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有武則天,西有伊琳娜,兩位都是千古第一女帝

前言

自古以來,我們都有一個認知"權利"是男人的遊戲。

有這種思想,是因為從古至今那些登上權力頂峰的很多都是男人。不是說沒有女性,只是相對來說實在太少太少。

特別是在等級森嚴,男尊女卑的封建時代,一位女人想要有所建樹實在太難。然而總有人會打破規則,將遊戲規則踐踏然後書寫上屬於自己的一筆。

國內說到女皇帝,自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武則天。她是我國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

至於國外的女帝,大家又會想到誰?

是沙皇葉卡捷琳娜,還是英國女皇伊麗莎 白?

相較於我國,歐洲的女皇帝似乎要多一些。可其實成就歐洲第一女皇地位的,卻是拜占庭的女帝伊琳娜

大唐帝國與拜占庭帝國都是歷史上兩個傑出的國家。

雖然很多人都說大唐與拜占庭沒有可比性,因為大唐相對於拜占庭來說要強盛太多。可不管如此,在對待皇帝是男是女方面,兩個國家幾乎是相同的。

武則天與伊琳娜,雖然分屬不同的東西方文化,可兩人不管是人生際遇還是臨朝手段都不經相同。

她們的出現,也在以男權至上的封建思想中,開創了女性臨朝稱帝的先河,並且兩人都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東有武則天,西有伊琳娜,兩位都是千古第一女帝

(武則天是華夏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而伊琳娜是歐洲歷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所以兩人能夠有一定的對比性!)

敏銳的政治素養

武則天與伊琳娜能夠在成為皇帝,從男人的附庸到手握大權,最終登基為帝,與她們的個人能力和政治眼觀很大關係。其中兩人成長、家庭對性格的培養都十分地相似。

1、相同軌跡

既然兩人擁有著十分相同的成長經歷,那麼我們就先從兩人的成長過程入手。

從其成長曆程看,她們都出生於官宦貴族家庭,武則天的父親曾經是朝堂高官,曾被封國公爵位。伊琳娜則出生於雅典,一個名為薩蘭塔培庫斯的貴族家庭,該家族在希臘中部地區具有很強的政治影響力。

從兩人的出生上就不難看出,兩人都是出生時官宦家庭,並且家族有一定的地位和實力。

而兩人小時的人生際遇也大徑相同,比如兩人小時候都經歷了家道中落。

武則天小的時候父親去世,因此她和母親受到同父異母兄弟的刻薄對待。

伊琳娜在幼年時也因父母的過早離世,導致家族產業被奪,而長期過著的寄人籬下的生活。

因此,她們幼年都是接受過良好教育,但卻有著悲慘的童年經歷的。這也使得兩人變得心思縝密、果斷幹練。也因為幼時的經歷,讓她們進入宮闈之後,表現出了與其它皇室女性不一樣的特點。

