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不打招呼就去同學家,這是孩子對被安排的生活的不滿

萬老師,您好。我家孩子週末去上課外班,到點我去接她時,老師說她剛才還在樓道和別的同學聊天一扭臉就不見了。我和老師嚇壞了,分頭去找孩子,結果在課外班附近的路口找到了孩子。我問她為什麼不跟老師說,不等媽媽來接就跑出來,萬一丟了怎麼辦?孩子說同學說他家有好玩的玩具邀請我去,我就跟著了。我該怎樣引導孩子不能隨便亂走呢?

發生這樣的事情,媽媽一定著急,害怕孩子在路上會不會發生危險,孩子其實也知道自己做的不妥當了,這時媽媽越是批評教育,越是讓孩子心理築​起防線,不願意與大人溝通,更不願意聽取意見和認同觀點。孩子不提前打招呼亂走,表面上看是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規矩意識或者是沒有責任心問題,但是潛在的反映出了孩子內心對玩的渴望。

原因分析:1、現在孩子各方面的壓力較大,除了上興趣班還有,還有跟學習有關的各科課外班,孩子可能會因為壓力負擔太重,沒有了玩的時間,所以玩對於孩子有莫大的吸引力。2、父母可能對孩子各方面限制太多了,孩子還小,只能按照父母的安排進行學習、娛樂,孩子自己的想法和安排是不被父母允許的,孩子很渴望玩自己喜歡的東西。3、孩子面對自己內心的渴望和父母反對的,孩子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因為孩子知道如果提前說了,很可能沒機會去玩了,所以先斬後奏,玩了再說。

您可以這樣做:1、玩在父母眼中可能是瞎玩和浪費時間,但玩其實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重要的“營養因素”,孩子在玩的過程中會形成自己的心智、認知、智力、創造力等等,父母要增加孩子嬉戲的時間,尤其是和小夥伴一起玩的機會和時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逐漸滿足 自己的需要,就不會隨便被別人的東西所誘惑。2、父母要學會放手,多給孩子機會,讓孩子對自己的學習、娛樂、家務勞動以及家庭中很多事可以慢慢地讓孩子參與進來,讓孩子知道自己對自己的事情是有權利和義務瞭解、掌握和安排的,在孩子參與和做的過程中,可以不斷地提高孩子自我掌控的能力,同時還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3、父母要學會聆聽孩子的心聲和想法,可以和孩子探討生活、學習中的各種問題、行為等,多讓孩子表達想法,讓孩子認為父母是可信任的朋友,才會在對父母無話不說。

您還需注意的是:我們做父母的都盼望著孩子能有出息,能在激烈的競爭下脫穎而出,但是父母更要關注到孩子的成長真正的需要,勞逸結合,父母和孩子都要學會正確的面對壓力,處理問題,才能使孩子健康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