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私了”,保險跟著醫生走成為大趨勢


拒絕“私了”,保險跟著醫生走成為大趨勢


在醫生多點執業、自由執業的大潮下,將會有越來越多的醫生將選擇醫生個人責任險來保障執業風險。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傳統“醫責險”淪為擺設的背後

在“醫鬧”洶湧的當下嗎?為何傳統的“醫責險”沒能有發揮作用呢?一位保險業資深人士給出了一個令人驚愕的答案:“很多時候,不是保險公司不賠,而是投保機構不要。”

據瞭解,在醫療界,醫院有一種賠錢叫“私了”、“無過錯賠償”,而且還分為兩種情況:

第一種,醫院有責任。根據“醫責險”的概念,醫療責任保險是指,投保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在保險期內,因醫療責任發生經濟賠償或法律費用,保險公司將依照事先約定承擔賠償責任。

據瞭解,現實操作中,卻有不少醫療事故並未上報,而是和患方“私了”。院方根本不會去和保險公司聯繫,因為,通過“醫責險”途徑,就意味著承認了醫院是有責任的。

而醫療事故發生率高的話將會對醫院和院領導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一旦發生醫療事故,院方有動機採取“私了”的方式解決問題。

第二種,醫院沒責任。毫無疑問,在“醫鬧”猖獗的當下,有一部分“無過錯賠償”和“私了”賠償是被逼無奈。

以湖南湘潭婦幼保健院產婦羊水栓塞事件為例,雖然醫院堅稱自己盡到了搶救義務,不存在過錯,醫療界也普遍認為醫院沒有過錯,但在當地政府主持的調解中政府官員卻如此質問醫院:都這樣了,現在還說這些有什麼意義?

言下之意,現在談的是賠償多少的問題,不是醫院有沒有責任的問題;事情鬧這麼大,醫院賠錢息事寧人是最現實的解決辦法。

一位鄉鎮衛生院院長也曾向《看醫界》求救,一名兒童在該衛生院接種疫苗留觀後回家幾小時猝死,家屬大鬧衛生院要求賠償,衛生院認為自己沒有責任,不知該如何處理。

《看醫界》的建議是,衛生院走法律途徑,進行屍檢,並要求上級部門調查疫苗從生產到運輸、儲存、注射等流程中是否存在問題,確認猝死兒童是否屬於疫苗嚴重不良反應。

但很快傳來處理結果,當地衛生局責令衛生院馬上賠償。

衛生院是以醫療責任的名義賠償嗎?當然不是!而是“無過錯”賠償,能走“醫責險”嗎?開玩笑!保險公司又不是傻瓜。

因此,在眾多醫患糾紛事故中,不少涉及到“醫鬧”事件的,醫院在種種壓力下,不得不採取“私了”的方式,進行“無過錯”賠償,“醫責險”自然也就派不上用場。

可見,醫院在賠付案例中,走“醫責險”途徑會非常的謹慎。

不管應不應該賠,在沒有醫責險理賠的情況下“私了”,賠償的錢誰出?自然是醫院出,當事醫生及科室都將會被扣獎金來“堵窟窿”。

執業風險如何得到切實保障?

那麼如何才能讓“醫責險”真正發揮作用呢?

業內人士建議,不論公立醫院還是私立醫院,“醫責險”都應該把投保主體面向醫生,也就是醫師個人責任險。醫療責任賠償頻率低、賠付少的醫生,投保費會逐步降低,醫療責任賠償頻率高、賠付金額高的,逐步提高投保費。


北京盈科(上海)律師事務所股權高級合夥人邵穎芳表示,購買醫師個人責任險後,醫生無論在全國哪一個執業點行醫,都可以得到足夠保障。這樣一來,保險跟著醫生走,不僅能夠很好地降低醫生的執業風險,還能夠促進醫生自由執業。


最近,保險業巨頭平安財險上海分公司推出了一款面向全國多點執業醫生的醫師責任險——平安醫師責任險,除了保障好、個性化強、保費划算,這個產品還有一個亮點——和國內知名律所盈科合作,由專業律師團隊親自進行評估。


邵穎芳律師介紹:在事故發生後,盈科律所會派出專業的、有醫療背景的團隊去協助處理,快速啟動法律程序,對事故的法律風險做初步的評估,快速將糾紛解決掉。如果評估後發現案件確實存在相關醫療責任,就可以快速啟動理賠程序,節省醫生的精力。


看醫界總編輯郭驚濤認為,在醫生多點執業、自由執業的大潮下,將會有越來越多的醫生將選擇醫生個人責任險來保障執業風險。


《看醫界》作為垂直於中國醫生多點、自由執業服務的醫療新媒體,目前聯合平安醫師責任險團隊及盈科(上海)律師事務所推出了“中國醫師責任險在線諮詢服務平臺”,可為來自全國多點執業醫生及醫生集團提供醫師醫責險諮詢服務,助力廣大醫生朋友瞭解和防範執業風險,在市場上安全地獲得陽光、合理的收入。


拒絕“私了”,保險跟著醫生走成為大趨勢


詳情諮詢:長按圖片二維碼,或點擊文末左下角“閱讀原文”鏈接,登記諮詢醫師責任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