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中國人苦悶不快樂的6個原因,一個人要怎樣才能使生活快樂

胡適:中國人苦悶不快樂的6個原因,一個人要怎樣才能使生活快樂

現在,中國人似乎總是不快樂,學生抱怨作業多、員工抱怨工作累、忙碌的女性抱怨家務、官員抱怨應酬多、老人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回家。


胡適:中國人苦悶不快樂的6個原因,一個人要怎樣才能使生活快樂

究竟是什麼,讓中國人一臉愁容?

1、缺失信仰

有些黑人,墨西哥人要依靠救濟才能度日,但他們卻可以快樂的活著,但為什麼相對富足的中國人卻生活的如此沮喪呢?

說到底,中國的意識形態出了問題。現在的中國人,拋棄了自己的信仰,卻沒有樹立新的人生哲學,人生迷失了方向,也失去了控制幸福的手段,導致很多人選擇不幸福。

我們每個人感到快樂、煩惱、痛苦,不是因為事情本身,而是因為我們看待問題的想法和態度。正如彌爾頓所說:“意識本身可以使地獄變成天堂,也可以使天堂變成地獄。”

沒有信仰很容易拿一些外在的東西,相互比較。看著別人的成功,感到卑微;看著別人的幸福,感嘆自己的不幸。

胡適:中國人苦悶不快樂的6個原因,一個人要怎樣才能使生活快樂


胡適:中國人苦悶不快樂的6個原因,一個人要怎樣才能使生活快樂

2、愛攀比

中國人的生活似乎已經習慣比較。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比,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誰考上更好的學校,畢業了再比工作、比誰掙的多、比房子、比車。

別人有的自己也想有,但自己有的東西一旦別人有了,自己就不喜歡了。難道不知道開心最重要嗎?我們追求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幸福呀。你越去追求一生中永遠不能擁有的東西,我們就離幸福越遠。

胡適:中國人苦悶不快樂的6個原因,一個人要怎樣才能使生活快樂

3、對美好的事物不感動

我們可能沒有創造美的能力,但我們可以感受美、享受美帶給我們的樂趣。但人們似乎總是腳步匆匆,自然美,藝術美,精神之美,生活之美,創造美,我們經常視而不見,不知道。

如果我們能停下來欣賞一下路邊美麗的花朵,樹葉隨風飄落,看到孩子天真的微笑和快樂。然後我們就可以感受到快樂。

胡適:中國人苦悶不快樂的6個原因,一個人要怎樣才能使生活快樂

4、不懂得施捨

宋朝張商英說“樂善好施”。意思是一個懂得付出而不只是索取的人才會感到幸福。付出不是富人的專利。向災區捐贈數億是付出,給陌生人一個微笑也是付出.

姚明說:“我做公益,慈善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別人的同時淨化自己,讓自己昇華,到最後幫助的是我自己,讓我覺得我對這個社會是有用。”

胡適:中國人苦悶不快樂的6個原因,一個人要怎樣才能使生活快樂

5、單調與規律

中國人缺乏生活的熱情,生活通常是按步就班的。學生的生活是單調的,就是為了小升初,初升高和高考而生活,生活中只有學習和書本.

職場生活只有工作、吃飯、睡覺,寶貴的週末時間還不夠休息,很少去郊遊或娛樂.也許到了老年,有很多時間去玩,但身體力不從心,已經不能四處旅行,吃喝玩樂了。

富士康為什麼發生員工跳樓事件?就是因為員工生活的太單調而失去了做人的快樂。

胡適:中國人苦悶不快樂的6個原因,一個人要怎樣才能使生活快樂

6、焦慮無處不在

中國人總是集慮。考不上好大學-焦慮,找不到好工作-焦慮,年齡大了不結婚生子-焦慮,社會不公-焦慮,沒有錢-焦慮,食品不安全-焦慮,孩子的教育-焦慮,環境汙染-焦慮。似乎總是有無盡的事情讓人焦慮。但是,只有無憂無慮的人才會感到快樂。總是擔心、焦慮,哪有快樂時光?

這些事情都慢慢成為了人們的壓力。在這些壓力下,他們忙得不可開交,幾乎沒有時間去緩解壓力。不敢堅持做自己,他們想成為父母的好兒子,妻子的好丈夫,兒子的好父親,朋友的好夥伴,但你是永遠不可能成為別人想讓你成為的那種人的。

要知道,即使在最貧窮,最危險的情況下,只要你可以打開心扉,做你自己,你總能找到自己的快樂。


胡適:中國人苦悶不快樂的6個原因,一個人要怎樣才能使生活快樂


胡適談人生觀

每個人可以說都有一個"人生觀",我是以先幾十年的經驗,提供幾點意見,供大家思索參考。

很多人認為個人主義是洪水猛獸,是可怕的,但我所說的是個平平常常,健全而無害的。乾乾脆脆的一個個人主義的出發點,不是來自西洋,也不是完全中國的。中國思想上具有健全的個人主義思想,可以與西洋思想互相印證。

