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犟驢"不聽勸該怎麼辦?用好“引導思維”,輕鬆說服對方

職場中,總會遇到一些固執的同事,他們有著強烈的執念。對於很多友善的建議,不會輕易改變自己的想法,就是我們俗稱的“犟驢脾氣”。當面對這樣的同事時,你也許會很痛苦。尤其是作為平級,很多看似不違背原則的微小調整卻成為工作中的攔路虎。不得不需要領導的幫助,甚至極端場合下,領導也愛莫能助。那麼,職場中遇到"犟驢"脾氣不聽勸該怎麼辦?

本文,我將從“引導思維”的角度,詳細的闡述如何說服看似特別倔強的同事,用巧妙的心理學辦法說服“犟驢脾氣”,並在結尾列舉一個真實的說服案例,請大家耐心看完,定會有所收穫。


遇到

一、談談什麼是犟驢脾氣的人?

“犟驢脾氣”的人有以下幾個特點:

(1)性格非常固執,作息規律,不願意改變已有的行為

“犟驢脾氣”的同事,性格往往相當固執,並且長期的自我暗示下,已經具有很固定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當外部需要改變自己的既有習慣時,其表現的比較抗拒,如果提出這種改變的訴求是平級的同事的話,就會更容易觸發“犟驢脾氣”。

(2)做事情果斷和武斷在一線之間,總體來說我行我素

職場中有很多人沒有主見,需要多方爭取別人意見,但“犟驢脾氣”的同事一般沒有這方面的煩惱,總體來說我行我素,做事情果斷和武斷在一線之間。認準自己的目標之後,就會發起衝擊,很少能受外力的改變,說服其轉向有點困難。

(3)有自己的世界觀,很難聽取別人的意見

“犟驢脾氣”的同事,基本都有一套自成體系的世界觀,你的很多勸說和建議,往往在其世界觀內能完美的規避,他有一套能說服自己的理由,不一定正確,卻絕對對自己有效,有時候,還往往會讓勸說的人啞口無言。

遇到

二、說服“犟驢脾氣”需要從內擊破,巧用心理技巧“引導思維”

說服"犟驢脾氣",單純從言語和道理的角度去努力,始終是外力。面對這種外力,他們有著自己厚重的保護殼。

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其主動的去思考和接受,這才是最適合應對"犟驢脾氣"者的最佳辦法。學會引導"犟驢脾氣",讓其自己說服自己,從內部解決問題,就能繞過他們“固執”的保護殼。而“引導思維”可以幫助我們實現這一點。

引導思維關鍵就在於引導二字,如何引導關鍵在於要理解“思維”。“思維”是一種強大的力量,對付“犟驢脾氣”特別有效。

如何利用“思維”的力量?我們先要理解三個概念:

  • 圖式

圖式就是你經常會關聯起來的背景。一旦激活圖式,就會自然而然的影響你的感覺和行為。相關的概念就會出現在你的思想中。比如:“母親”的概念一出現,就會給你溫暖的感覺,這就是一種圖式。再比如,“亞洲”的圖式中,就有優秀的數學能力和感覺。

  • 引導

圖式的關鍵在於激活,也許圖式本身就有一定的特點,這些特點潛藏在每一個人的內心。但是圖式的這些特點需要你在適當的機會去激活。讓對方從內心產生這樣的感受,這比在語言和文字上去強行說服有效的多,這個激活的過程,就是思維引導。

母親和溫暖的感覺是潛藏在對方內心中的,說服對方時,就要想辦法自然而然的激活他的這種感覺,而這種感覺,會不知不覺的改變對方固執的想法,這樣,“犟驢脾氣”才會一步步被你引導。

  • 激活擴散原則

我們的大腦有一個語義網絡,這個網絡包含我們所學過的所有信息的龐大語言網絡。這個網絡中每個概念,都是一個“節點”,並且與其他概念相關聯。一旦一個節點通過某些引導方法被激發,其餘的節點就會同時被激發,這就是激活擴散原則。

遇到

三、如何進行引導思維說服“犟驢脾氣”?

