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綠卡”和人力成本上漲,也許說的是同一個事

“中國綠卡”和人力成本上漲,也許說的是同一個事

商業洞察 丨 作者 / 劉潤 整理 / 程志


最近,我打開公眾號後臺,翻看同學留言,發現有兩個問題,有點意思。

一個問題是,有同學問我,對《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怎麼看?

另一個問題是位傳統制造業的同學提出的,他說,面對人力成本上漲,怎麼辦?

是選擇優化管理、提高效率對沖,還是乾脆更換“賽道”?

這兩個問題,看似不相干,其實他們都指向我們現在,或者即將遇到的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人口不足問題。




1

人口現狀


我們先討論第一個問題。

其實除了這次的《外國人永久居留條例》徵求意見稿(可以簡單理解成給外國人發“中國綠卡”)引發熱議,這幾年還有很多引發熱議的事件和人口問題相關。

比如鼓勵二胎,延遲退休,鼓勵老年人再就業甚至創業,社保問題,生育基金,各地發生的搶人大戰。

30萬菲傭即將進入中國,等等上了熱搜的事件。

每一個事件都指向我們現在遇到的人口問題。

在《奇葩說》第六季,攜程董事長、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梁建章說,

如果每一代人減半的話,那100年以後,中國的人口會少於美國。

1000年以後,就不存在中國人了。

中國人作為一個文明,作為一個種族,就消失了。

“中國綠卡”和人力成本上漲,也許說的是同一個事


什麼叫每一代人減半?

粗略的說,一對父母只要1個孩子,下一代就比上一代少了一半。

如果一個國家的每一代人的人口結構都差不多,那麼一對父母應該要幾個孩子呢?

2.1個。

為什麼,不應該2個就夠嘛。

因為我們還要考慮到疾病、戰爭、意外等因素。

那我們國家現在的生育率大概多少?

根據統計數據,我國的生育率從1992年就開始低於2.1,這兩年即使開放二胎等政策,生育率仍然在1.7左右。

上海、北京這樣的大城市,生育率更低,低於0.7。

也就意味著,在這樣的大城市不是每一代人減半,而是每一代要減少2/3的人口。

如果這樣還不足夠讓你理解現在的人口現狀。

我們引用原萬科北京CEO兼董事長毛大慶分享的一組研究數據:

90後,比80後減少了44.2%,00後,又比90後減少了33.7%。

形象地說,就是,如果80後的總人口是100人的話,那麼90後就是56人,00後只有37人。




2

人口撫養比


這意味什麼?

意味著年輕人(也就是勞動人口)正在快速地減少。

同時非勞動人口,正在快速地增加,不久之後的2026-2033年,

中國將會有3億人左右集體進入退休狀態。

為什麼?

因為1966年-1973年這8年的生育高峰,中國一共出生了3.1億。

佔今天中國總人口的22%。 他們什麼時候退休?

大概2026年-2033年。

今年是哪一年?2020年。

還有多少年?6年-13年。

這道簡單的數學題背後,是複雜的社會現象。

如果退休政策不改變,那麼勞動人口供給大大減少,退休人口急劇增加。

我們把這兩個變化疊加在一起看,會發現另一個驚人的事實:

大約10年後,中國將從一個9億人工作,養活5億人的國家,轉變為只有5億人工作,養活9億人的國家。

理解了“9億人,只能靠5億人養”這件事情,那你對今天的很多政策,以及未來的更多政策,就會一下子看明白了。

鼓勵二胎等提高生育率手段,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中長期解決方案;

而給外國人發“中國綠卡”、延遲退休、鼓勵老年人再就業甚至創業等就是中短期方案。

本質都是提高勞動力人口,有了更多的人,就可以創造更多的財富。




3

勞動力成本


勞動力人口減少對企業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是勞動力成本上升。

第二個問題,問製造業面臨勞動力成本上升,怎麼辦?

