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小羊:在武漢,人人都是李子柒


艾小羊:在武漢,人人都是李子柒

艾小羊:在武漢,人人都是李子柒

艾小羊:在武漢,人人都是李子柒

去年底,李子柒大火。

一個在企業做HR總監的朋友特別迷戀看她的視頻。看完很激動地跟我討論,覺得李子柒活成了所有姑娘理想的樣子,餵馬劈柴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艾小羊:在武漢,人人都是李子柒

人嘛,都是缺什麼補什麼

我這個朋友工作忙,家裡有保姆,一年做不了兩次飯。覺得李子柒自己種菜、做飯、醃肉、彈棉花,生活節奏舒緩、散慢,因此特別浪漫。

艾小羊:在武漢,人人都是李子柒

昨天,我們討論武漢什麼時候可以解禁出門。我說估計要到四月,她聽了十分崩潰,發來一張自己在家生豆芽的照片,欲哭無淚地說:

“從最開始短短的小芽,到現在能長出幾釐米的長芽,再呆一個月,我都成李子柒了。”

如果放在以前,我會故意槓一下她:這不是你理想的人生嘛。但昨天我什麼都沒說,因為我太理解她的焦慮了。

人是一種特別矛盾的動物。我們的安全感,往往來自於那些我們熟悉卻又厭倦的東西。比如婚姻,比如親子關係,比如工作。

有人天天抱怨婚姻,但最後你會發現,抱怨越多的人,越離不開婚姻、家庭。真正有本事離婚,甚至離婚連孩子都不要的,平時都不怎麼談自己的家庭生活。很簡單,因為抱怨越多,依戀越深,說明非常在乎。

像我朋友這樣,平時喜歡李子柒,對工作經常有怨言,但其實她愛工作可能勝過愛老公。作為大學畢業後才到武漢打拼的小城姑娘,走過職場小白時期的孤單、寂寞、無助,拼到今天,工作既是她的情人,也是她的勳章。

這場疫情,她在家宅了四十多天,不僅學會了生豆芽,還學會了蒸饅頭,忽然慢下來的生活讓她無所適從。更無所適從的是,不知道復工以後,整個企業、整個市場環境,面臨什麼樣的挑戰。

可焦慮能怎麼辦呢?只能想想如今這段被逼成李子柒的日子,雖談不上歲月靜好,但確實解鎖了許多的人生第一次,也讓我們有時間重新思考過去那些習以為常的生活,是否必須如此。

