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丢的神仙们》刷屏,网友泪目:中国手艺人,值得被全世界看见


《走丢的神仙们》刷屏,网友泪目:中国手艺人,值得被全世界看见


最近,抖音首部非遗纪录短片《走丢的神仙们》火了。


片子很短,只有7分40秒。


出镜的主人公,是一个朴实的乡村手艺人。


《走丢的神仙们》刷屏,网友泪目:中国手艺人,值得被全世界看见


他看起来“有点土”,脸上还有一道很明显的伤疤,说着很不标准的普通话,会把蝴蝶说成“fú 蝶”。


然而,他的故事,却看得人想哭。


《走丢的神仙们》刷屏,网友泪目:中国手艺人,值得被全世界看见


不想当银匠的摇滚乐手


他叫潘仕学,今年37岁,是贵州雷山麻料村的一名银匠。


这里的苗人世代打银器为生,所以,麻料村又被称为“银匠村”。


《走丢的神仙们》刷屏,网友泪目:中国手艺人,值得被全世界看见


潘仕学每天的日常,就是从早到晚都埋头苦干,叮叮当当地打银器。


看着他灰头土脸的样子,可能很难让人联想到,这曾是一个很“炫酷”的摇滚乐手。


《走丢的神仙们》刷屏,网友泪目:中国手艺人,值得被全世界看见


时间回到2000年,当时偏远的麻料村,才刚刚通电3年。

17岁的贵州少年潘仕学,在父亲敲击银器的叮当声中长大,却像触电般被小村外的美丽新世界击中。

他唱着黑豹的《Don't break my heart》,无师自通地学会了鼓和吉他、还兴致勃勃地在中学组了个乐队。


那时的他,梦想着成为大明星,在舞台上猛力摔碎一把吉他,用声浪掀翻屋顶。


《走丢的神仙们》刷屏,网友泪目:中国手艺人,值得被全世界看见


至于自己从小长大的麻料村,和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制银工艺,早就被17岁的少年抛到脑后。


因为在当时,老手艺赚不了钱,又很苦,即使用世俗的眼光衡量——那一切都太不酷了。


《走丢的神仙们》刷屏,网友泪目:中国手艺人,值得被全世界看见


所以,在2005年冬天,高中没读完的潘仕学,就迫不及待地离开了家乡。

然而,和每个怀揣着出人头地梦想的普通人一样,走出校门,才知现实残酷。

第一站,河北,原本联系好的歌舞团工作,变成了卖理财。

一分钱没赚到,还被忽悠着自掏腰包花了3900买了一套产品。

四处碰壁后,他只好去浙江打起了零工——配菜员、洗车工、琴行老师,再到皮鞋刷漆工……

有老乡去鞋厂看望他,看到他的窘境,哀叹:“他妈的,你可是本来要做歌唱家,大明星的人啊。”

在刺鼻的鞋漆味中,潘仕学忍不住落泪了。


《走丢的神仙们》刷屏,网友泪目:中国手艺人,值得被全世界看见


没有银匠的银匠村


尽管外面的世界未必精彩,年轻人们却依然前赴后继,和潘仕学一样,选择了“逃离”以制银闻名的麻料村。


到2005年左右,“银匠村”竟再无一名银匠。


《走丢的神仙们》刷屏,网友泪目:中国手艺人,值得被全世界看见


然而,与此同时,源自中国的日本银器制作,却在国际声名鹊起。


鲁迅的老师藤野先生曾对自己的儿子们说:

“你们记着,中国,乃是将文化教给日本之先生。”


《走丢的神仙们》刷屏,网友泪目:中国手艺人,值得被全世界看见


早在隋唐时期,日本就先后派遣大量留学生到中国学习银器制作工艺和知识。

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金属工艺专业毕业的张朝辉却说:

“在清华大学读书时,老师都是那个领域最顶级的教授,但讲到锻造艺术,讲课的却是日本的大师。”


日本的手工银器店门前,门庭若市,经常有《在东京排队一周也不一定买得到》之类的新闻刷屏。


《走丢的神仙们》刷屏,网友泪目:中国手艺人,值得被全世界看见


这种对比之下的落寞,是中国许多濒临失传的传统手工艺所面临的残酷困境。

《走丢的神仙们》刷屏,网友泪目:中国手艺人,值得被全世界看见

《走丢的神仙们》刷屏,网友泪目:中国手艺人,值得被全世界看见


高尔基曾说:“一门手艺的消亡,就代表着一座小型博物馆的消失。”

