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人,大手笔!河南今年将建设18个沿黄生态项目

2020年河南省沿黄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将在郑州、开封

、洛阳、新乡、三门峡、焦作、安阳、濮阳八市和济源示范区,启动实施包括生态涵养、湿地保护、田园风光、文化展示、旅游休闲、高效农业等功能的沿黄生态廊道建设工程18个,国土绿化面积24.7万亩,建设生态廊道373.83公里,投资额170.85亿元。

@开封人,大手笔!河南今年将建设18个沿黄生态项目

其中,郑州花园口示范段,突出“流动地景、自然共生”,投资2.2亿元,在S312以南,惠济区六堡村至八堡村之间,面积约45.3万平方米,构建流动地景的骨架和自然森林群落,再现茂林修竹的沿黄景观,实现“走黄河生态绿道,品华夏文化风情,赏共生流动地景,圆中原林茂鸿梦”的愿景。

开封新区示范段,突出“田园风光、三季有花”,投资1.8亿元,自西湖龙首起,沿西干渠向北,至黄河大堤,面积约90万平方米,打造菊花生产基地、水塘岸线、水源地保护区相统一的复合型生态廊道。

开封黄河大堤示范段,突出“生态美景、文化传承”,投资4亿元,自黑岗口控导工程起,沿黄河大堤,至龙亭区陶庄村,面积约150万平方米,建设以文化为依托的复合型生态廊道。

洛阳孟津示范段,突出“水天一色、河图之源”,投资2.5亿元,自黄河小浪底镇起,沿黄河大堤向东经白鹤镇至会盟镇,面积约1300万平方米,将小浪底飞瀑、龙马负图寺、汉光武帝陵等沿线景点串珠成线、连线成片,打造集生态保护、绿化种植、运动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廊道。

新乡平原示范段,突出“河滩共赏、大美田园”,投资17亿元,在黄河北岸、黄河大堤以南,面积1.26亿平方米,打造花园、菜园、果园为一体的复合型生态廊道。

三门峡百里示范段,突出“库岸一体、天鹅齐飞”,投资5.5亿元,改善河湖水生态质量,筑牢三门峡沿黄生态屏障。

据了解,黄河生态廊道建设要按照“一廊三段七带多节点”的总体布局,构建堤内绿网、堤外绿廊、城市绿芯的区域生态格局。

“一廊”即黄河生态廊道,主要串联黄河河道、滩区、黄河大堤防护林、自然保护地等,形成千里画廊、生态长廊;

“三段”即三门峡-济源沿线西部生态涵养段、洛阳-郑州-开封沿线中部生态休闲段、开封-濮阳东部生态田园段,主要立足沿黄地形地貌、水库岸线、城镇滩区等不同特色,分段确定生态廊道具体功能定位;

“七带”明确了黄河主河道保护带和两侧的河滩生态修复带、大堤生态屏障带、堤外生态过渡带;

“多点”主要是充分利用沿黄生态、文化资源,重点打造14个功能节点。

黄河是河南最大的一块湿地,接近全省湿地总面积五分之一。河南还将在堤内重点实施沿黄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以郑州黄河湿地公园、三门峡天鹅湖湿地公园为重点,规划建设沿黄湿地公园群,开展千公顷湿地公园群建设试点,形成黄河南北岸保育林带、湿地涵养带错落分布,进一步织密堤内“绿网”。

相关链接:黄河在我省境内绵延722公里,生态廊道如何建?

来自省发改委的消息,我省将根据黄河沿线不同特色,制定沿黄生态廊道建设标准,分段明确生态廊道功能定位和发展导向,融合森林氧吧、山水花海、休闲健身、治黄文化、古城驿站等功能,打造集生态屏障、文化弘扬、休闲观光、高效农业为一体的复合型生态廊道样板。突出景观设计和园林规划,在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的同时,让群众亲近黄河,感受黄河带来的自然美景、田园风光、文化魅力,实现人、河、城相依相存,和谐统一。

3月12日集中开工的

郑州、开封、新乡、三门峡黄河生态廊道示范工程尤其引人关注,是黄河生态廊道建设的“样板”工程。通过在四地率先开展引领性、标志性示范,把样板先做出来,把标准先立起来,同步开展沿黄其他地区生态廊道建设,形成以点带面、全面开花的生动格局。

@开封人,大手笔!河南今年将建设18个沿黄生态项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