王安石是個一生自己刻苦,而替國家謀安全之道,為人民謀福利的人,當為非個人主義者。但從他的詩文可以找出他個人主義的人生觀,為己的人生觀。因為他曾將古代極端為我的楊朱與提倡兼愛的墨子相比。在文章中說:"為己是學者之本也,為人是學者之末也。學者之事必先為己為我,其為己有餘,則天下事可以為人,不可不為人。"

這就是說,一個人在最初的時候應該為自己,在為自己有餘的時候,就該為別人,而且不可不為別人。

十九世紀的易卜生,他晚年曾給一位年輕的朋友寫信說:"最期望於你的只有一句話,希望你能做到真正的、純粹的為我主義,要你有時覺得天下事只有自己最重要,別人不足想,你要想有益於社會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你自己這塊材料鑄成器。" 另外一部自由主義的名著《自由論》,有一章"個性",也一再的講人最可貴的是個人的個性,這些話,便是最健全的個人主義。一個人應該把自己培養成器,使自己有了足夠的知識、能力與感情之後,才能再去為別人。

胡適:中國人苦悶不快樂的6個原因,一個人要怎樣才能使生活快樂

孔子的門人子路,有一天問孔子說:"怎樣才能做成一個君子?"孔子回答說:"修己以敬"。這句話的意思,也就是要把自己慎重的培養、訓練、教育好的意思。"敬"在古文解釋為慎重。子路又說,這樣夠了嗎?孔子回答說:"修己以安人"。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先把自己培養、訓練、教育好了,再為別人。子路又問,這樣夠了嗎?孔子回答說:"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培養、訓練、教育好了自己,再去為百姓,培養好了自己再去為百姓,就是聖人如堯舜,也很不易做到。孔子這一席話,也是以個人主義為起點的。

自此可見,從十九世紀到現在,從現在回到孔子時代,差不多都是以修身為本。修身就是把自己訓練、培養、教育好。因此個人主義並不是可怕的,尤其是年輕人確立一個人生觀,更是需要慎重的把自己這塊材料培養、訓練、教育成器。我認為最值得與年輕人談的便是知識的快樂。

一個人怎樣能使生活快樂。

人生是為追求幸福與快樂的,《美國獨立宣言》中曾提及三種東西,即就是(1)生命,(2)自由,(3)追求幸福。

但是人類追求的快樂範圍很廣,例如財富、婚姻、事業、工作等等。

但是一個人的快樂,是有粗有細的,我在幼年的時候不用說,但自從有知以來,就認為,人生的快樂,就是知識的快樂,做研究的快樂,找真理的快樂,求證據的快樂。

從求知識的慾望與方法中深深體會到人生是有限,知識是無窮的,以有限的人生,去深求無窮的知識,實在是非常快樂的。

胡適:中國人苦悶不快樂的6個原因,一個人要怎樣才能使生活快樂

二千年前有一位政治家問孔子門人子路說,你的老師是怎樣的人,子路不答。後來孔子知道了,說:"你為什麼不告訴他,你的老師'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從孔子這句話,可以體會到知識的樂趣。

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在澡堂洗澡時,想出瞭如何分析皇冠的金子成分的方法,高興得赤身從澡堂裡跳了出來,沿街跑去,口中喊著:"我找到了,我找到了。"這就是說明知識的快樂,一旦發現證據或真理的快樂。英國兩位大詩人勃朗寧和丁尼生有兩首詩,都是代表十九世紀冒險的、追求新的知識的精神。

最後談談社會的宗教說,一個人總是有一種制裁的力量的,相信上帝的人,上帝是他的制裁力量。我們古代講孝,於是孝便成了宗教,成了制裁。現在在臺灣宗教很發達,有人信最高的神,有人信很多的神,許多人為了找安慰都走了宗教的道路。

胡適:中國人苦悶不快樂的6個原因,一個人要怎樣才能使生活快樂

我說的社會宗教,乃是一種說法,中國古代有此種觀念,就是三不朽:立德,是講人格與道德;立功,就是建立功業;立言,就是思想語言。

在外國也有三個,就是Worth,Work,Words。這三個不朽,沒有上帝,亦沒有靈魂,但卻不十分民主。究竟一個人要立德,立功,立言到何種程度,我認為範圍必須擴大,因為人的行為無論為善為惡都是不朽的。我國的古語:"流芳百世,遺臭萬年",便是這個意思……因此,我們的行為,一言一動,均應向社會負責,這便是社會的宗教,社會的不朽……我們千萬不能叫我們的行為在社會上發生壞的影響,因為即使我們死了,我們留下的壞的影響仍是永久存在的。"

我們要一出言不敢忘社會的影響,一舉步不敢忘社會的影響"。即使我們在社會上留一白點,但我們也絕對不能留一點汙點,社會即是我們的上帝, 我們的制裁者。


胡適:中國人苦悶不快樂的6個原因,一個人要怎樣才能使生活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