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萬頭奶牛供不上了!君樂寶"全產業鏈"名難符實

經濟導報記者 杜楊

3月初,君樂寶乳業集團(下稱“君樂寶”)在邯鄲市大名縣投資的邯鄲君樂寶乳業有限公司液態奶工廠,以及萬頭奶牛牧場項目正式開工建設。建成後主要生產學生飲用奶、純牛奶、調製乳等產品,與嬰幼兒奶粉板塊關聯不大。

除了大名縣的在建牧場,君樂寶目前存欄奶牛7萬頭,遠遠供不上10萬噸奶粉年產能,其嬰幼兒奶粉板塊所稱的“牧草種植、奶牛養殖、生產加工全產業鏈一體化自有、自控”的“全產業鏈模式”也有點名難符實。

內蒙古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喬光華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嬰幼兒奶粉的“技術含量”在配方上,沒必要執著於通過自建牧場把控奶源。

“奶粉的奶源都出自自建牧場”

3月9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發佈公告,君樂寶的3個配方順利通過嬰幼兒奶粉配方註冊。

整個2019年,嬰幼兒奶粉是君樂寶三大業務板塊中表現最為亮眼的:全年產銷量達到7.5萬噸,超過1億罐,同比增長62%。另有數據顯示,2014年到2019年,君樂寶奶粉在同期年平均複合增長率達到84.5%,是行業增速的10倍。

“2020年,我們的目標是全年產銷量突破10萬噸。”在今年初舉辦的發佈會上,君樂寶奶粉事業部總經理劉森淼說道。

在官網上,君樂寶對自己的奶粉如此表述:為了生產出世界頂級的好奶粉,君樂寶兩大創新生產模式,之一便是“全產業鏈”生產模式,即牧草種植、奶牛養殖、生產加工全產業鏈一體化自有、自控,確保產品的安全放心。

公開資料顯示,2013年君樂寶成立牧業事業部,從牧草種植到奶牛養殖,全程投資全程監管,種植、養殖、加工一體化;而君樂寶的牧場,則依託國內三大優質奶源帶之一的華北大平原而建。

君樂寶創始人魏立華在分享創業往事時曾表示:“做奶粉之前,我先買了一個牧場,我們所有嬰兒奶粉的奶源都出自自建牧場。”並笑言君樂寶好像已經成了一個牧業公司了,因為當時(2020年1月)公司已經有了7萬頭牛。

自建執念抵不住奶源缺口

不過君樂寶的“自建牧場”,未必供得起10萬噸奶粉的產能。據測算,1萬頭奶牛平均年產能是1.1億升鮮奶,能加工成大約1萬多噸原料奶粉,照此計算,即便君樂寶的7萬頭奶牛全部用來生產原料奶粉,產能也不足10萬噸。

此外,牧場產能還要供給液態奶產品,如開篇提到的液態奶生產工廠,年產能是26萬噸;萬頭奶牛牧場產能全部向其供應都有缺口,更不會有富裕產能生產原料奶粉。

所以,如果君樂寶的原料奶粉,全部由自己的“全產業鏈”提供,供應缺口不會小。

上述問題也非君樂寶一家獨有。前些年,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曾對26家大型骨幹企業的進行統計,結果發現自有奶源比例的均值只有26.44%。

奶粉的“技術含量”在配方上

“應該說,推動奶粉企業自建奶源基地,此舉很快就穩住了國產奶粉下滑的口碑。”作為奶業專家,喬光華認為有關政策有階段性積極意義。

但隨著行業步入正軌,“一刀切般讓奶粉廠家全部自建奶源,這不太現實。”他表示。

企業方面也認為自建奶源“不現實”。一位山東本土乳企外宣負責人就告訴經濟導報記者,將原奶噴成原料奶粉的利潤太低,“如果我有自建奶源,不如生產利潤率高的巴氏奶等液態奶。”

除了“不現實”,喬光華亦直言“沒有必要”。“嬰幼兒奶粉的‘技術含量’在配方上,原料奶粉最重要的是合格,而不是自產。反過來說,一些大型乳企並不長於管理牧場,執著於自建奶源還會阻礙專業化分工和生產效率,也會引起不公平競爭,到頭來成本可能更高,原料奶市場也會扭曲。”他說。

採購原料奶粉的質量又該如何把控?喬光華提到新西蘭的合作社,“牧場主是合作社成員,牛奶按一定價格交到合作社加工,合作社還會根據全年的業績,給牧場社員返利。”

除了深度合作,經濟導報記者發現,近年來國內也有乳企在資本市場發力、把控奶源。如在2017年,蒙牛增持現代牧業(1117.HK)股票至約61%,後者則在2019年上半年,將約78%的原奶銷售給了蒙牛。到了2019年下半年,新乳業(002946.SZ)也收購現代牧業5.9億股股權,前者希望2020年公司自有奶源(含現代牧業的供應)佔比提升至40%-50%。

“把控奶源,未必要自建牧場,參股、合作都是好辦法。”喬光華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