高校的聯動培養機制,打造品牌,為區域社會培養適應行業、企業核心素質和能力要求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助推人才智力高地的形成。

@ 程華東(華中農業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

2010年7月召開的第四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開啟了我國實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新徵程。教育規劃這十年,“教育成就是全方位、開創性的,教育變革是深層次、根本性的”“我國教育總體發展水平進入世界中上行列”“從教育大國邁向教育強國,中國教育進入新時代”。教育改革試點、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教育“奮進之筆”……這些歷年教育工作的主題詞,繪就了教育規劃穩步實施和教育現代化加快推進的“里程錶”。2018年9月召開的第五次全國教育大會,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出了全方位部署。在關鍵而特殊的2020年,要聚焦“圓滿收官,開好新局”,應“向內聚力、向外凝智”,築牢教育優先發展地位,持續寫好教育“奮進之筆”;應“向下紮根、向上拔節”,提升教育治理體系和能力,不斷激發教育發展動能;應“向後穩舵、向前奔跑”,鞏固教育綜合改革成果,奮力開啟教育未來發展新局。

@ 陳鷟(中國海洋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教授):

教育強國的核心是教育質量,關鍵是內涵發展。著眼於國家發展和民族未來,高等教育必須突出內涵發展。一是要倡導多元、多樣、開放、科學的教育質量觀,避免用一把尺子來衡量不同類型高校的教育發展質量。二是要強調教育教學質量。要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雙一流”建設為引領,以課程建設、專業建設和學科建設為引擎,帶動教育教學質量整體提升。三是要重視教師教學能力發展,使他們不僅“願教”“能教”,而且還“會教”“善教”。四是要培育以學生髮展為本的學習環境與氛圍,營造服從和服務於學生成長成才的全員育人環境與氛圍。五是要建設先進的質量文化。不論是國家層面的水平評估、審核評估,還是學校內部的課程評估、教學督導和專業認證,都屬於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範疇。質量保障體系建設背後隱藏著深刻的文化因素。這就要求我們從質量保障走向質量文化,建立起中國特色的教育質量管理思想與模式。一旦形成了穩定的、先進的質量文化,高等教育強國的夢想便指日可待。

@ 張小鋒(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教授):

任何關涉國運興盛的大計戰略,均需要謀定而後動,均需要綱舉目張的規劃指引和推動,教育也不例外。回顧十年來中國教育走過的路,可以明顯地感受到: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更加凸顯,教育以育人為本的根本要求更加明確,改革創新推動教育發展的動力更加充足,教育公平的國家政策落地更加堅實,教育質量提升得更為快速,“教育振興全民有責”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比例不低於4%的約束更加硬核,可以說,十年來教育事業發展。全面實現了既定目標,這與全國上下的共同努力密不可分,也與《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舉旗定向、指示發蹤密不可分,證明了“十年教育規劃”的科學性和前瞻性。當然,中國教育事業也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在指導思想、工作方針、戰略主題等方面,及時吸收了黨的最新理論成果,做到了很好把握原則性和靈活性的統一,形成了在中華大地蓬勃發展的生動實踐。

@ 李洪波

(江蘇大學黨委副書記):

高等教育在這十年中,為國家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貢獻力量。一是學生的獲得感提檔升級。高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和模式。江蘇大學形成了“大眾化創新創業知識素質教育與創業精英化個性化培養相結合”的“135塔式”立體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學生高質量就業成效顯著。二是教師的幸福感提檔升級。高校以“四有”好老師為標準,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江蘇大學不斷加強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營造尊師重教的風尚;持續提升教師的業務水平,培育中青年骨幹教師和創新團隊;努力改善教師的工作條件,提高教師的工資待遇,為教師的穩定發展、成名成家保駕護航。三是學校的貢獻度提檔升級。各高校以特色發展為目標,服務國家發展戰略。江蘇大學堅持“工中有農,以工支農”的鮮明辦學特色和獨特的文化情懷,主動融入鄉村振興和“一帶一路”倡議,大力加強農業機械化研究,舉辦“一帶一路”農業現代化國際合作發展論壇,並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助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業發展。

@ 鐵錚(北京林業大學教授):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這句話,用在評價教育規劃這十年上是再合適不過了。這十年,是一個飛速發展、千變萬化的新時代。這十年,中國教育的成就有目共睹。成就不說跑不了,差距不說不得了。就人民群眾對教育的評價而言,顯然不全是好評如潮、一片點贊。對此,更應該高度重視、認真分析、正確對待。人民群眾之所以對教育存有負面評價和差評,原因大體有三。一是再完美的教育規劃也會有疏漏,也會有不盡人意之處。因此,人民群眾有些不滿也是在情理之中。二是隨著全社會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對於教育的期盼也不斷提升,而現有教育對這些期盼,很難全部一一回應。三是教育本身的確存在一些問題,有待於盡快加以解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人民為中心。教育的發展和繁榮亦是如此,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最重要的特點之一。辦讓人民滿意的教育,不是一句口號,而應成為教育部門、教育機構和教育人的具體行動。

@ 卿濤(石河子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

2010年—2020年,這十年正是我們衝刺小康決勝的十年,也是面對世界大變局時期。在這種背景下,教育改革的步幅和強度前所未有。一是對培養什麼人才的指向性更加聚焦,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落錘更實、節奏更強勁。二是教育改革更加貼近民生期盼,與時代脈搏同頻共振愈加緊密,教育公平、教育扶貧、教育質量成為攻堅重點,這些都不斷彰顯中國特色教育的本質。三是改革措施精準性、靈敏性增強,直擊社會熱點和痛點。這些年來,各級教育部門針對校園欺凌、食品安全、本科教育質量、師德師風等問題頻施重拳,一些領域無論是在觀念上還是在實踐上都逐步找到了應有的軌道。四是教育改革的開放性更強、公眾參與度更高,教育改革最大的特點之一是容錯空間小,如果苛刻一點,可以說不允許失誤。這些年,教育話題在公共討論空間佔據了極大比例,參與者可以說是涵蓋了所有社會階層和群體,這應該說是可取之處。

@ 韓寶誌(天津大學檔案館館長):

這是不斷完善的十年,中國的教育體系更加完備,教育的結構更加合理,高校不僅培養了大批人才,更產生了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戰略需求、面向國際科技發展前沿的優秀成果;這是人們對教育給予更多期待的十年,中國尊師重教的傳統,使得人們面向未來更加重視教育,特別是教育質量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這是依法治校、加強管理的十年,高校大學章程的制定,讓校內各種權利的劃分更趨向符合中國的實際情況,中國的大學進一步加強了黨的領導,“四個服務”成為重要要求;這也是大學反思的十年,中國大學在新時代如何作為,如何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真正完成好“立德樹人”的使命;這十年中,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本科階段教育得以強化,學生的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得到了普遍的重視。面向未來,我們特別期待下一個十年規劃,引領中國的教育更好滿足人民的嚮往,更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更符合人才全面成長成才的規律,更多的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更多的研究結出碩果累累,為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更大的貢獻。

《北京教育》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