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陽面經#

【種至堅·萬物始】

萬物初始,氣象混沌,隨著共工祝融之火傾瀉而下,落在這泱泱周歧腹地、黃河之畔的,還有一粒小小麥種。

#岐陽面經#


這或許是女媧賜予子民的生機。

冬日裡的一抹斜陽,打在路邊的荊棘和灌木中,清清冷冷。一顆種子,靜心入土,迫切汲取養分,許是黃河母親的乳汁,抑或是流淌在關中腹地的華夏文明。

三杯兩盞淡酒,乍暖還寒時候。麥種以天下至堅之身,拱破大地的最後一層外衣,田野裡綠意盎然。它在中華民族的上下五千年裡不斷求索,逐漸演化成秦人的根和莖。

#岐陽面經#


兩方土胚房,夾雜著麥稈和人間七月的煙火氣,在天地裡顫巍巍地站著,似是豐盈的垂乳,香甜而滿足。陶土時代至今總有三兩名稚童,紅撲撲的臉蛋和黑啾啾的眼睛,笑著,跑著,鬧著,圍著女人們磨麥的石磨子,好奇地看著她們將麥种放進去,一圈又一圈,磨去了歲月累積的麥皮,碾開了獨運匠心的麥胚,孕育了一抔一抔始於西岐大地的希望。

麥種,終成麵粉。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這是中華民族躬耕於世的謙卑。

【水至柔·萬物生】

西岐,依山傍水。數百萬年來,這片沃土上的炎黃子孫仰望黃河的威嚴磅礴,依仗浩浩湯湯奔騰三千里秦川之勢,憑藉充沛的乳母汁液滋養千千萬。

#岐陽面經#


岐陽福地,帝王勃興,宏圖霸業,文姬武昌,潤澤後世。世人皆知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豈知岐陽福澤,乃精華之水薈萃而成,惠及子孫、綿延萬世。這西府大地中,水為湯,亦為民;水載舟,亦覆舟。

#岐陽面經#


岐山臊子面之魂,就是這臊子面的湯了。

煎、稀、汪,以岐人的風骨下料,以炙熱情懷為火,以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煎汪了情思,煎汪了鄉愁,煎汪了信仰與傳承。

#岐陽面經#


酸、辣、香,是岐人酷暑耕耘後的甘酸,又是七月流火的風情,亦是新絲綢路上的中國味道,更是中國展示給世界的大國氣魄。

臊子面中,酸湯是美饌,麵條則是珍饈。

薄、勁、光,像極了岐人豪邁瀟灑的性情,直白和通透;酷似我中華兒女深入骨髓的韌性,柔韌而執著;訴說著中華民族的大國氣韻與風度,磊落而豁達。

出鍋,落桌。

這碗臊子面,盛著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的錚錚鐵骨。

【面為中庸·天下歸一】

臊子面,是岐人的魂。一根根柔韌勁道的麵條在岐陽主婦的手中獲得了新生,紅丁綠豆,澆一勺濃香純粹的油潑辣子,最後用肉臊子點醒了三秦兒女的濃濃鄉愁。伴隨著藹藹晨昏,岐山人的一天,開始了,又結束了。

#岐陽面經#


山川異域,天下面千千種。回湯,是臊子面的獨一無二的禮儀。婚喪嫁娶,祭祀先祖,這回的湯,是孝,是感恩,是祈福,是天人合一。

#岐陽面經#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秦憶濃的這碗臊子面,少則得,多則惑。細品,幾根一啜,口齒留香。看似普通,然各種滋味卻恰入無人之境,妙不可言。

以瀅瀅之水,伴麵粉,取中庸,揉和相生。目染紅黃白綠黑,舌探蘿蔔、蛋皮、豆腐、蒜苗、木耳,身潤心肝脾肺腎,意納仁義禮智信。五色合一,五味聚一,五行歸一,五禮歸一,萬物歸一,天下歸一,面也。

#岐陽面經#


面,以一為壽。實則大道至簡,返璞歸真,臊子面不自以為大,故成就岐陽之地,成其大。中國亦如這碗麵,不自以為大,故成就雄踞東方之勢,成其大。

小 昱

庚子鼠年正月二十六,

雨水時節於九成宮官坪潤德堂

20200219200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