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誕生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漢明帝時期(約在公元紀67年左右)傳入中國,是對中國人民影響深刻的宗教信仰。
佛教到底講什麼呢?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傳說也是迷信,以為求神拜佛可以消災解難、遇難成祥。其實,簡單來講,佛教就是教人修心養性的法門。佛教信徒修習佛教的目的即在於依照悉達多(佛教創始人)所悟到修行方法,發現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終超越生死和苦、斷盡一切煩惱,得到心靈上的超脫。
佛教強調的是自我修行,而自我修行的成就程度、境界,佛教語稱為“果位”。也就是類似助理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師之類的次第職稱稱號。佛教根據眾生修行得道的境界,分為三種果位,即“佛”、“菩薩”、“羅漢”。
佛又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世尊,意思是“覺者”、“大智慧者”。它有三重含義:自己具備無上大智慧、教導他人具備無上大智慧、智慧和德行圓滿。只有三者皆備,才能被稱為佛。也就是說,佛不僅自己覺悟,而且要幫助他人覺悟,最終達到斷盡無明、覺行圓滿的境界。小乘佛教講的“佛”,一般是對釋迦牟尼的尊稱;大乘佛教除指釋迦牟尼外,還泛指一切覺行圓滿者,宣稱三世十方,到處有佛,多得象恆河沙子,不可計算。
菩薩,是“菩提薩埵”的簡稱。“菩提”的意思是覺悟、智慧,“薩埵”的意思是眾生、有情。意譯作:道眾生、覺有情、大覺有情、道心眾生。菩薩是佛的弟子,以佛所說真理和覺悟,去啟發和引導世間有情眾生,使眾生擺脫煩惱,得到徹底的覺悟,渡過生死輪迴的此岸,達到涅槃寂靜的彼岸世界,這樣的人被稱為“菩薩”。菩薩的境界是自覺、覺他,跟佛相比缺了覺行圓滿這一條。菩薩最重要的特點是普度眾生、利益眾生,他們就居住在我們這個世界,救度世俗世界中無量無邊的眾生。比如觀音菩薩號稱是“尋聲救苦”,佛經中說,如果你遇到危難,只要誠心念誦觀音菩薩的聖號,觀音菩薩就會拯救你。也就是說,跟佛相比,菩薩更有親和力,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所以在中國最受歡迎的不是佛,而是觀音菩薩。佛典上常提到的菩薩有:彌勒、文殊、普賢、觀世音、大勢至等。對大乘僧侶或居士,有時也可以尊稱為菩薩,如印度大乘佛教學者龍樹、世親等,也被稱作菩薩。
羅漢,是阿羅漢的簡稱。含有殺賊、無生、應供等義。殺賊是殺盡煩惱之賊,無生是解脫生死不受後有,應供是應受天上人間的供養。羅漢是小乘佛教的聖人,是小乘佛教的最高果位。小乘佛教專修解脫道,不求成佛,但求入於涅槃。達到羅漢這一果位,已經消除了一切煩惱,永遠進入涅槃,免受生死輪迴之苦,所以經常稱羅漢為自了漢。但到了大乘佛教,就不再以自身涅槃解脫為限,而是應以度脫眾生為己任,那就上升為菩薩道。所以,“羅漢”是指“自覺”者,在修行境界上低於佛、菩薩,為第三等果位。
所以,修行佛教,其成就境界次序為:眾生---羅漢---菩薩---佛。
閱讀更多 阿木老師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