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情 搶農時!湖北孝感有序打開“春耕春種模式”

購買農資、整地育秧、翻地播種……前兩天的晴好天氣,讓孝南區部分無疫村在繼續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有序打開“春耕春種模式”。

  肖港鎮農四村:“菜籃子”滿當當

  3月9日,細雨空濛。

  孝南區肖港鎮農四村村支部書記梅進輝看著屋外,喜憂參半,“前兩天天氣好,搶著翻耕了三四百畝菜地,已經種了100多畝快生菜,正好省的澆水。但是一下雨,做不了事,只能等明天晴了再種100多畝”。

  農四村是薯尖種植大村。種植大戶張繼華擁有200畝大棚和600畝露地面積。他的孝感市晨朝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育有十多畝薯尖種苗基地,輻射帶動周邊村莊種植薯尖達1000多畝。“我的蔬菜基地日產薯尖3000多公斤,主要供應武漢及周邊市場。”張繼華說。

  然而,疫情突發,讓2月份就可以移栽的薯尖苗不得不繼續呆在大棚中。因為沒有及時移栽,記者看到,密密匝匝的薯尖苗已長至30多釐米。很多植株層層疊疊,抽出了二茬甚至三茬的幼苗。

  張繼華說:“主要問題還是沒有勞力,人都不能出門。”

  近日,我市農業農村部門認真落實省、市疫情防控指揮部要求,在做好防護措施的前提下,迅速組織無疫村和新型經營主體安全有序恢復春季農業生產,對在田的蓮藕、大白菜、紅菜薹、蘿蔔等過冬蔬菜做到應收盡收;做好蔬菜大棚及露地蔬菜的田間管理,加強苗床管理,保早春生產用苗;搶種小白菜、廣東菜心、竹葉菜、莧菜等快生菜、速生菜品種。

  近日,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郭少明和孝南區農技推廣中心副主任劉春清,帶領市、區兩級農技專家來到無疫村——肖港鎮農四村,察看當地春耕備耕情況。

  據梅進輝介紹,農四村共有耕地1600多畝,除了少量水稻、棉花,蔬菜面積多達1200畝,共有3個蔬菜種植合作社,家家戶戶都種菜。今年疫情突發,但該村防控、隔斷、宣傳得力,未出現新冠肺炎確診或疑似病例,給村裡搶抓農時春耕備耕搶得了先機。

  一週前,農四村藉助現有的各村灣物資保障群,通知大家彙總農藥、肥料、種子等物資數量,以儘快彙總到肖港鎮。梅進輝告訴記者,該村被城肖線一分為二,即使復耕,他們暫時只“內部打通,外面的卡點必須嚴守”。而為了錯峰出工,村裡正在制定錯峰出工登記表格,村民提前報出工計劃,村裡進行錯峰安排,以避免聚集、交叉。

  農時不能誤,防疫不能松。梅進輝告訴記者,目前,4名村幹部、3名駐村工作隊員和20多位志願者,依舊24小時值守卡口,7個村灣包保到位,巡查不斷。

  “竹葉菜、生菜、上海青等速生大棚蔬菜一種下去,一個多月便能上市,預計畝產在4000斤左右,”梅進輝說。“菜籃子”滿當當,指日可待。

  西河鎮西河村:農資“代購員”

  “你要什麼肥料?稻種要多少?”3月5日一早,西河鎮西河村農民屠禮剛的手機響個不停。他一邊記錄著大家的需求,一邊耐心地講解當前農業生產需要備齊的生產物資。

  作為無疫村的西河村,組織村民搶抓農時有序進行春耕備耕。屠禮剛是孝感市振西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更是四鄰八鄉小有名氣的種田能手。現在,他還是村裡的農資“農資代購員”,建立了由當地種植大戶和農民參與的微信群,每天電話統計大家需要的生產物資,同時在微信群裡分享自己的種植經驗。他說,已對接部分復工的農資經銷商,為大家集中採購種子、化肥等,然後統一分發到各家田間地頭。

  毛陳鎮同歡村:育秧訂單俏

  近日,在孝南區毛陳鎮同歡村的康優農場裡,再生稻育秧大棚裡機器轟隆,村民正帶著口罩,分散作業。

  “你們在撒種子的時候一定要推慢一點、推均勻、推整齊,這樣後期育出來的秧苗才均勻整齊”。村民段中橋在自己的育秧基地悉心指導著大家育秧。

  去年,他採用溫室大棚工廠化育秧、機插機收,種植了450畝的甬優4949再生稻,實現了頭季稻每畝644公斤、二季稻每畝產出360公斤的高產,讓大家刮目相看。

  今年,毛陳、東山頭、朱湖的300餘戶農民爭相下訂單,共計預約了1000畝的再生稻育秧。為了不誤生產,段忠橋積極對接孝南區農業農村局,採購秧盤及配套無紡布等育秧物資。

  市場監管:護農保春耕

  俗話說"到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3月5日,孝南區市場監管局毛陳監管所聯合鎮政府、供銷社,組成檢查專班,對轄區指定經營的5家農資經營戶進行檢查。

  專班人員要求經營戶、購買者均必須佩戴口罩,店鋪要配備消毒液,允許分散式進出,避免聚集。他們重點檢查了農資進貨渠道、進貨資質和“兩賬兩票一卡一書”制度落實情況,嚴禁趁機漲價,穩定農資價格。(孝感日報記者秦榮 通訊員劉蘭 林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