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明:“安全島”裡牧羊牛 勤勞譜寫增收曲

王建明:“安全島”裡牧羊牛 勤勞譜寫增收曲

謝國慶

“我的目標是,三年時間內實現牛羊滿圈,收入穩定,生活無憂。”這是十師一八二團五連養殖戶王建明2017年發展養牛業時立下的誓言。如今,在一八二團高等級的疫情防控措施到點到位構築起的“安全島”裡安心飼養羊牛,王建明實現了當初的誓言,用勤勞和幹勁譜寫增收曲。

“這是今年冬天下的小牛,18頭,精神的很,全是良種‘西蒙塔爾’後代,品種好,市場價格也高,比一般的土牛犢要多賣幾千塊錢呢。等下完得20多頭,20多萬元收入,還清購牛款全靠它了。”王建明指著右手邊圈裡的牛犢,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感慨道:“今年冬天疫情防控任務重,團黨委周密安排,指揮有方,尤其是對養殖戶個人防護、圈舍防疫、飼草料供給、運輸車調配等等,都有專人負責。養殖戶不用操心,只管護好羊牛就成,太省心了。”

當下正值母牛生產的高峰期,這幾天可把張建明忙壞了,也樂壞了,一個個小牛犢“相約而至”降臨到他家,既增添了畜群數,又增加了收入額。看著這些身體健康的牛犢,王建明能不開心嗎?

“當初還是膽子太小,說到底還是思想不夠解放,購買的良種母牛太少。”王建明回想起2017年決定購進30頭“西蒙塔爾”良種母牛時的情景,還是很激動的,因為這個決定通過3年來的實踐證明,是完全正確的。正是這個決定,王建明將多年從事的養殖小畜“羊”換成大畜“牛”,逐步使他擺脫了困境,看到了希望。

“2013年,本想在種植業上多掙點錢的,但一場突如其來的“紅鏽病”,把一家人的夢想都打碎了,那年損失慘重,虧了幾十萬元。接下來幾年,市場還是不好,加上當時羊的價格也不是太好,可以說十分困難,舉步維艱。”往事不堪回首,一說到這些不開心的事,王建明就不停地嘆氣,但一提到2017年,王建明就來精神了,話語也變得多了起來。

“多好的扶持政策啊,團墊付資金,養殖戶三年分期免息還款。”王建明想起這些,就不停地誇讚團黨委對發展生態養殖業,發揮團場林、草資源優勢,拓寬增收致富有效途徑的決策英明。

“還有‘土地+X’增收致富新模式,讓更多的人在種好土地的基礎上,通過經營養殖、商鋪、加工、餐飲、物流、運輸等行業的方式,提升附加值,產生更加豐厚的經濟效益,這一點對老百姓來說,十分重要。”王建明堅信團黨委為他指明的“土地+養殖”是一條通往致富的小康路,只要勤勞肯幹,任勞任怨和科學管理。

這三年來,王建明與妻子精心打理著養殖行業,尤其對購進的30頭“西蒙塔爾”母牛關愛有加。飼料科學配比,圈舍通風衛生,每年產下的牛犢,都有專門的圈舍,分群管理更加易於飼養、管理和防疫,確保了成活率均在98%以上。

“今年的母牛存欄36頭,產下的牛犢18頭,羊還有100多隻,可以說是牛羊滿圈,生活越來越好。”王建明很感謝默默付出的疫情防控一線人員,是他們的堅守,才能讓他能在全團幹群齊心構築的“安全島”裡,放心牧羊牛,高唱增收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