對於權力的渴望,也導致兩人入宮之後,都將各自的手段心機發揮到極致,兩人做法也極具相同性。

東有武則天,西有伊琳娜,兩位都是千古第一女帝

武則天

(1)不僅是兩人有著相同的出生和過去,兩人對於權力的狠辣也如出一轍。

比如武則天為了爭寵成為皇后,竟然能親手殺死自己的親生兒女。

伊琳娜為了掃除其權力的絆腳石,也用極為殘忍的手段將自己的兒子刺瞎,導致最後去世。

(2)在登基為帝后,兩人對待皇室的方式

還是先說武則天,她為了爭奪帝位,以廢帝、殺子等方式剪除李唐王室成員。

伊琳娜也好不到哪裡,她為了登上至高權位,也通過割舌、致盲的方式殘害伊蘇里亞王朝皇室成員,於是這兩位皇后都是在剪除威脅,皇室被殺得差不多的情況下登上皇帝之位的。

2、同樣的血腥鎮壓

不止在登基手段上,她們除了對皇室成員採取血腥政策,對敢於反抗其意志的朝中官員,她們也同樣是採用了嚴厲的手段進行鎮壓。

(1)公元684年9月,徐敬業舉兵反叛,妄圖打著廬陵王的旗幟匡扶李室。只是短短几天,便聚集的許多對武則天不滿的貴族。

武后當知道後,命左玉鈐為大將軍李孝逸為揚州道大總管,率兵三十萬,前往征討。同年十一月,叛亂被鎮壓。

(2)公元780年,拜占庭也發生了一次叛亂。在伊琳娜的皇叔尼基福魯斯在一些貴族的煽動下,發動了對伊琳娜的叛亂。

伊琳娜也的果斷採取措施,迅速將叛亂鎮壓下去,很多參與叛亂的顯要人物被逮捕、鞭打、拷問、驅逐。

東有武則天,西有伊琳娜,兩位都是千古第一女帝

伊琳娜女皇

3、培植勢力

除了武力鎮壓和使用酷吏打擊異己勢力,她們還使用籠絡利誘的手段培育親信官員

(1)武則天廣開科舉,廣招四方英才,將張九齡、劉知幾等寒門微族有才之士招入朝中,又通過殿試、薦賢等方式招攬的大批親信人才。

同時她對這些人才,還能做到禮賢下士,因此作為人臣與親信,他們自然對武則是感恩

戴德。

(2)伊琳娜亦是如此,在其爭權之初主要依靠的是宦官,但是隨著其地位的穩固,她開始對軍隊進行籠絡。

787年9月,伊琳娜派其心腹斯特拉基烏斯前往亞洲軍區拉攏軍區將官,最終在其協

助下將君士坦丁堡的效忠於利奧家族的禁衛軍全部驅逐。

於是,作為傑出的女政治家,武則天與伊琳娜各自憑藉其敏銳的洞察力和卓越的政治素養,以鐵血與智慧,懷柔與權術之策,剛柔並濟,雙管齊下,成功地拉攏百官,贏取民心,穩固了自己的地位,掃除了問鼎皇位的障礙。

特殊的國家環境

雖然在皇權至上的程度上略有差異,但大唐拜占庭

無疑都是

以皇權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國家。

"家天下"是其主要統治模式,男權至上是其固有的傳統思想,男性血親繼承是其延續王室血統的主要方式,而武則天伊琳娜能打破傳統登上帝位,與當時開明的社會環境有很大關係。

民族遷移造就開放環境:

東有武則天,西有伊琳娜,兩位都是千古第一女帝

大唐都城長安

這種開明的社會環境的出現源自於從歐、亞民族大遷徙

在古代史上,歐亞民族大遷徙是一個長期、連綿的過程,但總體而言對世界歷史產生重大影響的是開始於公元前後,於3-6世紀形成高潮的長達數個世紀的民族大遷徙。

這場大遷徙為遊牧農耕之間的交往提供了可接近性的機會,對東、西方兩大帝國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遊民遷徙

華夏帝國體而言,在中國隋唐帝國建立之前,就已經經歷了遊牧民族的遷徙。

早在漢、魏,在華夏北部和西北部的遊牧民族眾多,主要分為

匈奴、羯、鮮卑、氐、羌等五支,史稱"五胡"

東漢開始他們不斷內附,然後逐漸被漢族文化的同化,生產力不斷提高,過上了半耕半牧的生活。

到了魏晉時期,為了統治者的目的,他們往往被強制其遷居到內地,或者以土地為目的而向中原進發。

公元3世紀末,"胡人"在中原的人數已相當多了。他們逐漸轉變成了農耕文明,並且利用魏晉上層之間的矛盾,大肆發動戰爭。

從4世紀初至5世紀中期,北方先後有五個遊牧民族建立了十六個政權,歷史上稱為"五胡十六國"

