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建立錦衣衛後卓有成效,為何幾年後就廢除了錦衣衛了?

jianfeng_fm


今天給大家詳細聊聊,錦衣衛是怎麼回事。我曾經在中央教育臺講過幾期明朝特務的節日,第二期,講的就是錦衣衛。

1.錦衣衛的崛起

前面我們說過,為了拔掉功臣這些刺,朱元璋起用了胡惟庸這個刺頭青。可是,在拔刺的過程中,胡惟庸漸漸跋扈起來,並逐漸把持了中書省等核心部門。

胡惟庸已經成為大明朝最大的不穩定因素。他自然也就光榮的成為了朱元璋的首要打擊目標。可是,胡惟庸身為宰相,在文官系統權勢很大,要收拾他,用朱元璋以前慣用的文官打擊文官的辦法顯然不夠用。

那怎麼辦?

朱元璋決定起用另一批特殊的人。

說起來,朱元璋也用了很多特務,而且頗有不拘一格用人材的意思,比如他曾經啟用和尚去打探情報。朱元璋先生以前就幹過和尚,知道和尚這種人可以穿鄉越省而不被人懷疑,是優秀的特工人員。還有軍官、文官甚至宮女太監都充當過朱元璋的耳目,他們都有一個名字叫檢校。就是皇帝特派員的意思。

但朱元璋知道,這一次面對的胡惟庸異常強大,在朝中同樣擁有不少眼線。跟這樣的人鬥爭,單槍匹馬的檢校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有必要成立一個專業的特務機構去對付胡惟庸。

於是,在一個夜晚,朱元璋找來了儀鸞司的指揮使毛驤。告訴他,從今天開始,他的職責不僅僅是給皇帝開道,保衛皇帝的安全,還要負責偵聽天下的一切異動。而數年後,儀鸞司有了更為知名的名字:錦衣衛。

明朝成立後,朱元璋在京城設立上十二衛,其中的一衛為拱衛司,拱衛司又發展為親軍都尉府,後又更名為儀鸞司。在更名為錦衣衛後, 這個名字再沒有變動,一直伴隨著大明皇朝直到滅亡。這一支部隊也永遠是離皇帝最近的一支部隊。皇帝出行,離皇帝最近的持有大刀的侍衛人員就是錦衣衛。

朱元璋認為,只有這樣一支自己親自指揮的親衛部隊,才不會受到胡惟庸的影響。

於是,全新的錦衣衛產生了。新的部門當然有新的服裝:大紅蟒衣的飛魚服,意氣豐發的烏紗帽,也有全新的裝備:繡春刀。自然也得有新的名字:緹騎。更有新的任務,成為朱元璋的眼,成為朱元璋的耳,去打聽大明王朝每個角落裡發生的事情。

一名名緹騎出發了,他們隱身在黑暗裡,潛伏在各級官員所看不到的地方,源源不斷把官員或者百姓的一舉一動送到朱元璋的面前。

當然,包括胡惟庸的。

2.跋扈的胡惟庸

胡惟庸似乎沒有意識到危險已經來臨,還是一如既往的老子天下第一。有意思的是,他還將毛驤收為心腹。指使他找一些不怕死的人給他幹活。

於是,胡惟庸那些不平庸的舉動很快彙總到朱元璋的案上。

有一天,胡惟庸的兒子出去騎馬,在南京環路上飈馬,馬技不過關,摔到馬下,不巧被馬車給輾死了。胡惟庸大怒,本來這種事應該歸刑部管,胡惟庸真要報仇,隨便打聲招呼,刑部的人給車伕判個死刑,還能包裝成寬大處理。可是胡惟庸嫌太麻煩,不必麻煩刑部了,直接把車伕弄死了。

這說是事,也是事,畢竟一條人命。說不是事,也不是事。當朝宰相殺個馬伕,誰又敢管?

朱元璋要來管。

事情傳到了朱元璋的耳裡,朱元璋把胡惟庸叫過來。

胡惟庸也知道攤上事了,一個勁解釋,車伕闖紅燈,無證駕駛,可能還是酒駕……自己一激動,就激情殺人了。

朱元璋只說了兩個字:償命!

胡惟庸退下了,奇怪的是,朱元璋說得很兇,讓他償命,卻沒派人抓他。

胡惟庸放心了,皇上只是做做樣子,其實還是照顧我的。

於是,胡惟庸繼續在不平庸的道路上一路猛奔。

又有一回,占城國的使者到京城進貢,胡惟庸沒讓使者給朱元璋叩頭,自己私下見了,就打發人家走了。

占城國是越南的一個小國,說起來,就算報上去,朱元璋同志也不一定有功夫見。可是,見不見是朱元璋的事情,不讓見就是胡惟庸的事了。

朱元璋徹底爆發了,但他沒有把目標對準胡惟庸,而是對準了他曾經派進中書省,卻讓他失望的汪廣洋。而且也沒有用私見進貢使者的罪名。而是用毒死劉伯溫的罪名。

也不知道是查到什麼證據,竟然顯示汪廣洋跟毒死劉伯溫有關。汪廣洋就此被賜死。

這一下大家都知道了,皇帝準備收拾胡惟庸了,因為當年帶著醫生去見劉伯溫的,其實是胡惟庸嘛。

大臣紛紛揭發檢舉,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竟然查出汪廣洋的一個小妾陳氏是罪官的女兒。這下事大了。因為罪官之女只有兩個出路,一個是進宮洗衣服,一個是賜給立下戰功的功臣家。汪廣洋顯然不符合分配條件。

