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Python第二課——變量及數據類型

今天Python 課程的主題是變量和數據類型,變量是編程的基礎,明白了這個概念,才能理解一行行的代碼到底是什麼意思,數據類型則是計算機存儲數據的根基,不同類型的數據會有不同的存儲方式,我們暫時不需要太深入的理解底層是如何存儲的,但要記住不同類型的數據會有不同的操作和使用方式,接下來,就讓我們開始今天的課程吧。

名人堂


少兒Python第二課——變量及數據類型

圖靈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圖靈獎吧, 這個獎項在計算機行業的權威,基本上相當於諾貝爾獎的級別,而這個獎項就是為了紀念偉大的計算機先驅圖靈的,今天的名人堂,就要介紹下這位傳奇人物。圖靈於1912 年生於英國,1931 年進入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畢業後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回到英國,協助軍方破譯德軍的密碼,幫助盟軍取得了二戰的勝利。圖靈在科學,特別是數理邏輯和計算機科學方面的一些科研成果,構成了現代計算機技術的基礎。圖靈對於人工智能的發展有諸多貢獻,提出了一種用於判定機器是否具有智能的試驗方法,即圖靈試驗,至今,每年都有試驗的比賽,因此,圖靈也被人稱為人工智能之父。這位科技界的先驅於1954年服食含有氰化物的蘋果中毒身亡,享年41歲,蘋果公司的Logo 就是為了紀念他而設計的。

知識點


少兒Python第二課——變量及數據類型

變量


變量類似於數學方程中的 x,y,代表任意一個可以變化的數據,它在程序中使用變量名來表示,變量名必須是大小寫的英文,數字和 ‘_’ 符號的組合。具體的例子可以看上面這張圖片,圖中的 a 就是變量,分別對這個 a 賦予了 1, 'Eason', 123 三個不同的值。

接下來我們就要使用變量,讓上一節內容中的圖片變成彩色的,效果圖如下:


少兒Python第二課——變量及數據類型

案例效果


要實現上圖中的效果,對應的代碼如下:


少兒Python第二課——變量及數據類型

案例代碼


代碼中紅色的部分,是本次新增加的代碼,也就是說,這兩行代碼實現了添加彩色的功能。第一行代碼是定義了一個顏色數組,另外一行紅色的代碼則是不斷變換畫筆的顏色,在這個例子中 colors 就是一個變量。

接下來要講一下什麼是數據類型,在計算機中,不同類型的數據存儲是不一樣的,Python 語言默認的主數據類型分成 整數類型,浮點類型,字符串類型,布爾類型和空值,每種類型的舉例請看下圖:


少兒Python第二課——變量及數據類型

數據類型


瞭解不同數據類型的意義在於,每種類型都有其特定的操作,當你對兩個數據進行操作時,一定要先明確下數據類型是否相同,否則很容易出現錯誤的結果。 例如 整數和字符串 就不能相加,這兩種數據相加也無法得到有意義的結果。

接下來我們看一個例子,把上面的程序稍微做一些修改,用字符串來代替橫線,具體的效果和代碼如下:


少兒Python第二課——變量及數據類型

案例


圖中左邊是最終的效果,右邊是對應的代碼。代碼中紅色的兩行,先讓你輸入需要打印的字符串,然後把這個字符串螺旋輸出,最後形成一副漂亮的圖案。

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相信你已經對變量和數據類型有了一個基本的瞭解,這兩個概念都比較抽象,但卻是編程中最重要的概念。大家可以通過不斷的編寫代碼來體會這些概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