艾小羊:在武漢,人人都是李子柒

除了生豆芽,把本來不太能當菜吃的黃豆、綠豆,變成菜;這次疫情,還讓武漢人民見證了小蔥的威力。

雖然現在已經好多了,但的確有一段時間,菜很難買,而且身邊有些朋友,以為關兩個星期就能出門,不想去超市,怕被傳染,就呆在家,靠吃囤積過日子。

吃到最後,發現唯一的蔬菜,就是小蔥了。泡麵、掛麵,下好以後撒一層蔥花,“洛陽親友如相問,就說今天吃了菜”。

小蔥切成蔥花凍在冰箱裡,儲存一個月沒什麼問題。

炸蔥油是大家解鎖的另一個技能。

如果一段時間裡,肉比較難買,蔥油拌麵的確可以吃出肉味。

艾小羊:在武漢,人人都是李子柒

我琢磨了一下,大約是因為中國人烹飪肉類喜歡放蔥,長時間的味蕾培養,在潛意識裡,讓我們將蔥與肉的味道混為一談了。

這個道理,跟愛吃刺身的姑娘,家裡常備一支綠芥辣,隨便沾點啥,都覺得吃到了刺身是一個道理。

炸蔥油很簡單。小蔥切段,放油鍋裡炸變色,裝瓶備用就行了。吃麵的時候,舀一小勺拌在上面,講究一點的,再放一點切碎的新鮮蔥花,“肉”跟“菜”就都有了。

艾小羊:在武漢,人人都是李子柒

朋友劉劉終於買到了一斤蔥,炸了蔥油,興奮地說剩下的17包方便麵有救了。武漢人的樂觀,就是很直白,如果城市也分星座,我覺得武漢最大可能是白羊座的。

艾小羊:在武漢,人人都是李子柒

蔥油吃了,蔥根絕不能浪費,一定要找個花盆種起來。

此次疫情,武漢市民花式種蔥、種蒜,可以做個專題了〜這是我朋友圈裡蒐集到的一部分。

艾小羊:在武漢,人人都是李子柒

種蒜頭,我更喜歡水培。長得快,天氣好的話,一兩星期就可以吃了。美中不足是,水培蒜苗的蒜香味,比土栽的要淡一點。

還有紅薯藤也可以水培。

吃不完或者生芽的紅薯,泡在水裡,很快可以長出紅薯藤,遠看跟綠蘿有幾分相似。雖然土豆也可以這樣操作,但紅薯藤可以炒菜吃,土豆苗卻不可以。

“疫時”,能入口、能裹腹,才是王道。

但我之前一直不知道芹菜也能水培,直到看到春芳家的芹菜根,二次利用後,長出了好看又能吃的枝葉,立刻覺得以前損失了好幾個億。

艾小羊:在武漢,人人都是李子柒

還有“二月二、龍抬頭”,自己在家剪頭髮的。

婭婭住在前段時間火爆網絡的那個“漢罵”嫂子同一個小區,她自己剪的頭髮,我覺得那是相當好看。

艾小羊:在武漢,人人都是李子柒

在陽臺上種水果,在我看來段位也非常高。九九陽臺上種的草莓,已經結了三茬果子,她發愁果子越結越小了。

艾小羊:在武漢,人人都是李子柒

艾小羊:在武漢,人人都是李子柒

九九還在陽臺上種了生菜。她提醒我家裡常備幾包種子,種子是人類最好的朋友

艾小羊:在武漢,人人都是李子柒

艾小羊:在武漢,人人都是李子柒

最開始封城的時候,大家的態度是:我想吃這個,買不到;我想那個,買不到,好煩。

如今是,我想吃這個,自己做;我想吃那個,自己做;都行……

大家開玩笑說,等到解封,好多店都得倒閉,因為大家都會自己做了。比如國民度最高的奶茶。我朋友藍精寧就做得像模像樣。我也是看她的朋友圈,才知道做奶茶要先把糖與茶葉混合炒制。

艾小羊:在武漢,人人都是李子柒

看看武漢人民都在網上搜什麼——

艾小羊:在武漢,人人都是李子柒

曾經以為很多事情堪稱重要,等真宅在家裡了,發現只有吃,最重要。

武漢封城到今天,其實每個人的焦慮,都是與日俱增的。

大家的共識是,扛過三月,只要四月能出門就是勝利。回頭想想還是嚇人,如果4月出門,相當於大家已經在家關了近三個月,這就不是坐月子的問題了。

關於這場疫情,大情懷、大事件、大感動、大問題,已經討論的太多。有些有解,有些或許永遠無解。

這段全國人民宅家,武漢人民宅得更長的日子,註定要被載入史冊。拋卻那些大的思考,對於個體而言,宅家變成李子柒,讓我忍不住反思,過去的自己,是否把生活的底線抬得太高?

我們曾經以為,吃外賣、喝奶茶、看演唱會、逛街、下館子,各種消費是人生的常態,所以必須賺很多的錢,必須有光鮮的衣服,必須迎合各種消費潮流,否則就是活得不好。

直到這些常態全部被抽離,我們才發現,原來每個人,都低估了自己的能量。

艾小羊:在武漢,人人都是李子柒

一直以來,大家已經習慣了不斷起跳,去摸生活的上線。我們買昂貴的口紅和包包;因為無法實現“車釐子”自由而暗自神傷;希望男朋友有現成的房子車子,還不能大男子主義。我們在五光十色的城市裡徜徉,像《慾望都市》女主一樣,感嘆如果失去了這些,人生還有什麼意義。

忽然,命運的翻雲覆雨手拉下了電閘,我們曾經無比害怕失去的那些東西,消失了。在黑暗中掙扎片刻後,生活意外地以新秩序重建了。

一個朋友說,經歷了這一場,她什麼都不怕了。

“以前總覺得自己易折。生活順利,沒有失去過,反倒每天擔心如果失去了怎麼辦。這段日子折騰下來,發現身體裡有‘韌勁’了。這個發現,讓人心安。”

為什麼我們喜歡看李子柒?不正是想看這種“韌”,如何化成了美嗎?一個外表柔弱的女子,與糧食、蔬菜、山水和諧相處,沒有她不會做的,也沒有她搞不定的。

她維持著現代人生活的最低標準,卻體現了人類活著的最高標準——自給自足,擁有真正的自由與自我。

“一個人,他所能創造的東西越多,可以侷限他的東西就越少”,這是宅家的柴米油鹽,教會我的事。這樣想想,竟也莫名溫暖。

就這麼著吧,像野草一樣生長,什麼樣的生活,都能讓我們成長。


關於本文

● 作者:艾小羊。複雜人生的解局人,品質生活的上癮者,專治各種不高興。代表作:《活成自己就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