再一查, 這個人是胡惟庸分過去的。

夠了,私殺馬伕、截流貢使、瓜分國有資產犯婦,每一個都夠殺頭,胡惟庸的腦袋再硬,也該掉下來了吧。

但朱元璋還覺得不夠,因為他有一個理想,不僅僅是打倒胡惟庸,還要打倒胡惟庸背後的體制:宰相制度。

3.一場虛構的刺殺

按周禮的說法,宰相是與皇帝分治天下的。而朱元璋顯然不是一個願意分享的人。那麼,怎樣才能通過打倒胡惟庸推倒整個宰相制度呢?殺個車伕,瓜分國有資產顯然是不夠的。

只有一個罪名夠,造反!

於是,就有了下面這個故事。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稱家裡的舊井湧出了醴泉,所謂醴泉,就是井水有點甜。胡惟庸稱這是祥瑞,邀請朱元璋前來視察並指導水井的工作。

朱元璋去了,走到西華門,也就是平時大臣上班進宮的門時,突然跑過來一個太監,上氣不接下氣,抓住朱元璋車駕的韁繩不讓走。

這是什麼情況?皇帝的馬車都敢攔。不等朱元璋吩咐,錦衣衛的人就一擁而上,一頓亂棍,將太監打得半死。這個太監叫雲奇,是東華門的守門太監,也就是傳說中的門衛,門衛為什麼攔駕呢?

雲奇被打得不成人形,話都說不出來,但手一直指著胡惟庸的家。朱元璋這才感覺不對勁。於是,站起來一看,大概朱元璋有千里眼,一眼就發現了胡惟庸的牆上冒著槍尖。

朱元璋嚇出一聲冷汗,胡惟庸竟然給他設了一個鴻門宴!家裡有伏兵,準備刺殺他。

朱元璋立馬掉頭回家,然後下令抓捕胡惟庸!

很快,證據蒐集上來,胡惟庸家有五百兵甲,甚至還有人告發,這些兵竟然都是日本來的倭寇。刺殺皇帝,裡通外國。夠了,胡惟庸死定了,宰相制度也可以扔到胡惟庸家那口有點甜的水井裡一起陪葬了。

這個故事相當驚險,但其實考證一下,是不太靠譜的。前面也說了,自從徐達請朱元璋看了一把刀,朱元璋就不隨便竄門了,何況這個時候,朱元璋跟胡惟庸已經感情破滅了,只差動手了。這個時候,別說胡惟庸家的井水有點甜,就算是冒茅臺,朱元璋也沒心思去

所以,這極可能是一個虛構出來的故事,其目的就是讓胡惟庸沒有翻身的機會。

不管怎麼樣,胡惟庸死了,宰相制度也廢了。但胡惟庸案才剛剛開始。因為朱元璋不會忘記胡惟庸是淮西集團的人,而淮西集團的團長是李善長。

4.最後一根刺

李善長也算是個人精了。當年跟著朱元璋搞革命,只是朱元璋圖書館的管理員,後來竟然一一步步成為了大明第一功臣。

朱元璋一提起李善長,就說這是俺老朱的蕭何。

李善長很受用,但他忘了一點,劉邦還殺韓信呢,何況朱元璋。

其實,李善長也確實善於長命百歲。他身邊的同事一個個被朱元璋打倒。劉伯溫死得不明不白,楊憲莫須有被打倒,汪廣洋成了下毒犯,胡惟庸直接被打成了造反派。只有李善長沒事,他的兒子娶了朱元璋的女兒,他本人當了太子的老師。很明顯,朱元璋是要把李善長培養成善終之臣。

朱元璋對功臣們下手是狠了點,但他也需要樹立一個正面典型,免得後人說他專門過河拆橋。

可是,後面還是出事了。李善長犯錯誤了。

這個事情還是受胡惟庸的牽聯,具體來說,胡惟庸被判定造反,而胡惟庸還找了一個叫李存義小夥伴來共襄盛舉。而李存義正好是李善長的弟弟。

胡惟庸被處決後,李存義也被挖了出來。朱元璋想了一下,特地下詔,免死,流放算了。

很顯然,這是看在李善長的面子上。這個時候,李善長應該給領導寫封感謝信,送個錦旗啥的,表示一下皇恩浩蕩,我們三百六十度如沐春風。

朱元璋發了赦免詔書後,一直坐在宮裡等感謝信,可是左等右等,都沒有來。

善長來上班,眼袋耷拉得跟蛋蛋袋一樣,就是不提這回事。

李善長壓根就沒想著要感謝領導。

李善長覺得完全沒必要啊,我弟弟是我弟弟,關我什麼事?我又沒造反。你赦免他,是你的事情,跟我半毛錢的關係?