哥特西進與匈奴入侵。

東有武則天,西有伊琳娜,兩位都是千古第一女帝

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現在的伊斯蘭堡

羅馬-拜占庭帝國而言,在伊蘇里亞王朝建立之前,經歷了遊牧民族的西遷和南遷。

早在3世紀危機之時,就已經有大量的蠻族部落遷入羅馬帝國境內,西哥特人、汪達爾人紛紛在帝國境內建立政權,476年羅馬末帝羅慕路斯被蠻族將領推翻,西羅馬壽終正寢。

之後雖然在查士丁尼大帝的武力征伐下,收復了很多土地,但是查士丁尼大帝去世之後,帝國復又陷入蠻族入侵的壓力之下,除了來自西方的日耳曼人威脅,還有北部的保加爾人、斯拉夫人也成為6-8世紀困擾帝國穩定的主要勁敵。

民族大遷徙下的結果是文明之間的融合,這種融合包括種族間的,也包括思想文化方面的。

唐王朝皇室具有鮮卑

族的血統,開國皇帝李淵之母是北周八國柱之一的獨孤信的女兒。李世民的長孫皇后也是鮮卑人。

伊蘇里亞王朝的皇帝利奧三世出身於希臘化程度較深的敘利亞地區,賽奧法涅斯稱其"具有薩拉森人思想",且似乎還懂阿拉伯語。其子君士坦丁五世,迎娶的皇后是卡扎爾汗的女兒伊琳娜。

含有二分之一卡扎爾人血統的利奧,則被冠以卡扎爾人的利奧四世之名。

而伴隨民族的融合,遊牧民族原始的平等主義的思想觀念也逐漸進入帝國,引起了中華唐帝國拜占庭帝國社會習俗和法制傳統的一系列變化。

由是觀之,在民族大遷徙的大背景下,唐帝國與6-8世紀的拜占庭帝國均憑藉其對外族文化的包容性和地緣文化的開放性,加快了與周邊民族的文化交流,帝國在將先進文化傳遞給周邊異族之時,異族亦將趨近於原始時期風尚的開放平等觀念滲入帝國。

武則天伊琳娜就是在這個大背景下成功地登上了男性獨尊的政治權力之最頂峰。

從這一點看,伊琳娜登基為帝與武則天南面稱聖,成為這一民族融合與全面開放時代的兩朵奇葩,與其說是歷史的巧合,不如說是巧合中的共性。

稱帝的迥異之路

在中國古代,禮的性質與作用非常微妙。作為一種較為固定的社會規範,可以說禮與法相輔相成,共同控制著社會人員的行為,確保著社會生活的安穩有序。

與法相比,禮影響的層面更為廣泛,涉及的問題也更加細緻,它不僅是一項獨立的制度,也為其他各項制度奠定了基礎。

東有武則天,西有伊琳娜,兩位都是千古第一女帝

武則天

1、武皇稱帝:

唐代的禮制上承周漢,下啟宋明,是中國古代禮制史上發展的高峰之一,其以禮制與法律的交融為契機,不僅促進了封建體系的完善和封建制度的確立,也維護了宗族關係的調整,從而形成了一種禮治的局面。

而這種禮、法合流的禮治格局對皇權而言具有矛盾性,武則天就是在這種禮治的矛盾中登上皇位的。

一方面,唐代的皇帝為了加強皇權,以禮制理清了神人君臣之間的關係,明確了皇帝已不再是神的僕從,而是僅次於天的人間之神。

關於這一點從宗廟、陵寢到輿服、樂舞,凡皇帝所用,無不"以尊而加",成為重中之重,便可看出,故在這一新體系之中,尊君是其基本精神,等級嚴明是其主要手段。

統治者不僅獲得了無上的權威與崇高的地位,且其權威與地位為社會所承認。

另一方面,在促使官僚政治走向完善的方面,禮制在其中的作用,同樣不可小視。"當一個龐大的官僚隊伍通過科舉制度被訓練、選拔出來以後,官僚政治的運轉便有了人事上的保障"。

但是僅僅有足夠的人員準備以及必要的能力培養還不足以完全實現官僚政治的目標,禮制最終為其完成了其在心理上的定位。

唐代禮制不僅對各級官吏的身份及其相互關係進行了界定,而且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各級官吏自覺地遵守並維護這種身份與關係。

