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暴力---慎獨

2020年3月1日,《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簡稱《規定》)開始施行。在此之前,2019年12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有關負責人就《規定》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目前的網絡空間確實不盡如人意,制定實施《規定》,有利於進一步明確治理任務,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營造良好網絡生態。

我之前也在關注這個規定,我真的覺得這個規定很好,互聯網如果僅僅作為工具,我覺得真的是太有用了,但是作為載體的互聯網還展示著各種各樣的思想、言語,有人在這個不認識彼此的環境下忘記約束自我,把互聯網當做法外之地,這就讓人覺得很可怕了。我以為這個規定一出,互聯網風氣會為之一變,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指日可待。很遺憾,在3月1日前後幾天裡發生的事,讓我覺得很難過。

我的偶像肖戰,一個明星,我認認真真喜歡的人,我因為喜歡這個人,我每一句發言都再三斟酌,就怕對我的偶像造成不好的影響。也許可能沒有人關注我,但是哪怕有一個人看見我的信息,我都希望看到的是正面的信息。就是我如此珍惜的人,在這個時間被惡語相向,我甚至不敢看那些充滿負面的信息,我怕我會因此懷疑人性。在現實生活中,我確實沒有見過說話會充滿那麼大惡意的人,大部分人都是彬彬有禮的,如果網絡上這些人不是我認識的現實生活中的人,那麼網絡裡的人又是哪裡來的呢?

有網友跟我說的一句話更讓我覺得心情沉重,他說有規定又怎麼樣?事情就不會發生了?大家會遵守規定?我無言以對,規定製定出來本身就是要遵守的呀,遵守規定是應該的,這是杜絕出現下一個受害者的最好的方法。你今天作為網絡暴力的施暴者狂歡,如果明天你成為了受害者呢?

網絡和現實不應該是割裂開的,但是這樣一想,又是很可怕了,你不知道,看起來彬彬有禮的人,背地裡是否也是劊子手。可能有的人要說,我沒有做什麼,我昨天還扶老奶奶過馬路,我就是在網上說了幾句話,哪裡就是劊子手了呢。不要急著否認,網絡暴力造成的血案歷歷在目,然而,人類是健忘的,受害者血跡未乾,新一輪屠殺又已經在眾人的獰笑中展開。大家好似集體失憶了,之前還在同情受害者,聲討施暴者,轉眼就忘記。又或者,聲討施暴者,其實又是新一輪的網絡暴力屠殺。看起來纖塵不染的鍵盤,無聲的流淌著鮮血。

對於近日我偶像被網絡暴力的事件,因為我喜歡他,偶爾也會在網絡裡表達一些我對於偶像的喜歡。僅僅因為這樣,就有人來聲討我,我喜歡肖戰,好像就變成了原罪。我的喜歡沒有侵犯任何人的利益,沒有損害公共利益,不違反法律法規,不違背道德。還有些人可能只是為了表示不喜歡流量明星而跟風的,似乎不這麼表明立場,就不能顯示他們的不一樣。那麼多人喜歡人民幣,我也喜歡,那這就是說所有喜歡人民幣的人都要被歸為一類人嗎?如果有一個喜歡人民幣的人犯了罪,是不是因為喜歡同一樣東西都要一起定罪?肖戰沒有做任何事,就是所謂的粉絲好似舉報了什麼網站,這個是不是真的,我也不清楚,未知全貌不予置評,總之,是因為別的事,就把炮火集中到了肖戰身上。看到很多叫囂著,粉絲行為偶像買單的言論。我回頭又看了看民法和刑法,除了個別特殊的,年滿十八歲就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了,言行自負,刑法也沒有哪一條規定要連坐,誰有義務為別人的行為買單?

我平時也比較少發言,感受到的惡意不算多,我甚至沒有收到謾罵的私信。即使這樣,我也覺得很難受了,那種惡意令人窒息,撲面而來,好似要把人灼燒至死一樣。我回頭看看我自己的發言,真的沒有侵犯他人的利益,也沒有損害公共利益,我不知道隔著網絡的人到底是抱著什麼樣的心態來惡語相向的,看著那些惡言惡語,魔鬼也不外乎如此了。

因為這個事情,我搜索了網絡暴力相關的信息,觸目驚心,這個標題的文都快被人寫爛了,然而網絡暴力從未停止過。我又想起了,之前在一個新聞裡,也看到過一個女孩因為網絡暴力,被逼得無處可逃,改名,幾經搬家,仍然逃脫不了那些如附骨之疽一樣的惡意,很可笑的,起源只是一個玩笑話,然而這個玩笑被惡意放大、扭曲。本該是一個按部就班,上學、工作、結婚生子的簡單快樂的人生,被一人一句共同暴力摧毀了。沒有誰的人生應該被他人毀掉的,也沒有誰有資格毀掉他人的人生,那是一個人想要努力過好的一生,你們怎麼下得了手去摧毀?