朱元璋怒了,這好比請人吃頓海鮮大餐,別人連個朋友圈也不發。

五年後,又出事了,李善長的親戚丁斌犯了點事。李善長給朱元璋打個報告,要求老朱看在自己面子上,赫免了丁斌。

可是,面子是別人給的,不是自個長在臉上的。

不提還擺,一提朱元璋就想起了五年前那件不愉快的事情。

你現在知道求我了啦。五年前,我放了李存義,你連個屁都不放,今天還指望我當好人!

朱元璋大怒,加重處罰丁斌,送到錦衣衛的詔獄裡學習學習。丁斌果然又供出了李存義當年那些事。雖然是老調重彈,但得看彈的是誰。

既然有人提了,那就徹底解決五年前的事吧。

李善長一家就此被團滅。那年,他已經七十七了,再撐兩年,或者早死兩年,就沒這些事了。

當然,李善長這麼善於偽裝的人都被發現了,僅僅是刑部是辦到的。在朱元璋的後面,還有那一群穿飛魚服配繡春刀的人。

5.讓人色變的詔獄

錦衣衛四處潛伏,刺探情報,官員的一舉一動都盡收眼底,當然,也不排除一些沒有犯事,但朱元璋確實想找點事的人。那怎麼辦?還有詔獄呢。

錦衣衛下面有一個北鎮撫司,專門處理皇帝主抓的案件,稱為詔獄,實現了逮捕,刑訊、關押、處決一條龍服務。裡面提供各式服務,比較出名的有十八套。比如挺棍、夾棍,腦箍、烙鐵及一封書、鼠彈箏,攔馬棍、燕兒飛或者灌鼻、釘指等等。包管站著進來,躺著出去。

到了後面,都打出了默契,打出了風格,打出了暗號:一般人是:打著問。重點服務對象加“好生”二個字,是好生打著問。VIP用戶是:“好生著實打著問”,有了這七個字,跟中了七殺拳差不多,可以吩咐家人買棺材準備後事了。

要是在牢中受了刑怎麼辦?有關係的可以送點藥,沒有的也可以自制,詔獄中的人自力更生,發明了輪迴酒。原料是十分綠色環保原生態的人尿。據說生病時喝一口,含在嘴裡,必有奇效。後面的有一個叫章公綸的官員在錦衣獄裡呆了六七年,啥藥都沒有,一有頭昏胸悶眼花,馬上喝一杯輪迴藥,立馬見效。

日子一久,詔獄在監獄界如雷貫耳,被錦衣衛的緹騎抓到北鎮撫司的詔獄,住上兩天,如果被通知要移送刑部監獄,那簡直就是換到天堂一樣。

這說明,有比較才有真理。

有這樣的監獄做保證,錦衣衛的工作無往而不利,經過紮根基層,深入官場。錦衣衛創造性搞出了一個黑名單《昭示奸黨錄》,按單抓人,照人開打,打一個準一個。朱元璋的拔刺工作以及其它工作無不順利展開。光是胡惟庸案就消滅了三萬人。

那麼,錦衣衛在其中立下了汗馬功勞,是不是會得到額外的獎賞呢?

有這個想法的人,那還是不太瞭解朱元璋啊。

6.塵封的繡春刀

隨著胡惟庸、李善長這些刺一一被拔掉,朱元璋把目標對準了另一批人。這裡面,最重要的一個人不是胡李的餘黨,而是首任錦衣衛使毛驤。他罪名竟然是與胡惟庸結黨。

沒錯,毛驤確實跟著淮西集團混了兩天,跟胡惟庸關係也很近,幫助胡惟庸對付個把人,也不是沒幹過,但他是臥底啊,是按朱元璋的指示去幹的啊?難道真的像電影《無間道》裡說的一樣,電腦裡的紀錄一刪,誰相信你?

反正,朱元璋一說毛驤是胡黨人士,人人都同意。胡黨的自不必說,這些年被毛驤整慘了,不少人還受過他詔獄的熱情招待。非胡黨的也不含糊,畢竟毛驤在主持倒胡主業時,還超範圍經營,抓了一些非胡黨的人。

那麼,為什麼朱元璋要打倒毛驤?