武則天稱帝並不符合唐代的禮制,

可以想象她的稱帝之路會是多麼的困難,因為在這種禮制範圍內,下至普通百姓,上到文武百官都是其稱帝之路上的阻力。

但是也正是禮制將皇權推上至高無上之位,成就了她一代女皇之美夢。一方面她破壞禮制,用各種酷吏和手段殺死其稱帝道路上的反對聲音。

林語堂先生的《武則天正傳》,武則天一生共謀殺了九十三人。其中她自己的親人二十三人,唐宗室三十四人,朝廷大臣三十六人。

另一方面在登上帝位後,她又通過建立新的禮制來治理唐帝國,當時的官僚集團多數出自武則天心腹,這反過來進一步穩固了其統治。

2、伊琳娜登基:

東有武則天,西有伊琳娜,兩位都是千古第一女帝

伊琳娜劇照

拜占庭帝國伊琳娜登基稱帝道路與此略有差異。

拜占庭帝國嚴格地沿襲羅馬的法制傳統,各朝皇帝都以維護法律權威為己任,通常在前朝立法的基礎上,加以增減修訂,以不斷適應當朝的新情況。

因此,就成為拜占庭維持帝國正常運轉的基本規範。而伊蘇里亞王朝的立法《法律選編》的新規恰好為伊琳娜稱帝提供了合法性。

《法律選編》是由伊蘇里亞王朝的開國皇帝利奧三世於740年頒佈的,與之前法律的不同之處在於,這部法律更為體現出其"愛仁"的特點,其具體表現方式之一便是提高婦女在家庭和社會中的地位。

如在監護和繼承權方面,《法律選編》

規定:

若丈夫先於妻子去世,並留有子女,那麼妻子將作為一家之長的身份監管其嫁妝及丈夫的所有財產,而對於子女,則不得向母親索要遺產,要根據神的旨意,對母親絕對尊敬和服從,而且妻子的所有嫁妝則轉歸自己所有,且她可以獲得丈夫四分之一的財產,剩餘部分則轉歸丈夫遺囑中指名的繼承者,如果沒有遺囑,則由其近親繼承。

利奧四世死後,君士坦丁六世沖齡踐祚,伊琳娜不僅有權監管自己的嫁妝和利奧四世的所有財產,而且可對小皇帝實行完全監護權。

自然,也是整個帝國的真正監護者——小到皇室瑣事、婚配嫁娶,大到內政外交,政策制定,無不在她的實際監控之下。

由此可見,伊琳娜對帝國治策的修訂,對君士坦丁六世婚姻及其它方面的干涉,雖頗為專權,卻是有法可依的。

伊琳娜稱帝之時,君士坦丁六世被刺瞎,其叔伯被割舌,帝國並無健全的男性繼承人,故其稱帝又符合在無子女繼承和無遺囑繼承狀況下,夫妻間可以相互繼承財產的規定。

總結:武則天與伊琳娜擁有相似的人生經歷,用相同的手段,卻又用不同的方法成為一代女帝。

過人的膽識和卓越的政治才能,是她們能在紛雜的宮廷鬥爭中脫穎而出,直至最終問鼎皇位的基本素養。

受北部"胡人"影響較深,異域開化風尚大量滲入帝國,舊有禮俗被沖淡,社會環境更為開明,婦女社會地位有所提高,為她們出頭露面,干預政事提供了良好的時代契機,為其成功稱帝的提供了良好地外部環境。

東有武則天,西有伊琳娜,兩位都是千古第一女帝

但是這兩位傑出女性能登上皇位也有差異之處,那就是武則天根據唐帝國的禮制統治秩序,通過"以禮制禮"的方式,打破禮制登上皇位,運用禮制穩固皇位,開啟了15年的統治。

而伊琳娜則依據拜占庭帝國法制規範模式,通過"知法依法"的方式,迎合法律加冕為帝,通過法理維護帝位,穩坐皇位5年之久。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參考文獻:

《舊唐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