如何利用圖式、啟動和激活擴散來說更好的引導你去說服“犟驢脾氣”,小良從開場,過程,結果上分別講述如何去說服“犟驢脾氣”的同事,具體如下:

開場

1、利用開放性話題,構建“接受新東西”的標準圖式。

用大白話來說,就是打開對方的溝通大門。假如你想讓對方完成一件特別棘手的工作,你總不能上來交代什麼事情需要你去完成,有多少困難需要解決。這種溝通方式,即使不是“犟驢脾氣”,恐怕也不會輕易同意。

所以,第一步你就需要讓對方非常享受的和你開始溝通,但我們又不能漫無目的的閒聊,所以,我們用標準的圖式來打開大門,為對方營造一種原來改變自己的想法或觀點也不是那麼不可思議的開場氛圍。激活對方的開放性感知,讓他願意聽你說那些說服的話。

小良介紹幾種常用的辦法:

第一種:

“記得你是如何向我推薦沈騰的電影嗎?一開始我並不喜歡他,但當我看過幾部以後,竟然喜歡上了他的電影”

這是一個標準的開放性開場,先談你和說服對象以前的交集,讓對方卸下防備心理,享受和你的溝通。

第二種:類似的話題還可以是:

“你喜歡吃茄子嗎?我的朋友老三特別不討厭茄子,但最近試著吃了幾次以後,竟然喜歡上了這種食物,我對茄子也沒有好感,但我覺得有必要找個時間試一試”

第三種:或者

“我們公司最近招了一個新員工,我一開始並不喜歡他,但我秉著開明接納的態度,竟然對他的印象越來越好了”

大家縱向的看一看,這些看起來不關聯的話題,其實就是一個標準的圖式:我們可以試著接受一些新東西。到此,相信你就可以根據這三個話題構建出無數的話題了,中心思想就是那個標準圖式。這是萬事開頭難的第一步,做好以後,基本就成功了一半。

2、利用刺激影響行為,構建“接受新東西”的標準圖式。

有時候,友好的使用開放性話題並不能奏效(也許對方已經特別反感你),不妨用點稍微激烈的手段:刺激影響

其實,萬變不離其宗,與第一條不同的是,這次我們利用類似激將的方式,來在對方內心構建“接受新東西”的標準圖式。

比如,我希望說服同事老楊,去轉發自己的生日視頻。如何通過行為刺激呢?我可以把自己的頭像換成生日切蛋糕的照片。這張照片就會刺激起老楊的生日模式,當同事們都給我轉發的時候,即使老楊牴觸這種轉發行為,也會在這種“標準圖式”下完成轉發的行為。

再比如,當我希望說服同事老楊,去幫助出錯的新人時。如何通過行為刺激呢?我可以建議領導在辦公室對之前幫助過別人的同事進行表揚,最好能發點獎勵物品。這種行為會刺激到老楊和全體同事,建立起幫助別人的“標準圖式”。當我再公開和老楊提出幫助有問題的新人時,老楊自己的內心就會告訴他,即使有違自己的標準,但也應該這樣做。

過程

1、當我們已經利用“圖式”讓說服對象產生應該這樣做,或者這麼做也並無不可時,下一步要做的就是“穩固他們的感知”。

心理學中有一個原理:錨定效應。它由兩位多產的人類行為研究者阿摩司·特沃斯基和丹尼爾·卡尼曼推廣而流行。他們發現,人們傾向於使用相對距離錨點做出判斷。錨點本質上是一種引導方式,因為它們各自激活了一種心理意象,從而影響你的估計。比如,當你申請一個職位,要填期望薪資的時候,你可能會查看兩點:該類型職位的平均工資,該公司的業內地位和聲譽。這兩點就是一個標準的“錨定”。

其實,“穩固他們的感知”關鍵在於強化對方在內心對結果的判斷。而能給出合適的“錨定”能極大的增強你的說服力。

下面,小良來介紹幾種常見的設置“錨定”的方法。

2、“比較法”設置“錨定”,強化說服對象的感知。

你提供給說服目標的任何信息選項都會變成錨點,想象一下,一本雜誌,有兩種訂閱方式,你正在選擇:

訂閱A:在線訂閱,59美元。

訂閱B:在線及紙質訂閱,125美元。

我相信大部分會選前者,實驗證明69%的人會選A。因為便宜,但如果你希望多出售紙質訂閱該如何做?