這其實不是問題,打倒毛驤是朱元璋的一貫風格。不打倒才奇怪呢。

朱元璋要打完收工了。朱元璋搞這麼多事,不是想把這個世界搞亂,他只是想拔掉刺,現在連李善長這樣的陳年老刺都拔掉了,還留著錦衣衛這種大殺器,只能影響世界和平。

錦衣衛這把繡春刀是時候抹血歸鞘了。而抹血之前,第一個要抹殺的是毛驤。

沒辦法,毛驤這些年下手下狠,得罪人太多。再說,他知道的也太多了,不弄倒,怎麼開創明朝新局面。

於是,從大局出發,毛驤這位無間道型的錦衣衛指揮使只好犧牲了。

除掉了毛驤,朱元璋又幹了一件事。

洪武二十年,胡惟庸案徹底終結,朱元璋把所有的大臣請到了錦衣衛的詔獄,然後搬出錦衣衛的所有看家刑具。看到大臣變色的臉,朱元璋溫和的說道。你們不用怕,請你們來不是體驗詔獄生活的,而是見證一件事情。

朱元璋下令將錦衣衛所有的刑具燒掉,滾滾濃煙中,那些讓官員半夜都嚇醒,那些讓官員上班之前,要跟老婆交待後事的刑具化為灰燼。

飛魚潛水,繡春歸鞘,錦衣衛的歷史剛剛開始,就要結束了嗎?

沒有,這不是結束,甚至不是結束的開始,而可能是開始的結束。不用多久,大明朝的帝座上將坐上另一個人。一個將錦衣衛重新推到巔峰的人。在他的手上,錦衣衛將正式擊倒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成為大明刑律的真正執行者。也就在他的手上,另一個傳奇的特務機構將應運而生。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觀看第三篇:六扇門大戰錦衣衛


腦洞歷史觀


明朝錦衣衛類似現在的 國家安全局,是明朝軍政蒐集情報機構,也是特務機構。

明室開國 ,百廢待興 ,為了鞏固大明江山, 皇帝專挑孤兒授與密探最殘酷的訓練 ,在法理之內, 執行國法, 在法理之外 ,排除異己。

其中武功最高者 ,即冊封為錦衣衛指揮使 ,官號青龍 ,而歷任青龍都會被授以大內最厲害武器 ,稱 ,寶盒內藏十四柄精鋼寶刀 ,其中八柄名為天、地、將、法、智、信、仁、勇 作為審問之用 。另外六柄 ,即專用以處決 ,一殺 違旨抗命 ,二殺 干政弄權 ,三殺 貪贓枉法 ,四殺 通敵叛國 ,五殺 同胞相殘 ,最後一柄金刀稱為 ,奉天成仁 ,在執行任務失敗時用以自裁 。

這班人在英明之主下 ,他們能保家衛國, 但當皇帝昏庸 ,卻變得令人聞風喪膽 。後來濫用職權,權柄太重,錦衣衛牽涉的多是軍機大事 ,所以往往因外洩陰謀而遭殲滅 。



星星讀歷史


對於這一問題,我研究過很多史書,其實吧,最後廢除的不是錦衣衛,而是另有所指,清朝也不是故意黑明朝,我們大多都被電影,電視所矇蔽!

朱元璋於洪武十五年建立錦衣衛的時候,它的職責,可謂多種多樣,並非如今所看到的那般窮兇極惡,有一點可以證實的是他們完全效忠於皇上!



錦衣衛在初創之時,屬上直衛親軍指揮使司。指揮使司掌握著二十六個衛,什麼旗手衛、金吾前衛、羽林左衛,羽林右衛、府軍衛……錦衣衛只是其中之一。 它的一大職責,是在朝會、巡幸、祭天……等重大活動時,執行儀仗以及保衛工作。以後一小部分是執行抓捕,審問的任務!

其實一開始,住朱元璋設立錦衣衛就是為了監視胡惟庸,因為他權欲太重,朱元璋與太子去避暑山莊度假的時候,他在朝中一手遮天,所謂讓一個人滅亡,必先使其膨脹,最後也沒落個好下場!

到朱元璋晚年的時候,感覺錦衣衛也有濫殺無辜,手上沾的鮮血太多,疑心太重,所以就想到錦衣衛設立的大獄,於是將大獄撤掉,而錦衣衛繼續暗地執行任務!因為朱元璋知道,這個組織不可缺少,他們的作用非比尋常!!!


飛刀在天


在明朝,錦衣衛的前身最初叫做拱衛司,只是一個七品的衙門,當名字改為拱衛指揮使司的時候,就升為正三品門頭,一直到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名字又換成 親軍都尉府。

當時這個親軍都尉府主要管轄儀鸞司,對皇帝出行時的儀仗隊伍,警衛事項負責。

到了洪武十五年,即公元1382年,朱元璋裁撤、改組了親軍都尉府,在此基礎上,設置錦衣衛,使之成為皇帝親自掌握的一支既有武裝能力,又具有巡察緝捕之權,同時掌管刑獄。

