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萬次的胸外按壓,救回年輕的生命

2月24日下午,年僅28歲的廣東青年李燦倒在了父親的病床裡。醫護人員第一時間趕來查看李燦的症狀,探查發現,李燦已然沒有脈搏、毫無意識,心臟業已停跳。來不及將李燦轉移到ICU病房,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華僑醫院)的醫護團隊在普通病床裡對李燦進行心臟停跳搶救。


醫護人員對李燦進行了持續2個多小時的徒手心肺復甦,奮力為年輕猝死者進行心臟按壓,前後一共有5名醫生、護士參與了本次心肺復甦的按壓操作。從開始進行心臟按壓算起,到最後停止心臟按壓,1分鐘100次有效心臟按壓,前前後後持續的有效心肺復甦,這群醫護人員按了超過1.5萬次,最後,成功將這條年輕的生命從死神手中奪了回來。


李燦在醫院救治的過程,真可謂是九死一生,爭分奪秒!暨大附一院麻醉科李雅蘭主任在搶救過程中根據患者身體狀況的準確判斷,對患者救治時間的快速響應,對搶救過程的精準把控,都是對大醫精誠醫者仁心的最好闡釋!


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當時的情況吧。


李雅蘭主任回顧到:“那天聽到要為心跳停的患者做中心靜脈穿刺的時候,我首先想到的是一定要用超聲引導,於是我把超聲機帶上。為什麼呢?因為患者心臟停跳的時候血管穿刺是不好穿的,這個時候動脈的指示沒有了,解剖結構和平時不一樣,無法以動脈的波動來斷定靜脈在哪裡,這就需要在超聲引導下做中心靜脈穿刺和橈動脈穿刺。


當我帶著指南針超聲機到房間的時候,發現患者還沒有做氣管插管,我馬上給患者做氣管插管並人工機械通氣。然後,我就給這患者做中心靜脈穿刺。當時為什麼想做中心靜脈穿刺呢,因為我趕到搶救現場的時候,搶救已經將近二十分鐘,給腎上腺素沒有作用,患者心臟永遠是條直線,沒有產生心臟收縮,血壓也很難測得到。所以,我們用超聲做中心靜脈穿刺,從中心靜脈導管去給腎上腺素,這樣藥物可以直接從中心靜脈導管就進入到心臟,搶救更直接。另外在搶救的時候,也可以通過中心靜脈導管給病人輸液。


橈動脈穿刺是很有效的心臟按壓指症,我當時是在超聲引導下為這個正在做心臟按壓的患者做橈動脈穿刺的。當我將超聲探頭放到患者橈動脈上的時候,我在超聲影像上看到動脈的壁和魚唇改變的血管形狀,這個操作難度是很大的。於是,我根據超聲影像,將套管針置入到血管裡,清晰的看到套管的走向,並且連接動脈測壓的套裝,從監護儀看到每次心臟按壓在橈動脈這個位置產生的動脈波形,這個在我們心臟搶救的時候是非常有用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當時,我們心臟按壓的時候是五個醫護人員,其中陽華護士和黃世芳醫生心臟按壓的效果是最好的。我在動脈波形上看的很清楚,他們在做心臟按壓的時候,患者產生的動脈灌注壓,可以達到一百以上收縮壓。所以,我在指揮醫護人員心臟按壓的時候,就讓陽華護士和黃世芳醫生按壓次數多一些,按壓時間長一些,最後保證了心臟按壓2個多小時的患者術後神志沒有大的影響。患者只遺忘一個月的時間,他只是忘了陪他爺爺到醫院這段時間,其他的事情都記住了,所以這個患者非常的成功的,這讓我們感到很高興。


這個長時間心源性猝死搶救成功的案例是很罕見的,回顧起來,我覺得是:細節決定成敗。這一天的每個細節、每個環節都很重要。


這一次的成功,超聲給了我很大的幫助,讓我可以在超聲引導下做中心靜脈穿刺,直接給藥到心臟,以及做橈動脈穿刺,看到動脈波形。使用超聲,我可以從超聲影像上看到患者肺部的情況,瞭解患者肺水腫情況,同時還能瞭解患者是否有氣胸,是否有胸腔積液。當時,我用超聲診斷這個患者,發現胸腔沒有積液,沒有氣胸,我們就覺得這個患者的問題不是發生在肺,那是不是有肺動脈的情況呢?我們還是用超聲來看,看他肺動脈情況,看他的心房,看他的心臟壓力情況怎麼樣,看他的中心靜脈壓的情況怎麼樣。


超聲在急重症患者搶救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一次的搶救,我們及時帶上了華聲的超聲,它在我們搶救患者的過程,精確引導了我們進行中心靜脈穿刺和橈動脈穿刺,保證了我們的搶救質量。


這一次搶救非常成功,很高興,能給這個年輕人帶來新的生命,感謝華聲。”


新冠時期,暨大附一院醫護人員們無懼風險,拼盡全力拯救患者,讓我們看到了醫護人員們的醫者仁心,為英勇無畏的他們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