雖然網絡暴力不是個新鮮的話題,可是我還是想把我的感受寫下來。所有的惡意都來的無冤無仇,但是就是有那麼多惡意,世人不會因為你無害就放過你,他們只是在發洩。

28歲的喬任梁在抑鬱症中離開人世,而抑鬱的根源來自網絡暴力。喬任梁無數次遭到鍵盤俠的惡意抹黑,巨大的惡意壓垮了他,他只能失望的與這個世界告別。袁姍姍被罵滾出娛樂圈。《那年花開月正圓》熱播,俞灝明因扮演反派角色被辱罵。《我的前半生》裡演員吳越扮演了一個“小三”的角色,以關閉微博評論結尾。阿嬌開直播,被人用“陳冠希”的名字刷屏。古力娜扎被黑粉製作遺照詛咒全家。歌手王傑被罵為“過氣老狗”,沒資格參加《我是歌手》。

2018年,澳洲一個名叫艾米的14歲女孩自殺了。隔著網絡,眾人舉起屠刀將她逼上絕路,這把屠刀叫做網絡暴力。舉辦艾米的葬禮前,她的父親在網上發佈了一篇推文,邀請網絡噴子來參加葬禮。不知道這些人的鍵盤是什麼顏色的。

今年2月,也就幾天前吧,直播網紅李佳琦也被網絡暴力了,我看了一下網絡暴力的起因,概括為莫名其妙才更合適。有人不停刷屏罵李佳琦的助理,李佳琦沒有理會,可能是經歷過太多這種謾罵了,但是被罵的不是李佳琦,而是他的助理。網絡大軍覺得李佳琦沒有護著小助理,就此展開了一場聲討。

還有3月1日前後對肖戰的網絡暴力,在此之前,因為疫情的緣故,肖戰多次做公益活動,對武漢捐贈物資,在捐贈物資之前,其實肖戰已經經歷過一場小型的網絡暴力了,有人問他為什麼不捐款捐物。後面他捐物的消息爆出來,網絡暴力才平息。然而我們誰也沒想到,在疫情期間盡心盡力的肖戰,後面還有一場更大的網絡暴力在等著他。還有某明星被逼得不得不展示捐款單,或者說每次有什麼事情,很多公眾人物都在經歷這種網絡暴力。為什麼不捐款捐物,捐了之後,接著是,你收入這麼高,為什麼不多捐點?連韓紅這樣的一直致力於做公益的人,也有人罵。

公益,我以為應該出於自願,出於愛,出於自己願意奉獻一份愛,公益應該是充滿愛的才對,不知道什麼時候起,變了味。

很多人喜歡嚴於律人,寬以待己。卻忘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如果你覺得明星的實例太多了,非要說一句既然做明星就要有自覺。那麼,看看其他人的事件吧。

德陽女醫生自殺事件。網絡上流傳袁隆平老先生因買了兩臺華為p20而遭詛咒,還有人說他生活腐敗,說他身住豪宅,開豪車等等。鍾南山老師的兒子因一條皮帶被罵。還有一個老師,因為被學生誣陷,網絡暴力比真相更先到達,不知道這位老師應該更難過被學生誣陷,還是應該更難過於網絡暴力的可怕。

或是平凡的人,或是有傑出貢獻的人,就沒有什麼樣的人是這群施暴者不敢下手的。理由也是很可笑的,因為被罵的人是個人,不是十全十美的聖人。或者說如果別人要對你惡語相向,並不是因為你做了什麼天怒人怨的事,僅僅是他想這麼發洩,將惡意傾瀉到無辜的人身上。

本來想細寫案例的,實在覺得難以寫的下去,因為真的太難過了,僅僅看著文字都能感受到那種鋪天蓋地的惡意。

這裡引用《烏合之眾》裡的一段話:群眾從未渴求過真理,他們對不合口味的證據視而不見。假如謬誤對他們有誘惑力,他們更願意崇拜謬誤。誰向他們提供幻覺,誰就可以輕易地成為他們的主人;誰摧毀他們的幻覺,誰就會成為他們的犧牲品。

太多慘烈的案件了,我不知道網絡暴力何時能終止,如果不能真正終止網絡暴力,那些慘案還是會繼續,就像一個沒有底的深淵,輕易將人推下萬丈深淵,屍骨無存,把一個人摧毀得徹徹底底。

很久以前就看過一篇文,用到了一個詞——慎獨,在獨處中謹慎不苟。這個詞一直刻在我的腦海裡,我覺得在這網絡環境中也適用這個詞。隔著網絡,我們每一個人都處於獨處的環境中,更加要謹慎。沒有人給予我們權力傷害他人,每一個人都應該被愛,也沒有一個人應該接受他人的惡意。一個人可以由法律,由道德審判,但絕不應該由他人的惡語定生死。

有一句話說:我不認同你的觀點,但是堅決捍衛你說話的權力。然而說話的權力不是絕對自由的,我們需要對自己有約束。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你說的每一句話帶來的影響遠比你以為的要重的多,當你敲下每一個字的時候,請問問自己,如果你看到這些話語,是什麼感覺。

我們生而為人,應當對自己有要求,網絡不是我們可以放鬆對自己的要求的理由,不需要犧牲,僅需要對自己的言行負責。拒絕網絡暴力,拒絕以暴制暴,下一個面對著宛如魔鬼的網絡暴力瑟瑟發抖的人不知道是誰,但是誰也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個先到,為了防止我們成為下一個受害者,必須堅決拒絕網絡暴力。

拒絕網絡暴力從我做起,不僅僅是一個口號,而是需要切實的行動,你我一起行動。我願以溫柔待世界,願世界回以我和我喜歡的人溫柔。拒絕網絡暴力,也需要你我共同努力,不要讓網絡成為噤聲之地,成為讓人害怕的魔鬼。望你我一起攜手,還網絡一個清朗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