錦衣衛下屬的南北鎮撫司聲名赫赫。

南鎮撫司職責上負責法紀糾察,朝廷專設的詔獄就歸南鎮撫司管轄。南鎮撫司的人對於犯在他們手裡的人不論是文官或者是武將,都可以動刑訊問。

北鎮撫司專門對皇帝負責,獨家辦理皇帝交辦之事。

錦衣衛的人可以對內、外之人從事偵察、逮捕、審問等活動。

在洪武末年,朱元璋由於痛恨大小官員貪墨腐敗,甚至直接動用錦衣衛的人出手,搞得全國上下,風聲鶴唳,涉及面極其廣泛,處死的官吏就有萬人之多。

明洪武年間,有著名的四大事件,人稱洪武四大案;即空印案、胡惟庸案、郭桓案、藍玉案。

這裡面的空印案與郭恆案是朱元璋痛恨貪墨腐敗對涉嫌官員的鎮壓運動。

胡惟庸案和藍玉案則是朱元璋對明開國元勳藉故大開殺戒的開始。

在對這些案件立案、偵查、處置的過程中,錦衣衛首當其衝。

而對於涉及這幾宗案件之人,錦衣衛羅織罪名,構陷誣告,刑訊逼供,四案下來,輕則幾百人受誅,重則如藍玉案,牽連人多,涉及面廣,僅此一案,被處死者達一萬五千餘人!

在朱元璋執政時期,其殺伐專斷,很大程度上依賴錦衣衛為他做鷹犬,屠戮刑罰。

當國家形勢漸趨穩定,人心思定的時候,可是,錦衣衛這隻吸血成長起來的怪獸卻不能很快的收斂起來他們的爪牙,他們依然兇惡。

朱元璋可以利用錦衣衛做爪牙、做鷹犬,但是,一旦覺得尾大不掉,難以控制,就會毫不猶豫的滅掉這隻怪獸。

所以,就在錦衣衛出世5年之後,朱元璋就毅然開始對錦衣衛下手了。

洪武二十年,朱元璋以錦衣衛所轄詔獄用刑太殘忍為名,下令錦衣衛銷燬所有刑具,把詔獄所有的犯人都交給刑部,未決之案,移交三法司,納入法條管理,直接降詔,將錦衣衛廢除了!





子由拍案驚奇


明初,朱元璋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統治,特設錦衣衛,賦予巡察緝捕之權,從事偵察、逮捕、審問等活動,後來還擁有了監獄,可以在不經過正常司法程序的情況下自行逮捕、刑訊和處決犯人,“胡藍之獄”、“郭桓案”等案都有錦衣衛活躍其中,整個明朝的特務統治恐怖氛圍也是從錦衣衛開始。

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下令焚燬錦衣衛刑具,所押囚犯轉交刑部審理;同時下令內外獄全部歸三法司審理,將錦衣衛廢除。而廢除的原因,或許是出於以下兩方面的考慮:

一、錦衣衛捕風捉影、濫殺無辜,製造冤獄,導致民怨沸騰,朱元璋也知道錦衣衛濫用職權,恣肆枉法;

二、洪武二十年(1387年),自洪武十三年(1380年)誅殺胡惟庸開始的胡惟庸之案已經接近尾聲,朱元璋認為已不需要這樣一股勢力來鞏固自己皇權了。

之後,明成祖朱棣以藩王的身份登基,登位之初政局還不穩定,朱棣需要這樣一股勢力來鞏固自己的統治,於是重新啟用錦衣衛,來監察、刺探朝廷眾臣,並新設了北鎮撫司,專治詔獄。永樂十八年(1420年),朱棣又另設東廠,由自己地心腹宦官統率,自此,廠衛相連,形成嚴密的特務網。


自歷史來


這就讓我想起來了希特勒的衝鋒隊,並不是把希特勒和朱元璋放在一起比,而是這兩件事情的相通性實在是太多了,以至於這兩天事情你把它混合起來放成一件事情來講,這就是一件事情。

朱元璋為什麼成立錦衣衛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他覺得他手底下的人大臣不聽他的話,為了能夠對付這些大臣,同時也為了保證自己掙錢的穩固,所以他成立了這個錦衣衛,錦衣衛顧名思義穿錦衣,而且天天這幫人的鼻子跟狗似的,在大成的家裡面待著,聲明很不好,很多人都對這個錦衣衛恨之入骨。

最終朱元璋憑藉錦衣衛的幫助,終於搞定了胡惟庸和李善長所在的淮西勳貴集團,解決掉了這些人那就真的是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本來成立你的目的就是為了對付這些大臣,現在這些大臣已經死了,那你這些人是否還有存在的目的呢?