其實勞動力成本上升不但會影響製造業,還會深刻影響很多行業。

我們就以製造業為例,來回答下這個怎麼辦問題。

在前兩天我和施展老師的對談中也提到製造業這個話題,施展老師還特意畫了一個“二維四象限”模型幫助同學們解決勞動力成本上升是否轉移的問題。

“中國綠卡”和人力成本上漲,也許說的是同一個事


如果還沒讀“對談施展”文章,建議【點擊回顧】。

這裡我簡單介紹下這個圖。

因為中國有獨步全球的供應鏈體系,所以如果你的工廠對供應鏈要求很高,需要很多零配件需要採購,那麼你的供應鏈複雜度就高,對中國的依賴度也就越高。

圖中的勞動力成本佔比指的是簡單勞動佔比。所謂簡單勞動,就是通過培訓可以很快上崗的勞動。

而複雜勞動,則需要大量練習、實踐的高技術工種,不能統計在圖表中的橫軸上。

這時,對你來說,面臨勞動力成本上升問題,你要做的就是判斷自己處在哪個象限。

如果處於綠色象限,那肯定不用轉移。

假如你的企業處在紅色的象限,勞動力成本佔比高、供應鏈複雜度低,那麼你就要思考,你是轉型呢,還是轉移?

什麼意思?

轉型,就是把自己的產品轉型到供應鏈複雜度高、勞動力成本佔比低的行業。

轉移,就是你要開始考慮主動把自己的工廠轉移到勞動力成本低的地方,比如越南、印度等地方。

而說到轉移,圖中為什麼會有轉移地點是否需要靠近中國的建議?

那是因為中國具有其他國家沒有的無與倫比的供應鏈體系,如果你的產品對供應鏈複雜度要求高,那麼你轉移出去的話,一定要離中國近。

如果對供應鏈複雜度要求不高,那就無所謂了,不靠近中國也可以。


— —


除了施展老師的建議,我也想給你一個建議來解決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問題。

那就是利用科技。

通過人工智能、機器自動化提高自己的生產效率。

獲得奧斯卡的,紀錄片《美國工廠》最後幾分鐘,福耀玻璃美國工廠一位管理者像曹德旺彙報著工廠自動化的進展:“我下次要做的,就是把這四個人取消掉。”

“中國綠卡”和人力成本上漲,也許說的是同一個事

在我們1月13日的文章《未來,你的工作會被機器取代嗎?》中,我們列舉了各行各業都已經應用的機器人,比如自動做鞋、自動包餃子、噴灑農藥、手術等等。

據武漢大學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發佈一項調查結果,該結果顯示,未來5年的時間,機械和機器人將會取代中國將近5%的工人。

一切可以機器換人,並且能夠提高效率,都是趨勢所在。

我建議你提早佈局,通過機器自動化、通過人工智能轉型到供應鏈複雜度高、勞動力成本佔比低的行業。




最後的話


最後,我們回到每一個人。

可能有人會說,大規模使用機器人,一定會在一些崗位上,把人擠走,讓人變得越來越不重要。

聽起來有點殘酷,也讓人難受、心酸。

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來想這件事。

機器人的大量普及是不是也意味著:

我們每個人將不得不變得比以前更重要,不得不去做比以前更重要的事,附加值更高,產出更高的事。

所以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作為個人又應該怎麼辦?

1、保持健康、不斷學習、提高自己。

養別人,是辛苦的事情;被人養,是痛苦的事情。 現在最重要的,是保持健康。

我知道,60歲我是不可能退休的。

而且要不斷學習,提高自己,跟上時代的變化,做好工作到80歲的打算。

自己養自己,會從容很多。


2、好好培養孩子。

如果可能的話,可以培養孩子數學、編程的樂趣。

畢竟未來,機器自動化、人工智能都需要這樣的能力。

我們這代人很努力,想給孩子們最好的條件,希望他們能有更好的生活,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但是可能很遺憾,我必須實話實說,我親愛的孩子,你可能必須比我們更加努力。

你必須懂得創造。

中國是我們這一代人的,但終究是我們的孩子們的。

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