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告急!金華這家機器人企業臨危受命變身“救火隊”

口罩告急!金华这家机器人企业临危受命变身“救火队”

浙江碩和機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洪靈(右二)接受記者採訪。

“我們就是‘救火隊’!”

15天,幫助5家口罩企業提升產能20倍;17天,金華首條自主研發的口罩生產線下線。過去1個月,浙江碩和機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俞興沒睡過一個安穩覺——他經歷了創業以來最開心也最艱難的日子。

碩和是金華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一家高新技術企業,也是金華唯一一家被列入國家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名單的省級“機器換人”工程服務公司。

自從1月30日被編入“金華市防疫企業技術服務保障組”, 公司24小時免費為防疫物資生產企業修機器。在人手嚴重不足的情況下,抽調技術骨幹49人次,幫助5家口罩企業提升產能20倍,大大緩解了金華口罩短缺的狀況。

又在企業急需增產卻一“機”難求的緊要關頭,臨危受命轉產——自主研發口罩機。克服了產業鏈供應不足、技術工返崗率低以及交付時間短等難題,俞興與團隊花了17天研發出金華首條口罩生產線。

口罩告急!金华这家机器人企业临危受命变身“救火队”

17天,金華首條自主研發的口罩生產線下線。

8小時,停產一年的機子開工了

疫情爆發之時,金華各大醫院急需大量口罩。而金華市區唯一一傢俱有醫療口罩生產資質的企業,卻因經營不善從2018年就已停產,口罩生產線一年多沒有開工。

現在生意來了,機器卻“紋絲不動”。天天有人堵在門口要口罩,公司負責人徐軍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恰逢春節,又趕上疫情,外省專業修口罩機的人,一時來不了。他先後找來的三撥人都是“外行”,修了一個禮拜都沒能讓機器正常運轉。

正在他一籌莫展的時候,金華市經信局投資創新處副處長鐘鳴帶隊檢查企業生產情況,瞭解了這一情況。“找碩和試試”,鐘鳴立刻打電話聯繫了浙江碩和機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洪靈。

“要費點功夫。”當洪靈看到機器的一剎那吃了一驚。機器是二手的,本身存在設計缺陷,加上長時間未使用,重要零部件破損、電機壞了、塑料氣管老化、傳送帶磨損嚴重……

“怎麼樣?能修好嗎?請你們一定要想想辦法。”徐軍一邊陪洪靈看機器,一邊用期待的語氣試探道。“能!”聽到洪靈肯定的答覆,他長舒一口氣。

下午3點,洪靈帶著工程部和電氣部兩位骨幹來了。3個人帶著工具和零件一頭扎進車間修機器。把破損的零件全部拆掉、重新調試機器、研究口罩生產工藝……飯都顧不上來,連續幹了8個小時。

晚上10點鐘,車間裡傳出機器轟鳴聲。廠裡廠外,歡呼聲一片。2個小時後,6000個口罩出廠。“你救了大家!謝謝……”看著工人們把一箱箱口罩打包裝車,鐘鳴和徐軍激動地握著洪靈的手不放。

由於機器老舊,生產過程中總是會出現“卡殼”。洪靈和同事們乾脆輪流“陪產”。一天只睡四五個小時,出現問題立刻修。這一陪就是11天。

從1月30日開始,碩和共抽調技術骨幹49人次,為全市5家口罩企業提供511小時維修服務。金華口罩日總產量從3萬隻一下子躍升到60萬隻,極大地緩解了口罩缺乏的狀況。

口罩告急!金华这家机器人企业临危受命变身“救火队”

碩和技術人員為企業安裝調試生產線。

17天,首條自主研發的口罩機下線

“我們自己造機器,如何?”

“什麼?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任務。”

2月11日一大早,俞興被一陣急促的電話驚醒。是鐘鳴打來的。雖然,全市醫用和民用口罩企業都動起來了,但是由於企業設備陳舊,產量遠遠趕不上防疫需要。市面上機器瘋狂漲價,花幾百萬都買不到,而本地企業急需一批新機器擴大生產。

商機來了,俞興卻有點猶豫。疫情當前,他們面臨三道坎:外協代加工的企業不能開工、技術人員到崗不足、研發時間太短。“連修機器的標準零件都很難買到,更不用說造一條生產線出來了。”

口罩機有9130個大小零部件。其中,400多件是標準件,可以在市場上買到。剩餘的都是非標準零件,也就是說8700多個零件需要拿著圖紙去工廠定製。

掛掉電話,俞興馬上打給了洪靈。“大難之時,國家需要,我們義不容辭。而且有企業訂購,不怕沒銷路。那就幹!”兩人商量定之後,立刻行動。

馬上成立“醫用普通口罩全自動設備研製小組”。首批先製造10條生產線,預計形成100萬隻/天產能。

口罩告急!金华这家机器人企业临危受命变身“救火队”

技術人員正抓緊裝配調試新機器。

列出25家市內、省內和省外的生產配套企業,交由金華市經信局負責對接省經信廳進行開工備案,解決外協代加工這一難題。

沒人手?緊急召回金華範圍內的工人,度過14天隔離期就開工。

找圖紙、採購標準件、聯繫外協代加工企業、聯絡物流運輸、對接返工人員……分頭行動,全部限時完成。

為了把控質量和進度,工程部部長陳卸件每天蹲守金華模具城。工人沒有返崗,廠裡就老闆和老闆娘兩人。他當起了“小工”,動手、扛包、下料、切割一肩挑。

緊張而漫長的10天過去,零件全部按時到廠。接下來就是最重要的環節——組裝調試。俞興找博星工貿借來了2個技術員,組成17人的裝配組。由俞興帶隊,分兩個班次24小時連軸轉。“幾乎沒怎麼睡過,整個人的神經都是緊繃的。”俞興說。

2月28日首臺樣機順利完成。一片片淡藍色的口罩如同雪花一般從機器裡“吐出來”,那一刻,團隊中的每一個人都長長地舒了一口氣。3月10日左右,首批10條生產線完成組裝調試,送至企業投入了生產,當日生產了80萬隻口罩。

“碩和有新機,只賣55萬”的消息一下子不脛而走。那段時間,俞興每天要接200多個電話,有省內的,有省外的,還有從國外打來求購機器的。“機器我要了,多少錢,你開個價。”這句話是他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甚至有人開車,直接堵在他公司門口要機器。

口罩告急!金华这家机器人企业临危受命变身“救火队”

技術人員正抓緊裝配調試新機器。

“公司有3000萬的訂單需要趕工。轉產造口罩機是為了金華防疫企業需要,暫不接受預訂。”聽到斬釘截鐵的拒絕,這些人都悻悻離開。“每多生產一個口罩,等於為社會多出一份力。”俞興感慨地說,經過這一次突擊練兵,團隊中的每一個人都得到了一次精神昇華,對企業所承擔的社會責任感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現在,碩和還在加緊製造組裝第二批15條生產線。預計4月初投入生產,屆時金華的口罩短缺問題將一舉解決。

目前,國外疫情有蔓延趨勢,國內口罩企業紛紛內銷轉出口。口罩缺口巨大,市場對於口罩機器的需求也日趨旺盛,而這,也讓碩和看到了商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