在中国这片历史文化悠久的土地上,我们曾有过无数座美好的小型博物馆。

只是在这个信息快速流通的时代,许多祖祖辈辈只会专注做手艺的人,根本不懂怎么去宣传自己,打开市场。


《走丢的神仙们》刷屏,网友泪目:中国手艺人,值得被全世界看见


许多世代相传的手工艺,都只能像独自开放在深谷里的鲜花,慢慢凋谢,消失。

手艺人一身技艺、满腔热血,却后继无人。


想学的人找不到老师,想教的人找不到学生。


《走丢的神仙们》刷屏,网友泪目:中国手艺人,值得被全世界看见


《寻找手艺》的导演,就曾在拍摄时泪流满面,因为一位80多岁的做伞老人,坎温。


《走丢的神仙们》刷屏,网友泪目:中国手艺人,值得被全世界看见


老人做了几十年的伞,却在拍摄时,把固定伞骨架的棉线,绷断了8次。

每断一次,老人都会愣神,然后焦急地尝试下一次,到后来变得无比沮丧。

导演说:“说起来也没什么好哭的,但是我就是每看一次,就哭一次。”


《走丢的神仙们》刷屏,网友泪目:中国手艺人,值得被全世界看见


将竹子、纸张、棉线,经过几十道工序做成一把油纸伞,这项技艺坎温老人日日重复,几乎融进了他的血肉里。

但是他,终究还是老了。


《走丢的神仙们》刷屏,网友泪目:中国手艺人,值得被全世界看见


后来纪录片播出,有人想联系坎温老人买伞时,坎温家人说,坎温已经去世了。

从此,云南的那个小山村,再也没有人做伞了。


《走丢的神仙们》刷屏,网友泪目:中国手艺人,值得被全世界看见


在贵州小黄村,两位老奶奶也完成了她们人生中最后一次手工造纸。

“我们老了,打算把原料用完就不再造纸了。”

这也意味着,当地的造纸术或许也随之失传。


《走丢的神仙们》刷屏,网友泪目:中国手艺人,值得被全世界看见


两位老人静静地造了一辈子的纸,在告别的时候才被大家看到,也已经心满意足:

“这下我们的名字到北京了,

照片也到北京了,

就算名字到了北京也好啊。”


《走丢的神仙们》刷屏,网友泪目:中国手艺人,值得被全世界看见


后来,网友们在这段的弹幕里密密麻麻写着:


“阿妈,你们到北京了”

“已到上海...

“已到南半球”

然而,这样淳朴的笑容,和她们坚持了一辈子的手艺,也只能被大家藏在记忆深处了。


《走丢的神仙们》刷屏,网友泪目:中国手艺人,值得被全世界看见


在贵州麻料村,一项历代口耳相传的银饰技艺“八仙过海”,也濒临失传。

“八仙过海没有了,不会打了。”


《走丢的神仙们》刷屏,网友泪目:中国手艺人,值得被全世界看见

《走丢的神仙们》刷屏,网友泪目:中国手艺人,值得被全世界看见


这项技艺很复杂,需要将银子熔炼、锤揲、錾刻、模压、掐丝、镶嵌、抛光,经30道工序,雕出花纹,作出神仙,细心安放于幼孩帽上作为帽花。

童帽“八仙过海”,“保护生命、聪明灵活”,是父母长辈对孩子一生平安顺遂的美好期望。

神仙的式样和构造,也记载了苗族的文化和迁徙历程。


《走丢的神仙们》刷屏,网友泪目:中国手艺人,值得被全世界看见


银匠们逃离了银匠村。

那个潘仕学父辈曾亲手打造过的“八仙过海”,也在银匠村里消失了。


《走丢的神仙们》刷屏,网友泪目:中国手艺人,值得被全世界看见


“我不想再出去看世界,

而是想让世界看到我们”


一心想当摇滚歌手的潘仕学,小时候就曾有过一顶“八仙过海”的帽子,那是他父亲潘寅进给他做的。

然而,神仙走丢了。


潘仕学也在外面的世界里,失去了自己的梦想。


《走丢的神仙们》刷屏,网友泪目:中国手艺人,值得被全世界看见


2007年,潘仕学决定回到凯里学习制作银器。

入行不久,他就在一次使用手磨机时,被弹出的磨片划开面颊,留下疤痕。

当时的潘仕学,并没有什么要传承非遗手艺的豪情壮志,只是被外面的世界虐得有些心灰意冷,想寻一个谋生的手段。


《走丢的神仙们》刷屏,网友泪目:中国手艺人,值得被全世界看见

直到几年后,他的父亲潘寅进在家中因脑梗离世。

潘仕学才陷入了无边的懊恼之中。

因为他的父亲,曾是一个优秀的打银匠。

“他几乎无所不能。”


