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是“銅城”

路遙,作為文學陝軍的領軍人物之一,似乎從沒有離開過我們,打開若干微信公眾號,他的名字常常出現在某個平臺的某篇文章中。我還加了“路遙紀念館”的公眾號,有關他的文章,我幾乎是每篇必讀。不僅僅是《平凡的世界》,路遙的《早晨從中午開始》《人生》《在困難的日子》等等很多篇目我都讀過。

我的家鄉是“銅城”

最難忘的是2015年,我一集不落地看了長達56集的電視連續劇《平凡的世界》,同路遙筆下的鄉黨們一起上學、戀愛、分手,一起挖地、建窯、下井、救人,一起餓肚子、掙票子、包餃子、下館子,一起經歷那段艱苦歲月……不僅僅是我,同事們幾乎都在追劇。閒暇時的中心議題,無一例外都是昨晚的電視劇。也難怪,作品裡的銅城就是我們銅川市。路遙當年還在銅川礦務局陳家山煤礦寫過本書的若干章節。第三部故事的發生地大牙灣煤礦就是鴨口煤礦的影子,而路遙曾經掛職銅川礦務局宣傳部,任宣傳部副部長。

我的家鄉是“銅城”

記得20多年前《平凡的世界》發表後,我第一時間買書看原著,隨後,我又捧讀他的文學隨筆《早上從中午開始》創作札記。這樣的鴻篇鉅作是寫我們熟悉的礦工生活,主人公和他的兄弟姐妹就在我們生活的方圓之內,驚歎之餘我努力搜尋記憶,看著這位偉大作家的照片,想象自己是否曾在街頭和這位茅盾文學獎獲得者擦肩而過,幾多感慨、幾多遺憾,深埋記憶,難以忘懷!

在黃衛平、劉西豔、李延軍的報告文學《這裡是平凡的世界》中,我瞭解到,作品裡礦工孫少平的原型除了他在鴨口礦採煤四區工作的三弟王天樂,還有霍世昌礦長的影子。霍世昌礦長是採煤工出身,任過鴨口礦礦長、銅川礦務局局長,後來任陝西省煤炭工業管理局局長;作品裡雷漢義的原型,生活中叫雷漢玉是採煤四區的副區長,陝北人,與路遙同鄉,是路遙在鴨口礦結交的一個重要人物,除了陪他下井,還向他詳細介紹有關專業用詞和煤礦知識;而安鎖子的原型,生活中就叫安鎖子,現已退休,他做過15年工人,17年班長,1993年被樹為礦級勞模。這樣看來,《平凡的世界》就是我所生活的方圓世界,平凡世界裡的人物,就生活在我的周圍,我的身邊。

我的家鄉是“銅城”

其實,除了這些,電視劇《平凡的世界》讓我感慨萬分的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的父親也曾在銅川礦務局做過煤礦工人。父親過世的時候我上高中,謹言慎行的父親似乎從未給我講過他井下的工作。這部電視連續劇讓我瞭解了礦工和井下的生活,讓我放飛思緒,想象著身材高大的父親怎樣在煤礦盡職盡責地做好自己平凡的工作,最終讓他榮膺勞動模範的稱號,填補了我心中的一個空白和缺憾!

生活中的銅川礦務局即銅川礦業公司是陝西煤業化工集團旗下的大型煤炭企業,建於上世紀五十年代。龐大的礦業公司、輝煌的業績,是祖國建設濃墨重彩的一筆。而這輝煌的業績後,屹立著兩萬多普通的礦業職工,是父輩們的兢兢業業和任勞任怨,是千千萬萬個雷漢義、孫少平、安鎖子們的青春和汗水;當然,也有無數個惠英嫂子們默默無聞的付出、痛苦和眼淚……

感謝生活在平凡世界而又不平凡的作家路遙,把鮮活的銅城(銅川)故事,用現實主義的文筆留給我們、啟迪我們———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鬥;而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界上活了一場。很慶幸,我生活在路遙筆下的銅城———那個平凡世界裡。雖然我沒有經歷那麼多的坎坷,沒有他們困難日子的飢餓,沒有他們的痛苦磨難,但是有父輩的教誨和銅川的樸實民風。所以,我才得以用心體驗作者思想的激情和昂揚的鬥志,我才有屏幕前的淚水和感動,我才有檯燈下一次次的深思和遐想,當然,我更該有銅城人該有的踏實和勤奮!

我的家鄉是“銅城”

而今,銅川礦務局的多數煤礦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煤城銅川也由煤城順利轉型成一個旅遊養生之都,特別是曾經的銅川礦務局王石凹礦,落實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關停後,成立工業遺產保護小組。2017年11月,王石凹煤礦工業遺址入選陝西省首批“文化遺址公園”。老市區川口高架橋處象徵煤礦工人忘我奉獻精神的“基石”雕塑,就是對一個時代煤礦工人的禮讚!而路遙筆下的《平凡的世界》,是我國當代文學畫廊裡,熠熠生輝的煤礦工人群體畫像。

路遙有一句很經典的話:“只有初戀般的熱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種事業。”作品裡的孫少安、孫少平就是這樣成就他們的理想;《平凡的世界》締造者路遙更是這樣,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怎樣才能無愧於這個世界,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去執著追求呢!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這種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傳承,這個樸實的道理,不僅僅告誡了我、溫暖了我,還有不少和我一樣的普通人,還有銅川這座“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