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疫情中的雙警家庭,愛與責任並存,為他、她、她點贊


大同疫情中的雙警家庭,愛與責任並存,為他、她、她點贊

“你好!過年好!”2月4日17時許,記者在市四醫院見到楊曉毅時,對方主動上前打招呼。免去了平時的握手禮,取而代之的是疫情期間流行的“碰肘禮”。就是兩人的肘部相擊表示問候,謹慎中帶著熱情,或許還有些戰時的悲壯。

楊曉毅是市公安局直屬一分局一大隊的一名普通民警,從大年初二接到命令開始,他一直堅守在市四醫院的防控第一線,擔負著確診和疑似感染者在院期間的防疫穩控工作。4號這一天是他35歲的農曆生日,也是他參戰的第10天。

出於對家人和周圍人的安全考慮,楊曉毅在輪崗休息期間選擇了在單位隔離。已有12年黨齡的楊曉毅即使在單位隔離休息時也沒有閒下來,想方設法為同樣工作在一線的戰友們排憂解難,解決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問題。


大同疫情中的雙警家庭,愛與責任並存,為他、她、她點贊

他深知戰友們配備著簡單防護用品在一線執行任務時所面臨的風險、承受的心理壓力和防護消毒物資短缺等現狀,楊曉毅自行購買消毒用品為分局辦公場所進行消毒,就是想讓在單位工作和休息的戰友們有個安全踏實的“港灣”;他還自編個人防疫三字訣發在工作群裡,提醒和號召戰友們提高自我防護意識;一線防控工作危險重重,護目鏡和口罩嚴重短缺,民警們等於在病毒面前“裸奔”,楊曉毅借鑑武漢一線醫務工作者的經驗,自制防護面具,積極在微信和釘釘工作群中推廣,呼籲大家採納使用。

“有的人即使路過四醫院門口都要不自覺的憋一口氣快跑通過,其實這大可不必,醫院裡的衛生和防控措施可能比哪裡都要好。”多天與醫生護士們共同奮戰的經歷,讓楊曉毅潛移默化之中也學會了不少防控知識,不自覺中養成了很好的防疫衛生習慣,這也從心理上支撐著他安全、有效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2月2日晚,一位上年紀的女士突然敲開了民警備勤室的房門。“大姐說外面冷想進來暖和暖和,我很自然的請她進來,可轉頭一想又有點不對勁,隨口問她這麼晚來醫院幹嘛?她說自己的孩子感冒發燒,她和老公心裡不踏實就送孩子來醫院看看,也不知道現在情況怎麼樣了。我心裡咯噔一下,正準備安慰她,大姐突然接到了老公的電話,說孩子疑似感染新冠肺炎被醫院留觀,她的情緒當時就不對了。”

“這幾天的工作中,我們遇到了十多起確診或疑似病患被收治後情緒崩潰鬧事的事件,也深深理解他們面對突如其來的噩耗時那種無助和絕望。而身為警察,我們的職責除了維護治安和穩定,心理干預也是我們一線防控民警的職責之一。”楊曉毅和戰友主動和大姐進行交談,瞭解孩子近期的接觸史和發熱史,進了詳細記錄。接著又對其緊張情緒進行科學細緻的心理干預,逐漸讓其放下思想包袱,正確理性面對疫情。在民警的勸慰之下,對方情緒逐漸舒緩下來,甚至轉而用電話安慰丈夫和病中的兒子理性面對疫情。一場似乎就要爆發的風波就此風平浪靜。

與楊曉毅一樣,身為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隊輔警的仝慧敏也在為這場人與病毒的戰爭默默做著奉獻。作為巡特警支隊綜合大隊的一員,仝慧敏擔負著內部工作信息報送和媒體宣傳工作。在給予了楊曉毅絕對的支持和鼓勵下,將女兒送到父母家中,自己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每日彙總統計巡特警支隊在5個環城高速口的查獲情況,並將所有查獲的涉疫人員信息進行詳細記錄,及時準確的報送各類信息。同時,也將單位中像楊曉毅一樣奮戰在一線戰友的先進感人事蹟宣傳出去,用公安民警的精神面貌為社會鼓足打氣,形成強大的正能量。

“10天我們就遠遠見了一面。”仝慧敏回憶,2月2日她第一次為丈夫送換洗衣服,出於愛和擔心,正在當班的楊曉毅堅持讓她把東西放在門口,等她走遠了,楊曉毅才上前拿起袋子。

楊曉毅告訴記者,雖然離家的這段時間他天天都會和家人視頻聊天,但會刻意迴避“想你”、“好好照顧自己”這些會讓自己感情波動的話題。說著說著,楊曉毅“困”在口罩下的嘴忽然停頓,之後說,“想家、想她、想孩子。可我還有我的職責。”

與楊曉毅分別之後,他用微信給記者傳來兩張照片。一張是6歲的女兒畫給他的畫,充滿稚氣的畫面中有一個太陽和站在太陽下的爸爸,旁邊寫著“加油爸爸”;另一張是妻子和女兒拿著畫的照片,照片中仝慧敏笑靨如花……


記者 尚鐵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