《走丢的神仙们》刷屏,网友泪目:中国手艺人,值得被全世界看见


根据苗人的传统,儿子会继承父亲名字的一部分,血脉循环往复。

潘仕学的苗语名字叫春富,“富”来自父亲“富容”。

但从小就在父亲身边转悠的潘仕学,却未能好好继承下父亲的衣钵。

“如果没有了它们,我凭什么和别人说,我是中国的苗族人。”


《走丢的神仙们》刷屏,网友泪目:中国手艺人,值得被全世界看见


父亲去世后,潘仕学决定从凯里回到只有几百人的麻料村,守着寂寞的大山,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匠人”——从此,一生只想专心做好一件事。


《走丢的神仙们》刷屏,网友泪目:中国手艺人,值得被全世界看见


“我想和父亲一样,成为一个优秀的手艺人。

能亲手为自己的孩子,打一个八仙过海的帽子。“


《走丢的神仙们》刷屏,网友泪目:中国手艺人,值得被全世界看见


潘仕学决定要带着手艺往前走,为了“让苗族制银手艺活下去”,小时候不爱读书的潘仕学,成了最主动的那个学生。

他的日常,不是在打磨银器技艺,就是在琢磨如何打开市场。

“一开始偶尔刷下手机视频是为了消遣,但我看到很多偏远地方的手艺人也在发视频,突然意识到,这是个好机会,让外面世界的人,也看到大山里的手艺。”


《走丢的神仙们》刷屏,网友泪目:中国手艺人,值得被全世界看见


潘仕学试着开了一个抖音账号,名字叫贵州麻料春富银匠。


这个名字里,有父亲的富字,也有父亲引以为豪的职业,银匠。

他把手工制银的过程和设计制作的作品拍下来,很快就在抖音圈粉了近十万。


《走丢的神仙们》刷屏,网友泪目:中国手艺人,值得被全世界看见


一开始,村里的人们不理解,看到潘仕学拍视频发抖音,觉得他就是在“玩手机”,不务正业。

然而,正是因为他的视频,让许多不熟悉这个苗家村寨和苗族银饰文化的人,都知道了“银匠村”。


《走丢的神仙们》刷屏,网友泪目:中国手艺人,值得被全世界看见


全国各地的订单纷至沓来,每个月几万的订单,也让村里的年轻人回来了。

通过抖音,潘仕学收了两个徒弟。


《走丢的神仙们》刷屏,网友泪目:中国手艺人,值得被全世界看见


原本无比萧条的麻料村,又变得热闹起来。

如今,已经有了14家银饰工作坊,7家农家乐,一座传习馆。

潘仕学不仅成了非遗传承人,还成了全村的骄傲。

他的儿子,也会经常在他制作银饰时,用无比专注又崇拜的眼神,看着自己的父亲。


《走丢的神仙们》刷屏,网友泪目:中国手艺人,值得被全世界看见


潘仕学曾丢失的“大明星梦”,也以这样一种意料之外的方式实现了。

他说:

像我们这样做手艺的,可以从以前的“实力派”,变成了现在每条视频浏览量过万的“偶像派”,是我从来不敢想的。


《走丢的神仙们》刷屏,网友泪目:中国手艺人,值得被全世界看见


虽然仍然没有找到完整样式的“八仙过海”,可潘仕学依然没有放弃希望,他还在继续寻找其他走丢的神仙。


《走丢的神仙们》刷屏,网友泪目:中国手艺人,值得被全世界看见


潘仕学似乎回到了20年前,和那个17岁的少年一样,心中有豪情万丈。


只是他的野心,从冲出去看世界,变成了让世界通过手机屏幕看到他,看到千千万万个和他一样默默无闻的中国手艺人。

他们依然在坚持守护着中国传统文化,依然没有放弃。


《走丢的神仙们》刷屏,网友泪目:中国手艺人,值得被全世界看见


“虽然他们身上没有光环,不被人关注,分散在中国一个又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但在他们身上,却延续了中国数百年,数千年的传统寄托和温度。”

他们值得被看见。

《走丢的神仙们》刷屏,网友泪目:中国手艺人,值得被全世界看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