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别好茶次茶方法,让你买茶不会再上当

现在市场上的茶叶品种很多,茶叶分好茶次茶,有一些商家以次充好,有一些刚入行的茶友就会上当受骗,为了让茶友们能买到好茶,今天我带领茶友们看一下怎么分辨茶的好与次。

想买到好的茶叶首先我们要知道“四忌”原则

1、忌买“茶名”

当一款茶卖的很好的时候,他的名字太过响亮了,就会在市场上都是这种茶,价格非常低,结果悲剧了。“铁观音......”一点也不像,“龙井”居然是条索肥硕、“大红袍”全是炭火味,称岩韵......

任何一款茶都有优劣品质之分,毕竟茶名只是代表一类品种、工艺或者单单指某一地方的茶,请茶友切勿贪图小便宜,浪费钱还和不到好茶。

2、忌买“包装”

如今包装比茶叶贵的有很多,其实对于喝茶的茶友来说,只要看到豪华包装,心里就应该打个问号,很多“金碧辉煌”“古色古香”的大礼盒,里面的茶叶其实还不如外包装值钱呢,只是满足了送礼人的面子而已,可谓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3、忌买“地名”

旅游时想买点当地特产,可你知道吗,到了龙井村买不到真的龙井吗?到了黄山、庐山、武夷山也不一定能买到真的好茶,这些茶有可能以次充好、价格不实或者卫生情况担忧。

如果当地有值得信赖的当地人“指路”,也是有可能品味到原生态好茶的。

4、忌买“等级”

等级是有一套严格的国家标准。不同的茶类标准不一、等级的高低也有不同的要求,购买前可以稍作了解。

但如今很多神茶,都是超国家标准的,比如极品、上品、顶级等。

辨别好茶次茶方法,让你买茶不会再上当


如何用望、闻、问、切来挑选好茶呢?

辨别好茶次茶方法,让你买茶不会再上当

识别干茶

用赏茶盒来观察,无赏茶盒可用白瓷盘,观察茶叶的色泽、外形、均整度等。干茶包含了茶的原始信息,茶叶的原料、茶叶的加工情况、茶叶的保存情况一览无余。

外形均匀一致,色泽油润,含碎茶和枝梗等杂质多少来评定其品质的优次。也可以从不同茶的独特外形去辨别他们的品质。

比如龙井是细嫩的芽叶制成的,如果出现了粗老的茶梗,就不太正常,暴露了原料的问题。

比如茶叶上有焦斑、爆点,或是茶叶已经偏离了原本正常的色泽,很有可能是加工有问题。

比如茶叶有明显霉斑、干闻也有发霉的味道,肯定就是储存的问题了,不能再喝。

干湿闻味

香气可以分为干闻、湿闻两种:干闻,优质茶叶应无青草气、异杂味;开泡后湿闻茶汤时,好茶香气鲜灵、浓厚、无异味。

一泡皆可闻盖香、汤香,茶凉之后,可闻杯底香和叶底香。细细辨别香气纯度、香气高低、香气长短、香气类型。

度是指香气是否纯净,有无异杂气。异杂气指茶香中不应有除了茶本身气味的东西,既不是正常工艺的。比如烟气、焦气、闷气、陈气、霉气味。

高指茶香的高扬与低沉,高扬的香气扑鼻而来,而低沉的香气则偏淡,香气不明显【幽幽的兰花香,凝聚的香气,属于高档香,千万别误判】。

长短指气的持久度,通过闷泡多泡几泡,如果香气很快下降,说明持久度不够,如果多泡后香气还比较好,说明持久度好,耐泡。

类型是于产地、茶树原料、茶树品种、制茶工艺和产地共同决定的,每种茶各有风味。

了解信息

选购茶叶时,还应看其正宗产地及对应品种。比如西湖区的“狮峰、龙井村、五云山、虎跑、梅家坞”产出的龙井茶,为传统核心产区认,一些名茶的产地,也应该有所了解。

西湖龙井——浙江西湖区;

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

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

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

黄山毛峰——安徽黄山;

武夷岩茶——福建武夷山;

正山小种——福建武夷山桐木关

祁门红茶——安徽祁门;

都匀毛尖——贵州都匀;

铁观音——福建安溪;

六安瓜片——安徽六安、金寨的齐云山。

品滋味,看叶底

茶叶的口感要注意把握有无异杂味、鲜度、强度、粗细、厚度、层次、回甘,另外需要对比几泡茶的浓度、细嫩度、油质感、生津回甘,判断是否耐泡。

异杂味主要指霉味、焦味和由于杀青或揉捻没处理好形成的青味。

鲜度是茶的新鲜爽口感,与原料、存储有关。

强度又叫刺激性,是茶汤内含物质浓度的表现。

粗细指茶汤的口感是粗糙还是细滑。

厚度指茶汤的稠厚感,没厚度的茶喝起来寡薄,如水一般。

层次指品茶的时候滋味在口腔中呈现的变化。

回甘指茶的苦后回甘,苦涩化得快,苦后生津回甘快,也是好茶的特点。

在品滋味的同时还要观察叶底,完整、柔软、厚实、鲜嫩显芽为好,叶底单薄、粗硬、色泽暗为差。

茶汤颜色也是分辨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

辨别好茶次茶方法,让你买茶不会再上当

不管茶汤是红、绿、黑、白、黄,关键要“透亮”,汤色晶莹剔透除了让人赏心悦目外,还说明:

1.制茶工艺优良,发酵控制合理、无炒焦等现象。

2.茶叶制作、储运得当,茶叶断碎少。

3.储存条件良好,没有灰尘,也没霉变。

4.茶的内含物质丰富,并得到很好的释放。

对于非专业人员来说,辨别茶叶的好坏不是件容易的情,所以一些茶友买茶叶,总担心要掉进坑,也是人之常情。

学完此篇文章的知识,希望对你下次购买茶叶有一定的帮助。浪费了钱财都是小事,就怕喝到劣质的茶叶伤害了健康。

其实很多茶友刚入门的时候,都交了不少“学费”,然后才逐渐了解到更多的茶叶知识,在最后选购茶叶时才有一套自己的好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