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疫情拖住致富腿 安陸市趙棚鎮為“鐵桿莊稼”謀出路

孝感日報 特約記者楊鵬程 通訊員劉壯

“蒜薹都長出來了,大家都說說,該怎麼辦?”

3月2日晚,安陸市趙棚鎮黨委會議室內,燈火通明,鎮黨委書記周紅兵和分管農業幹部以及蒜薹種植村駐村幹部正在研究對策。

大蒜是趙棚鎮農業的“鐵桿莊稼”,每年光蒜薹產量就超過40萬斤,主要銷往孝感、廣水、信陽等地,是趙棚鎮廣大農戶脫貧致富的重要經濟來源。

陽春三月,正是趙棚鎮蒜薹上市的日子。可是,疫情來勢洶洶,道路封閉,農戶蒜薹眼看著長好了沒辦法收購,大家犯了愁。

“既要搞好疫情防控,又不能讓疫情拖住農戶增收致富的腿。”周紅兵說道,會議一直開到了晚上11時,大家達成共識:採取代購代銷的辦法,採購蒜薹、銷售蒜薹、配送蒜薹全部由鎮政府和村委會負責聯繫。

周紅兵勉勵大家:“寧可我們幹部辛苦點、危險點,也不能讓農戶的蒜薹爛在田裡!”

鄧國民是趙棚鎮放心糧油農副產品銷售部老闆,一直從事農產品購銷工作。3月6日,周紅兵撥通了鄧國民電話:“趙棚的蒜薹現在沒人收送不出去,你願不願意過來收蒜薹?農戶種點兒蒜薹不容易,保底5塊錢一斤收,說實話,賺不到多少錢還可能會虧。”

電話那頭,鄧國民激動不已:“黨員幹部冒著生命危險防疫,能為鄉親們蒜薹銷售出一份力,就算不賺錢虧錢我也願意,周書記您放心,寧可我自己吃虧也不會讓鄉親們吃虧!”

同樣的電話,周紅兵還打給了趙棚鎮另外三家農業合作社,負責人一致表示將以不低於每斤5元的價格收購農戶的蒜薹。

“趙棚的老闆們都是好樣的。”周紅兵感慨地說。當即他在工作群裡安排各村在防疫同時統計好農戶蒜薹產量,由村委會集中聯繫這幾家合作社確定價格,村幹部一對一找農戶收蒜薹再集中賣給合作社,合作社通過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將蒜薹銷往商超。

目前,在鎮黨委政府協調和幫助下,趙棚鎮每天往外銷售蒜薹近6000斤,每斤收購價格6元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