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種差生思維,看看自己身上有沒有

後臺有讀者朋友留言,問我為什麼最近寫英語學習相關的文章少了。我回了一句最近有點忙,其他沒再多說。

關注這個平臺比較久的老讀者都知道,最開始在這裡寫文章,就是從初高中英語學習方法切入的。

那時候是2016年,在一線做教學工作的老師,堅持原創輸入學科相關內容的很少。個人猜測,可能是因為老師們時間精力不夠,也可能是因為本身文字表達能力欠缺。

自己那會剛離職不久,時間上相對寬裕,又恰好喜歡文字分享,就悶頭開始寫了。

那會根本沒任何規劃,就是純粹喜歡分享。寫著寫著,慢慢收穫了一部分學生家長的認可。

雖然那會靠公眾號沒賺到什麼錢,但這種認可,其實比賺錢的動力更持久。

三年過去,原創文章馬上到200篇,累計30多萬字。

這兩種差生思維,看看自己身上有沒有

言歸正傳,回到開始的問題,為什麼最近的更新中,英語學習相關文章寫的少了?

忙只是一方面,這年頭誰工作不忙呢。其實主要原因在於,就英語學習方面而言,該寫的內容,差不多都都已經寫完了,剩下的部分,本身也不適合文字呈現,只能留到課堂上講。

背單詞方法、核心語法、各題型答題技巧。從宏觀上講,英語學習無非這三樣,剩下的知識內容,都是枝枝幹幹。

而差生與學霸的距離,根子上還在於學習態度和習慣上的差別,這壓根不屬於單一學科範疇。

俗話說,你永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學習這件事同理,所謂學霸,在學科知識點上掌握的本就不差,也清楚做題方法和技巧,沒必要看這些;而那些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基本上也不太可能會主動去看所謂的“乾貨”。

不信?

各位老師可以試試分享下你認為的提分“乾貨”試試。

真正會去關注這部分內容的,永遠只是焦慮的學生家長們,以及一小撮在學習上,自覺性和主動性都比較強的學生;而這部分學生,大概率上早就瞭解,甚至熟悉這類所謂的乾貨內容。

以上,就是我後來不太寫英語學習相關文章的主要原因。

再說一遍:

差生之所以學習成績不好,主要在於缺乏正確的學習態度和習慣,這是思維層面的問題。

所謂知易行難,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這兩種差生思維,看看自己身上有沒有

正確的學習習慣,往細了說,其實很簡單,主要就是做好課前的提前預習,以及課後的主動複習。

而正確的學習態度,也可以用一句話總結:

不急不躁,能夠及時補齊知識短板,配合針對性刷題。

學霸們的思維,說穿了很簡單,就這兩點。

而差生思維,反之。

你覺得呢?

文末留言區,歡迎交流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