所以朱元璋在處理掉錦衣衛的指揮使以後,然後就把錦衣衛給撤銷了,錦衣衛存在的時間只有11年,在這之後一直到朱棣才把錦衣衛重新給設置了回來。

同樣的道理,我們去看一下希特勒和他的衝鋒隊,希特勒在前期需要幹一些見不得人的事情,包括當時的國會縱火案等等一系列這個東西都需要有人去揹負罵名去當這個罪人,所以希特勒組建了衝鋒隊衝鋒隊說白了就是一個夜壺,想要用你的時候那就追著你,要不想要用你的時候就一腳把你給踹開。

最終希特勒通過中鋒隊等自己的運作,終於把德國的權力的位置死死的抓在自己的手裡面,就在他志得意滿向全世界宣佈德國處於自己的統治之下的時候,希特勒果斷動手把衝鋒隊的頭目直接給逮捕,並且解散了衝鋒隊。

解散衝鋒隊看起來很愚蠢,希特勒字段一遍可事實上希特勒通過這個手段不僅收攏了國防軍的明星,而且還洗掉了自己的惡名,很多有的沒的責任就直接扔到了衝鋒隊的頭上,衝鋒隊就成了一個背鍋搗蛋的傢伙。

當然衝鋒隊這麼好用的,那絕對不能夠說放棄就放棄了,在這之後希特勒又成立了黨衛軍黨衛軍,事實上就是一批擁有合法武裝的衝鋒隊,希特勒就通過這個手段將衝鋒隊合法的帶到了公眾的視線之中,當然在這之後第三帝國破滅,黨衛軍也跟隨著一起灰飛煙滅。


漩渦鳴人yy


因為朱元璋在建立錦衣衛之初,就沒想過把它設置成一個常設機構,他建立錦衣衛的初衷,只是替他辦事,具體來說,就是辦幾件重要的事。

看看洪武年間的錦衣衛都幹了點什麼。

錦衣衛創立於洪武十五年(1382年),由朱元璋的儀鸞司改置而來。

它與明初的一件大案——胡惟庸案密不可分。

胡惟庸案發生在洪武十三年,起初,這只是一樁牽扯不多的案件,在當年,只有胡惟庸本族人和御史大夫陳寧、中丞塗節等為數不多的幾個大臣受到牽連,殺人不過數百,還遠遠夠不上後來大案的級別。

此後兩年,此案雖有餘波,總體上並沒有大張旗鼓地追究,看上去,案件到此似乎就要結束。

然而,等到錦衣衛創立之後,一切就開始擴大化。原先許多看似毫無關聯的官員,紛紛被牽扯其中,殺到洪武十九年,受牽連致死者已達到三萬多人,超過了錦衣衛設立前的一百倍,李善長、宋濂、唐勝宗、費聚、趙雄、李存義、陸仲亨等一大批功臣宿將,公侯伯爵被殺。

在這其中,隨處可見直接向皇帝負責的錦衣衛的身影,北鎮撫司的恐怖名聲,也就是在那時建立起來的。

此外,還有洪武十五年發生的空印案,也是朱元璋借錦衣衛之手,強化權力與威信的事件。

朱元璋設立錦衣衛的初衷就是強化君權,清洗功臣,經過胡藍之獄及郭恆案、空印案的洗禮,開國功臣基本被一網打盡,剩下的再也沒有威脅,錦衣衛這把快刀,也到了封存的時候。

從洪武十五年朱元璋設立錦衣衛到洪武二十六年裁撤錦衣衛,錦衣衛僅僅存在十一年,就被廢除。

再看看錦衣衛的首腦們——錦衣衛指揮使的下場如何。

第一任錦衣衛指揮使是毛驤,他是朱元璋自身邊得力的武官中提拔。毛驤深受朱元璋信任,他也不負所托,胡惟庸案殺得人頭滾滾,光是開國的公爵、侯爵就被殺了二十幾人。

不知毛驤是否有想過,這麼多元勳被殺,自己可也是其中一員,又是執行者的角色,會落得什麼下場呢。

毛驤最後的結局,是被指認為胡惟庸餘黨而被捕,並因此被殺,很好地詮釋了“玩刀者必死於刀下”這句話。

毛驤的繼任者是蔣瓛,他同樣兢兢業業,完成了前任還沒清理乾淨的胡惟庸餘波,同時又開啟了另一樁大案——藍玉案的前奏。

不過這時候,錦衣衛已犯了眾怒,加上權力越來越大,連朱元璋本人也認為錦衣衛有濫用職權,依勢作寵之態,於是從洪武二十年開始,逐步削減錦衣衛的權力,直到洪武二十六年,最終將錦衣衛裁撤。

至於蔣瓛的命運,和毛驤如出一轍,為了表揚他的辛勞工作,朱元璋給予了他與前任毛驤同樣的賞賜——掉腦袋。

如果說錦衣衛是朱元璋的一塊抹布,那錦衣衛指揮使就是抹布上最髒的那一處,無法見人也無法洗白,只能揮刀截斷,兩位指揮使人頭落地即是明證。

在錦衣衛命運的背後,其實是王權與相權的對立。胡惟庸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真正的宰相,在他被殺之後,實行了1000多年的宰相制也被廢除,朱元璋達到了他大權獨攬的目的。

錦衣衛,只是他達成目的的工具而已,當無人可以再威脅到皇權,錦衣衛也就沒有了存在的必要。

這一點,在之後朱棣再次重設錦衣衛也可以看出,朱棣同樣需要有人幫他幹上一些不甚光彩,見不得光的事,曾經大放光彩的錦衣衛自然就成了最好選擇。


小院之觀


說到明朝,錦衣衛和東廠都是極具代表性的機構,近些年很多影視劇都塑造了錦衣衛的形象,飛魚服,繡春刀深入人心,實際上錦衣衛就是明朝的“秘密警察”,他們有凌駕於司法的權力。

