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過了臘八就是年

時光如水歲月如梭,新年就是在這銀裝素裹間不經意地牽住了我們的手,讓我們有情致去追逐那片片清純素潔的雪花。一場紛紛揚揚的大雪,雖然給草原鋼城的臘月新年帶來了幾許寒意,卻也帶來幾分精緻,在這冰封的日子裡,又讓我們有太多的故事歸於心靈,在於無聲處靜靜地綻放。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總會過多地懷念起過去的舊時光,而我更會懷念起記憶中兒時的新年,雖然那個年代物資比較匱乏,但在我的記憶中,只要過了臘八,家家戶戶就此拉開了忙年的序幕,人們掃房、請香、祭灶、寫春聯、辦年貨,街坊裡的鞭炮聲也會此起彼伏起來,整個臘月充滿了濃濃的年味,現在回想起來,不是因為那時的春節有多好,而是人們忙忙碌碌準備過年的心情才是最讓人回味的。

俗話說得好,過了臘八就是年

  記得每年到了臘八這一天,天還沒有亮,父母就會早早起床,父親用頭天晚上就剝好的大蒜泡上一大罈子臘八醋,而母親則精心地用大米、紅豆、小棗、栗子、桂圓、菱角、核桃和花生仁等各色食材為全家人熬上一大鍋美味的臘八粥,年幼的我雖然不太喜歡喝粥,但很喜歡一家人過臘八那種濃濃的親情感和祥和的氛圍。

臘月裡父親會陸續給家裡買回一些準備過春節的肉食,添置一些必要的生活用品,而母親則忙著清掃房子、洗衣服、拆洗和縫製被褥。父親和母親也會選擇一天的時間一起炸年糕、炸丸子、炸帶魚、做醬牛肉和紅燒肉,那個年代家裡還沒有冰箱,父母做出的這些美食,都會放進罈子或其它的一些瓶瓶罐罐裡放在窗外。在我的記憶中,那時包頭的冬天要比現在寒冷很多,室外就是天然的冷藏箱,那些美食在過年的時候拿出來再稍稍加工一下,就成為了年夜飯和正月裡最好的美味佳餚,那時我家的窗外總會引來一些野貓圍著那些罈罈罐罐"喵、喵"地亂叫。

俗話說得好,過了臘八就是年

  父親是滿族人,來包頭前在北京石景山工作,父親喜歡閱讀,也喜歡書法,受爺爺影響也喜歡偶爾弄上兩個下酒的小菜小酢一杯,在父親身上或多或少還保留著一些滿族人過年的習俗,因為每到臘月父親不但能做出一些美味的肉類美食,而且還能做出我們平時難得一見的滿族食品沙琪瑪,兒時的我很喜歡吃那種鬆軟黏滑的沙琪瑪,過年家裡招待客人時那些美味的沙琪瑪總會被人們一掃而光。

  兒時家裡最盼望過臘八的可能就是我了,因為過了臘八父親就會給我買回一些過年燃放的鞭炮,往往還沒有到大年三十,那些鞭炮就被我燃放的所剩無幾,那時鞭炮整掛燃放我還捨不得,於是我就把那整掛的鞭炮分解拆開,將拆解後的鞭炮揣進衣服兜裡,然後點燃一根香,跑到外面和街坊裡的孩子們一個一個的燃放,鞭炮燃放時還總會和街坊裡的小夥伴們比一比誰的鞭炮更響,誰的鞭炮威力更大,於是經常把鄰居家的院牆和煤堆炸的千瘡百孔。

臘月裡還有一個環節讓我記憶猶新,那就是貼年畫,兒時我的家還住在平房裡,記憶中那間房子不是很大,卻被愛乾淨的母親收拾的井井有條,母親說我就是出生在那間房子裡。房子雖然不大,但每年父親都會在潔白的牆壁上貼上幾張精挑細選的年畫,那時的年畫時代感很強,如《草原英雄小姐妹》、《雷鋒的故事》、《三英戰呂布》和《穆桂英掛帥》等等,雖然只是普普通通的年畫,但那年畫中蘊藏的故事總會讓人心動,可見貼年畫作為民間辭舊迎新的一種表現形式,也給家庭營造出了一種溫馨和喜慶的氛圍。

俗話說得好,過了臘八就是年

  不知是懷舊的心裡,還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讓人感慨的緣故,每當到了臘月,兒時過春節的往事,就會像電影膠片一樣,一幀一幀地在我眼前閃現,雖然已是許多年前的記憶了,但它在腦海裡依然是清晰和生動的。

  當新一年的臘月,舞動著雪花如期而至,這臘月更像是一曲古老的歌謠,為勤勞的人們吟唱著忙碌、紅火、熱情和喜悅,臘月裡家家戶戶燃起的熊熊爐火,讓人們把舊年的遺憾都隨風拋棄,把新年的年味烹濃,將幸福釀造,更讓這踏歌而來的新春佳節充滿了特殊的溫暖情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