訂閱A:在線訂閱,59美元。

訂閱B:紙質訂閱,125美元。

訂閱C:在線及紙質訂閱,125美元。

增加了選項之後,選A的69%下降到16%,大量人選擇了C。原因很簡單,對比效應,人們通過B和C對比後,認為選項B是一個更划算的選擇。

同樣的道理,當你試圖說服別人時,給定的選擇項可以有階梯的對比效果,讓對方在內心就自己估算出更合適的選項。通過這個估算的過程,你就在他的心理強化了“錨定”。這會不知道不覺的改變對方的判斷。

遇到

3、“以退為進法”設置“錨定”,強化說服對象的感知。

對比法是在內容上設置“錨定”,“以退為進法”則是在結果上設置“錨定”。比如,

為了幫忙宣傳我的書,你會買我的書送給朋友或同事嗎?什麼,你並不想這麼做?好吧,那你介意購買我的下一本書嗎?

前面闡明瞭以退為進的方法——在提出一個大的要求之後,接著提出一個小得多的要求。一個大的請求能夠觸發對比效應,會讓另一個請求看上去更小,也能夠幫助你獲得更高請求遵守率。

結果:“傳達高期望值”,最終說服對方。

與心態類似,我們的期望決定著我們對世界的感知。每當我們將期望發展成為一種特定的事件,我們的大腦會塑造我們對此事件的感知來配合我們的期望。我們所看到的,是我們期望看到的;我們聽到的,是我們期望聽到的;我們感覺到的,是我們希望感覺到的。

如果你想要“犟驢脾氣”的同事順理成章地接受某種東西,你就要傳達一種高期望值,因為高期望值會塑造他們的感知。

曾國藩在和太平天國打仗時輸多贏少,特別是在鄱陽湖口一役中,連自己的老命也險些送掉。在上疏檢討時其中有一句是"臣屢戰屢敗,請求處罰。" 有個幕僚建議他把屢戰屢敗改為屢敗屢戰。皇上看後覺得他儘管老是打敗仗,但仍然堅持消滅髮匪,反而覺得忠心,還表揚了他。

人們對你最初提供的信息印象深於其他信息。為了增強你的說服力,你需要製造強烈的最初印象,從而傳達出高期望值。這在心理學中,稱為“首因效應”。

傳達高期望值有個很簡答的辦法,第一印象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在實體說服別人時,一定要整合好自己已有的信息,將正面的,有利的信息作深刻的展示,提高對方的期望值,自然會大大增加說服力。

四、結語

小良從開場,過程,結果上分別講了如何去說服“犟驢脾氣”的同事。但具體在實際中到底怎麼使用呢?正巧,同事小美的老公就是職場中的“犟驢脾氣”。小美想全家出去玩一次,但老公不喜歡出去旅遊,我們就拿這個實例來試試說服他。

首先、為了讓老公支持這個想法,可以從兩個旅行計劃中錨定他的期望

(1)一個非常昂貴的環球旅行;(2)女兒想要的迪士尼之旅。

你知道只關心預算的老公絕對不會選擇第一個方案,所以你設定一個荒謬的高錨點為誘餌。當你提出第二個旅行計劃,即迪士尼之旅,在你老公剛剛錨定的預期對比下,這次旅行看上去更小,也花費更少。當他下班回家,就可以開始說服。

其次、為了增加勝算,我們需要構建圖式。

你可以先說女兒已經開始吃她最討厭的蔬菜了。在關於女兒的開放性談話中,你希望能夠觸發老公的思想開放點,以至於讓他暫時有更開放的感知。當你將話題轉移到家庭旅行上,如“說到女兒,她早就……”

先提出那個非常昂貴的度假選項,他肯定會立刻拒絕,他的感知已經被這個高錨點綁定,這時你提出第二個建議,去迪士尼樂園。經過一番沉思,他說要保留意見並仔細考慮一下。

最後、再增加期望值,最終說服對方。

在你老公猶豫的時候,去講述女兒對這件事情的渴望,以及能帶給女兒多少改變,會有多少新鮮的事務促進她的成長,作為家庭的一員,你會比小良更清楚如何給出高期望值,這種情況下,你的老公一定不會拒絕的,即使他是一個“犟驢脾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