錦衣衛確實是朱元璋建立的,建立之初主要三項職責:守衛值宿、偵察與逮捕、典詔獄。設有都指揮使一人,指揮同知二人,還有鎮府使,千戶,百戶,總旗,小旗等。在整個明朝錦衣衛的地位隨著形勢和領導人的更換也是不斷變化的,有時候受到東廠的壓制,有時候又凌駕於東廠之上。

朱元璋在洪武十五年將“親軍都尉府”改置錦衣衛,正式宣告錦衣衛的誕生,成立之初錦衣衛就展現了超高的辦事效率,在明初朱元璋駕馭群臣方面錦衣衛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胡惟庸案牽連三萬餘人。

錦衣衛的可怕之處不僅在於直接受命與皇權,更在於他們有特殊的權力,錦衣衛下屬的北鎮撫司負責管理詔獄有獨立的司法權,可以秘密對犯人進行審訊,三法司都無權過問,過大的權力導致了很多冤假錯案,詔獄在很多時候就是“地獄”的代名詞。

並不是所有的錦衣衛都像電視中演的那麼瀟灑,其中很多人都是“打雜”的,比如負責皇帝儀仗和宿衛的“大漢將軍”,雖然名字聽著無比霸氣,身材體貌也比較雄偉,但是主要就是撐場面的樣子貨,這部分人多達1500餘人。

實際上朱元璋並沒有真正意義廢除錦衣衛,嚴格來講洪武二十年朱元璋大張旗鼓的只是廢除了錦衣衛的刑具,將詔獄中的犯人送去了刑部的大牢,明成祖繼位後也只是“復典詔獄”就是恢復了錦衣衛的詔獄,再度給予獨立的司法權。

朱元璋廢除錦衣衛詔獄主要還是因為詔獄的權力太大,凌駕於司法之上,加之確有屈打成招製造冤案,所以朱元璋為了使朝中大臣安心,才不得不廢除了錦衣衛的詔獄,實際上錦衣衛依舊存在,比如那些“大漢將軍”。


一點點歷史


錦衣衛,是明朝時期,最酷的一個組織,類似於現在的特工組織,一直都充滿著無盡的神秘感。直到現在,大明錦衣衛,都是各類影視文學作品中不斷表現的精彩形象。

錦衣衛由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創建,自建立之後,並沒有被廢除過。錦衣衛直到南明永曆帝朱由榔時期,才徹底消失。

那為什麼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錦衣衛在朱元璋統治的末期被廢除了呢?其實,這只是一個誤解罷了。

朱元璋出身貧寒,他為了子孫的富貴安康,專門制定了宗室爵位俸祿制度,以便讓他的後人,即使不做任何事情,也可以衣食無憂。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朱元璋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加強集權,穩固大明江山。他做了歷朝歷代君主都會做的事情,那就是“兔死狗烹,鳥盡弓藏”。

朱元璋比較多疑,這也是很多開國君主的通病。特別是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爆發後,讓朱元璋更加覺得,很多人想要謀奪他的大明江山。太祖為了能夠隨時監控朝中大臣們的一舉一動,於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了親軍都尉府和儀鸞司,正式建立了錦衣衛指揮使司,即錦衣衛。

錦衣衛除了負責“直架侍衛”,即做皇帝的貼身保護工作之外,還要負責偵查、緝捕和審訊等工作,用以維護皇權穩定。甚至,在戰爭時期,錦衣衛還會參與到收集軍情,策反敵軍的工作中去。

自司馬遷著《史記》之後,“酷吏”在史書中總是佔據著重要的一席。酷吏是古代帝王,非常喜愛任用的一類人,當需要嚴刑峻法治國,打擊排除異己之時,就是酷吏們大有作為之際。著名的發明家東漢蔡倫,就是發明了新式造紙術的那位,其實就是一位殘酷的宦官酷吏。唐朝武則天時期,更是任用了大批酷吏,發明了諸多的刑罰、刑具,迫害李唐宗室及朝臣。

錦衣衛,在大部分時間,實際上做著同酷吏一樣的工作,因此才讓人聞之喪膽。朱元璋創立錦衣衛之後,賦予了錦衣衛一項非常重要的職權,那就是可以避開“三法司”(明朝時為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獨立掌管刑獄。而且,錦衣衛的刑獄是直接向皇帝負責,換個名字就是大家所熟知的“詔獄”。凡是被詔獄所抓的犯人,那就是進了天牢,即使不死,也要被扒掉一層皮了。

在《大明律》及朱元璋發佈的《大誥》中,制定了很多殘酷的刑罰,除了挑筋、去指、挖膝蓋、斷手、刖足、閹割、斬首、凌遲等通常的刑罰之外,還有諸如剝皮揎草之類的讓人膽戰心驚的酷刑,這些刑罰錦衣衛全部可以執行。而且,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專門用於刑訊逼供的酷刑,除了繼承了武則天的酷吏們的發明之外,朱元璋時期還有獨創的水刑“貼加官”之類。

