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荷蘭新名叫尼德蘭?

荷蘭要改名字了,2020年1月以後請叫她尼德蘭!

一個已經在全世界形成通用的國名為何突然要更改呢?其實,“荷蘭”指的是這個國家中的2個省份,即阿姆斯特丹所在的“北荷蘭省”,以及鹿特丹和海牙所在的“南荷蘭省”,但她並不單單這2個省份,她有12個省份。因為“荷蘭”地區,在19世紀是該國經濟中心,故而逐漸成為整個國家的別名,但是實際上“尼德蘭”才指代全國12個省份。

為何荷蘭新名叫尼德蘭?


“尼德蘭”這個名字並不是荷蘭本次為改國名而取的,而是原本歷史上就有的名字。它原指的是萊茵河、馬斯河、斯海爾德河下游及北海沿岸一帶地勢低窪的地區,就是今天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東北部的一部分。

為何荷蘭新名叫尼德蘭?

16世紀初,尼德蘭地區是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領地。1566年,尼德蘭爆發了反對西班牙統治的人民起義,史稱“尼德蘭革命”。這場革命是由於尼德蘭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西班牙封建專制的壓迫而引起來的。當時尼德蘭經濟十分發達,西班牙國庫的年收入一半以上就來自尼德蘭。但是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拒絕償還尼德蘭貴族購買的西班牙國債,還提高西班牙收購羊毛價格,和羊毛進出口關稅等,這使得尼德蘭地區的商人損失嚴重。又因為宗教信仰衝突,西班牙王室建立宗教裁判所,對於新教人員大肆殺戮達5萬人之多,導致地區衝突更為嚴重。

這場革命之後,尼德蘭分裂為兩部分,1579年北部形成獨立的國家即荷蘭,南部仍然處在西班牙統治之下。到1830年,尼德蘭南部地區獨立,也成立一個獨立國家——比利時。

為何荷蘭新名叫尼德蘭?


獨立之後的荷蘭迅速發展起來,在世界各地建立起殖民地,甚至侵佔了我國臺灣,在東方,它排擠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商業勢力,一躍而為世界性殖民大國、世界上最強大的海上霸主,被譽為“海上馬車伕”。

為何荷蘭新名叫尼德蘭?


第一次工業革命後,荷蘭並沒有進行有意識的改革,並且荷蘭的財富無從流通到下層社會,無法繼續擴大生產與消費,造成內需不足。於是,荷蘭逐漸被其他國家超越。17世紀後期,荷蘭先後與英國、法國交戰均戰敗。

1795年荷蘭被法國佔領,1810年併入法國。1814年脫離法國後,又在1940年被德國軍隊侵佔,王室和政府遷至英國,成立流亡政府。1945年恢復獨立,戰後放棄中荷蘭立政策,加入北約和歐共體及後來的歐盟。

今日的荷蘭,今後的尼德蘭,是一個自由的、發達的國度,鬱金香、風車是她聞名於世的代表形象。

為何荷蘭新名叫尼德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