所謂的“貼加官”,就是在被綁住手腳的人臉上貼紙,然後噴溼。接著,第二張、第三張……貼的越多,受刑的犯人呼吸就會越困難,求生的慾望就會迸發。這時候,基本上讓招什麼就招什麼了。酷刑之下,必出冤獄,所以,錦衣衛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羅列編織朱元璋想要的供詞罷了。

正因為錦衣衛的刑獄,是朱元璋用來剪除異己的工具,所以,太祖認為,此等酷政可以用一時,而不可永久使用。這也是朱元璋英明之處,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什麼時候應該停止。再加上,錦衣衛因為權力過大,不免發生濫用職權,藉機打擊私敵的情況。朱元璋發現這些弊端之後,決定停止錦衣衛的刑獄。

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下諭令:“焚錦衣衛刑具,以繫囚付刑部”,讓錦衣衛將所有刑具焚燬,將犯人轉交刑部審理。到了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錦衣衛的刑獄職責大部分被剝離,交由了三法司處理。

這就是朱元璋廢除錦衣衛說法的由來。如果仔細理解的話,太祖並沒有廢除錦衣衛,只是去掉了錦衣衛刑獄的部分職責,轉交給了三法司而已。換個說法就是,不需要錦衣衛再用酷刑來逼供獲取“罪證”了。此時,錦衣衛的機構還在,錦衣衛保護皇帝安全的職責未變。同時,錦衣衛還在繼續幫朱元璋監視和蒐集大臣們的情報,其特務機關的本質未變。

爆發於洪武二十六年的藍玉案,就是在朱元璋的指使下,由錦衣衛指揮蔣瓛告發藍玉謀反。雖然表面上是由皇太孫朱允炆主導審理,實際上的幕後工作,幾乎還是全部交由錦衣衛完成,而朱元璋就是坐鎮幕後那位大人物。

朱元璋之所以在洪武二十年,開始移除錦衣衛的刑獄權力,是因為太子朱標正值壯年,太祖當時認為明朝廷的大權可以正常交接了。朱元璋的想法就是剪除威脅勢力之後,交給太子,以仁政治天下。他在辦過胡惟庸案之後,認為淮西集團、浙東集團的主幹已經被剪除了,任務完成了。那麼,錦衣衛的一些職責,也就沒必要存在了。

可是,讓朱元璋沒想到的是,太子朱標竟然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突然去世。這一變故,讓朱元璋始料未及,只能改而扶植、培養皇太孫朱允炆。原本留給太子朱標的藍玉一黨,此時,就成了威脅。所以,太祖不得已,再次暗中啟動了錦衣衛的部分刑獄職能。只不過,經過公開的“三司會審”,只會顯得剪除藍玉一黨,更加的名正言順而已。

錦衣衛,終明太祖一朝,都是存在的。只不過靖難之役後,成祖朱棣為了壓制臣民的不滿,恢復了錦衣衛包括刑獄在內的所有權力,並有所加強。這也是朱棣恢復錦衣衛傳言的由來。

錦衣衛,自洪武十五年,1382年,成立之後一直存在。直到1661年,南明昭宗朱由榔屬下的錦衣衛指揮使馬吉翔,在咒水之難中戰死,才正式結束了明朝錦衣衛的歷史。


奕天讀歷史


明朝歷史中的這樣東西可以說是前無古人的,那就是錦衣衛。他們可是在朱元璋時期,以及後來再度建立之後的那一段歷史中扮演了一個極為重要的角色。


錦衣衛

說到錦衣衛,其實他們說到底應該算是一種特務機構,和國民黨的軍統以及中統倒是有著一些相似之處,說到底就是幫助朱元璋收集情報,然後還有從事策反,審問等等任務,可以說,他們就是朝廷部在外面的一雙雙鷹眼。

大明王朝,錦衣衛可以說斷斷續續的存在了很長時間,朱元璋對他是立了又廢,但是後世之君竟然再度啟用這一制度,大明王朝的不少慘案都和這一群神出鬼沒之人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廢除錦衣衛

朱元璋建立錦衣衛制度的目的可以說是十分的明確。主要就是為了監視那一些驕兵悍將,王公大臣,除此之外,也有著廣開言路的意思,防止自己被這些大臣矇蔽了雙眼。

但是事情往往不是表面上的那麼簡單,朱元璋在建立錦衣衛的時候可以說給了他們不小的權力,即使是皇親國戚他們都有權監視,久而久之,他們也就成為了一個威脅,朱元璋看到了他們逐漸的勢大,知道要是繼續發展下去的話,可是有些不妙,於是就將他們解散了。


後來到了錦衣衛復立,但是他們特權依舊,久而久之反而成為了大明王朝滅亡過程中的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